【听评书长见识】
已播957 共3集 更新:2022-05-06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48
選集:

【听评书长见识】

杨修之死  第二集

陈老师: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们的娱乐节目开播了,【听评书长见识】。这次节目,这个小单元我们名字叫什么呢?【杨修之死】。杨修怎么死的?没学【弟子规】死的。为什么呢?「不关己 莫闲管」,【弟子规】教的。不该你说的,不该你做的你怎么能做呢?你这不是找死吗?所以【弟子规】不能不学。学了之后才知道古往今来都出不去这一百一十三件事。今天我们接着听,杨修,没人跟他说、没人让他做,他自己擅作主张,把夏侯惇吓坏了,你这干吗呀?听到“鸡肋”这口号口令了,你看看这杨修就开始在这耍小聪明。我们接着听。

袁阔成评书:我怕临走的时候慌乱,故此我就提前把东西收拾了收拾。夏侯将军,你要是有时间的话你也赶快准备准备吧。为什么让他走得那么慌忙呢?常言说得好,启程赶路还要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夏侯惇一听,杨修说得有理。夏侯惇是十分钦佩杨修的才学。杨修先生那判断事情非常准确,杨修先生在我们魏王身边,无论是身份、学识、职务那都是数一数二的。说身份,你比得了吗?那是太尉杨彪之子;论学识,此人是才华过人;职务,行军主簿。这行军主簿是什么官衔?按现在的职称来讲,就是相当于主任秘书,那在军中是参与机要,总领军中事务。曹操什么事情也不能瞒着他。夏侯惇还知道这位杨修先生有一个最特长的本事,什么本事呢?他非常了解魏王,特能领会曹操的意图,就说曹操所想的十有八九都能被杨修猜中,曹操要说的话还没等说出来,杨修就能替曹操说了,他就有这本事,所以夏侯惇服他。听完了杨修这番话,夏侯惇给他施了个礼,“杨修先生,您可真是大王之肺腑。”那意思您都钻到大王的心里去了。“大王一动一静您都知道,你太了不起了。我就按着杨修先生你说的办,我也回去收拾东西去。”这夏侯惇也回去了。

陈老师:这个夏侯惇确实是个糊涂人,有勇无谋。我们怎么听出来的呢?夏侯惇无论是不是这个杨修的上级,他看到杨修这么做,都要给他拽到边上来提醒他、警告他,警告他什么呢?这么大的事情,那在军中无戏言,不能说随随便便地,你只听到了这么一个军中的口令,你就敢作这种判断,而且有这种举动,你对周围人什么影响?你理解的是这个,你万一理解错了呢?第二,那个人理解的是,要也这么理解呢?咱们都这么干,这还叫部队吗?这还能打仗吗?军中,我们看那个小人书上,都有令,无令谁敢动?无令谁敢停?令行禁止。没令你敢动,你这是犯了大忌讳。你不要说带兵打仗,普通的单位没有长官的命令、指示,谁敢办?他就敢,夏侯惇还敢跟着,你说他糊涂不糊涂?所以说曹操如果知道了真的应该给他开会批评他们,你怎么搞的?他糊涂,你也糊涂吗?那杨主簿多聪明!糊涂。为什么糊涂?不通人情事理。你还赞叹他,说他是这个魏王曹操的心肝脾胃肾,五脏,你还鼓励他,你还跟着他学,你该当何罪?错了。所以说我们接着往后听就知道这绝对是不可以的。大家要知道成败、兴衰根本来自于什么?来自于规矩。没有规矩,一切都是说“我想怎么样”,那能行吗?杨修就这么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聪明。”显摆,规矩、军令都在其下,恃才傲物,括号包括军令他都看不起。你说他傲慢到什么程度,所以他死有原因。今天我们听了这个要明白,人的灾祸怎么来的?以史为镜,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在我面前照照,杨修这么死的,我也差不多了,为什么呢?他的毛病我都有。你如果是个主管、你如果是家里的父母长辈,你孩子有这个毛病、你手下有这个毛病,当老师你学生有这个毛病,你就要教他,给他听这个娱乐节目,听评书真长见识。

袁阔成评书:噼哩扑噜,整个营房这也收拾东西、那也打点行囊,你说这夜里多热闹。可是唯独今晚上这位曹操喝完了那鸡汤之后,他精神振奋怎么也睡不着了,躺在那儿思前想后的他就有点闹心。曹操一赌气坐起来了,披上衣裳,蹬上靴子,手提钢斧,他从大帐里出来了。曹操要干吗呀?今天晚上魏王特别精神,他要亲自巡营。他想先到夏侯惇的大营看看,等来到了大营,曹操一看,他吃了一惊,心说这是干什么呢?只见夏侯惇这军校一个个忙得出出进进,有的在那给马扣鞍子、煞肚带、勒水袋,有的在捆行囊。曹操觉得奇怪,这怎么回事?他转身回来了,告诉中军,把夏侯惇给我叫来。夏侯惇奉命跑来了,是进帐施礼,参见大王。夏侯惇,你在干什么呢?方才我亲自出去巡营,见你的营中一片慌乱,这是为何?启禀大王,我们在打点行囊。“哦?”曹操一听,唰把脸就沉下来了,谁给你的令?让你收拾行装?是主簿杨修先生。这位夏侯惇没当回事,坦然自若地在那说,“大王,杨修先生最了解大王的心思了,他先把东西都收拾好了,我这还收拾晚了。曹操越听越生气,吩咐人“来呀,擂鼓,升帐。”随着一通鼓响,文武都到齐了。曹操下令“把主簿杨修赶快叫来。”杨修一步三摇、大大方方地来到了中军宝帐,曹操这才问他,是你告诉夏侯惇打点行装吗?这杨修还像没事人似的,他乐了,不错,大王,正是我告诉的夏侯将军。

陈老师:袁老先生说得好!就这几句话就把这个书呆子杨修,再加个“二百五”,人情事理不通嘛,就把他活灵活现地说在我们面前,这个杨修是这样的人,深更半夜擂鼓升帐那一定是大事,你看这将官都在边上,魏王在中间坐着,你这什么阵势,他还在那大摇大摆迈方步,还在那乐呢,真正书呆子。人情事理不通,什么阵势?问你这个话你还在那得意,你眼里边还有没有军法?还有没有大王?所以我们听评书就要知道这样的人一定是多灾多难,他命不好,杨修的命很不好。为什么呢?恃才傲物,耍小聪明,人伦、规矩根本不懂。「君臣有义」,你作为臣子,义是什么?你的本分。师父老人家给我们讲经讲什么叫义?做你该做的,不该做的不做,这就叫义。你看看他是不义,这杨主簿杨修,你看他身份挺高,我相信曹操用他也挺后悔,这怎么用这么个人。人的灾祸就这么来的,你看他在那还得意,曹操问他,急成这样了,他还没感觉,叫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都急成这样了,看见了、听见了没反应,为什么呢?他那个内心,杨修的内心都被他自己这个自以为是给糊满了、给占满了,那你说你不死谁死?自己惹的祸,「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

袁阔成评书:你这是为什么呀?“我就是根据大王您今夜传出来的口号。” “我口号传的是什么?”“启禀大王,您传的是‘鸡肋’二字。” “不错,我传出口号‘鸡肋’,你为什么要收拾行囊呢?”“大王,您想这鸡肋上面能有多少肉?吃着它能有什么味道?所以说是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这就说明大王您的心情了,您不愿意在这再与刘备开战了,您急于想回兵,为此才传这么一个口号。我怕走的时候慌乱,所以提前收拾了一下东西。”说完了杨修把手这么一背,瞅了瞅曹操,又看了看两边的文武。这些文武一听暗中点头,心说杨修主簿是真有本事,真有才学。你看看人家都猜到大王的心里去了。我们这些人真是太笨了,口号下来,我们就知道往下传,别的什么也不想,看来我们不会分析。这杨修有学问,看来大王一定要重赏于他。那没办法,谁让人家有能耐呢?

陈老师:如果有的孩子、学生来问我,“老师,您遇上杨修这么个人,您是曹操,您怎么办呢?”我会用教育,我不让他在这个位置当这个主簿了,他非坏事不可。为什么呢?我这个军中的秩序都让他给败坏了、破坏了。他有聪明,但是我得给他立下规矩来,所以说用人之前要会看人,会看人之后才能用得妥当。那应该怎么办呢?主簿,有主就有副,让他当副手,让这个可能才学还不如他的,让那个人当秘书长,然后管着他,管着他怎么呢?他不能乱说乱动,尤其不允许他在军中来散布这些言论,不可以。让他有什么情况,跟他那主簿去报告去。这样的人在哪个单位都会坏事。你想想是不是?这大家都在这三军宝帐,在这开这个会,曹操不知道,就大王不知道,下边人就敢按着自己想法就这么干,那还了得!你说得再对,不说杀了你吧,也得把你免了,这是大祸害,这绝对不可以的。我总说这个杨修没学过【弟子规】。何以见得呢?「事虽小 勿擅为」,【弟子规】里教的。如果这个杨主簿他从小知道这个规矩,他长大了敢?这么大的事情他敢乱来吗?所以杨修为什么死?死得很惨,没学过【弟子规】。这古今道理是一样,讲得通。有人从小,他父母要这么教他,懂这规矩,把他那个才学往后放,这个人吉祥、幸福、平安,没有人不喜欢他的。实在他看出来有危险了,你跑到曹操面前你来做个报告,单独说,“大王看看怎么办?”你说他得多喜欢你,他得多重用你,你这他都不知道,你就在那开始,你是大王了,你甚至比他还聪明。比他聪明没事,为什么?他就要用聪明人,但是规矩不能乱了。你看他这作派,把那手一背,还看着曹操,那意思就是“我知道!”多得意。你想想就你这作派,你往我这手下人这一站,我这还能管吗?你有本事你这样、他有本事他这样,那你们都乱了套了,谁也不听我的了。我还是个所谓的还是个王吗?大家一定要知道中国老话“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规、法就是秩序,秩序没有了,你什么事都做不成。对,你在厨房做个饭,剥葱的去炒菜去了,炒菜的去打水去了,打水的去缝棉被去了,你这能做饭?这顿饭能吃得上吗?所以说「君臣有义」那个义是安守本分。这一位,这杨主簿他虽然有聪明,悟性很高,但是人道的基础他没学好,才高于德那就完蛋了。德高于才,才能不高德行好,守规矩那就是德行好的表现,所以说一生平安。才很高,缺德,尤其现在根本就没德,现在的年轻人他怎么能没灾难!人情事理要通。古代的时候人情是这样,讨厌,真招人讨厌。现在难道就招人喜欢了?人群大众当中就显你了,你在那总显摆,破坏人秩序,大家都爱你,那领导都提拔你,可能吗?他再糊涂,提拔两回,他发现不行,这整个乱套了,全部被他搞坏了,也得把你开除了,你很难于人中立足,你就完蛋了。你有再高的才学,像杨修一样,才越高惹祸越大。

袁阔成老评书:这时大家转过脸来又看曹操,“哎哟”有的人暗暗打个冷战,怎么了?曹操本来那张脸就够白的,今天晚上这一生气,再给灯光底下这么一照都绿了。把曹操气坏了,他一把手抓起了虎胆啪往桌子上一摔,怒吼一声“大胆!胆大的杨修竟敢造谣滋事,乱我军心。刀斧手,将杨修推出辕门,斩首!”捆绑手过来嘁哧咔嚓就把这位杨修先生给绑起来了。杨修脸也白了,吓得呀!这怎么了?魏王怎么这么厉害?从来没跟自己这样过。是啊,今个就让你尝一尝。把文武也全吓着了,“怎么着?大王要把主簿杨修给杀了?不能!杨修先生是大才。”那谁不知道?杨修口才好、学问大、头脑灵活,这都是杨修的优点,可是这位杨先生这毛病也不少,他有什么毛病?首先说这个人他是恃才放旷,就觉得自己很有才,什么事他拿过来就说,不拘小节。而且这个人还很随便,不管什么场合、什么时间说话不看对象,爱卖弄小聪明。最近这段时间,曹操对杨修特别反感,心里很烦他,可是这杨修先生他就一点察觉都没有,还像没那么档子事一样,他认为曹操始终对他不错。

陈老师:我们为什么很爱听袁先生的评书?不但讲得好,评书的大师,关键是他所讲的这个内容里边,他讲人情事理、他讲是非善恶,圆满不圆满咱们放在一边,总的路数,尤其是【三国演义】,这个书说得太好了。你看他说的,所以常听评书的人受教育,这孩子们知道这给自己招灾惹祸了,恃才放旷,嘴欠,说我小的时候挨打,尤其是父母打你,这一巴掌扇过去,这一耳瓜子,嘴欠,什么意思?这个话说得太快了,到处去传话,人很多的时候冒个尖嘴,谁也不说话,他来两句,嘴欠,挨打,这毛病杨修都有。你不要认为这是小毛病,我相信杨修小时候一定不是一个按着【弟子规】做的那么一个谦谦君子,他在德行上缺失,他长大了,你看看变成大毛病了。尤其是生活环境是这种时候,招灾惹祸了啊!大家听到了吧,你的顶头上司非常厌恶他,非常厌恶你,反感、讨厌你,为什么呢?他还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知道?从小没人告诉他,叫察颜观色。怎么练呢?你看六根都摄,「父母呼 应勿缓」,这我们专门讲过这个,六根都看父母的举止、脸色,练出来的。所以孝道没有,这杨大主簿,曹操已经很讨厌他了,他竟然不知道。说明这个人什么呢?六根不管用。人在他对面这表情已经很不对了,他就在这,他也不是近视眼,他就看不出来,他为什么看不出来?缺这根弦、少这根筋,这我们平时总这么说话,为什么呢?平时没人提醒他,就我们这堂课他没上过,这娱乐节目他没听过,听过之后人就不这样。那有的孩子听了之后还是那缺心少肺的,还给自己招灾惹祸,为什么呢?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教!客人走了之后,那老爷爷或者爸爸把那叫过来,把孩子叫回来,“来,跟你讲讲,跪这儿。”要啪给他这一下,你是欠揍,你刚才看不出来吗?多挨几回打,他那六根都灵了。这时候不应该说这话;那时候不应该送那东西;这时候应该赶紧快回来,得有人教啊。现在谁教?他父母、爷爷都不知道,都不懂这个,他教谁去?都糊涂了。所以师父常讲,现在传统文化【弟子规】要全民都学,男女老少一块都学,这些东西绝不是书本里的东西。今天我们开这么一个娱乐节目【听评书长见识】,大家听听太好了。敢情【弟子规】就是【三国演义】呀?是,真是,绝不是说讲笑话,是真的。这里边有门道,你以为是开玩笑?它不是。现在这娱乐都是害人,什么都没有,要学问没学问、要智慧没智慧、要见识没见识,然后空虚无聊在那数白嘴、耍流氓,不都这样吗?我说这话不过分。现在大家坐那出租车,那个收音机打开,那司机常常在那儿听,你这不听,乘客不听都不行。男女主持人那真的说那话那就跟俩耍流氓的似的,互相在那调戏,美其名曰还娱乐,都把人都教坏了。「思无邪」,它现在的邪正没了,没有标准了,邪的就是正的,我要说正经话,“你老古董,你过时了。”我们把这话说回来,你听听,你看看,这【三国演义】这评书多受教育,多长见识。是这么回事,对。我们按着往下听【杨修之死】,这个系列太值得听了。

袁阔成评书:曹操这个人是很爱才,他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之长,可是曹操这本性也够呛,他是阴谋狡诈、诡计多端,此人是有权谋多机变、耍权术、弄智术,是奸诈虚伪。尤其他自领魏王之后,曹操变得是越来越加骄横,包括他杀死荀攸和荀彧,那才因为多点个小事,人家荀攸、荀彧为他好,按现在话来讲仅仅给他提个建议,他就把人给杀了。原来曹操怎么不这样?那祢衡击鼓骂曹的时候把他骂个狗血喷头,他都没上火,硬压着这口气把这位祢衡先生给送到刘表那去了,他为了不落这个害贤之名。现在曹操可不行了,谁碰着他一点,他立刻就把他斩了。荀彧、荀攸那是多忠于他,那也不行。现在的曹操地位变了,身份也变了,和当初创业时候的那曹操是不可比拟了。那时候曹操多难,要人马没人马,要地盘没地盘,现在曹操的大业已经成就了。那么他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他都希望别人是言听计从、俯首贴耳,唯独这位杨修不止一次触犯过曹操的尊严。

 

陈老师:咱们这书听到这,大家听听袁老先生说得对不对?要我说说得对、说得好。它好在哪里呢?你说这个跟曹操骄横、霸道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人生在世我们跟人打交道,那里边很多不是我们的领导就是上级,甚至还有些人八杆子打不着但是他跟你有缘份,他也不是领导、不是上级,但是这个人他有权势或者说他又相当有势力,人一定要记住「识时务者为俊杰」。那同样一个人,在他无权无势的时候,他怎么着不了你,在那个时候你可以对他是「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但是这个人后来变了,比如说就像说曹操,傲慢了,他当王了,你再像过去那样说话那就不合适了。那有的那个人真的缺心少肺,看不出事来,还像过去那么说,人家不接受了。你说他不接受,对还是不对呢?不管他对不对,你都要变换你跟他来往的态度,这才对。咱不能说他不对,他不对那你还那么办,那你不惹祸了吗?过去咱们领导是个科长,你跟他拍肩膀、称兄道弟,行。现在人家是局长了,你还没心少肺还那态度,那他要维护他的威信,甚至有的时候人哪有十全十美,万一他要变坏了、是个恶人了,他就是不能听别人意见,他就这样了,那你也找那个罪受?所以说我们还是那句话「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周围的人、事、物都在变,你现在这样对他,未必将来还可以这样对他,因为他的身份变了,所以说人情事理要通。过去这样叫他,行。朱元璋带着那么多兄弟一块打江山打了十几年,最后把陈友谅打败了,建立大明王朝。做皇上了,跟过去不一样了,他要考虑江山的稳固,他做王的就要考虑这个,他跟那会是把兄弟、水泊梁山他不一样了,他考虑得不一样了,所以你那个心也要跟着变,你那个眼光要看得透。做皇帝害怕有人造反,那天下大乱,人民遭殃了,所以他要安守本分。他看看这些功劳很大的这些大臣,都是过去一起的兄弟,其中有一个,我不记得是不是徐达了,到他那家里去,皇上来了,这不是过去的大哥了,皇帝了,来了之后赶紧施君臣之礼,跪下磕头,朱元璋就在这细节里边来看这个人。临走的时候,串个门子,临走的时候说了句话,朱元璋实际上他有他的用意所在,你看还跟那个徐达还以兄弟相称,徐达不敢,到门口的时候说了句话,说你这个家里很破烂,仁兄,我那有处房子,一个大的府地,你搬那里边去吧。很和气。徐达就跪那了,说了句什么话呢?皇上所住的地方,臣子怎么敢去?你看看,就这一句话,朱元璋放心了。所以他做大臣,他到死灾难都少,杀了很多人,最后他没事,为什么?君臣之礼,五伦里边的「君臣有义」,各自安守本分,你这么做天下太平。你老跟这杨修似的,你干的事都是司令干的事,你不过就是下边一个小主簿,你说那司令能不杀了你吗?他不是不能容人,你这一显摆,大家都羡慕,都跟着你学,我这还干不干了?我这仗还打不打了?我这王还当不当了?都听你的了,下回有什么事都去问你去了,这能行吗?他不是说他不能容他,违背人伦。五伦里边第四伦「君臣有义」,安守本分,你把这个破坏了。所以人学了伦常道德,走到哪没有不受欢迎的;不懂这个,没有不受灾难的。古往今来无有例外,所以师父老人家苦口婆心让我们学伦常道德。为什么?为你好。天下人都学,皇上垂拱而治,他不操心。我看那个杂志,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叫【文史参考】。那上边有一段话它登载出来了,毛主席对彭大元帅说过这话,那上面登出来。毛主席说,老总,咱们俩商量个事好不好?我死之后你不要造反行不行?我们看了这个之后就了解了,彭老总后来有批斗,被斗死,为什么?当然史家有判断,说毛主席有错。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你如果真的让一国之君放心,而且你忠心耿耿,什么事那你真正是「君臣有义」,你做你的本分,他怎么会这样对你?他保你还来不及呢?所以说伦常太重要了。通过那本杂志,我们看上面有这个话,彭大将军当年就下部队视察就说过,不要总说毛主席万岁,那毛主席死了怎么办呢?你看看你这话,而且他经常批评毛主席。不是不能批评,历朝历代的臣子都可以进谏。唐太宗,魏征,那不就是这样吗?你再提意见,再什么,就像杨修这个,你不能把其中的人伦破坏了,颠倒了那就绝对不行。这是人情事理,它不是谁规定的,说你是那个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是资本主义制度,封建社会。跟那没关系,那都是后来人加上去的。把这些东西去掉,真相露出来了,是什么呢?伦理、道德、因果,人类所必需。这我们就听明白了,谁也受不了这个呀,那都乱了,他这么干、那那么干,都搞民主,那他可不要动手吗?所以说西方这些东西确实不能学。要把伦常排在头一位,你再有才你不能这么干,哪能这么弄?咱们说就是个小买卖、小店铺,那店员能这么干吗?你老板没说话,你先这么干,那人家非把你辞了不可。事关重大,那你还没命了。吉凶祸福都来自于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伦常道德,跑不出去,所以我们为什么听师父老人家经教这么多年越听信心越坚定,你这听个相声、听个评书,这么深的道理。【三国志】大家有机会去读一读,陈寿老先生的,那不是【三国演义】,那是正史。你好好看,吉凶祸福真正都在里边,这不是谁编造的。我们今天听了这个、学了这个之后,也乐了也笑了,说得真棒,也娱乐了,我们受教育、开眼界、长见识,自己趋吉避凶。今天时间到了,下期节目我们继续听袁老先生讲【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