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語節要
已播1439 共105集 更新:2022-06-17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32
選集:
1~60 61~105
1第1集 初識古人的兒歌 2第2集 一切言動,都要安詳 3第3集 言行舉止不輕佻 4第4集 跟曾國藩先生學耐煩和治家的智慧 5第5集 說話要謹慎小心,有根有據 6第6集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7第7集 起心動念,當為他人著想 8第8集 立身處世,從誠信做起 9第9集 當結交有益的朋友 10第10集 與人交流時,當察言觀色 11第11集 規勸他人,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 12第12集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13第13集 說話要圓融,做人要寬容 14第14集 不能貪圖享受不勞作 15第15集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16第16集 不做遊手好閒之人 17第17集 體諒窮苦人的不易 18第18集 兄弟分家,不能含糊相讓 19第19集 儉以養德 20第20集 善教兒女,切莫嬌生慣養 21第21集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22第22集 勿忘世上苦人多 23第23集 善待生靈,休要殺生害命 24第24集 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 25第25集 莫要幸災樂禍,仇富他人 26第26集 子承父志,成就又一童蒙經典 27第27集 殘忍刻薄,害人害己 28第28集 待婢僕,當慈而寬 29第29集 處事待人,心量要大 30第30集 勿奢淫驕縱 31第31集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32第32集 孝親德根,敬師德本 33第33集 將心比心,是為如心 34第34集 知人知面不知心 35第35集 人貴有自知之明 36第36集 及時糾正小孩的錯誤 37第37集 善於管理,防微杜漸 38第38集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39第39集 賺錢當取之有道 40第40集 吃虧是福 41第41集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42第42集 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43第43集 不能得罪小人 44第44集 要惜福 45第45集 安於天命,知足守分 46第46集 知恩報恩 47第47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48第48集 人到無求品自高 49第49集 吃苦耐勞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50第50集 白日所為,夜來省己 51第51集 謹守謙虛 52第52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53第53集 喜怒不形於色 54第54集 小心駛得萬年船 55第55集 勿諂富,勿驕貧 56第56集 敖不可長,欲不可縱 57第57集 聰明和好學,哪個更重要 58第58集 破山中之賊易,破心中之賊難 59第59集 學問不是聽來的 60第60集 口耳之學,夢中吃飯
61第61集 男兒當志在四方 62第62集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63第63集 當常存感恩之心 64第64集 不要輕視小問題 65第65集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66第66集 要有識有度,進退得宜 67第67集 做人要安分守己 68第68集 不學詩無以言 69第69集 誠實、理智、大方,努力,你會有很大的前途 70第70集 用心去體悟事理的真實內涵 71第71集 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72第72集 知足常樂 73第73集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74第74集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75第75集 重實質,不重形式 76第76集 情、理、法,缺一不可 77第77集 愛是聖賢教育的核心 78第78集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79第79集 萬惡淫為首 80第80集 不妄談他人的私事 81第81集 處處體恤他人的處境 82第82集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83第83集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84第84集 不自矜誇,不譏他過 85第85集 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86第86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7第87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88第88集 居身務期儉樸,教子要有義方 89第89集 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90第90集 朋友間的相處之道 91第91集 怎樣做好一件事 92第92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93第93集 行善積德是最好的風水 94第94集 德行的重要性 95第95集 學愚 96第96集 安貧樂道,知足常樂 97第97集 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餘地 98第98集 世態炎涼,人之常情 99第99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100第100集 光陰可貴,轉眼百年 101第101集 能忍讓才是人中豪傑 102第102集 降伏私欲,調馴氣質,跳脫習俗 103第103集 功成名遂身退 104第104集 外賊易擋,心賊難防 105第105集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世態炎涼,人之常情-第98集

  【火正灼時都來。火一滅時都去。炎涼自是通情。我不關心去住。】

  『火正灼時都來』,其實這是一個比喻,用「火」來比喻,這個火就是指的一個人的權勢、一個人的聲望。也就是說當他的權勢跟聲望都很高的時候,人們就想盡辦法的要巴結你、要攀附你,這是人之常情。可是反過來,『火一滅時都去』,等哪一天突然被君王給罷官了,突然以前所有的權勢、地位、聲望這些都不見了的時候,之前天天要依附你的人、巴結你的人也就一個都找不到了。所以說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這所謂『炎涼自是通情』,「通情」是指的共通的人情,人情就是如此。所以『我不關心去住』,「去住」是去留的意思。就是對於這些巴結我們的人、討好奉承我們的人,也就是趨炎附勢的人,他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我們就不要放在自己的心上,知道這是人之常情。

  我們順一下這句課文,就是說人生在世,當他富貴亨通的時候,有權有勢又有錢,這個時候人人都想要來攀附,可是哪一天我們說這個官員落馬了,或者說是這個家庭敗落了,錢財耗散了,就是失魂落魄的時候,這以前天天來依附巴結的人也就馬上一個都找不著了。所以世態的炎涼是人之常情,我們要看得開、看得淡,不必要在意這些趨炎附勢的人他的去留。他來也好、走也好,其實哪是奔著我們這個人,往往是看重你的地位身分、你的錢財,他來了可能是要求一些對他有利益的事情。所以這個是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人性、人心都是如此。

  同樣我們在《史記》當中也看到,同樣是孟嘗君,發生在孟嘗君身上的故事。我們說這是戰國時期的四大公子之一,這孟嘗君他一生當中有很多的故事,都是非常耐人尋味的,流傳至今,可以說是特別的精彩。因為當時他是一個很有器量、很有度量的人,很能夠容納賢才、容納人才。所以我們之前有學到雞鳴狗盜之徒,你看他門下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就是在他最為富貴顯達的時候,這些人才都聚集在他門下,所以什麼人才都有。之前我們學到雞鳴狗盜之徒,就有的人才他也沒什麼才幹,只會學雞叫、學狗叫,但是就這樣都還救了孟嘗君一命。所以這是他的器量能夠容納這些有能力的人,所以當他富貴顯達的時候,人們全都來依附他。

  這是在《史記》的「孟嘗君列傳」當中就記載了這個故事。就是「齊王毀廢孟嘗君」,也就是說齊王罷免了孟嘗君官的時候,「諸客皆去」,這個時候本來他門下有三千個食客,可是當他被齊王罷官的時候,這些食客全都離他而去了,只剩下我們剛剛說為他準備了狡兔三窟的這個馮諼一個人還留在他身邊,馮諼他一直是孟嘗君的食客跟家臣,他始終沒有離去。他就跟孟嘗君說,所謂「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你看當一個人富貴的時候,在你身邊來來往往的人,想要依附你的人、想要跟你結交的人,那是多得不得了,可是貧賤寡友,當你變得很貧賤的時候,朋友就一個都找不著了,本來這三千人就一個人都找不著了,這是「事之固然也」,你看事情本來就如此。下面他是用一個比喻了,他說:「君獨不見夫朝趣市者乎?」你看他是用一個比喻來勸勉孟嘗君,來跟他說明這個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道理。他說你看每天早上市場在開張的時候人來人往,去市場逛街的人就非常的多,可是到了「日暮之後」,到了天色暗下來之後,「過市者」則是「掉臂而不顧」,你看等到市場到了晚上貨也賣光了,它的營業也結束的時候,來這市場買東西的人就一去不回頭了。為什麼?因為這裡已經沒有他需要的東西,他要買的東西已經買完了,所以就馬上離開了。他說:「非好朝而惡暮」,就說這些人並不是說他喜歡白天而不喜歡晚上,而是「所期物忘其中」,只是因為到了晚上他所想要的東西已經沒有了,所以全都離去了。而事到如今,因為「今君失位」,這是說孟嘗君您現在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官位,被齊王給免官了,所以「賓客皆去」,你這門下三千個食客全都離你而去,但是你不要因為這件事情,「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他就是奉勸孟嘗君,你還是要寬容大度來包容他們、原諒他們,不要因為這個事情對你以前所養的這些食客產生怨恨,將來他們就更不可能再回來了。「願君遇客如故」,就是希望您還是如同以前一樣來對待這些人。

  所以我們看到,一個人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其實孟嘗君他在齊國做相國是做了幾十年這麼長的時間,而且威望、聲望是非常之大的。所以我們看他能夠成功,他能有這麼好的一個謀臣馮諼在他身邊,就是在他被免官的時候,還能用這個狡兔三窟幫他去謀求更多的生路,而當其他人都離他遠去的時候,他又能夠奉勸孟嘗君,不要因為這些事情而怨恨離你而去的人。所以孟嘗君做了幾十年的相國,能夠「無纖介之禍」,就沒有任何的災禍發生,這都是得力於馮諼之計,得力於馮諼在他身邊為他出謀劃策。這個故事當然也是讓我們感到非常有啟發。

  所以說所謂「世路風波,煉心之境;人情冷煖,忍性之場」。我們看透了這個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時候,我們就能夠體會到,其實這些境緣都是在磨鍊我們的意志、磨鍊我們的心性的。如果我們在這些逆境惡緣當中也能夠堅忍不拔,在這裡去成就我們一些超出常人的能力跟德行的話,我們的人生一定是能夠超越這些困難走向成功的一天。

  下面我們再跟大家補充一句,這個是在《論語》的「學而」篇當中有一句經文是:「巧言令色,鮮矣仁!」雪公老人在講解這句課文的時候,跟我們談到這個「巧言」,其實這些話也是教導我們,除了告訴我們自己要怎麼去做之外,同時也是讓我們去觀察,一個人他到底是不是君子,還是小人,通過夫子的這些話,其實這些原理原則我們都可以做為我們評判是非、去觀察人的一個標準。「巧言」是指一個人他說話非常巧妙,很會講話,而「令色」是說他臉色很善變,很令人喜愛,這種人是「鮮矣仁」,這種人他仁德之心就很少。所以當我們遇到一些有人說話很巧妙,這個臉很善於察言觀色,臉色很善變,這樣的人往往他的內心是缺乏仁愛之心的。

  所以我們前面看到君子有九思,所以一言一動要先思慮,先考慮好,先研究清楚。這裡舉出四個方面,因為他是為言與色,可為取法者。這個是我們上一節課學到的君子九思這方面,雪公首先是從「色思溫」來講解,就是臉顏色要溫和。我們說君子他這九思,君子平常並不是說見到人就笑,他的臉色並不是始終像我們說提倡的微笑運動。其實這個雪公並不是非常贊同的,為什麼?古人教我們,特別是當我們在事奉長者,在長者面前的時候,我們的臉色,我們的神態、舉止都要非常的莊重、非常的溫和。所以夫子溫良恭儉讓,這個溫和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並不是說見到人就笑,君子他本身他是一種非常莊嚴、非常莊重的這樣的一種態度。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是「貌思恭」,我們恭,雪公老人教我們,這個恭是要從禮開始學起,如果是恭而無禮則勞。所以貌思恭就是我們臉上的這種表情首先要溫和,然後是要恭敬。

  「言思忠」,這個忠是,我們看這個字是心放在正中,這是說他的言語是非常正直無私的,也就是說他是秉公而言,所說的都是實話,而不說假話,這個是忠。

  「事思敬」,是說辦事,無論他做任何事情,這個敬是恭敬的敬,也就是說處理任何事情都非常的恭敬而不草率,能夠把事情做得很好。所以做事情不會苟且、不會草率,真正是用一種恭敬心來做。

  而子夏也曾經說過,「君子有三變」,首先是「望之儼然」,一個君子他的一種言談舉止,生活中一舉一動,你任何時候看上去都是非常莊重的,「即之也溫」,可是你跟他一接觸、一見面的時候,他這種莊重就變成溫和。所以我們跟很多長輩在一起接觸的時候,都發現這些老人家非常和藹可親,雖然他的態度是很莊重的,可是我們跟他接觸,向他請教問題的時候,他所體現出來都是一種很溫和的態度。「聽其言也厲」,「厲」就是說他所說的話都非常公正有規矩。這個厲我們不要以為看字面上是厲害的厲,實際上古人的解釋是指他說話很公正、很規矩。

  「曲禮曰:毋不敬」,我們心裡面有恭敬心。「儼若思」,這是形容一個人他莊重的這種態度是什麼樣的形態?就好像他心裡在想事情,聚精會神的這樣的一種神態。「安定辭」,安而不亂,定就是穩定、穩當的意思,非禮勿言,他不應該說的就不會說。

  從這幾個角度上來講,如果都能夠真正做到的話,就不是巧言令色。所以說「巧言令色,鮮矣仁」,雖然從表面上來看,我們看到只是說他說話很巧妙,臉色很善變,這種人仁德很少。如何才能夠做到不是巧言令色?雪公老人是從四個角度來給我們講解、來給我們分析的。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續小兒語》第10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