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塾教学法】
已播2164 共12集 更新:2022-05-03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139

【十年研习班课程】

家塾教学法   第10集

 

学员:请大家端身正意,恭请老师升座授课。

陈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众学员:老师好。

陈老师:【家塾教学法】,我们前面有两篇序,第二篇是毛奇龄序,我们上次学了一个开头,今天我们来继续。上次是头一句,「古者教子弟之法,师以“三行”,保以“六艺”」,讲了这么一句,我们大家注意,你看无论是仇序还是毛序,它们开篇第一句话,你看仇序是「古之养士者」,毛序是什么,「古者教子弟之法」,开头第一句话都说什么?自古以来怎么怎么样,这就叫什么?大家记住,我们上次讲课讲的,这就叫道统,它是有统系的,它不是说我们这个时代,你看我们都清朝了,我们是有变化了,你还拿汉代的来说,还拿唐朝来说,这不可以了,他们不说这个话,张嘴就说「古者」,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统系里有道,道不可能变。说汉朝一个道,唐朝一个道,宋朝一个道,没有那个,自然规律永远都是一个。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自然界的这些细微的地方,包括我们的身体,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否则一个时期一个变化、一个时期一个变化,那中医就没办法救人了,你这个药方,你按的是这个医道,它过些年又变了那怎么治病?不可能的,医道也好,学道也好,它都是一个道,这规律不会变。所以你看这是清朝的大学问家、高官,他们的价值观都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开头就讲「古者」,就是古代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上次我们大家一起来学的那个注解,第十八叫「师保」,我们接着来学「三行」和「六艺」,助教,来继续。

助教:好。「三行」和「六艺」是出自【周礼•地官司徒】,我们可以看一下第二页的注解①、注解②。

陈老师:你看看,通过这个画面,大家都能看到,你那个脑袋为什么进来?我们所有的同学在上学时候都没养成好习惯,这脑袋都扎到这个作业本里去了,没人管,现在老师也不管,家长也不管,近视眼,所以观众,大家都能看到,你看他能把脑袋低那么低,他不离这么近他看不见,为什么?眼睛坏了。大家注意,你看这个地方所有要做研究员的这些人,没有戴眼镜的,为什么?我让他们把眼镜都摘下去,道理何在?人戴着眼镜说明对自己的眼睛怀疑,他不信任。我们这有原来戴眼镜度数很高的,摘下去之后,他相信他自己的眼睛了,你说一开始看不到,没关系,你要自信心恢复了,他们的视力慢慢就恢复了,所以我们做研究员的如果都戴着眼镜,那些老年人会笑话你,你的身体还不如我。人家不戴眼镜,所以我们先要有个好样子。刚才助教说看第二页的注解是吧。

助教:对,注解①、注解②。“三行”:语出【周礼•地官司徒】:「一曰孝行,以亲父母」。孝,我们查【说文解字】,它的本意是善侍父母。亲,是至也,也就是到的意思。「一行」就是教导子弟要善侍父母,做到孝道圆满;「二曰友行,以尊贤良」;友,它的本意是善兄弟,同志曰友,就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在一起曰友,这个是悌道的落实。「三曰顺行,以事师长」,顺,它的本意是理;事是奉侍。「顺行以事师长」就是循礼恭顺师长,那我们从三行就可以看得出来,古者教子弟,他是首先教子弟明伦正身,也就是德行的教育,然后才是「六艺」。「六艺」上堂课我们讲过,是礼、乐、射、御、书、数。礼,它包括五礼,有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乐,就是讲的音乐与歌舞。射就是射箭。御是驾车。书是【小学•六书】。「数」就是九章算术。

陈老师:你要讲清楚,你说这个书是【六书】,一般人听不懂。【六书】是干吗的?教孩子认字的,知道这个字的原理,【六书】。你不能这么一口说过去。

助教:好。

陈老师:我们听到毛序上写,「师以“三行”,保以“六艺”, 古者教子弟之法」,上来“师以三行”,教给他什么?你看,「一曰孝行」,先教孝,二教悌,三顺行师长,什么意思?教敬。从古以来,教这些孩子,教这些学生,他只要刚发蒙,刚开始学,教子弟,从家里教,子弟就是家里,家里边,古代的时候学校可以说都是很少很少的,都是在家里教,从周就是这样。教孝、教悌、教敬,大家看到了,【周礼】里边讲,孝行、友行、顺行,注意,这后面都带个行,什么意思?要让他做到,开宗明义,古代的时候怎么教孩子?让他做到,把什么做到?把孝、把悌、把敬做到,一定记住是做到,要不然那个“行”这个字那有什么意思。说我们在这嘴里面说孝行、友行、顺行,那没有行,为什么?你没做到那叫行吗?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地方在教传统文化,实际上它是嘴上念,身体上没有行动,换句话说,他在天天违背经教,经教让你行你不行,你这不是违背吗。所以说大家要知道「保以“六艺”」,继续,「未尝专主」。

助教:好。从“三行”、“六艺”这个我们能看得出来,就是古代教学它的次第是首重德行,然后是知识与技能。也就是上堂课老师给大家一直强调的,教学它一定要有解有行,解行相应,这样才能培养出来真正的人才。

陈老师:你记得,老师让你说到「未尝专主」,你刚才这话就不能讲,为什么?你不听话,你六根不能都摄,一定要记住这个,说往下就是往下,你自己要发表,不让你发表,这就叫老实,不让你说下边的话。因为老师已经说了「未尝专主」,那你看,刚才我要说,不许说。我在采访师父的时候,就有这个感受,我本来想发表,被师父打断了,师父往下走了,我这就不能说了,这个就叫什么?磨练我们大家这个“老实”。

助教:感恩老师,学生记得了。「未尝专主呫哔课诵及授简橐笔之事」,“未”是没有;“尝”是曾经,就是从来没有专门主要地;“呫哔”,我们可以看看注解③,“呫哔”亦作觇毕,占毕。【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呫,作注视解;毕,就是竹简。呫哔,就是教学生看书读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从来没有专门主要地教学子如何看书,如何吟诵。「及授简橐笔之事」,橐笔,就是笔墨生活,也就是书道,这些从来都没有专门地去教导。

陈老师:这个话里有几个生字:呫哔,还有一个是「及授简橐笔之事」,那么这些生字,我们大家要常常地把它读诵,要把它多写几遍,认得这个字了,好。

助教:「惟天子、诸侯及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则习六书、九数、典、文、简策诸务,行于虎门,令其娴习之,以为他日用世之藉也」。“惟”是只有,只有天子、诸侯和卿大夫、元士,这都是古代的官位。“之适子”,适子就是正妻所生的儿子叫做适子。“则习”,则学习、练习。“六书”就是【小学】中的六书,我们可以看看注解④:“六书”:据【说文序】:“【周礼】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陈老师:这个六书,我们很快要有这个课程,这个课程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我们会专门来跟大家一同来学习这个六书,在这个地方我们就不再细讲了。你看看他讲的「惟天子、诸侯及卿大夫元士」,他们教自己的长子的时候这些课程,六书、九数,九数是在注解⑤。

助教:九数:即九章算术。相传为黄帝使隶首所作之算数,一曰方田,以御田畴界域,定圆周率为3,为简单几何图形之计算;二曰粟米,以御交质变易,与今之百分法同;三曰衰(一作差)分。

陈老师:这个都是你们做助教的时候,没有逐字逐句地把这个注解查好,所以下面的功课做不好,到讲课的时候你们就不知道念什么了。

助教:三曰衰(一作差)分,以御贵贱廪税;四曰少广,以御积幂方圆;五曰商功,以御工程积实,今之立方体、角锥、圆锥、圆柱等体积之类也;六曰均输,以御远近劳费;七曰赢不定,以御隐杂互见;八曰方程,以御错糅正负,即用正负之则,以计算联立方程;九曰句股,以御高深广远。

陈老师:【九章算术】,大家看这里边有数学、有几何,都是我们上学时候学过的,这是在古代的时候,周的时候,你看它都有这个数学课,然后是「典」和「文」、「简策」。

助教:典:指五帝之书,即所谓五典。后用为经籍之通称。文:指诗书六艺之文。朱熹【论语•学而】注:“文谓诗书六艺之文”。又【论语•子罕】注:“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

陈老师:这是解释「文」。

助教:对。「简策」:书籍之通称。孔颖达【左传】疏:“单执一札谓之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简,即竹简。

陈老师:然后「行于虎门」。

助教:「行于虎门」,“虎门”我们继续往下看注解⑨。虎门:即路寝门。【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注:“虎门,路寝门也,画虎焉以明勇猛。”这个“天子”,古代天子他所居有五道门,自内而外,最里面的一道门就叫做路寝门,所以一般古帝王也视朝廷为路寝门。所以这里面的虎门就是指朝廷的意思,「行于虎门」就是经常出入朝廷。「令其娴习之」,“娴”就是熟练,“习”就是学习、做到,「以为他日用世之藉也」,“藉”就是凭借,就是凭借他们所学的这些,让他们在朝廷经常地去锻炼,去熟悉这些。以后就是以为将来能够为世所用,能够效忠于朝廷。

陈老师:「以为他日用世」,这个字我们一般是读书籍的「藉」是不是,在这个地方呢?

助教:念jiè,凭借的借,就是通假字,通借。

陈老师:对。

助教:整个前面这一段都讲的是古时候教子弟的方法。我们再往下面看,「今世则不然,学校之造士,文衡之选士,全以是物之优劣为进退,则又无分贵贱少长,皆为最急之务矣。」「今世则不然」,就是现在这个社会,就是当时现在这社会则不是这样的,就不是按照古时候教子弟的方法,「学校之造士」,就是学校培养人才,「文衡之选士」,文衡就是叫科举考官,在古时候称为文衡,就是科举考官选拔出来的人才「全以是物之优劣为进退」,这个“物”指的是八股文,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培养人才跟选拔人才只看八股文写的好坏,写得好的就录取,写得不好的就黜退,而且「又无分贵贱少长」,这个「贵贱」应该指的是德行,就是不分德行的高低、德行的好坏,「少长」指的是年龄,「皆为最急之务矣」,这些都是在当时最急的事务。

陈老师:这个话,我们在读到这的时候就会发现,毛老先生开篇讲出来了,从古教子弟,是要先教他 「师以“三行”,保以“六艺”」,让他先做到。至于说,你看不是说了嘛,“未尝”,就是没有把怎么读、怎么写书法、怎么背诵,不把这个作为“专主”,是先以“三行”为重点,教得要复杂一点的是什么呢?天子、诸侯、卿大夫、元士,这些人的长子,因为什么呢?因为过去它很多是世袭制,还有就是什么,过去是宗法制,长子承担着,皇长子,那就是将来的皇帝,诸侯也是,他都世袭的。他是为了这些王、诸侯,是为了让天下安定下来的。所以说,这些孩子,他们的课程可能要稍微繁琐一点,目的是什么?「以为他日用世之藉也」,也就是说做了官了,地位很高了,他来用,帮助来统治天下,是这个用途的。那么现在就不是了,现在是什么情况?只看他这个文章写的好坏,就以这个,什么叫进退?就是我往哪个方向学,我不往哪个方向学,全以他这个写文章,以这个为主了,所以说这是他们的当务之急,大家把这个当成当务之急了,这是错误的观念,继续。

助教:好。「瀫溪唐先生献策天安,出为师氏者若干年,历东西两浙人文会萃之所,皆坐拥皋比,令馆下诸生执经北面,其为三物、六德,兴起后学者」。瀫溪,这是地名,是浙江的金华。唐先生,就是唐彪老先生,「献策天安」,“天安”是指年号,在这里面就是指当时的天子。“献策”就是把他所发现的当时所有的科举问题把它写下来谏言给天子。“出”就是离京,离京做了很多年的师氏。“历”是经过。“东西两浙”指的是浙东、浙西,古代是以钱塘江以南为浙东,也就是现在的宁波跟绍兴;以北为浙西,也就是现在的湖州跟嘉兴市。“人文会萃”就是优秀人才很多,就是唐老先生经过优秀人才很多的浙东跟浙西,那里面的人「皆坐拥皋比」。“拥”是拥护。“皋比”我们可以看一看注解⑩。“皋比”:本义虎皮。这里是称居讲席者为坐拥皋比。据【宋史•道学传】宋代张载尝坐虎皮讲【易】。所以这个“皋比”也是指老师的座位。

陈老师:它指的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唐先生,唐彪老先生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毛奇龄就来介绍他的背景,「献策天安,出为师氏者若干年」,这是讲他的经历,「历」就是这个人他所经历的,经历什么?「东西两浙人文会萃」,那地方全是高人,读书人里的高人,「人文会萃」,他能怎么样,他能「坐拥皋比」,他到那些地方去总是主讲老师,你说这个人他的学识怎么样,是这个意思。

助教:「令馆下诸生执经北面」,“北面”,在这里不单单指的是方向,古时候君子见君王则面朝北,这里面就是对人称臣,古时候这个北面也称为拜人为师,所以这里面指的就是当时所经过的这些地方,这些私塾的负责人都让自己学堂里面的所有学生执经拜唐老先生为老师。「其为三物、六德」,就是唐老先生为他们讲三物、六德,我们可以看看注解⑪,“三物六德”:三物,据【周礼•地官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知就是通智慧的智,主要是讲通晓事理;仁,仁的本意是亲也,在这里面是爱人;圣,圣的本意是通,就是说道之所及也,无所不通;义,就是处事得宜;忠是忠诚、敬、诚敬;和是指刚柔相宜,就是中立不偏,中庸;二曰六行,孝,孝就是孝养父母;友,友爱兄弟;睦,就是亲九族;姻,主要讲的是亲母族、妻族还有亲戚;任,这个字的意思是信,就是诚信的信,信于友道;恤,恤就是救济贫苦;「三曰六艺」。

陈老师:你们刚才听到这六个字,「六行」,孝、友、睦、姻、任、恤,是指人对六类人群的态度,我们总说爱,爱人类,爱众生,那众生种类很多,你就会发现,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态度,用六个字来表现,你要把它做到,是这个意思。

助教:「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整个三物与六德,这个可以看得出,唐老先生他本身是述而不作的,他是有师承的,他所教给大家的跟古时候所教给所有子弟的是一样的,所以从这我们也能看出,我们在选择一本书的时候,唐老先生这个作者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所讲的内容我们要不要跟他学,从这能看出来,让我们对唐老先生有信心。

陈老师:我们大家看到这个毛序,从瀫溪那个地方,「瀫溪唐先生献策天安」,从那开始起,往下再介绍,介绍到现在,我们就会发现,写这篇序的作者他的用心良苦。他先讲古代,古代是个什么情况,也就是说道统、学统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呢,然后他再讲,我写这个序什么意思?我要给你们推荐书,【家塾教学法】,作者是谁,他先说作者,一定要记住这是次第,谁写的书,让你对这个写书的人有点了解,一两句话就给你介绍出来了。然后让你对他生信心,前面已经讲了,「东西两浙人文会萃之所」,他都能「坐拥皋比」,他在那块都是首席主讲。然后你再看他讲什么呢,「三物」、「六德」,就是刚才这个助教讲的,他讲的都是,你看【周礼•地官司徒】里面讲的:「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六德就是本有的,「二曰六行」,就是他做到,他本身本有的,让他把本有的去做到,对六类人群,他是教这个的,「三曰六艺」,才能,六种才能,先从德开始,然后是去要做到,解门和行门都有,在这其中来锻炼他的能力。这就是写这本书的唐老先生他过去是怎么教书的,告诉给大家了。

助教:「兴起后学者」,兴就是兴盛,就是培养出来很多人才。我们往下看。「既已习之有素,且艺文灿然见诸法则,所至省课,诸生皆视效之,此真见诸行事未尝仅托之空言者尔」。这两句话就是介绍唐老先生他本身,他的德行和学问,「既」和「且」这两个字在一起就是两方面同时存在。

陈老师:这个要注意,「兴起后学者」,什么意思?他到处去讲学,前面不说了吗,「令馆下诸生」,馆就是私塾,「令馆下诸生执经北面」,手里拿的是经,经史子集的经,不是他写的,「其为三物、六德,兴起后学者」,学风兴起来了,而且教的这些学生们也都有点成就了,这叫兴起后学者;「既已习之有素」,你去看看他,“习之有素”是什么?他们都做到了,素是什么?素,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就是我们总讲素养,素养,素来如何,长时间的,习之有素,它不是一天两天的。你看今天你们各位同学,可能是,是不是刚刚参加完劳动还是刚做完运动?以后记得刚做完运动的时候不要上这个课,我看你们好多人都不能安定下来,我现在都能看出来,你自己不觉得,心浮气躁,我不看这个人,我就听,你看这边同学翻这个书我就能听出来,你就听这翻书,稀里哗啦地,你这一听你就知道心浮气躁,这堂课前面的很多他们都没听懂,他也没听进去,我能看出来。我希望把这些现场都录下来,让我们各地的同修大家都能够体会得到,讲课效果不好什么原因?【无量寿经】上有一句话叫「风雨以时」,该下雨的时候下雨,不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讲课也是,你看我们今天讲这堂课,人都来了,你们都在这坐着,心没来,为什么?刚做完运动,上这个课不管用。所以好老师要在这个上面下功夫,我今天课讲完了,画正字一样,我来挣课时费来了,那叫骗人的,我不能骗你们,我骗你们对不起你们的父母,对不起你们。所以大家,电视机前的我们的同学也要记得,如果你家里有事,很着急的事,或者你心烦意乱,最好不要那个时候去学,没用,你听了也白听,浪费时间,你还不如念念佛呢。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要会学。往这一坐老师就知道,为什么?他那个心是灵的,他能看出来。那没看到,没看到听声音六根都管用,也能听出来,就你们刚才在这儿拿书,这哗啦哗啦翻书,我这一听,完了,可能有一些人受益,这个人不能受益,我再看看你们的样子我就知道,所以说风雨以时,我们要通过这个要知道,讲课应该有讲课的时候,他那心烦意乱,他刚做完运动,你让他来听课,他只是在这儿陪着坐着,电视机前的观众他们受益了。我说这番话是让你们清醒清醒,我把课程停下来让你们清醒清醒,你们现在这个状态没用,浪费时间,所以我希望这节课录完了之后,你们回去再看光盘,反复再听,把这堂课补上。所以我们这才知道,老师在讲课之前,按照现在学生这些根性,你看现在这些学生都是从社会上来的,十五六岁、十七八岁来到学校的,受够了污染,学这个东西都高,这是实话,那你说不从这儿学什么呀?【家塾教学法】,你不从这学,学什么?现在教学真难,名字挺高,研究员,你看看他,有的时候连普通人都不如,这是实话,为什么?他受污染太重,无论是你们助教还是今天在座的这些同学,心神不宁,这不行,要把心安定下来,你们心不安定下来,我讲你也听不懂。所以讲课的老师一定要记住,所以现在我们注意,大学、中学为什么教不出人才来?他不讲这个,就我说的这一套没人懂,这都是师父教的。师父在讲经之前,至少有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让你安定,不说话,谁也不说话,师父也不讲,你看那个画面,前边还放音乐,为什么?让你安定下来,你不安定下来讲这个你听也没用,讲只能电视机前的同学受益。现在谁知道这么教?没有了, 那老师一边讲着课,一边掏手机,我这晚上有两个应酬,他那还挺忙,自己都开车,现在老师都开车,我那车得该保养了,你说他能讲得好这课吗?身安道隆,这指的是老师也指的是学生,身心都不安现在,浮躁无比。所以说我们今天把这个现场的情况录下来,让大家都看看,这才叫教学,不要急着赶着,我学了这个、学了那个,全忘了,没用。你说你们都刚做完这个锻炼,那这个时候真的是心浮气躁,不可能安定下来,所以说安排课程你们班主任要用心,班主任要先观察来听课的人,有问题不要着急讲,报告老师,今天什么什么情况,停一堂课也很好,不要像完成任务一样,你看今天这个助教两次跟我提出来,老师,咱们快把这个讲完了吧。为什么?就你这个心态,这个东西就学不好,学完了全是知识,不超过两天全都忘了,学它干什么。我看到这个班主任她做助教,她把这个书,你给我看,做的这个笔记非常详细,可以说每个字她都查了,这个我们可以到时候扫描下来给大家看,你看,但是我告诉大家,做助教这样做可不可以?你看这张纸已经密密麻麻了,真是没有下笔的地方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像她这种做法,应该再拿一个本子,再拿一个本子把这些记在这个本子上,因为这个书现在已经写不下了,这还糊着一张纸,你看看,密密麻麻,真用功了这是,真用功了,要这么做。但是大家记得,要想让你做助教,把这个东西,要想让它真正地发挥作用,像现在这个学法不行。你们大家往这一坐,我就感受到了,你们都是杂乱的,照上一堂课差太远了,上堂课多整齐,那老师怎么知道的呢?说实在话,把眼睛闭上,坐在这都知道,那个磁场、那个气氛你能感受得到,这样来做助教没有意义。一定要记住了,我们所有这些准备,做助教的,大家要记得,我们所有这些准备这叫自修、自学,那最后呢,最后放到老师面前或者放到大家面前,就今天该我讲了,好,你把它叨叨叨叨都把它念完了,那就错了,这跟外面的大学,可能比他们高一点,但是还是错的,错在哪里了呢?千里之行,你走了一千里,最后快到目的地的时候你倒下了,这叫失败,所以说我们这个课,听老法师讲经也是一个道理,一定要记住,你想了很多,准备了很多,最后来听老师讲的时候有问题,完了,功亏一篑,所以说大家一定要记得,听课的时候最重要。你有的时候可能,我这个助教,我做备课的时候有点疏忽,问题不大,听课的时候你状态不好,连这个一块全部白搭,为什么呢?就跟刚才这个助教提的,老师,咱们快把它讲完吧,要不我就把它忘了。这不行,你的目的是为了往下翻,赶紧往下讲,这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的目的,咱们打个比方,我们学过仇序,现在在学毛序,我们学得慢,说实在话,在我看起来还是快,那应该怎么样,应该把仇序至少再学个两到三遍,我们才能受益。所以我就跟你们说做助教怎么做,这一篇文章拿到,先读五遍,先把它顺下来,将来会有好多没有句逗,没有标点,你要先把它顺下来,顺下来之后,五遍之后怎么办呢,我们开始查这个生字、查这个背景,我们开始查这些东西,然后把它通顺了下来之后,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我们都明白了,没有什么疑问了,把文辞的意思都通顺了之后再读五遍、再读五遍,你才能够把这个东西有点体会,像我们今天这么个学法,这个不行,这个没有意义。所以说大家一定要记得【家塾教学法】,我就不教给你们这么学,怎么学,一篇一篇往下走不行,这一篇没透,不往下走,这叫会教,这叫会学。你通过刚才这个助教,她往下读,她讲话,通过她这个你就知道,她在很多地方上确实有疑问,她没弄明白,她含糊过去了, 但是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就出在这儿,就是她,这不是刚开始学嘛,她不会当助教,那应该怎么办?应该问出来,就像做表解一样,你看到「瀫溪」这块,到「瀫溪唐先生献策天安」之前,它是一个意思,从「瀫溪」往后又是一个意思,所以你们看一篇文章,要先给它有一个段落的划分,这段讲的这个意思,从这个字开始,从「瀫溪」开始往下是另外一个意思了,我给它大概地先分几段。那么我作为助教,我把这个文辞顺下来之后,然后今天该我来给大家读、给大家来讲解,可以,那么读到「皆为最急之务矣」,读到这的时候,我就要举手请教,双手合十:老师,学生想求教一个问题。很好,怕就怕什么?把我所找的,助教把我所找的这些东西,哗给大家念一遍就完了,这不行,这不可以。我们鼓励、我们赞叹哪种学法呢?就我说的这种。把它这个文辞顺下来之后这里有好多问题我看出来了,这问题我解答不了,或者我觉得我的这些周围的同学解答不了,我要提出来,这是好的学习方法。问题,大家记得,可以一字一问,你说「古之教子弟之法」,就这么一句话,这里面我就有俩字想问,可以,一字一问都行,也可以一句一问,也可以一段一问,这都可以,这就叫做助教,做助教记住了,要会带大家提问题,先是自己的问题要提出来,现在就这么哗哗往下念,我们跟一般的大学没有任何区别,没用,这种教课方法完全没意义。所以我们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讲讲,你们到我这个地方来学,我教给你们的就是这方法,什么方法?师父教的,这一篇要反复学,绝不能说终于完了,我们该下一篇了,没有意义,这样教有什么意义。这个仇序,就这一篇你给我讲,学完了之后你再讲,你也给我讲讲,讲什么?讲你们的感受,不要给我讲这些查出来的知识,这个东西是为了顺文意下来的,把这个文辞的意思给它顺下来,是为了这个的。然后我们不是为了,这个东西叫知识,大家一定要懂,这是知识,我们不是要上这来学知识的,你要学什么?恢复自己的清净心,恢复自己的智慧,一看就懂,而且你所说的,你所说的什么意思,就是你的见解,见解里就能看出你的智慧来,你的见解不在仇兆鳌之下,不在毛奇龄之下,这还了得,这就是光亮!这就是你之所以做学问的目的,你跟他们的知见、跟他们的见解靠近了。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什么?看你的慈悲心有没有,你说在我看起来,我还想再补充两点,这一听,这两点里面比他们还有慈悲心,考虑的范围更周全,甚至为当代为后代还要考虑,因为那是清,这是现在是二零一五年,要的是这个。你们各位想做研究员的要考虑,我们学的是学这个,启发自己的慈悲心,启发自己的自性的智慧,智慧显发出来,慈悲心显发出来。然后你的能力也要有,什么能力?读古文、写古文,你看,德行、学问、能力,我们每一堂课都要在这三个方面来问自己。所以我们做助教,你看何其用功,但是我刚才借着这个机会我给大家讲了,她不会学,现在你去问大学教授也不会学,一百多年了。所以我们这些课程,我听说河南还有福建、江苏,他们都想建书院、汉学院,跟我们交流,我们把这些都供养给大家,汉学院的同修,我们供养给大家,要这么教才行,记住了每堂课都是活的,这一堂课一看是状况很好,我们可以针对这堂课的情况,讲一些情况,讲一些事情。咱们打个比方,前两天德国的飞机,摔了一架客机,一百五十多人遇难。像这些新闻可以随时拿进来,让大家把这些古文跟现在生活、事情随时联系,这是活的。你说最近有个同学,他业障现前,讲讲他,跟这里面联系起来,这课程是活的,还有什么情况,今天也是个例子,我们这个课刚讲个开头,老师停下来不讲了,为什么不讲?情况跟过去不一样,跟过去不一样教法就不一样,这叫私塾教学法,这个好,它不是死教书,不是在那死读书,那非成书呆子不可,它是活的。一定要知道,我们在这学是为什么,绝对不是为了我们把这个弄好了,而是要让你自己,自性里的智慧、慈悲,我们讲爱心、你的能力都散发出来、都提高,学问提高,这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虽然这堂课,你说我们没有按照课本往下讲,但是大家这几方面,德行、学问、能力在往上提升,好,教得好,学得好。你们大家能不能听懂?

众学员:听得懂。

陈老师:对,这就对了。不能死读书、死教书,它是活的,你们今天开眼界了,以前没听说过。

助教:但是老师,有一个疑问,怎么样才叫学透了呢?您说,比如说这个仇序,直到把它学透了再学下一篇,那怎么来检验已经学透了呢?

陈老师:怎么叫检验已经学透了,仇兆鳌什么身份,我们上次已经看到了,吏部右侍郎,他是康熙年间的进士,这是他学问、德行、能力的一个综合的表现。学透了这个话是一个是很不容易实实在在的,它是这么一句话,什么叫学透了?你看看你在学完了之后,你能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这是能力,你能不能把这些古文里的这些经典用在里面,这是学问,刚才讲能力,这是学问,你看得懂,第三个是最重要的,经典里面讲的是圣人的心,圣心。他的慈悲、他的包容、他的爱心你有没有,这就叫学透了。说更高的没有意义,让你写,你给【家塾教学法】写一篇序,你能到什么程度,你说我们现在,现在也可以,现在可以怎么样呢,就是我们给社会大众来介绍【家塾教学法】有多好。你姓张,张序,张老师作的序,它怎么样呢,它让大家看了之后第一个生信,第二个大家愿意去做,第三个他能够从始至终学完,他能受益,他能受到好处了,你的功德,你的能力不差于他们,这就叫学透了。我给大众再举个例子,【群书治要】好不好?师父老人家说好,大众不知道好在何处,我们给它做个介绍,就像毛序和仇序一样,我们今天怎么介绍,你用文言文不行,大家看不懂,你不是想救他吗,而不是为了要写文言文,我们不是为了这个,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接受,欢喜接受,所以我们用电视讲课的方法,我们用电视采访的方法,我们到监狱里去采访,我们做了一个节目,叫【人是教得好的】,一共做了六集,【人是教得好的】,我们是教给大家,告诉给大家,【群书治要】好在哪里,康熙盛世,康乾盛世,他们是怎么教人的,跟这个【群书治要】有哪些一样的地方,看这个光盘大家从那个节目里看到了,犯人都听明白了,犯人都知道传统文化好了,这就说明我们用这个方法达到了效果,这就叫学透了。你说【群书治要】怎么叫学透了?我能把它倒着背,我能用文言写,我写的文言绝对不亚于仇序和毛序,甚至比他们还高。现在人看不懂,看了你写的这个序言之后,他们对【群书治要】没感觉、没概念,你是失败的,你没学透,你那是学成书呆子了,学死了。所以说学这个东西是第一步,大家记住了,做得很仔细很周详,这是我看到的做助教里边她把这个做得最周详的一个,但是问题,刚才我已经讲了,大家一定要听完这个课要好好地去研究、去琢磨,问题是在这。问题在哪里?你们不是要学做助教吗?头一个,不要急着赶着,我们快把这个讲完了,不对,这个心本身就错了;第二是什么?第二就是你在把这个意思给它通顺之后,你有没有给它分个小段落?第一段、两段、三段大概是个什么意思,将来做表解就用得着这个,你要会做表解,这第二个大家学会了;第三个要有问题,不能含含糊糊就过去了,要向深处去想,他为什么前面先说这个话,要是我,我会那么说,他怎么这么说呢,我确实不大懂,为谁而提问题?为自己、为同修、为不明白的人,这是慈悲心,这第三个,做助教会提问题。刚才我给大家提醒的这些东西,我们总是要在自己的学习当中去落实;第四个就是我今天跟大家说的,一看状态不对,把课程先停下来,让他安定下来,这才可以。否则你往下讲,浪费时间,说明什么?说明这老师不会观机,把学生们都耽误了,一定要记住每堂课都是活的,不是照本宣科,我这老花镜我就看,对大家没感觉,那不行,不是他不会教,就是他渎职,就是不负责任,教完拉倒了,这不行,教不出人来。所有你们这么多要做汉学院的,要做研究员的,要懂,现在大家虽然是学生,要知道、要开眼界,是这么教,没听说过。对,目的,开启大家自性当中本有的慈悲心、爱心、智慧,把经典里的学问,我们真正能学到手,真正能通,你也有学问了;然后能力,你看我们做助教的能力,我们写文言文的能力,我们说话的能力、观察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德行、学问、能力,得这么学,这么教,这是真功夫。

助教:老师,刚才您介绍这种学法,还有教法,主要是学法,这种学法别说现在的,就我们现在,就我们这几个人,我相信是六十年前的人也没有这么学过,也没这个学法。

陈老师:对。我告诉你,这些近代的专家学者的这些很多学术著作,我们都浏览了一些,看了不少,这种教法没听说过,只在师父这听说过,真的是这样。

助教:那老师,我的问题是现在以我们这种水平,就是我们从小受教育的基础,家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再学这个,把文意弄懂了就不容易了,就很不容易了。

陈老师:就把文辞通顺了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助教:是,就是说那像我们这种程度的,如果要达到老师说的那种, 还能学活了而且还要老实,这个该怎么能做到呢?

陈老师:李炳老当年教师父老人家的时候提了三个条件,你来求学可以,第一个你过去所有所学的全部我不承认,换句话说你都得忘掉,就像一个杯子,你得把你那里面的那些水全部倒掉,你说这里面是宝贝,我好不容易学了好多,那也得倒掉,你说它是宝贝,那是你说,不是老师说,要听老师的话。这就难了,现在我好不容易是博士生了,你让我把它都倒了,这是何道理?你听不听话,你过去所学的我一概不承认,那意思就是别在你脑子里装着了,装着就是障碍,师承,我们的导师是老法师,老法师的老师就这么教得,所以传到我们这一代,你听不听,你听了,就是师父的学法,你将来就能成就一代宗师,这个愿望就实现了,复兴就能实现,你学才有意义。第二个,李炳老提出来的条件,第二个,只准听我一个人的,别人的不许听,是不是傲慢?不是,这是外行讲的,实际上什么意思?让你制心一处,佛教给我们,无事不办,我就听我的老师的,别人我不听,制心在老师一个人身上,只许听我的,这个不叫傲慢,这个叫古法。师父常常讲,一个老师一条道,两个老师两条道,你看,三个老师三岔路口,四个老师十字街头,你要弄个七八个老师,你说你还了得了,那脑袋全是浆糊,那你说不相信那就算了,这个就没缘,不勉强,你来求学嘛,所以大家要懂,要识货,真是好东西。李炳老提第三个条件是什么?不让你看的书不许看,都老实到这个程度,就是训练你老实。你刚才提的问题,你说我们没有受过这么好的教育,没有这么好的基础行不行?行,你只要做到这三样,老实、听话、真干,其实它是一件事,就是在真干,真干是因为你有老实的心,你有听话的心,你真干,这是一件事。那具体做的呢,把你们过去所有所学的包括你的习气全部忘掉、拿掉,一定能成就,而且是当时就受益,你拿的时间越慢,你受益的时间越慢,一定要听得懂。刚才我为什么批评她?不要往下读,着急,这就不行。你看我在采访师父的时候聚精会神,就看着师父,我采访的时候,我从零六年采访师父到现在快九年了,我就有这个体会,我准备好的稿子,精心准备的,我一看师父话锋一转,往别的地方说去了,我一边采访着,它不能停下来呀,我还得一边拿出个脑筋来,那我这个是问是不问?你当时就得想,你不能说咱们停一会让我先想一想,没那个,还有那么当记者的?还有那么采访的?当时就得判断,这么多年来我的体会,你听师父的,我觉得该问,那你听不听老师的?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有的时候我在闲聊天的时候,陪着师父散步,我特别想表达一个意思,我特别想说一件事,我在说之前我就这么看着师父,真是六根都摄,尤其那个心我要体会,现在说这个合适不合适,非常想说,我刚接触师父的时候不是这样,后来我学出来了,看出门道来了,这话说不说?有时候刚要一张嘴,师父知道,知道你要说什么,师父就是那个表情你就知道,不要说了,不必说了,我就不说了。做学生要有这个功夫,这功夫从哪来?这个心态,六根都摄在老师身上,高度地集中,清净心出来了,智慧出来了,慈悲心、德行出来了。你总有自己一套,你这辈子也学不成,这个就叫什么?师承。所以为什么求教老师问题要在那跪着问,他不需要,他甚至,说实在话,他想歇会,你别来问了,这是自私的话。所以大家别看不懂,为什么要跪着给老师提问题?你要有恭敬心,毕恭毕敬,所以那个会教的老师,你这一开门他就知道你是什么心,你说一推门进来他都知道,你说他心清净到这个程度,你不知道啊,你那心浮气躁往里大大咧咧走过来,你看着好像学了三年了、五载了,好像自己也挺恭敬了,差远了,他知道,你往那一跪,这一翻书,问问题,老师看看你,也不说话,叫边上的人,去给我倒杯水。没搭理他,为什么?现在教给你就跟今天这堂课一样,我教给你,你们听不懂,心浮气躁,刚锻炼完身体听什么听,不讲了,不往下讲了,会教。所以我们今天把它录下来大家也都开开眼界也看看,这个教法对的。为什么不讲了还要告诉大家,这堂课上哪上去?从来没听说过,上哪学得着这个,学不着,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期节目录成个单片,老师为什么不讲课了,为什么中途不讲课了,为这个,观机。你往下讲,师父讲,他只有一分诚敬,你给他教两分,浪费,这话里有话,意思就是什么?你在那一分上你就是糊涂的,你就是在愚痴,那老师愚痴了可就坏了,所以说我们要会看一个老师,怎么学?就这么学,这堂课绝不白搭,大家所学到的远远超过这上边。教学法,我这个方法补充唐老先生的,你说我这个方法有没有慈悲心?有。我就稀里糊涂往下讲那不是凑合事嘛,自私啊,那你何必教呢,咱们这都是免费的。所以说你这个心全在学生身上,你就能达到这效果,你还有在那炫耀的,都得听我的,他观察不出来,明明下边观众根本不受用,他看不出来,为什么?他要讲,他那个心思都摄在自己这了,来了这么多人,不行,我得讲,不可以。所以说不自私是头一条,你们大家今天别开生面,听了这堂课一定要记住,自己学的时候也是,心浮气躁先不要着急去学,师父就告诉我们绕佛,把心安定下来,或者坐在这儿,不方便绕佛自己坐在这儿,放松,不出声音也可以;出声音,阿-弥-陀-佛,不超过十分钟、二十分钟,你再学就不一样,你得会呀,儒释道要会用,跪拜也可以,绕佛也可以,坐着念佛也好,心慢慢就静下来了,时间长了你就有功夫了。刚锻炼完身体,稍微擦洗一下,往这一坐,你就能听课,你练出来了,不碍事了,这可以,现在你们初学不行,所以一定要记得,学习的时候、自修的时候,要知道自己的状态怎么样。今天这堂课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学员:我们感恩老师,向老师行礼、问讯。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