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私塾教育答问】
播放中:第1集 只背经典不行
已播2020 共15集 更新:2022-05-03
下載 詳情 點讚91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

第一集   只背经典不行

班主任、私塾教师: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今天这是一个新的栏目开始了,叫做【传统私塾教育答问】,这是他们编导给起的名字,我的意思就是大家在一起,我们共同来学习、探讨、交流,这就很好了,答问不敢当。但是确实现在这个私塾教育,办班教学,包括一些各地,国内有很多都在建这个汉学院,很多,三根班,这个疑问太多了。我们总是希望借助这么一个平台大家一起来交流,哪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商量,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一个方向,不至于把学生们教错 ,那就出大问题了,所以误导大众,误人子弟,那个罪过都很重的。我们都很清楚,汉学的学习,我们是以师父老人家为导师、为宗师,我们有这个方向,有这个理念和方法,但是现在问题是什么呢?真的是一千个人听,可能能出来二千个想法,他一个人就有两三个想法,每个人见解都不一样,见解不一样,这个家长、老师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一个老师一个说法,所以说很有必要进行这种学术探讨和交流,师父老人家也倡议学传统文化的这些老师们、教师们,包括家长,应该多有这种学术交流,教学的研讨,这个非常有好处。你教得不好,学生教得不对,出来很多问题,包括现在很多的媒体都在报道,说你们这些传统文化学校是有问题的,是混乱的,这不怪他们说,因为确实现在太乱了,传统文化学校真的是很乱,你看十个学校真的是十个样子,所以这个栏目很好,【传统私塾教育答问】,问题太多了。我们就要问,那谁来回答?我们都按照师父老人家的理念和教导,我们按照这个来,那师父老人家是不是自己发明创造?不是,叫述而不作。这么多年来,我们恭听师父的经教,我们发现老人家所教导的统统都是古法,在典籍上都能找到它的理论依据,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师父老人家也有师承,老法师的老师李炳老,李炳老的老师是印祖,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有法脉,有师承,这可不是自己发明创造的,所以万世不乱。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大家都没师承,说是来听老法师经教的,实际上里边错会了意思,按照自己的这个理解发挥来做的,最后关键是把孩子都教坏了,这就麻烦了。我听说你们今天带了一个同学的案例来,教学案例,我也了解了一点,你们先讲讲学生什么情况。

班主任:好,老师,我们班最近来了一位新同学,十三岁的小男孩。这个学生通过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个孩子我们没有办法收,因为教不了,这个孩子身上问题很多,首先,很傲慢,这孩子。

陈老师:你们能够看出来?

班主任:能看得出来,包括带他的这些学长都能观察出来,很明显。

陈老师:有什么表现吗?

班主任:他新到一个地方,因为他之前学过两年的传统文化,所以他对其他小同学都是那种指点的,而且对同学们说话都是那种大声小气的,就你这不应该这样,那不应该这样,这有什么问题,那有什么问题,眼睛都是看别人的毛病,很傲慢;对于学长指出他身上的问题,他不认可,他没有办法接受。

陈老师:还有什么?

班主任:再有就是这个孩子很懒惰,每天早上我们都会让孩子跑步,锻炼身体,最小的孩子四五岁,大一点的十几岁的都参加跑步。那早上我们就发现人群当中只有他一个人在走,他不跑,他在走,老师就把他叫过来,说你为什么不跑,你为什么走?他看到老师的表情,第一就是被老师发现了,就是这种表情,而不是那种我挺惭愧的,不是这样的。后来他就讲,他说我一跑步,我这个心脏就不舒服,我身体就不舒服,但是老师一看就不是身体的问题,就是他懒惰不想跑。

陈老师:对,骗人。

班主任:对。

陈老师:还有什么?

班主任:还有这个孩子生活中问题其实是很多的,老师,最简单的,他已经学了传统文化两年了,走路不会走,他走路的时候两个胳膊是这样乍乍的,乍乍这样走路,然后驼背,就是这些基础的他是没有的。我们最重要就是不敢收这个孩子的原因是什么?老师,他的知见特别重,就是你在跟他说话的时候,他自己有他的想法,你很难能够说服的了他。我们发现这孩子有这种写日记的习惯,他这日记本我们也看到了。老师,我来读读,他这篇日记就讲他说为什么要背经典。他自己总结,背经典可以静心,就把心安静下来。

陈老师:背诵经典不能让人安心,这个孩子说的是错的,不知道谁教的他。背什么东西都不能起到让他安心的作用。那怎么才能安下心来呢?读书千遍。一篇文章,你让他读一千遍,他心定下来了,你说这读的不是经典,读的是外边的普通的这些儿歌,能不能心定下来?也能心定下来,不是说经典能让人心定下来,是长时间的读诵能让人心定下来,而且就读一篇,读书千遍,这一篇读一千遍,一万遍,他心定下来了。那么我们为什么非得要读经典而不去读儿歌、读那些白话文呢?因为那些东西跟自性不相应,经典和自性相应。读着读着心定下来之后,将来这些称性的经典,和自性相应的经典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什么作用?修身。能够让自己的心彻底地觉悟,它能起到这作用,儿歌不能让人觉悟,这是读经典的原因。一定要记住了,不是读了经典能让心安定下来,不会的。经典,你用乱心去读它还是不行,所以关键在千遍,读书千遍,都在读书啊,为什么人家心定了?他有千遍二字在这定着,所以说这个都要告诉给孩子,为什么让你读千遍,这个就是什么呢?持戒他能得定。你说我就读两遍,这个叫不遵守规矩,这个就不叫持戒,一读读一千遍,我们有一个节目叫【读书千遍】,大家可以看看,专门讲这个的。为什么非得要读经典而不读别的?刚才我们已经讲了,他听明白了,是这么回事。现在说实在话,乱学、乱教。你看今天来的这两位嘉宾,这就是这孩子的父母,我们给大家介绍这孩子的父母,同时还是孩子的老师,他们两个也是在传统文化私塾里出来的,也在教书,那么这些东西都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这过去还不知道,确实不知道,那你得讲讲道理,今天我们用这个教学案例给大家来分析一下,你刚才在读他的日记,日记上写了不少是吧?

班主任:写了很多,老师。老师,这个整篇日记看下来我们体会很深。这个孩子首先就是很虚而不实,你看他写的所有经典全部都是今天我犯了哪一条,然后开始引经据论,把哪的经典写上来,你会感觉全部都是表面的,没有真正地深入他的内心,这是他很大的一个问题。第二就是说写这些日记就感觉有点应付差事,并不是真正地去反省。

陈老师:这个写日记,说实在话我也看到了,这个上边有爸爸的批语。

班主任:对。

陈老师:有您的这个批语,我也看到了。我觉得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都爱,但是我们没有师承,都是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这爸爸妈妈还是私塾里的老师,那就麻烦了,不但自己的孩子给教错了,别的孩子也一块教错了,这个就太可怕了。你比如说,就说记日记这一条,我看到爸爸写道:“记日记是一个好习惯,一定要坚持。”这话你说对不对呢?也不能说错,但是问题在哪里呢?我知道你们这个地方没有让学生写日记,那么爸爸让孩子写日记,你说这孩子来了之后他听谁的?我是听父母的、我还是听班主任老师的?他现在在这天天记日记,他其它的课程做不做?你看她们这里边有专门的课程,叫【灯下忆双亲】,这是孝道的教育。经常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恩德,让他们常常做这种自我的教育,这个比写日记好,为什么?说实在话,写日记,就是十岁也好,八岁也好,他能写出什么来?他太小了,但是你看他这么小,我们用什么教育方法呢?灯下忆双亲,你总记得你小时候爸爸妈妈对你怎么好吧,让他常常想这个,这比写日记强,这是对自己的孝道的教育。第二,你再看这个日记的写法,上边都是引经据典,他还写到我要学周公,学文王,有这个吧?

班主任:有。

陈老师:我看到了,这些对一个孩子来说未必是好事,容易助长他好高骛远,你先把地能扫了好不好?你早晨起来先别说瞎话,能跑步吗?你能够对人谦卑、不要去好为人师指点别人好不好?你先不要着急做文王,这个对他是最好的教育。我们看到这些孩子们,他们写的文章、写的日记,包括他们说的话,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要格外警醒,凡是说大话的不要给他好脸色。过去我们遇到过,有的学生你让他到厨房去学习,不学。十一二岁的男生,不学,刷锅洗碗不愿意做,大家都在那撅着屁股,小同学们都在那刷碗,他不干,他日记里写了,那个文字你们还留着是不是?可以给观众们看看,他说我来私塾学习,来传统文化学校学习,我不是来刷锅洗碗的,我是要救天下人的,我是要做了不起的人的,一看这孩子就出问题了。家长还觉得很好,你看我儿子雄心壮志,错了,老师还以这个为荣耀,你看我的学生多了不起,从小想做文王,想做周公,想做孔子,都是在增长他的好高骛远,华而不实的坏习气。不是说不让他做,但是这个东西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心里边有就行了,先从哪里开始?先把这些小事做好了,你能不能把这茶碗放正了?放的时候一滴水不洒,你看这盖杯拿起来,就这么一个小动作,一点声音没有,放这儿,你能不能做好?我在香港有时候能够拜见到师父老人家,不管是什么样的杯子,拿起来,这里边是热水,这我们都知道上边有水珠,那我看那个大学生受过所谓的好教育的,拿起来就往上放,还有那个揭饭锅也是,拿起来忽这桌子上全是洒的那个水蒸气,就往那桌子上一放,还有往地上放的,你说这盖还能不能用?脏成什么样!他不懂,就这么一放。我看到师父每次都是,每次都是这盖拿起来,边上有那个毛巾,往上一放,它就不掉下来。你们也看到它就不掉下来,放在这儿,他都不这么放,我都看着,师父老人家八十九岁了,给我们示现这个,很自在,每次都是这一个动作,从来没有说放别处,没有,都是放那个毛巾上。你就要问这个孩子,问你们家的这儿子,你们还是老师,你问他,你这个能不能做到?你先别想着说当周公、孔子,这个能不能做到?这茶杯盖能不能放好?你说这话什么意思?「执虚器 如执盈」这六个字他做到了。「执虚器 如执盈」那需要清净心,那边说开饭了,我这是帮厨的,呼跑出去了,不行,多着急的事情,一到他这儿做的动作、做事情不拖拉,不磨蹭,又很快,但是不出问题,好样的,要懂啊,这是大学问,通过这么一个小动作能够看出来这个人的心的清净,能看出来他的修持,修行的情况,修为能看出来。所以我们要从这个地方上来教孩子,而不要大而无当,目标好像挺高远,这屋装不下他了,这屋他是孔子,你能不能先把这饭菜给大家做好了?师父讲,年轻的时候五年学戒,给四个人做饭在山上茅棚,还要磨豆浆,师父讲一个人做菜能给十个人吃,这一桌子饭菜,做得丰盛极了,在山上伺候那些老人,老修行,还有出家人,端屎倒尿,那不都他干嘛。你说我不干,我要救天下人,这叫狂妄,绝对不能长养他这种习气。这茶杯我没说吗,端过来,我就看着现在这些根本就没有受过教育,这大学生就这样就过来,就这样,最后没准还把他的手烫了。说实在话,你要说再高搞学术那是太高,生活当中看看这个孩子,就能看出他的父母和老师教得怎么样,教得对不对,小事做不好,大事是由小事一点一点构成的,这个东西都做不好,大事别想,将来一定是个说大话、事都做不好的人,你连个茶杯你都不会端,一定是先从这些小事情做好。我们刚才提到这个日记的问题,如果要写也不是不能写,大家看看,你们当老师的看看,现在私塾老师,汉学中心也好,传统文化班也好,三根班也好,这很多现在,都在办,行,你看看他在写什么,老师要是明白人,绝对不能糊涂,要一看这个,不行,说的都是【六祖坛经】,年龄十二岁,这都是胡弄,他脑子是乱的,那不该他看的东西。师父到现在八九高龄,学佛六十多年,讲经说法五十七年了,这么一位佛门大德、一代宗师,师父都讲【六祖坛经】最好别看,那不对你们的根性,你听不听?你还是听这十二岁孩子的话?所以说我们有师承,都是从师父讲经里慢慢体会出来的,这不是我讲的,不是谁发明谁创造的,所以我们讲道理。我听说你们作为这个家长也发现了,这孩子学了两年传统文化没什么效果,是不是有这个体会?

孩子父亲:就是我们发现我们的这个孩子学了差不多两年的传统文化,但是没有多大的效果。

陈老师:你说没有效果是什么意思?

孩子父亲:一个就是在这个对父母的恭敬心上。

陈老师:不恭敬?

孩子父亲:很多事情都是停留在表面上,他的内心当中他对父母是没有恭敬心的。

陈老师:你们体会得到?

孩子父亲:体会得到。另外这个孩子的德行方面确实是没有多大的提高。当父母对他管得严的时候,他在父母的面前表现得好像有点像君子的样子,但是离开父母的视线以后,他在外面就跟以前一样,就还是那个德性;另外他的这种生活的这种各方面的能力什么的,跟以前比没有多大的提高。

陈老师:没有多大提高。您既是爸爸也是私塾的老师,我们今天很感恩你们到这个地方来咱们学术探讨,目的是为什么?目的是为了把这孩子教好了,你们这孩子说实在话很不错,素质各个方面都不错,问题是教的时候有没有问题,孩子没问题,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尤其是私塾的老师有没有问题,你们所在的那个传统文化学校老师有多少位?

孩子父亲:老师有三个人。

陈老师:他们有没有发现你说的这些问题?

孩子父亲:没有。

陈老师:还没有交流呢?

孩子父亲:对。

陈老师:我觉得您刚才提的这是个大问题,我们不要说用两年的时间来考察孩子,两年就晚了,说实在话应该天天看,常常看,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就要看他,看他在德行上,尤其是在这个心上边有没有变化,形式上不看,做个参考,主要是用心上。您刚才提到这个问题,师父老人家曾经在早年有一次答问,是王财贵教授和另外一位,两个人来向师父老人家请教问题,现在那个文稿我们都能读到,是他们已经发表了,当时是什么问题呢?就是只教给孩子读经,教了一些年之后发现出问题了,出什么问题了?就您说的,学生们对老师、对家长没有恭敬心,反过头来还指点家长,教训老师,这个跟经典上说的完全不一样,你不是按照经典来吗?一看不对了,这怎么办,出了麻烦了,他们来向师父老人家请教。师父就一句话,这些东西,经典也好什么也好,不管多小的孩子,先要让他做到,【弟子规】要让他做,那背是什么意思?背,师父讲不是为了让他把它记住,不是因为他小的时候记忆力好,不是这个,不是因为这个,你别看这孩子小,一两岁,一两岁你不用功课把他的时间填满,他也会胡思乱想,他想糖果,他想他的吃的玩的、他想他的玩具,他也胡思乱想,想着想着他那个清净心就破坏了,他那个定就破坏了,自性本定就破坏了。所以你要给他安排功课,让他背,大量地背,背什么呢?跟自性相应的经典,就不背儿歌,不背白话文的原因是在这,将来这个东西能管用,而背这些经典并不是为了要让他记住,而是为了什么?而是为了让他心定,他身口意都定在都集中在这个经句上,他就在修定,就在持戒,眼睛不乱看,嘴巴不乱讲,心里不乱想,这就叫持戒。持戒就得定,时间长了就开慧,是这么回事,至于说把这些经典我们的孩子都会背了,师父讲那个是附带的,不是主要目的。如果这孩子倒过来了,说是我们把背书当成是目的了,用这种方法去教,坏了。同学们就会比赛,你背三部,我背四部;你背五部,我背六部,大家比这个了,这种心是缺德的,它只能让他的心不清净,让他不安定,是这么回事。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要背经典,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说,我的孩子要读经、要背经,为什么背?道理不懂,所以说每天多小的孩子把他功课给他排满了,要大量地背经典,目的是让他心清净,修这个定,是这个。然后大量的时间让他习劳,扫地、打水、擦桌子、刷碗都是他干,犯了错误要受处罚,告诉他,你不应该把这个事情做错,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你不听要受处罚,注意力不集中要受处罚,慢慢这个孩子就规矩了。「父母责」,那个责就是责骂、责打,这个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年龄大小打手板、打屁股、罚跪、罚饭。李炳老当年书能背得那么好,师父讲跪砖头跪出来的,真功夫,最后成为一代圣贤。他老人家的弟子在台中好像有五十万还是多少万,很多,一代宗师,到现在人们还纪念他,怎么出来的?跪砖头跪出来的。所以我们把话说回来,这个孩子出了问题,你作为老师也作为父亲你就发现,真的是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这孩子有恭敬心,是个真君子,不是嘴上说的,嘴上在那说说,师父讲背后是假的,那不是伪君子嘛,哪个家长、哪个老师要教伪君子?所以你们这家长还算是明白的,不是只看表面的;再有一个,他各方面能力没有提高,全部都在这上边出了问题。只是背经典,嘴上说的、日记上写的要做文王、要做是武王,这个东西引经据典没用,不看这个,这么浮华的东西别写了,写什么日记,越写越浮华。所以我看这个父亲在上边有批注,记日记是个好习惯,记日记是个形式,老师们一定要懂,这个东西是个形式,要看它的实质,实质出了问题,要把这个形式拿掉,别写了,越写你越糊涂,越写越浮华,说的都是什么东西,连碗水都端不好当什么文王,你连个普通人你都不如,你看那隔壁的阿姨不认字,你认这么多字你还不如她,看看,将来说实在话,登堂入室这些孩子都是,他们要弘扬传统文化,连碗水都端不好,大家一看这老师没信心,能说不能行,他做不到,你跟他学什么?端这碗水是不是技术?不是技术,是他的心有没有戒、有没有定、有没有清净心,这个没有,他这水端不好,「执虚器 如执盈」,那是修清净心的,所以说一定要做到,你的孩子两年了,为什么能力不能提高?就是没有落实,在落实上得有人盯着,有明师在那盯着,不要小看它,样样事情都直通他的心性,直通他的成圣成贤的那个最高的顶端,你就知道你不敢小看。所以说在家要会教,在私塾里也要会教,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次继续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