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百年前的小学生学什么】
已播1844 共2集 更新:2022-05-03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67
選集:

【向一百年前的小学生学什么】

第二集 浅薄无知的现代人

陈老师: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继续收看【向一百年前的小学生学什么】。我们把这个节目好好地看一看,我们就知道要学的太多了。不是学生学学生,是我们今天所有的人,包括做官的、做领导人的,我们都要好好地来看看,这是师父老人家告诉我们的,让我们好好反思。我记得在两年前吧,我们有机会采访师父老人家,师父现场就跟我讲说现在一代不如一代。举个例子吧,现在人提笔写文章、写字,跟一百年前的这些孩子们、民国的小学生没法比。所以旧式的教育能培养出人来,为什么要复兴中华传统文化,道理就在此地,它能教出好人来。我们现在是新式教育、西化的教育,人才,连正常人都很难培养出来,你看现在孩子毛病多多,身体上的毛病、心理上的疾病都跟这个教育有关系。

插播2012年【人间劫难的根源】老法师开示

师父上人:古代这些历代这些帝王如果不懂教育,他不能成功,他真懂得教育。所以中国过去没那么多学校,都是家庭教育。皇上对于家庭教育重视,教得好的奖励,送你牌匾,鼓励。

陈老师:过去学校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多。

师父上人:对。

陈老师:没有这么多,但是人才都出来了。

师父上人:对,过去学校国家办的,国家办的什么?是培养国家官员。

陈老师:官员。

师父上人:就是现在的党校。

陈老师:最高的学校。

师父上人:一个县就一个,省也一个,最高的是国家太学,那是皇上的。

陈老师:是。

师父上人:所以考试,县考,秀才;省考,举人,殿试,皇帝亲自来做主考官的,进士,最高的学位。

陈老师:那状元就是最里边的。

师父上人:第一名,状元是进士第一。谁教的?都是你自己家里教的。自己家里教的这个教育比学校办的就好,为什么?家长都希望自己家里子弟能出人才,所以督促得严,跟老师密切配合,学校就没有这样的心。

陈老师:对,它是用亲情。

师父上人:对,那个关系太大了,我家里将来出个状元,那还得了。

陈老师:但是那个对家里边要求也太高了,他没有这个水准,他办不了那么好的家教。

师父上人:对,是。

陈老师:现在,师父,现在不行,现在家长是零度以下。

师父上人:没错,你要再看看民国初年的这个教科书,你就恍然大悟为什么今天会变成这个样子。满清末年、晚年,这些做官的人什么程度?高中程度;到民国的时候,民国这一代,初中程度,民国初年,初中程度,那个初中生真有学问,他们写的文章、见解,现在大学生作不出来,是那个时候的初中。到抗战胜利之后,一九四九年之前,共产党建国之前是什么程度?小学程度。现在呢?现在连小学大概一、二年级的程度,三、四年级的程度都不到。你怎么办?这就是一句话,总是不读书之过。最近有些同学替我找民国初年老的教科书,找到了二、三十本,你这一看,我们跟它一对比,我们是小学程度,真的,一点都不假,小学程度就治国。中国古代那些治国,现在是大学专家的程度,他所用的人书读得多,样样事情都给你分析讲出大道理给你听。皇上聪明,听得懂,你没法子骗他。

陈老师:那个殿试他是主考官,皇上是主考官。

师父上人:对,是。所以总是不读书之过。从前从小读书、也背书。

陈老师:师父,我们感觉整个世界这个大潮洶湧澎湃,我们就感觉就您老人家一个人迎着这个大潮告诉大家方向错了往回走,您说这应该能改变是吧。

师父上人:现在慢慢的,为什么?他没有法子了。你说纳吉问我,我们第一次见面,头一个问题,他很想把国家治好,用什么方法?我就告诉他“教育”。

陈老师:教育。

师父上人:制度不是问题,只要把人教好了,你就一帆风顺;人出了问题,制度再好人不好,都能干坏事,所以制度不是问题;制度不好人好,一样干好事。他干好事,不必改,他干好事,他不干坏事。所以今天古人两句话完全讲正确了,子不教,人心坏了;家不齐,社会乱了。你要问今天为什么这样?就是小孩没教,家不像家,国就不像国。

陈老师:我们刚才听了师父老人家这段重要的开示我们就明白了,今天全世界为什么乱糟糟成了这个样子?子不教,人心坏了;家不齐,社会乱了。师父在这个开示里说了两遍“总在不读书之过”,这是今天乱世的根源。那你说我们现在在读书,一直在读,我们书读得太多了,那都是没用的书,那如果是有用的书怎么会这样呢?真正的四书五经这些圣贤经典扔掉了。一百年前的这些小学生你看看他们的作文,学的全是四书五经这些圣贤教育。所以说“总在不读书之过”那个书指的是这个;「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那个书指的是这个。书读错了,为什么?把它打倒了。废除读经制,民国之后干的事情,民国之前还在读,所以还有好人,还能写出这种文章,还有这样的人品,还有这样优秀的小学生。为什么没有了?总在不读书之过。你看民国政府干的事情,第一桩恶事就是这个,这是大恶,为什么?把天下的读书种子都给毁了,没有读书种子了,没读书人了,一语道破这个其中的根源。我们再看现在,这些编导给我找了一些资料,都是在媒体上登出来的,而且还有专家学者的观点。说现在孩子们写作文、写文章,正规考试,可不是随便闲来之笔,考试多重要的,那上面都是胡说八道。你看这是宁波一个五年级也是小学生他写的作文,而且在网上被疯狂地转发,大家都追捧,标题叫【历史乱套了】。这篇文章天马行空、胡编滥造,说孙悟空娶了白骨精生了慈禧太后,董存瑞娶了李时珍生了毛泽东。你们大家听听,很多人觉得好笑,你还笑得出来?网络都在追捧这个。你看这专家说什么,专家观点,老师也要跟上网络的步伐,你们平时没必要对学生限制得太多,写作文考试的时候可以规范一下,但是要理解这些孩子们。专家,亡国专家、灭种专家,他们说这些话都要承担因果责任。因为现在是一个民主时代,言论自由的时代,你胡说什么都没事,这是你的人权,我们就上了西方人这个当了,大家都讲这个人权,最后把人全部都弄成这样了。你看那小孩子说的那叫人话?我们大家还觉得挺好玩,谁来拯救这个民族?谁来拯救这些孩子?他都精神错乱了,你还觉得他说得好吗?什么叫好、什么叫坏?什么叫善、什么叫恶?有标准。清朝都灭亡了,都到民国了,好的东西一百年后今天还给它出书。那些孩子写的那些胡说八道的那个文章,将来一百年、多少年之后大家拿在手里会说什么?这是精神病,这个年代的人为什么没人教这些孩子?为什么没人管?我相信这是历史的评论。现在人认为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是落伍的,你这是进步的。你从心里边厌恶和反感,你从心里边知道这是错了,这不可能是对的。如果这是对的,什么叫胡说八道?那些学问还有用吗?还学它干什么?每一个精神病院的那些人全都成了大作家、大文豪,那不就行了吗?这还叫人间吗?乱成这个程度。我们把话说回来,这本书我们大家一起来学,【民国学生这样写作文】非常教育人。我们来看第一页,这部书的导读,这位先生潘新和,他的题目叫【世纪之愧与痛:“惟精神思想是取”的湮灭】,就是一百年的羞愧,和痛,痛苦;冒号,“惟精神思想是取”的湮灭,就是指那个时代人们还有追求,还有人格、还有境界,还有德行、学问、能力都湮灭掉了,我们来看这篇文章。我们还是让助教来读给大家听。

助教:【世纪之愧与痛:“惟精神思想是取”的湮灭】——【民国学生这样写作文】摭议。杜牧诗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想,用“霜叶”形容眼前的这本书也许是恰当的。蒙上了厚厚的历史风霜的民国学生作文,其超越时空的精神风韵,历久弥醇;在大半个世纪后,它的“霜叶”般的沧桑感,朴拙无华、返璞归真的品格,使当今那些浮艳苍白、柔弱无骨的应试作文之“二月花”,相形见绌,黯然失色。这怎不让我们感到锥心之愧与痛,怎不激起我们深沉的反思与叩问!

陈老师:这个人能写出这篇感受的这位潘先生,我相信他是有良知的人。他看到一百年前小学生写的作文,再看看现在,“锥心之愧与痛”,怎么能不反省,我们怎么过来的?怎么把人都教成这样了?那一百年前我们都打倒的、我们把它推翻了,我们说他们不对,说他们落后反动、封建的、愚昧的,怎么高我们那么多?自然而然我们相信观众也会问这个问题,这是自然而然的反省。

助教:看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出版的小学生“国文成绩”,看到“例言”中说“本编惟精神思想是取”,想必每一位读者心中都会油然而发无尽的感慨。

陈老师:这个话就是当年民国他编这个作文,实际上就是全国小学生作文的范文,就是这么个意思。我们小的时候也经常看,这是江西写的,那是上海的同学写的,范文,全国同学都可以学的。说明它要统一学的标准、教的标准,这意思很明确。标准是什么呢?这一句话“本编惟精神思想是取”。你写得胡里花哨的,文章辞藻铺陈得非常华丽,我们不要。我们专看写文章这个小学生他的思想和人品、学问,专看这个。这个东西一定要记住,是通过这个孩子的德行透发出来的。如果他是个自私自利的,写不出来这样的精神境界;如果他是个心胸狭隘的、爱生气、爱发脾气、满地打滚、欺压父母的根本写不出来,所以说文章、作文的精神境界就是这个孩子的人品的体现。好懂吧?

助教:好懂。

陈老师:再说一句,你写这个文章就是看你的人品。人品高的、文采又好的就是一流的作品,这就是标准。就这一句话,当年教育孩子的它的那个方向和宗旨说得就非常明白。换句话说,你不是好人,你写那文章也好不了,我们不会入选,不会当为同学们的榜样、范本,不可能。

助教:当年风华正茂、才华横溢、激扬文字的“小学生”,而今安在哉?当年的“小学生”作文,而今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写得出来吗?

陈老师:你听听这些话,这跟师父刚才讲的一样,就大家看了之后都是一样,不是说学佛的人这么说,你看了你不这么说吗?同感,我们跟一百年前没法比。师父刚才不是也讲了吗?解放前,一九四九年之前,是小学的程度做官治天下治国;那古代,古代是大学程度、专家程度治国。所以我们跟一百年前没法比,那您跟两百年前呢?那就别提了。你跟唐宋元明清你都比比,越往上越不行,这就叫水平。师父讲一代不如一代,为什么?总在不读圣贤书之过,越来越不学,彻底不学了,那人就完了,结果出来了。结果出来是什么呢?这我们看见了。人,有德行、有能力、有学问的人没了。从什么时候没了?从小孩时候就没了,长大更不可能有了。

助教:当今的“语文”教育,是否要急起直追大半个世纪前的“国语”、“国文”教育?

陈老师:这个地方我觉得我们要补充一点,这本书绝对不是语文教育的事情,如果学传统文化的人他读通了书,他就知道四书五经不是语文教学。中国古代不是讲这是语文,它不是这样分法的,它一切都按照经史子集来学的。所以说如果我们仅仅把这个当成是语文作文的,说怎么写好文章,把这个当成是教学目的,这堂课没必要了,错了,方向错了。一定要知道人写好文章,有一手好文章,完全是从他的德行里透发出来的。所以文字、文辞是他德行的一种表现。德行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圣贤教育来的。所以我们今天拿到这个书羡慕,你要羡慕对了,想学你要学对了,向一百年前小学生学什么?不是学他的文辞,不是学他怎么作文,而是学他的人品,他那么好的人品、德行从哪来的,要从这下手,这方向对了。

助教:更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这些在今天看来足以骄人的“国文成绩”,在当时竟还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直言不讳的如王森然:“现在的中学国文教育,糟,是糟透了。”

陈老师:这个你看它下边有个注解【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作者叫王森然,他在自序里边就说了这样的话,这是1929年出版的。他说现在中学的国文教育,糟,糟透了。他为什么会说这个话?1919年发生了五四运动,打倒传统文化。谁带头?都是在当时非常有影响的这些人,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胡适,北大校长,包括蔡元培。蔡元培,这上边写着是这本书的鉴定,他可能当时我记得是在教育部任职,还有鲁迅。鲁迅他都讲过什么话?我们可以看【鲁迅全集】,号召中国的青年少读中国书、不读中国书。“汉字不灭”,就是中国的文字要不给它消灭了,“中国必亡”。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中学时候都学过【狂人日记】,翻开书礼义廉耻,仔细一看里边都是吃人二字,这都是鲁迅教的。大家看历史可以作证鲁迅说得对不对。这一百多年过去了,汉字也没灭、中国也没亡。不但没灭,我们现在还要恢复正体字,这么多人还在学传统文化。习主席都在号召、呼吁要复兴中华民族、要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这是历史检验的。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好的标准。所以我们将来开一个新栏目,太有必要了,叫【百年反省】,我们要在各行各业重要的领域我们要反省这一百年怎么过来的。我们把史料给大家拿出来让大家看,我们是怎么过来的,到底哪些地方要反省。如果不反省,下边我们还会继续再犯错误。「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这是真理,我们敢不以史为鉴吗?一百年过来了,我们敢不照照镜子吗?你不照,不照掉沟里,国破家亡,传统文化灭亡,这民族也没有了,谁敢承担这样的、谁受得起这样的责任?所以非常有必要。大家越看越清醒,不是谁灌输给我们、说教给我们,你看嘛,今天有今天的实证,【天下父子第一课】那节目大家看了,用古法、用圣贤教育就能教出这么好的孩子来,刚五岁,那观众反响太热烈了。我们再看一百年前小学生写的作文摆在面前,十岁孩子写的,这也是证据,都是圣贤教育教的结果,你能不服吗?你能不要吗?你要走哪条路?说我不走这条路,我还有一条路,你那条路是什么样你给我们说说,能拿出来吗?今天真叫无路可走,你看潘先生这个序里边说得多清楚,我们都应该深刻反省,太痛苦了,到底去向何方,该怎么教育孩子,没路了。所以我们听师父的话,正本清源,回归到圣贤教育、中华儒释道的传统教育上来才有希望。所以说我特别劝告无论是做学问的还是我们普通大众,要好好地来反思这一百多年怎么来的。这个王森然,五四的青年,所以说他写出来这样的文章不值得奇怪,鲁迅都在骂、胡适都在骂,那是当时多有影响的、被称之为文豪的人都在骂中国传统文化,你说中国人还能有信心吗?一概都是西方的好,我们是百不如人、样样不如人,所以他写这个话正常,从那之后我们是一天不如一天,就是自信心。骂,使劲骂老祖宗,骂传统文化,骂这些古文(是)糟粕。所以说骂了几十年、上百年,行了,师父讲到现在再不学,中华传统文化就从我们这一代手里断掉了,其来有自,一百年前就这样了。所以说我们来看看这一百年的历史,这部书也是一百年历史的一个见证,我们就知道家国兴衰,其来有自,从哪来的我们要知道。

助教:委婉陈词的如夏丏尊:“无论如何设法,学生的国文成绩总不见有显著的进步。”在1930年代始终不肯承认今不如昔的叶圣陶先生,到了1942年,也不得不承认国文教育没有成绩:“他科教学的成绩虽然不见得优良,总还有些平常的成绩;国文教学却不在成绩优良还是平常,而在成绩到底有没有。

陈老师:你听听这话说到什么程度了,成绩有没有?1942年,叶圣陶,叶圣陶何等人物,【辞源】、【辞海】他主编,在当时也被称为大文豪,叶圣陶那还了得。一开始也是反对传统文化,不认帐,非得说现在好、过去不好,行,从一九一十年代民国成立了,一直到1942年,这一下过去将近三十年,也说了,我们有成绩没成绩,不是好坏,简直就是没成绩,这是他1942年的反省。

助教:如果多多和学校接触,熟悉学校里国文教学的情形,就会有一种感想,国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我不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先生将如何尴尬地面对他“主导”下的语文教育,对与以前相比一落千丈、一败涂地的语文成绩,将作何感想,他的内心又会是何等的悲哀与痛楚!

陈老师:我觉得说这些话都太轻了,为什么?大家想想,天下学子一代一代,咱们说五年也好、十年也好,一拨小孩子又起来了。你现在是2015年,你们算是一代;五年之后有一批小孩子五岁六岁要上学了;十年之后,就是2015年出生的,到2025年的时候他就要读高小了,你们算算是不是这么个帐?每十年就一拨,从1911年算起到现在十拨有了,十年一拨,我们看看就全国范围,我们十三亿人口,那个时候是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四亿,你们算算这得多少人、这得多少孩子被误导了。所以师父刚才那开示讲得很清楚,就是教育。我们不要天天羡慕古代它怎么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人,是,你看他教什么、你看他怎么教,他教学宗旨是什么,现在把它都打倒了。现在的人你说也挺了不起,把那楼能盖得能跟那云彩接上,说上边那些楼层呢?在云彩里边,你说他能到这个地步。造飞机、造轮船,高科技他弄得很好,这些东西弄得很发达,人不像人的样子有意义吗?我们过的是人的生活,我们不是天天生活在水泥钢筋这些里边,我们要的是好人,这是教育全部的目的。师父总给我们开示、总教育我们,在经教中说,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人教好了,一个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于全世界,只要有了好人,行了,不在制度,只要有了好人。所以你看这一百多年来不是没人反省,今天我们拿到这书好像觉得挺新鲜,早就有人后悔了,他说这话我觉得还挺客气,说什么呢?说他“何等的悲哀与痛楚”。他悲哀痛楚,那天下这多少代来的孩子怎么办?都被教错了,这民族怎么办?这国家怎么办?你痛苦那是小事,所以同学们、我们各位观众一定要听明白了,一家之主教错了、方向错了,这个家败人亡;一个族、一个国它的教育政策、方针、主导者,叶圣陶当时是主导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它是主要专家学者他来制定的,他定错了,这一族、这一国几十年、上百年的后代都跟着受罪。而且这个恶果不是什么写不写作文的事情,不是这个好坏的问题,是没好人了。刚才我们讲得很清楚,作文好不是比文辞,不是比这个,是来看比较人品,人的德行、学问、能力,是看这个,我们要会看,师父告诉给我们这是重点。

助教:他是否曾经为当年的自我否定而后悔、反省过,更是不得而知。但是,毫无疑问,当叶圣陶们的脚步声远去。

陈老师:你看他加了个“叶圣陶们”,他可能是篇幅有限,将来我希望能够出这些书,好好反思、反省。我们记得不是算账,不是清算谁,不是这个意思。是好好反省为什么会这些人把我们带错了路,这个太有必要了,让我们知道我们错的那个路线是怎么回事,思路怎么回事,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问题。

助教:历史的尘埃散尽,不期然而然,这份民国小学生“国文成绩”摆上了案头,今天所有的“语文人”,在百感交集之余,都不能不作一番痛彻的自责与检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究竟怎么了?

陈老师:这个导读所写的,这个潘新和先生他是站在语文教学的立场上。我们刚才讲了,我们读这部书要把视野放大,语文只是一部分,它是人德行的外现,要这么看就对了。语文从哪里来?它这些四百多篇文章是从什么地方来?是从这个孩子德行、学问和能力,从这来的。德行是根,他之所以能写得这么好,是因为受了圣贤教育,有非常好的家教。一九一几年、二几年,那个时候中国的千家万户还都是传统的家教,它还都有四书五经,还都有传统文化的这些余韵,所以人写出来的东西、说出来的话、做的事情都好。作文只是一方面,他不可能说作文写得很好,其它这个人是个地痞流氓、是个很恶劣的,那不可能。言,言是什么?言为心生,听过这话吧?

助教:听过。

陈老师:言为心生,一个人说的话、所写的文章都是他心声之表达,他怎么想的他就会表现出来。刚才给大家读那个小学生写那胡说八道的,孙悟空娶了白骨精,你们觉得挺好玩,是因为你们无知,你们不能站在潘新和先生这个高度,这是好老师。所以现在上课的这些老师都是胡说八道,把孩子也都教坏了。你们想想如果刚才写那个作文,说孙悟空娶了白骨精生了李时珍这样的孩子,他要是敢说这个话,在民国时代,我相信他平时不是说正经话的孩子,他不是突然写作文才这样,他平时一定也这样,觉得好玩他才写,他要敢说这个话,他父母这大巴掌就得扇过去,为什么?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个电影叫【祝福】,那里边有个小男孩在家里边写功课,爸爸在那说是这个祥林嫂说话不正常,那小孩马上就跟着学舌“是,她怎么怎么着”,他爸爸说,住嘴,不许油嘴滑舌,那就是当时的家教的真实反映。

插播电影【祝福】片段

父亲:还整天唠唠叨叨的。

小孩:妈,祥林嫂讲来讲去总是这一个故事,现在已经没有人要听了,我背也背得出来。一开头她总是这两句: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

父亲:住嘴,不许这么油腔滑调的。

陈老师:我知道我小的时候大人说话,我插一句话,第一个骂的是我妈妈,妈妈回头骂我:“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躲一边去。”我小时候就这样过来的,我要敢说这精神病的话,什么孙悟空娶了白骨精,整个这个全班的人,我们那胡同的人都认为我精神有毛病了。但是现在谁不这么说?谁这么说大家给他鼓掌,你看他真会胡说八道,所以孩子们都不正常了。正常的没意思,现在叫找刺激,社会这么教,媒体;家里边跟着学,没人管,家长都出去赚钱去了,老师讨好学生,所以「人弃常则妖兴」,小妖精们都出来了。那个年代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小妖精?写出来这样的文章要遗臭万年。谁遗臭万年?老师遗臭万年。你怎么教的?把这孩子教成精神病了,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善恶、是非、美丑,一百年来彻底混乱了,把这个当成美的了。所以现在孩子为什么难教,你们听听那电话,【痛苦的家长和老师】这个栏目,那个妈妈爸爸哭天抢地地嚎。

插播【痛苦的家长和老师】片段   

家长:我们家孩子咋办?老师,我真求你了。你说咋的都行,你让家长陪都行,只要能让他去,我求你了老师。

陈老师:嚎啕大哭,为什么?孩子管不了了。为什么管不了了?所以这篇序文,潘先生这篇序文它只是停留在作文上,我们要扩充,我们要看到它的本质。不是作文,是整个的教育的方向出了大问题,为什么?圣贤书不要了,培养孩子做人的起码的德行不教了,那个依据就是这些圣贤经典,不要了、打倒了,所以人就不行了,他不具备人德了,人不具备人德就是妖,「人弃常则妖兴」,妖精就这么来的。后边还有几句话我们把它读完了。

助教:国文界、语文界的先辈前贤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惶惑、困顿、纠结与错乱?当今的语文课标、课改实践,究竟基于怎样的基础研究之上?究竟有多少科学性、学术性可言?在应试教育的功利迷津中挣扎、迷失、沉沦、堕落的师生们,有什么理由自以为是、沾沾自喜?语文、写作教育,丢失了“惟精神思想是取”,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我自知上述问题大约未必都能找到公认的答案,但作为语文界成员的我们,既无颜面对也无法回避。在此,不揣谫陋,一抒观感与心得,就教于诸位。

陈老师:下边他就是读了民国小学生这些作文之后他的反省,他把它都写下来了。民国小学生的作文到底写得有多好,我们后面会给大家读一读,我们一起来研讨。大家看到前边那个出版说明,出版社找的是古代文学的教授,还有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注解、来疏导,否则的话看不懂。我们看这个目录里边这四百多篇作文,前边大家看这个省、那个市、叫什么名字写得一清二楚,这些孩子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已经成为了古人,这就是我们的前辈、前贤、先祖,一百年前的先祖他们小时候写的作文,我们好好地把它学学。我们对古人,这一百年前不能算是古人,我们对前辈那种敬意,我们对圣贤教育的那种向往、热爱和信赖、信仰我们就生发起来了。现在人都讲证据,科学精神,都讲你拿凭证来,这就是凭证。中国人伟大、了不起,把人都教好了。这些人离开历史舞台都过世了,没好人了,为什么?好的教育,把人教好的教育没了,道理就在这。所以向一百年前的小学生学什么,我们慢慢去体会。我们下次节目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