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私塾教育答问】
已播2365 共15集 更新:2022-05-03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100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

第五集 私塾里的娱乐

班主任、家长: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教育孩子。传统文化教育说实在话非常关键,老师和家长的不明理,理念是混乱的,那就很麻烦。我们在上一次这个妈妈提出来一个问题,参加这么多活动没什么效果,你说到那个残疾人的学校去看那么多孩子多可怜,回来之后孩子看过也就看过了,写了文章、写了这些日记也就这样了,对他没有触动。为什么?我们的体会这些活动都很好,不要多了、不要杂了。你比如说去看这些残疾的孩子、残障人士,这活动太难得了,能够启发他的慈悲心、启发他的善心,启发他珍惜自己身体、爱护身体、爱护这个家、感恩父母的这个心。怎么办呢?你看这孩子是盲人,回来之后让你们这些孩子把眼睛蒙上,他看不到东西了,多长时间?一天、半天都可以,他就真得看不到了。“你什么感受?”问他,他就有感觉了,他对盲人有感觉了,敢情看不到东西是这样地痛苦!不是撞桌子上了就是把这个东西给倒了,把那个洒了,把这砸了。眼睛有多重要,要不要爱惜眼睛?他就不敢近视眼,他就知道这个身体健康多重要,他就知道那些盲人有多苦。你这一会儿不行,一天你试试,他真的就有感觉,所以我们会教啊!参观完活动之后回来,活动没结束,继续呀,你就看他在那这样摸,他的慈悲心都起来了。你就问他,眼睛谁给的?妈妈爸爸给的。他给父母磕响头,难道不是吗?他对自己身体他有感觉了,要这么教。你反过来再想想,你这一天就难受了,他们是一辈子都看不到,你想想多苦,你一天苦不苦?苦!写一篇文章【无目之苦】、【盲聋之苦】,可以。没眼睛的苦,他真的能写出来特别深刻的体会,盲人就这么苦,你这是一天,他那是终生。他对什么是苦、人间滋味他就有体会,他将来看到盲人,他一下那个慈悲心他就起来了,他知道是什么感觉。你把他的耳朵堵上,听不到;嘴巴粘上拿那胶布,不说话,体会「盲聋喑哑」,这是佛家讲“八难”,八种灾难,人生痛苦你体会,残疾人士,他见到了他就有爱心,他就想帮他们,因为他上过这个课。所以说我们教孩子目的是什么?启发他「凡是人 皆须爱」,包括残疾人。这个爱心他怎么有,他知道其中苦。他体会不到他看看,那不管用,光写写这些表面的文章都不管用,一定要让他有切身的体会。浪费粮食的,一天别吃饭、两天别吃饭了,没事,他身体会很好,放心,家长不要操这个闲心,听老师的,那孩子越教越有人味,他知道珍惜,那粮食在饭桌上的他都吃掉,多脏的他拿起来他不怕,这孩子也不生病,捡菜吃。所以说我们要会教,总是在观察。你说咱们今天有这么个活动目的何在?目标非常明确,启发他的慈悲心、启发他惭愧心,什么叫惭愧心?不知道爱惜身体的人看到残疾人,他惭愧心生起来了,父母给我这么好身体,我为什么不爱惜?他惭愧心。有目的的,一定让他心改变了,这是圣贤教育的根本。

孩子父亲:老师,今天讲的就是首先要教给学生伦常,这个是基础,但是我们平时在教孩子的时候反而是把这一块忽略了。我们弟子规班有一个学生,他有一次,就是爸爸在沙发上坐的时候可能是坐的姿势不太好,他就说“我们弟子规班的老师坐得特别端正,有时间的话我带你到我们那个弟子规班去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坐的。”

陈老师:让爸爸上上课,这就是在家里儿孙教育父母长辈,他成了尊长了。【弟子规】里应该,【弟子规】怎么讲?「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他很谦卑。「善相劝」,大家记住这个“善”字可了不得,“善”字里就包括了伦常、道德,为人子、为学生的向老师、向长辈来提出建议来,不能够失身份、不能够违背伦常,这个叫善,否则叫不善。父亲这样呆着,你知道什么原因吗?他太累了,他上班太累了。爷爷这么坐着,歪着坐着,你知道为什么?他这辈子就这习惯,他习惯他就这样的。你应该怎么着呢?只要父母无伤大体、无伤大雅,家里人怎么舒服怎么来,这是孝子,叫孝、顺,要教给他人情事理。把那孩子叫过来,他不是把爸爸领过来吗,当着所有同学给他上一堂课,这个孩子对不对?他不对。第一个怎么敢教训父母?你可以提建议,还得「怡吾色 柔吾声」,那父母不高兴了那还不行,你还错了呢,你还得忏悔。然后告诉给同学们,父母有很多时候做的事情、说的话你听着理解不了,好像不符合【弟子规】,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多加观察,无论是爷爷奶奶、长辈们,多加观察,包括老师,多加观察,不能轻易地提出来。有疑问,没人的时候,那这是规矩,没人的时候恭恭敬敬地跪在那儿,给父母、老师提个问题,说爸爸也好、妈妈也好,或者叫老师,说“我有一个问题,不敢问。”这一听他就知道可能问题比较敏感,那为什么要这样?好榜样。如果当着周围的人,学生指指点点老师、儿孙指指点点父母长辈,这是最坏的榜样,破坏伦常,他是尊、长辈是卑,尊卑破坏了,了不得,这是大事。“儿子呼,应勿缓,儿子命,行勿懒”,这不就是畜生吗?难道这是我们要教的结果吗?所以说要教给他,有时候你看到这些问题就要这样问。“没事,你说吧。”这学生就说出来“有一次我就看到爸爸这么坐,是什么原因呢?”给他讲。那父母、长辈他没改,他不愿意这么坐,他就这么呆着,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做晚辈的应该怎么做?绝对不可以命令,那你算干什么的?你这样做丧失了为人子的本分,不可以。「号泣随 挞无怨」,打你骂你就是不改怎么着吧?你在那也是俯首帖耳,找个机会再说,这是对亲人最好的方法。那对自己老师呢?那就看你自己的信心了。你说老师这么歪着坐着,你说不行,这老师没做到【弟子规】,我得去找个好老师,那也行,不跟这老师学了,也可以。但是我们知道他这样做错了,他错在哪里?老师有很多做法、很多说法是你当学生根本就不懂的。师父讲经前两天还说到,在今天的世间有很多人做事我们根本看不懂,你比如有些人打麻将,其实他不是为了打麻将,他是为了度化打麻将那些人,他能赢钱,人家说你怎么能赢钱?“那我有智慧。”你智慧怎么来的?“我念佛来的。”师父说慢慢就把那些人给度了。你看不懂,你小毛孩子你懂什么?所以说安守本分是第一位。但是这个有赖于家长,孩子看不出来,家长要反复地、深入仔细地去观察这个老师行不行,因为你把孩子托付给老师了,那要教错了可就真麻烦了,所以要真的要仔细地观察,听他说什么、看他怎么做的,然后再定下来。但是终归一句话,学生不可以批评老师,晚辈不可以批评长辈,做儿女的就更别说了,那不可以,违背【弟子规】。如果发现这种情况,严厉地责斥他,你说他确实坐得是歪的,这个不重要,你破坏伦常、大逆不道重要,先得给他一巴掌,这个重要。另外还要告诉给这些孩子们要有分寸,如果父母是干杀盗淫妄的,那儿孙一定要赶紧劝。这扣子没系严,小事,你还要看看爸爸妈妈爱听不爱听,慢慢来,这都需要学校的老师来教给他,要分清轻重缓急,得尽孝啊。你如果说什么你父母都很不爱听,你将来根本教不了、辅导不了你父母,将来你要教父母,父母上年岁“这念佛怎么念?”你得教他,头些年他看着你就生气,你教什么他都不学,这就是这其中的道理。

孩子父亲:老师,就是我们在弟子规班里边还做了一个光荣榜。

陈老师:光荣榜?

孩子父亲:嗯,就是根据孩子的表现把它分成四个内容,一个是孩子的德行,一个是孩子的作业,还有纪律和卫生。平时就是根据孩子的表现,我们会就是孩子在哪方面做得好的话,老师会给他贴一个小红花,用这种方式去教孩子。不知道这种方式如不如法,想请教下老师。

陈老师:这个方法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这么做,都是过来的,谁小红花贴得多,我们确实都经历过这个,这是世间的学校。我们在教学使用的手段的时候,虽然是现代了,但是一定要时刻我们牢记有个标准,你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符合古法。你说古代跟现在有差别,对,精神不变,所以它是两个,一个是把古代的形式照搬过来,现在适用也行;还有一个是什么?古代那个形式拿过来,你说穿袍大衣、大汉服、这大袍子不行了,我把精神拿过来这也行,这个精神、理念是最根本的,所以我们用这么一个方式,我们可以看看想想符不符合师承、符不符合古法,这经典上有也行,说汉、唐、宋都是这么教的,明、清这么教的,现在没有。那你说有什么不好?第一个得失心重。这就把它挂在墙上了,我们一定要知道孩子他是天天看,家长看老师的脸色,看你说什么做什么,你指导个方向他就往那个方向走。“我们这边得了六个红花,你那才仨。”我就傲慢,我得失心天天在增长,将来我少一个我就难过。他把这种,实际上这个东西它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表扬,就这个东西,奖励。名闻利养跟这个靠得近,要特别小心,所以奖励孩子,你不要小看那小红花,咱们看没什么,不是,他名闻利养心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弟子规】哪一句话讲夸孩子、讲奖励孩子?我们一定要知道,你们刚才举了四样,遵守纪律、做作业、卫生、还有就是德行,好,哪一样不是他的本分?这我们就听明白了,你应该的,你把这地扫了,应该的嘛。还给你弄个红花,那叫什么?头上安头,没用的、不需要的。这个东西天天挂着他就天天看着,他这些不该有的心都起来了,攀比、竞争都出来了,得失心、好恶心他都出来了,所以古代没有这个东西。你扫得真干净,老师进来一看,因为他毕竟生活在一个团队里,一个学校里,你还要鼓励先进、提醒惩罚后进,老师还有这个职责,那要会。老师来了之后看看桌椅板凳,今天谁搞的卫生?要问问,谁搞的卫生站起来了,好。不说话也没有表扬、没有奖励,然后呢,我们翻开我们的课程,讲课了,讲到一半或者讲到最后的时候,话里有话,他启发孩子悟性,我们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一定要知道这是你的本分。你看今天的卫生搞得不错,周围来了客人,你干得真好!家长来夸你真好,你们不要往心里去,记住那是你们的本分,人家夸那是人家的事情,不要往心里去。你看在讲课当中、在教学当中奖励了用功的,孩子知道方向,他知道这样做是对的,有奖励,没奖励不行,奖励轻描淡写说两句,还得小心别让他骄傲了。下课之前“我们今天讲到此地。”班主任说“我想起来上个星期搞卫生的这些同学,他们做得很差。我觉得你们今天应该好好地去请教你们的那些同学,人家怎么能把这搞得这么好?你怎么就做不到这个本分?这是你分内的事情,都长着手都很健全,你怎么就干不好?你们要去请教他们,回来向我报告,向班主任、向班长报告。然后明天的卫生今天这组不要做了,让他们那搞得不好的重新做我看看。” 你看看,大家是在生活当中对那个有德行的他敬佩,你跟人请教完了还得给人鞠躬。你看说这些话它就没有后遗症、没有不好的东西,但是你看不到,它没有实物,我说的这番话里没有名闻利养,只是在羞耻心上教育他们保持底线,这个就对、这个就好。所以老师、家长一定要有分寸,看到他该做的了,点点头不说话,没有夸他,这是正常的。稍微做一点事情就夸得不得了,完了,这孩子毁你手里了,他因为做了这点该做的,把卫生打扫好了,结果还引来了不该有的这些污染,你把他还毁了,要会教。

孩子父亲:老师,我再说说我们那边的娱乐。我们就是在过年或过节的时候会让学生和家长还有老师,大家都会准备一些节目。

陈老师:联欢,联欢会。

孩子父亲:就是到时候大家一块来表演,但是这个主要就是一种表演,好像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我们在搞这个联欢会的时候还会请一些学传统文化的一些老师,让他们来观看,所以说就是通过这个活动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的这样一个作用。

陈老师:你们表演的时候是什么情况?谁上去演?

孩子父亲:老师也演。

陈老师:老师也演。

孩子父亲:家长也演。

陈老师:家长也演。

孩子父亲:孩子也演。

陈老师:孩子也演。

孩子父亲:嗯。

陈老师:那么表演好的是不是要经常上去演?

孩子父亲:就是。一个节目的话就是让表演好的学生让他上去演,就是这样演的。

陈老师:我们在联欢的时候有一个最重要的要记得,不要把这个东西变成了一种竞赛、变成了一种炫耀、变成了一种增长他名闻利养的,这个就坏作用了。联欢,你看她们这个班上也联欢,怎么联欢呢?先给大家讲,谁会唱歌出来唱歌,她们这个班上真的有同学原来学过声乐,很小她妈妈给报的班,学了好像六年,学声乐,那样的孩子不让她唱。为什么?她会唱,这别的孩子一看,唱得真好,给她鼓掌,她马上就傲慢,她们有体会。你看那孩子唱两首歌,马上她就轻飘飘了,所以你让她上去唱害了她。别的孩子还向往她、跟她学,坏了、全坏了,都不让她唱。演节目为什么?那么唱歌也好,朗诵也好,演小品也好,为什么?我说四个字,用它来以娱亲心。长辈在下面,父母在下面,或者看到你的光盘,他看到之后高兴啊!乐得是哈哈大笑。我们看到春节的时候有些孩子在家里边给父母表演,这一家人逗得简直是不得了,高兴。目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表演这节目?为了让父母长辈开心。老莱子,【二十四孝】,他为什么在那穿花衣服,在那逗父母笑?让他开心,别不高兴,别忧愁,目的是孝、孝道、尽孝心,不是为了表演得多好,那叫比才艺,变成比才艺就错了,上去大家各显其能,这就错了。越是在这个方面有本事的,你越是要给他压制一点,要不然他自己感觉忒好,大家给我鼓掌,他就找不着北了,那就坏了。这里边有很多的学问在里边,这个我们要懂。你说家长上去唱为什么?他成了孝敬孩子了,大家想想是不是?因为表演是一种精神上的礼物,除非家长上去说“我这个歌是给老师唱的,你们这一年辛苦了,这个歌表达我的心情,说话不足以表达,我得唱出来。”好,这叫尊师重道。如果上去大家都比谁唱得好,谁演得好,谁得的掌声多,坏了,才艺比赛。所以一定要有道,什么东西都有道在里边,道都在【弟子规】。这个需要校长、班主任、老师们他要有智慧,没有智慧是绝对不行,把孩子都教坏了,所以一开始那节目单你们要审核,不能什么人都上去。一定要告诉大家,这些东西过完了之后就忘了,不要往心里去,不要花太多的心思去弄这些东西,没用。是德行、学问、能力。你说我唱歌也是一种能力,排在第三,德行排第一。你上去唱歌给谁唱?表演小品给谁表演?给自己的父母、老师,那是尽孝、感恩的意思,是这个意思,你以这颗心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你看有的人,他们那个开联欢会有人“你看老师,把老师逗成这样,把父母逗成这样。”他是有目的的,这就好,这叫会教。如果在传统文化学校里有这种才艺比赛,这种才艺的表演、炫耀,这个都伤德,真的伤德,还不如不搞这个联欢。联欢是人情所至,喜怒哀乐爱恶欲。【中庸】第一句话「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性就是喜怒哀乐,我们上台去表演,过年了,丰收喜庆了,团聚了,这是人情所至,它自然的,你不能够去限制它,那个就不顺人情,要怎么样?要率性,率领着这个性,它有引导、它有方向,「之谓道」这叫道。「修道之谓教」,就是指私塾、传统文化学校你们要修这个道,这个才叫教学,叫「修道之谓教」。一定要知道孩子们不能不娱乐,这人的天性,要娱乐、要健康、要锻炼,也要如法,这就好。所以这些东西都在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的网站里,你们可以看,多看看你就了解,锻炼身体也有门道,娱乐里边也有道、也有学问,这就对了。

孩子母亲:老师,我们现在在班上,就是老师给家长订一些传统文化的报纸,让家长去看看这个传统文化,就是学习传统文化的这些人他们是怎么样转变过来的。

陈老师:这些报纸是内部流通的是吧?

孩子母亲:就是订的就是传统文化,在外面订的。

陈老师:现在还有这种报纸了?

孩子母亲:嗯。

陈老师:那难得。但是我还要提醒各位,现在传统文化这个圈子,刚才我们讲了,可是头绪很乱,说什么的都有。有说东、有说西,有说红的、有说黑的,说什么的都有。你给他看,他本来可能还挺清净,专听老法师讲经,专看这个网站,他本来还是专一的,一个老师教的,两个老师教就是两条路,它不是一条路,三个老师教“三叉路口”,四个老师教就“十字街头”。这一张报纸上你能不能保证是一个价值观、一个观念、一个师承?不能保证,那你们要谨慎。包括给家长、给同学们看的这些书要特别谨慎,别给他说乱了、看乱了,那可就麻烦了。

班主任:请问老师,有很多传统文化学校,它是周六周日班,就一周只上两天,那有很多老师他就很疑惑,家长希望这两天孩子能够多背经典,这样就是学传统文化了。但是老师好像也不知道该怎么教,是教礼节还是教背经典,还是到底教什么?

陈老师:就是这两天该怎么安排。

班主任:对。

陈老师:我觉得像这种学法,他就属于爱好型的,你面对爱好者客客气气、恭恭敬敬,给他结个善缘就好了,这就很好,总比出去看电影强吧,这就行了,种个善的种子就行了。真正的教学这两天不可能完成,因为他不是来求学的,他心不恳切,何以见得?他只来学两天,甚至只来学半天的,你遇到这样的,这不是来求学的,这是来参观访问的,这爱好者。所以碰到这个我们也欢迎,我们也给他一些普及类的书,像网站的这些光盘、图书都可以,这就行了。真正把孩子托付给你们的,到这来长期学的,那个要如理如法,是要严格地要求,你否则对不起人家家长。

班主任:还有,老师,有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受益者他学完之后自己很受益,所以他就发心想做传统文化的老师,但是他不懂得怎么教也没学过,单单凭这一个发心能否当老师?如果说想当的话得怎么去做、怎么去努力呢?

陈老师:这个问题我们下次节目跟大家再交流,现在时间到了。

班主任、家长: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