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私塾教育答问】
已播2365 共15集 更新:2022-05-03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100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

第四集  下课就是上课

班主任、家长:老师好。

陈教师: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传统私塾教育答问】,大家一起我们来研讨。那么上次我们谈到教学气氛,很多老师都在活跃气氛,为什么会活跃气氛?我们仔细来观察我们这个心,我们是什么心?总是希望孩子不要太闷得慌,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在这长期地学,总是这么个想法。这个心叫有求的心,谁求谁?老师求学生。那应该(怎么样)?应该是求学。学生端端正正坐在这个地方,老师没来,等着,等了半天老师也没来,下午接着等,这叫求学!你说今天老师来了,很晚,迟到半个小时,学生敢不敢说什么呢?不敢。为什么呢?无比的恭敬心。你怎么敢说老师、家长?不敢。父母晚来了,不敢。不管是父母、老师是因为什么原因,他都不敢,好学生!为什么?有恭敬心。求学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他是来求的。我是来求教的,你看他在课堂里等着,等了一天老师也没来,实际上老师故意的,看看他。有的人来拿着课本找老师来求教,老师且不搭理他呢。反过来,老师像售货员一样,像三孙子一样,姑奶奶来了,少爷来了,你得伺候他。他那个求学的心就没有了,没有了怎么样?他就学不好。这个学要是没有求的心,没有恳切的心,没有恭敬的心,真的学不好,这就是印祖常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 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师父讲,六祖能大师为什么成为六祖而不是神秀大师,为什么?师父说神秀对师父的恭敬心一百分,慧能大师是一万分,你看出来了,老师就这么看学生,所以说用不着活跃气氛,那成老师求他了。我们看看这些古书上常常记载,唐宋元明清汉都是这样,老师对学生师道尊严,你是来求学的,好,他也不说话,他这儿很忙,拿这个眼角有的时候看着他,有的时候去忙去,忙很久回来这学生还在这跪着,有诚心。他不等着,走了,走了就走了,不会老师去追着他去。所以说在家里边那怎么教?这是学校,在家里怎么教?家里家长要告诉给孩子,你看到了一个好老师,父母帮你选一个好老师,我们要求着人家学,你学不学人家无所谓,所以你要拿出你的诚意来。大家看程门立雪,都知道这个,包括达摩祖师初到中国来,在嵩山少林寺,慧可法师在门口,下那么深的雪,他不走,唯有那种诚敬心才能够学成。谁教的?家长教的。老师不会教他,你在这儿我看你跪,谁时间跪得长,不会这么说。诚敬心是自发出来的,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这老师一看就知道他家教如何,家教不好一般不会收,为什么?他没有恭敬心,他上这来干什么?所以这完全要靠家长,靠家长来教育孩子,你怎么才能学成就了?你要拿出来万分的恭敬心,你能达到能大师;你拿出百分的诚敬心来,你能到神秀法师。你要走哪条路,教给他,没有诚敬心,老师在你面前教,师父讲,佛在你面前教,教不好,他没有恭敬心。所以老师去调节气氛、去逗大家,烘托气氛,像说相声一样,演小品一样开玩笑,这些东西,为了活跃气氛这些东西都破坏了师道尊严,破坏了对方的求学心,这是错的。只闻来学 未闻往教,我们要把它做出来。师道尊严,师父常常讲,有一个人来学,我教给一个人,我没有求的心,我听说你们不敢打孩子是不是?

孩子父亲:就是害怕如果说对学生太严厉了、太严格了的话,学生后来就被我们打跑了。

陈老师:对,不学了是吧?

孩子父亲:最后就没有学生教了,是这样想的。

陈老师:说实在话,老师不要怕这些东西。你如果真的是教得如理如法,那个家长打破头他也上这来,门槛踩破了他也来。因为你能培养出真人才来,你照顾他,培养不出人来。你们的孩子学了两年多发现问题,没培养出来,你这就知道,最后教不出人来,来这么多人有什么用?有一个糟践一个,有一个耽误一个,形式不重要。师父讲经你们也都听,你们两个专听老法师讲经是吧?你看师父就说,有一个教一个,这不挺好的吗?我们为什么要去求学生呢?没这个必要,他不来算了,心清净,你讲的课就正确。老师如果有所求了,无论是在财物上,无论是从教学的效果上,你一定教不好。无所求,我把我该讲的都教了,看看周围这些孩子不是这根性,随他去吧,告诉给家长,我这个地方有打有骂,就像李炳老一样,你愿意学你就在这学,不愿意学算了。所以这个好,为什么呢?学生自始至终知道自己的本分。如果倒过来,你去求他,没有成果,没有成果的教学我们为什么要去做?所以说不要活跃气氛,不必,这个用错了心。

孩子父亲:老师,就是我们的孩子在日记当中他写到要学文王、要学周公,其实这些是我在上课的时候是我给孩子教的,所以说是我给孩子教得不对。

陈老师:这个不对在哪里呢?今天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的次第出问题了,把不该用的课本拿出来了,把该用的课本放起来了,这是教学内容出问题了,次第出问题了。我还听说有的老师提出来先教难的,再教容易的,以后他碰到容易的他就能解决,这都是自己的发明创造,你哪部经典是这么说的?哪个老师是这么说的?你给我拿出证据来,家长就可以问,我们不能糊涂,校长不能糊涂。从古以来都没有啊!小小的孩子都是从【三】、【百】、【千】开始是不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从简单的开始,这是孩子的根性使然,他就是那特点,你能不能上来教给他很难的?他不行,他不学了,这就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没有师承,你去问他,他没老师,他自己想出来的,想当然的,似是而非,错了!刚才这个爸爸所讲的问题在哪里?你说讲文武周公不是不可以讲,我们孩子们学文武周公什么?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那是曹操说的,曹操要学的,一国之君要学的,求贤若渴,对,他不是要先学这个,那是党校要教的,孩子们要学什么?我们讲头一个二十四孝,先学这个,把这个故事掰开了揉碎了,用讲故事、唱歌、演戏,用这些方法教给孩子不离孝,不离二十四孝,讲这个,看动画片都可以,讲完了之后让他去做,让他体会扎这个根,只有这个根扎住了之后,夫孝 德之本也,这是经典所述,圣人所讲,只有这个根扎到了之后文王他才做得成。现在我们倒过来了,先给他讲这些课本,错了。二十四孝随便我们往边上一放,这不行,这是事例。在生活当中弟子规给它一点一点地落实,都是以孝道为基础,这就可以。所以课本不能乱选,选多了、选杂了,他脑子是乱的,反而还容易助长他的傲慢,因为孩子很小,说实在话都不懂事,大人怎么教怎么是,所以你教给他文王,他就天天琢磨着文王,将来就怎么样?好高骛远,最后让人家讥笑,这个孩子狂妄,这何必!连碗粥他都不会做,他想当文王,不是文王不好,他没基础,这是根本。他连对父母的恭敬心都没有、孝敬心没有,他能有成就吗?谁能教他?谁敢教他?这是根本。

班主任:而且老师,对孩子讲得太高,跟他的生活没有关系,这样他上课跟下课就分开的,下课没有办法落实,所以老师所讲的内容你一定要让他下课做到,学就是为了做。

陈老师:你们这个地方好。为什么呢?她们这儿有个特点——没有上课、没有下课。此话怎讲?让学生们知道,上课所学的就是为了下课用,下课所用的必须得从课上去学,上课和下课是一回事,没有上课,没有下课。让他在观念当中形成什么观念呢?上课是一回事,下课是一回事,这是错的!上课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在生活,下课是为了把上边的课程所学的这些东西在生活中落实。这两个是一,一个是体,一个是用;一个是理,一个是事,下课就是事,上课就是理,学理,明理,上课是本体,生活中是用,一定要这么学。下课,解放了;上课,在这儿一个个都好像是君子圣人,假的,伪君子,没用,最后一到生活中你会很失望,乱成一锅粥,就是因为什么呢?有上下课之别。

班主任:对。老师,我们因为要学讲课当老师,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就会听老师的课程,我们下面交流的时候就有一个感受,就是老师也是一样的,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跟在生活中是一样的。

陈老师:对。

班主任:就是老师生活所讲的就是老师讲课所讲的,老师生活的样子就是老师讲课时候的样子,它是一个,不是两个的。

陈老师:所以家长、老师这种观念非常重要,如果你上课是一种思维方式,下课是另一种思维方式,你绝对教不好。你的脑子它是分裂的,它是假的,那个东西叫知识。师父讲知识,跟你自己生活没关系,这有什么用?什么叫智慧?在生活当中我们看到一个孩子,马上就知道他的问题,马上就知道他错在哪里,他对在哪里,当时就讲课,同学们叫过来,当时就讲课,好老师!而在上课的时候,上课的时候不离生活,讲这些理随时给你把生活对照上。好啊,这就对了,上课是一回事,大家听了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了,另外一个维次空间了,下课又回到生活中了,这不管用,全在家长和老师怎么教。要会教,这个会字真的有大学问,你自己要先把烦恼习气放下,你才能够把经典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这是真的。孩子看不出来,但是你会教,在生活当中随时得盯着他们,所以好学校像她们这个班主任,都是什么呢,没有下课的时候,随时就教他们,随时在生活中上课。

孩子妈妈:老师,我们现在是给孩子教学是这样的: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就像您刚才说的,坐得特别端(正),而且他们跟老师也配合得特别好,尤其是我们家孩子,他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也特别得亮,但是下课就不一样了,下课他们去活动室马上就吵起来了,那个声音把屋顶都快要掀起来了。

陈老师:恢复原形了。

孩子妈妈:是,孩子上课一个样子,下课马上就一个样子。还有我们在下课的时候,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累着了,然后就会买点水果,然后给他们切了准备好,然后下课了以后说是这个水果拿上,表面上给孩子的引导是长者先 幼者后,先给老师再给家长,其实很多的水果都是给孩子们准备的,让他们先吃。

陈老师:对,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在课上教长者先 幼者后,一下课了马上是“幼者先,长者后”。上课所学的他不往心里去,为什么?是假的,生活当中这是真的。这口苹果咬了,真甜,这是真的,课上那是假的,那指不定骗谁的呢,留着干吗用的他不知道,所以说知行要合一。解门,我们说高一点,解门,行门,就是解行要一致。今天我们去看看,到处都不一致,太多了,所以说上课是为了下课,下课是为了上课,这个观念太重要了。老师们、家长们的观念,家长说怕孩子吃不上水果,他们这儿的孩子吃不上水果。真的有水果了先给长辈,长辈在他面前就这么吃,给他?做梦,就不给!那你看这孩子真的个子长得跟我一样高,一米八二、一米八三,身体很结实,还有德行,他不吃那个苹果也没什么,所以现在家长的脑子都是乱的,要给他营养,给他营养他最后缺德了,你选哪一个?一个有营养的败家子,这边是没营养的一个正人君子,你要哪个?传统文化学校你是来补营养来的还是要给他成圣成贤的?所以说如果在他的观念当中这些吃的穿的先得给他,你就在培养小人,就是在害他。家长吃不给他,应该的!越是贪吃的越不要给他吃,否则的话那孩子不高兴,“每次爷爷都先把那个给我吃,这次为什么不给”,他就怨恨,你再不给他他就偷,再不给他他得揍你,嘴上会背长者先 幼者后,伪君子。

孩子妈妈:我们也经常给孩子们讲弟子规上的头四句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然后我们过年的时候举行了一个活动,就是让孩子们给长辈夹菜,伺候长辈吃饭,但是吃完饭了以后,有一个奶奶吃完饭剩了,吃不完了,说是让自己的孙女吃上,因为这个孙女是由奶奶带的,从小都是奶奶带大的,但是这个孙女就头一遍说她说我不吃,然后奶奶说第二遍,让你吃奶奶的这个剩饭的时候她就哭了,然后后来轮到孩子们吃的时候,她还是没吃奶奶的这个剩饭,这个孩子已经是八岁了,她就流着眼泪哭了都不愿意吃奶奶的剩饭。

陈老师:你看这两个班主任,快三十岁的人,在外边会客吃我的剩饭,我确实吃不了。为什么呢?会客的时候他们夹得太多了,我吃一些,真的吃不了,她们看到之后不用我说,慢慢地拿过来,为什么呢?她这个慢的过程中是什么意思?万一老师还想吃可以随时放下,她不是哗就拿过来,动作很温和,她恭敬,拿过来,拿过来之后她们俩分着吃了。那客人就问,这俩人是干吗的?做义工,跟陈老师叫老师,吃老师的剩饭,这是什么?这是孝、敬,她做到了。所以说现在的孩子,你让他去伺候长辈那是做梦,学了传统文化他也做不到,为什么呢?“舍己为人”在生活中没有,她们这个班上不是,处处都要舍己为人,你看那个小的餐厅吃饭,所有小同学最后吃,长辈先吃,老师第二吃,学长第三吃,自己最后吃。你看恭敬别人、舍己为人、不自私自利是他的每一天的生活。轮不到你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剩点剩饭,赶紧拿过来吃掉,不能浪费了,还用说?马上拿过来吃,嫌不嫌父母脏?你敢!就这么教出来的。你教给他他也就接受了,因为这个是对的,这是爱心。吃父母剩饭、吃长辈的剩饭,这是爱心。就像当年父母吃你剩饭一样,那是爱你,你现在父母爱你可以,你爱父母不行,这对吗?所以她们在外边那个是做好榜样的,别人看了都感动。我家的孩子都做不到,你看人家学生能对老师做到。所以说我们就体会八岁的女孩子在传统文化学校她为什么做不到?自私自利,我最重要,受不了一点苦,为别人更不可能,这就是什么呢?天天讲课,她跟生活没结合,如果跟生活结合,她这一口一口饭吃的都是剩饭,她绝对能把经典落实。圣贤君子是在餐厅里教出来的,是在厨房、厕所、是在宿舍里边教出来的,不是在课堂。课堂是明理,在这些生活的地方是让他做到,这两个地方一个都不能缺,所以没有上课、没有下课,这个太重要了,这观念一定把它转过来。

孩子妈妈:现在我们那边的弟子规班有三位老师,有的时候就是比如说这个老师说需要用一些白话编的一些儿歌,说是要加进去教给孩子,但是我又不同意,老师之间就意见就发生冲突了。

陈老师:像这种情况不是你们个别现象,很多传统文化学校这老师经常换,为什么呢?来的这个知见跟我们不一样,又来一个想法跟我们又不一样,可来了最后大家想法一样,两天之后又吵起来了,有这种可能。老师们知见不同,我们一定要记住,这对孩子来说是灾难性的。张老师说东,李老师说西,赵老师说北,你说这孩子怎么办?他脑子是乱的,所以家长要选对了学校,你们自己要办传统文化的私塾,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头一样就是见和同解,大家要见解一致,那你说我们见解不一致怎么办?要找一个老师,这个老师也许不在身边,我们专依他,你比如老法师,老法师关于私塾教育的很多理念我们可以从网站上搜集下来,搜集关键词就能搜集出来,我们将来准备出一本书,师父上人关于传统文化教、学这两个东西,这两门课程重要开示,我们也想把它搜集出来,让大家都看看,你们快好好学学,否则的话把孩子都耽误了,老师想法不一样还倒其次,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这个课本教东、那个课本教西,它不一样,这孩子就糟践了。

孩子妈妈:现在我们教孩子就是有些理念,就是老法师说,有的老师说老法师曾经赞叹过哪个哪个老师,他就说赞叹过的这个老师他做得对,我们要听;有的就是说那不行,太远了,感觉跟我们学的这个【教孩子的学问】上的内容差距太远了,就不同意,不接受。

陈老师:我觉得碰到这种情况不要勉强。我们总要在传统文化学校里做一个好榜样。如果我们学传统文化的大家都说不到一块,你说这家长还敢把孩子送来吗?那你说我是这个想法,她是那个想法,怎么办呢?谁也说服不了谁,就不要说了,万事随缘,在家里把孩子教好一样啊,这就很好了。另外,有人讲师父老人家赞叹这个赞叹那个,我们一定要记得,时代,现在是乱世,海内海外,真的是五花八门,我们一定一个原则,按照古法不会错,按照古法,古来大德怎么教的,李炳老怎么教的,不会错;师父怎么教的,不会错。至于说举例子,那很有可能是你这边适合这个,你那边适合那个,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这个我们要会看。如果我们所用的方法和古法和古大德和师父老人家所教的不一致,那最好还是把现在这个放下,依照古法,这个不会错,这个叫传统,这是千真万确的,不会出问题的。

孩子妈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些活动,比如说我们要三个月过一次生日华礼。这三个月过生日华礼的时候就是说

陈老师:什么东西?

孩子妈妈:过生日的人举行一个生日华礼,华礼是啥?就是穿着这些礼服。

陈老师:汉朝的汉服。

孩子妈妈:过生日的这些孩子衣服穿上了,然后就坐在那里,总觉得自己穿着这个衣服了很高兴。

陈老师:挺神气的。

孩子妈妈:这个礼仪刚开始就是祈神,然后介绍一下华服的历史,然后叩拜祖先给父母三跪九叩,就这样一个流程就完了。

陈老师:这生日就结束了?

孩子妈妈:就结束了。

陈老师:结束了,对,像这种,说实在话,我们看到很多传统文化学校,穿着古代的汉服,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我想各不相同,有的是给家长看看你的学费没白交,有的是他注重这个。这些东西都会造成误会,什么误会呢?这个才是传统文化,那不穿这个衣服的是不是?我们曾经给大家讲过一堂课,我穿着大背心,扇着扇子,这是不是传统文化?只有穿了汉服、只有这种形式的、只有磕头的、鞠躬的才是传统文化,那传统文化不必要学,为什么?现在这时代没必要穿,不能穿了,那传统文化学它有必要吗?理解错了,那是形式,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时代都有它不同的礼乐。穿衣服这是礼,我们举行什么样的仪式、放什么音乐,那是乐,每一朝代都不相同。现在我们要想复兴,不是复兴古代的形式,是复兴汉学的精神,传统文化的精神,精神是孝、敬。我没说穿着大背心就不可以尽孝了?穿着汉服就不可能是衣冠禽兽吗?就不可能是个败家子吗?这是错的,没必要在这上边去用功。造成的误会以为这才是传统文化,那我们不穿这个的就别学了,错了,错了!有人问我为什么总穿这样衣服,那我穿什么呀?我总不能穿个背心坐在演播室这儿吧,总得有个像样的得体的衣服来跟大家见面吧,穿什么?穿西装那是人家的,西方人的衣服,你说我系根领带,人家问我你为什么系领带?我也答不上来,那我不是迷信吗!穿就是相信它,说不出来为什么这不是迷吗?迷信。那我穿什么?只好穿这样的衣服,这么回事。我里边穿的背心也行啊,天气热的时候光膀子,光膀子说这人他就不是孝子了,他就不是忠臣了,有这事吗?不可能!所以说我们在举行任何仪式的时候,在进行任何教学的时候,要给大家说清楚,这是汉朝的衣服,它好在哪里,峨冠博带,好在哪里要给大家讲清楚。那个年代人们生活内心安定,这些服装约束人的行为不能快,为什么佩玉?君子佩玉,为什么?提醒自己修身的。这里边都有学问所在,如果我们把这个东西也照过来学,不知道其中的精神,会误导大众。如果这个是汉学,那什么不是呢?最重要的是在生日的时候要教给他“你怎么来的”。所以说两部,父母恩重难报经】,另外一部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劝善文,师父是这么告诉我们的,都可以。一部是大藏经里有的,都让孩子背下来。在这一天要讲父母对我的恩德,在这一年当中讲这个,孝道的教育,大家听了之后很好,你磕个头起不到这个作用。磕头只是修自己的身,如果大众在,最好讲课,让大众都受益,你当着大众磕头意义不大,大众不能因为磕头就觉悟,让他分享哪里对不起父母,后不再做,不二过,讲出来,这是你在生日的时候发的誓,再过一年我没犯,好样的,这叫教学,这个好!当然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终归是教孝教敬,这是基础,利用过生日机会教育。

孩子妈妈:我们还会带孩子们去参加一些(活动),去福利院看看这些残障的这些孩子。

陈老师:太好了!

孩子妈妈:那些孩子们他会编手工、他会画画,他画的就特别得好,然后回来了以后有的时候会听到孩子说,那你看这个福利院的这些残障有智障的这些孩子们他们都做得这么好,我们要去怎么样去做,然后这些引导完了回来了以后就让孩子们写一篇就是体会,或者是回来了以后就观察那个以后的感受,但是完了以后这个文章写完了就念一念当着大家的面,有时候也是引导孩子的这个行为背后有什么样的东西,然后再启发他,这些没有。然后只是一个活动,孩子们好像每一次参加,你看我们也去福利院、也去孤儿院、也去捡垃圾,这些活动孩子们好像都没有多大的进步,都是带着一种娱乐的这样的一个心、观光这样的一个心就回来了,每一次活动就没有多大成效。

陈老师:效果不大。

传统文化老师:效果不大。

陈老师:这里边有很深的原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次再谈。

班主任、家长: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