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书长见识】
播放中:第1集 杨修之死 1
已播764 共3集 更新:2022-05-06
下載 詳情 點讚42

【听评书长见识】

杨修之死  第一集

 

陈老师: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这是一个新栏目,因为什么呢?有观众问我们,传统文化里边有没有娱乐?你们这网站这么多课程,社会新闻也好,都很好,有没有娱乐?他好奇,有娱乐,而且娱乐很多。你看师父老人家常常给我们讲,像戏曲,你比如京剧、评戏、梆子,这都是戏曲。还有什么?曲艺。你比如说评书、相声、大鼓、快板书,甚至于双簧,所有这些那数不胜数,太多了。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在戏曲曲艺方面,这个舞台表演也好,各个方面,那可以说是丰富的宝藏。但是总归一句话「思无邪」。夫子给我们的开示的这个真理,所有的娱乐围绕这三个字。不但「思无邪」,还能够长见识,增长智慧,对你的人生都有好处,寓教于乐。我们不是说娱乐完了之后人都受害了,都被污染了,成了坏人了。现在你看全社会,海内海外,这种娱乐害人太深了。什么是好娱乐呢?我们今天就给大家推荐袁阔成老先生所讲的【三国演义】。我们这个栏目的名字【听评书长见识】,真长见识。不但是一种享受,开阔自己的人生的视野,尤其怎么样呢?告诉你吉凶祸福的由来,你说这多好。那外国的娱乐里没这个东西,很少。唯有我们中国才有,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我们说到评书,这个栏目我们是以评书为主,听评书,评书大家,大家常讲“古有柳敬亭”,说书大家,“今有袁阔成”。可见袁老先生在当今这个评书界首屈一指。北京的时候,我给老人家送过很多水果,总是希望他老人家健康长寿。非常遗憾,今年,(二零)一五年,老人家过世了。我看到这消息非常难过。好在他老人家这个评书,尤其【三国演义】流传下来了,经典之作,太好了。我们同学们吃午饭大家听的都是【三国演义】。为什么呢?一个是历史的经验教训都在里边。经史子集,那个史就是经验。中国的历史同学们了解。第二,它也是一种娱乐。我们小的时候吃午饭,那个收音机一定要打开。半导体,电匣子一定打开,听小说,听评书。刘兰芳老先生所讲的这个【岳飞传】。有观众会问,怎么跟刘兰芳女士叫先生?先生是敬称,尊敬的称呼。不管男子女人,只要他所讲的能够增长人的智慧、开阔人的眼界,尤其是历史,这些东西我们都敬称为先生。那我们印象太深了,当时万人空巷。那我们说到今天这个新栏目【听评书长见识】,我们从哪开始呢?三百六十集这个【三国演义】,我们给它从中摘出来一段、一段、一段的。今天这一段的名字叫什么呢?叫【杨修之死】。对于我想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有好处。尤其年轻人,小孩子,对他们是太有好处了。大家不信听一听,我跟大家一样好多年没听这个,我还是小时候听这个书呢,所以这些我都没听过,我跟大家是一块听。哪个地方需要停下来,咱们说两句,就跟聊聊天似的。我相信见仁见智,大家听了之后慢慢听着听着也听出门道来了。将来你也把这个给你周围的人、给你家亲眷属给他们讲。尤其停电的时候,拿着半导体,拿着那个这叫什么mp3,mp5的什么拿电池这个,给大家放,你给大家说,教给孩子,或者把我们这光盘给现在这些小学生、中学生听,太好了。待会咱们一块来播放,一块来欣赏。那么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大家一块来聊天,喝茶聊天,长见识嘛,听评书也得会听。我们把我们的体会分享给大家,海内海外我们听听,评书真的是最高艺术。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沧海桑田、吉凶祸福都在其中。这里边那有门道,得会听。所以我们下边就先来听一听。这段讲的是什么呢?曹操打了败仗,回到这个大帐当中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你说怎么办?这故事就从这开始。

袁阔成评书:曹操这一上火饭都吃不下去了。他手下的几位厨师着了急了,我说,大王总不好好吃饭这怎么能行?谁不知道啊,人是铁饭是钢,大王这么劳累,不好好吃饭,不好好休息,那身子骨不完了吗?不用说有什么一差二错,就病几天,这些万人马屯在这怎么办?咱们得想办法,让大王爱吃饭,怎么办?这几位厨师把压箱底的功夫全都使出来,把菜谱全拿出来,煎炒烹炸熬炒咕嘟炖,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河里凫的、草窠里蹦的,南北大菜,中西两餐,回汉两席,那年头还没有呢,你反正这么说得了,尽量做好吃的。这天有位师傅露了一个绝招,给这曹操做了一碗鸡汤,甭提多鲜亮了。师傅又放了些作料,什么作料?冬菜紫菜大海米,香菜麻油胡椒面,这做菜作料特重要。这师傅端起这碗汤想了想,又放那了。怎么回事?就给大王喝汤?那也不行啊,这稀里咣当的,怎么办?对了,我给大王选几块鸡肉,经过了一番精心挑选,把鸡腿、鸡脯全选出来了,往汤里头一放,没留神,噌,进去两块鸡肋。这位师傅也没往外捡,有两块鸡肋怕什么!他把这碗汤往盘子里一放,放在那自己先端详端详,做菜讲究色香味形,这碗汤起码占仨字,色香味,全了。师傅自己做的,自己站在这闻着都打鼻儿香,这可不容易。因为师傅整天做菜,鸡鸭鱼肉的烹过来炒过去,您别看他做,他可吃不了多少,他吃不下去,所以就爱来杯酽茶喝。今个这位师傅胃口都开了,大王见了这碗汤他准高兴。想到这儿师傅端着这碗汤由帐篷里就出来了。来到帐篷外边风这么一刮,嗖的一下子,这香味一下跑出去能有一里半地。说得夸张点,反正是够香的。他把这碗汤端进了中军宝帐。

陈老师:我们大家听到这儿口水都下来了。袁老先生说得好吧?真好!我小时候听这长大的。好可是好,确实容易造罪,造业。我们学佛了知道了,说书里边绝对不能有杀盗淫妄。你越夸这个汤好,那听了之后大家就想做就想吃,他就去杀鸡杀鸭,所以说选职业,你看文艺表演,「思无邪」,邪里面包括什么呢?杀盗淫妄。我相信袁老先生如果学佛的,他这段他就给改了,他一定不这么说法,刺激人的这个吃肉的欲望。我们接着往下听。

袁阔成评书:进了大帐来这么一看,魏王坐在那块打盹呢,睡着了?没有,曹操在那想心事呢。现在这位魏王曹操是进退两难,犹豫不决。忽然间把眼睛睁开了,怎么这么香?嘿,这师傅心说行了。魏王,您能闻出香味来说明您的这味觉不错。师傅把汤放在这走了。曹操喝了两口,这汤真好喝,怎么这么鲜!陈老师:听评书长学问、长见识。你看我们有一堂课叫什么?【人子不可不知医】,做儿子做闺女的,做子孙辈的,不能不懂医,一些常识要懂。你看你父母长辈生病了,他闻着这个汤香,他知道,你看这厨师都知道,你这个嗅觉不错,说明他病得还不算太重,鼻子还管用。那么香的东西放在他跟前闻不出味来,坏了。这都有道道在里边。所以说评书说得好了,那也是个大学问。得会听,而且你听,曹操一喝,好香,他还有胃口吃这个,这都说明病得不重。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就跟我讲,我爸爸也是自学中医,懂一点。人生病了,你怎么看他好了呢?他饿了,他想吃饭了,那病差不多已经好了。总是吃不下饭去,吃多少药还是吃不下饭去,说明那个病在这顶着呢,那病还没好,药不见效。通过这能看出来,饮食能够判断你家亲眷属、父母这个病情的情况,得会听。

袁阔成评书:自从离开了魏王府,直到现在还真没喝过这么一碗好汤。曹操点点头,他是越喝越高兴,一看还有鸡肉呢,曹操是连喝带吃,把那大腿、那鸡脯全吃了,又夹起一筷子来,呦,是鸡肋。就在这时候,叭!帐帘这么一挑,夏侯惇打外边进来了,上前施礼,请大王谕下今夜军中口号。古代那时候叫口号,后来叫口令。曹操这时候正用那筷子夹着那块鸡肋端详呢,是吃了好啊还是把它扔掉好呢?夏侯惇一问,嗯?曹操连头都没抬,眼睛盯着这块鸡肋,他是脱口而出,鸡肋呀,鸡肋。夏侯惇转身就走,怎么回事?他明白了,今天晚上的口令,鸡肋。当时就传出去了。这两军作战,这口令没有什么遵循和规范。什么常青啊,翠柏啊,都可以当作口令。这口令本身没什么,不过对敌方那得严守秘密。曹营中把这鸡肋口令往下这么一传,传到行军主簿杨修那去了。杨修这么一听,什么?大王今天晚上传的是什么口号?鸡肋。哦,杨修微然一笑,他立刻站起来,吩咐手下的军校,来,打点行囊。打点行囊?啊,收拾东西。这奇怪,心说杨主簿怎么听了口令之后就立刻收拾东西呢?谁也没敢问,收拾吧。您想想杨修他是行军主簿,他率领着一帮人,那不是一个两个人,说是把褂子这么一披,把包这么一夹,拉马就走了,这一收拾东西好大的惊动啊。

陈老师:我们这期节目叫做【杨修之死】,这杨修主人公出场了。这个人,读书人。而且很有才学,聪明过人,悟性很高。这在一般人看起来这都是求之不得的。你哪里知道,这位杨主簿,就是因为这些东西他丢了性命。你聪明吧,机灵吧,我们老家的话,抖机灵,就透着你有聪明,透着那个机灵劲,行,你就是因为这死的。所以我们不是随随便便让大家一起来娱乐,娱乐当中不能浪费时间,你说这娱乐里边是「思无邪」,但是长不了什么见识,开不了什么眼界,增长不了什么智慧,尤其是人生的吉凶祸福,这个其中的道道我们学不到,那不是浪费时间吗?所以我们每出的这些节目,包括这些娱乐节目,都要对大家这个时间要负责任,这是一个好风气,好做派。所以【杨修之死】,将来有机会,现在我们确实没时间,这实在是挤出来一点点时间跟大家娱乐一下,要告诉大家我们要会娱乐,我们是这个意思。要真正地把这个给大家,哪怕是聊天也得聊好了不是吗?也得备课,也得做做准备的功课,现在确实没这个时间,所以我们大家就是权且是闲聊吧。将来我们还准备做【吕布之死】,那可讲的太多了。【董卓之死】、【诸葛亮之死】、【关羽之死】、【张飞之死】,【刘阿斗之亡国】这我们都想讲讲,一边听着评书,多有意思多好,真是一种享受,同时长见识。你看这个主簿杨修出场了,主簿就相当于秘书的总负责,秘书长。他还得有学问,同时他还管事。鸡肋,是军中的口令,定下来了。什么是鸡肋?肋条骨,鸡的肋条骨,大家吃过都知道,薄薄那一小层,也没什么肉,反正就那一点皮连着,你说吃它吧确实没什么好吃的,扔了又觉得挺可惜的。所以我们小时候都知道,「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就这么个东西,叫鸡肋,曹操脱口而出,杨修听见了,你看他马上,上面没下命令,他上面有主管,他自作主张,他聪明嘛,不听你们的,这就开始了,这个祸根他就开始种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多了。在家不听父母的,单位不听领导的,任何一个事情,人家有负责人,不听,他自己机灵。这种人在古代就有,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灾祸到极就是杨修,被拉出去宰了,砍头。灾祸怎么来的?你看,他要不聪明他还没这事,我们接着往下听,你看他自作主张,谁都不如他聪明,走,咱们打点行囊,走,往哪走?我们听。

袁阔成评书:有人就告诉夏侯惇了。说是主簿杨修在收拾东西呢,看样子好像要走。啊?夏侯惇吃了一惊,这怎么回事?快领我去看看。他叫军校领着他来到了杨修的大营。进来一看,可不是嘛,帐篷里都没什么了,全都打点起来了。夏侯惇有点着急了,杨先生,您这算何意?夏侯将军,我这是听了大王口号之后我才收拾的东西,我奇怪的就是您为什么好端端地打点东西,看样子要上马登程。正是!你这是为什么呀?这是大王的口号暗示给我的呀。夏侯惇越听越糊涂,杨先生,大王的口号怎么会暗示您要离开营房呢?夏侯将军,你怎么就不想一想,大王今天晚上传的什么口号?鸡肋。招!鸡肋这东西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看来大王无心在这恋战了。进吧,很困难;退吧,又怕西蜀耻笑,大王正在犹豫不决,进退两难,所以传下了这么一个口号。看这个意思,大王不日就要离开斜谷界口,咱就要回许都了。

陈老师:我们听到这,你说杨修分析的对不对,聪明不聪明?不是一般人啊,太高了。知曹操者,杨修也,杨主簿也,他一听他就知道。高可是高,麻烦来了,为什么呢?此人缺德,缺什么德?我们听听这些话,那是三军统帅曹操心里想的,军机大事,这个东西你知道了能往外说吗?事关多少人的生死?甚至于大局的成败,关系多大!要我说这个二百五,透着自己挺聪明,实际上很傻。为什么呢?人情事理不通。我们一定要知道,现在社会不讲这个了,我们那个年代还懂。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说话,尤其妈妈总说一句话跟我,呆一边去,大人说话孩子别听。我记得特别清楚,好像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这样。你知道这为什么吗?大人说话有时候孩子不适合听。你比如说,家里现在没钱了,爸爸妈妈要商量怎么办,这话能让孩子听见吗?他听见了他就往外说,往外说那家里的长辈,你比如爷爷奶奶听着了就着急,他就是小传话的,这能让他知道吗?他要往别的家说去,那也不行,这能让别人听见吗?那父母要说一些,你比如说家里现在钱放哪了,这孩子要往外说去,招贼。总归一句话,这就叫规矩,这就叫人情事理。尤其是我们看到有的单位,或者你到人家串门去,或者朋友在一块,人家声音压低了,有的人他就跟着过去,他还凑过去,真叫没眼力见,人情事理不通,那是该你听的吗?人家已经都躲到旮旯去了,声音都到这地步了,你还要往那凑,你说你多讨人嫌!我们一定要知道「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你像我们听的这是曹操心里想的这个,这个军机大事事关成败生死,你知道了你能说吗?这个杨主簿他不但说他还做。你看人家自作主张,收拾收拾咱们走,错上加错,这个人恃才,就是仗着自己聪明;傲物,谁也看不起。夏侯惇是他上边的长官,那还给人家讲呢,你怎么不想想,这怎么怎么回事,你说人家夏侯惇什么心情。你是比我们高,这话什么意思?杨修这么做一次两次,他的上级绝对不能饶了他,不能用他,为什么呢?你把整个这的秩序打乱了。别说人家夏侯惇比你强,就不比你强,你做下级的也不能这么做。你这么做,周围以后人有什么事不听上级的,就听你杨修的了。那你说这地方还怎么管?是你说了算还是他说了算?你这都下命令了,你这都搬家了,你的上级还不知道呢,有这么干事的吗?这单位非乱了不可。不光是带兵打仗,任何一个单位都要有起码的规矩,人情事理要通,人不是活在真空里,那就是什么呢?你说我非这么做,那你就是找死。所以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下岗失业的多,老换单位,美其名曰这不好那不好,实际上人家不要他,为什么呢?讨人嫌。什么他都不懂,人情事理不通。这要是在古代,在那个三军大帐里边,你要这么干事,那真是那你死无葬身之地,这是真的。我们记得【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呢?「将上堂 声必扬」,什么意思?你看,我记得是在清朝还是哪朝?有这么个事。这人就没学过【弟子规】,愣头愣脑,什么都不讲究,不懂规矩。过去古代那房子进去之后它有个厅堂,那有个大屏风,前边两把椅子,他就一屁股坐那了。坐那之后一边喝着茶,他一边东看西看,坐了得有半个钟点,这个时候从这个屏风后边转出俩人来,这两人一看,坏了,这脸都变色了,为什么呢?发现这儿坐个人,这人还没心没肺,还哎呦你们怎么回事,这两个人是官员,他们刚才就在那屏风后边密谋要杀人,要害人。你说这二百五他听见了,那先得把他杀了,这人还不知道呢,实际上杀身大祸已经序幕拉开了,先把他杀了,那对呀。所以说这个人离开没多久被人暗害了。为什么?你听见了,这能是让你听见的事吗?所以「将上堂 声必扬」。去人家里、去哪都是这样,先咳嗽一声,家里有人吗?张大妈,李二婶,先打招呼。怕什么呢?人家里边说话、做事不方便外人看见听见,这就是规矩。小事弄得大家都很别扭,大事给你惹祸,那不该你知道、不该你看的,那还了得,你不给自己找麻烦吗?你看他们这个传统文化学校,我也教给学生,为什么告诉他们这个?有时候同学在那屋里打扫卫生,在老师屋子打扫卫生,那班主任一推门进去,得有三分钟了,五分钟了,这墙角那还站着个孩子呢,吓一跳,你怎么不说话呢?所以「将上堂 声必扬」。一听门响,学生在屋里打扫卫生,先说,赵老师,我是谁谁谁,说自己的名字,知道屋里有人,规矩呀,这就是什么呢?人情事理。总归一句话,不该你说的别说;不该你做的别做。否则的话那你就要看看杨修是怎么死的。我们下集节目继续【听评书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