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語節要
已播1439 共105集 更新:2022-06-17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32
選集:
1~60 61~105
1第1集 初識古人的兒歌 2第2集 一切言動,都要安詳 3第3集 言行舉止不輕佻 4第4集 跟曾國藩先生學耐煩和治家的智慧 5第5集 說話要謹慎小心,有根有據 6第6集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7第7集 起心動念,當為他人著想 8第8集 立身處世,從誠信做起 9第9集 當結交有益的朋友 10第10集 與人交流時,當察言觀色 11第11集 規勸他人,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 12第12集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13第13集 說話要圓融,做人要寬容 14第14集 不能貪圖享受不勞作 15第15集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16第16集 不做遊手好閒之人 17第17集 體諒窮苦人的不易 18第18集 兄弟分家,不能含糊相讓 19第19集 儉以養德 20第20集 善教兒女,切莫嬌生慣養 21第21集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22第22集 勿忘世上苦人多 23第23集 善待生靈,休要殺生害命 24第24集 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 25第25集 莫要幸災樂禍,仇富他人 26第26集 子承父志,成就又一童蒙經典 27第27集 殘忍刻薄,害人害己 28第28集 待婢僕,當慈而寬 29第29集 處事待人,心量要大 30第30集 勿奢淫驕縱 31第31集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32第32集 孝親德根,敬師德本 33第33集 將心比心,是為如心 34第34集 知人知面不知心 35第35集 人貴有自知之明 36第36集 及時糾正小孩的錯誤 37第37集 善於管理,防微杜漸 38第38集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39第39集 賺錢當取之有道 40第40集 吃虧是福 41第41集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42第42集 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43第43集 不能得罪小人 44第44集 要惜福 45第45集 安於天命,知足守分 46第46集 知恩報恩 47第47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48第48集 人到無求品自高 49第49集 吃苦耐勞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50第50集 白日所為,夜來省己 51第51集 謹守謙虛 52第52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53第53集 喜怒不形於色 54第54集 小心駛得萬年船 55第55集 勿諂富,勿驕貧 56第56集 敖不可長,欲不可縱 57第57集 聰明和好學,哪個更重要 58第58集 破山中之賊易,破心中之賊難 59第59集 學問不是聽來的 60第60集 口耳之學,夢中吃飯
61第61集 男兒當志在四方 62第62集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63第63集 當常存感恩之心 64第64集 不要輕視小問題 65第65集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66第66集 要有識有度,進退得宜 67第67集 做人要安分守己 68第68集 不學詩無以言 69第69集 誠實、理智、大方,努力,你會有很大的前途 70第70集 用心去體悟事理的真實內涵 71第71集 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72第72集 知足常樂 73第73集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74第74集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75第75集 重實質,不重形式 76第76集 情、理、法,缺一不可 77第77集 愛是聖賢教育的核心 78第78集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79第79集 萬惡淫為首 80第80集 不妄談他人的私事 81第81集 處處體恤他人的處境 82第82集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83第83集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84第84集 不自矜誇,不譏他過 85第85集 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86第86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7第87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88第88集 居身務期儉樸,教子要有義方 89第89集 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90第90集 朋友間的相處之道 91第91集 怎樣做好一件事 92第92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93第93集 行善積德是最好的風水 94第94集 德行的重要性 95第95集 學愚 96第96集 安貧樂道,知足常樂 97第97集 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餘地 98第98集 世態炎涼,人之常情 99第99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100第100集 光陰可貴,轉眼百年 101第101集 能忍讓才是人中豪傑 102第102集 降伏私欲,調馴氣質,跳脫習俗 103第103集 功成名遂身退 104第104集 外賊易擋,心賊難防 105第105集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第15集

  【世間藝業。要會一件。有時貧窮。救你患難。】

  這個『藝業』跟剛剛說的「生理」,它的意思是相近的,「藝業」就是說我們要有一種謀生的技藝。所以『世間藝業,要會一件』,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一定至少要學會一種生活的技能。有了這個技能之後,當我們貧窮或者是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它就會幫助我們。這個道理在很多的家規、家訓裡面,其實我們也都能夠看到。

  在這裡我們先來跟大家分享一個在戰國時代的故事,是孟嘗君的故事。

  孟嘗君他是戰國時期的齊國的貴族,我們知道他是一位寬宏大量的很有德行的人。因為在那個時代,他非常的禮賢下士,所以在當時許多的有智謀的、有學問德行的這些人紛紛都來投靠他,到後來孟嘗君他的門客達到三千人之多。有一次孟嘗君他就出使到秦國去了,秦昭王對他的名聲非常的仰慕,所以就想要拜他為宰相。可是在秦國有許多大臣他們就站出來反對,為什麼?因為他覺得孟嘗君他是齊國的人,如果他當了秦國的宰相,那麼他處理任何事情的時候,其實他首先會考慮到的是齊國的利益,而不是秦國的利益,這樣對於秦國來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後來秦昭王聽了大臣這樣的建議之後,就取消了這個念頭,但是又怕他回到齊國之後會報復,所以就打算把他關起來,想要把他殺死。

  這時候孟嘗君他一看到自己處在這麼危險的一個境地當中,性命都難保,這個時候他就想辦法要逃出去。於是他就找到,秦昭王他有一位寵妃,很寵愛的妃子,他就希望他的寵妃可以幫他在秦王面前求情。可是這個妃子她答應了,但她有一個條件,就是希望孟嘗君能夠送給她一個珍貴的狐白裘,這個衣服非常的珍貴,來做為條件。可是當時孟嘗君已經把這件狐白裘送給了秦昭王,他沒有辦法馬上找到第二件同樣好的衣服。這個時候他有一個食客就自告奮勇,他說他願意偷偷的跑到秦國的宮殿裡面,去把這件衣服偷出來。孟嘗君就很納悶,他說你有什麼辦法?因為他有三千個食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本領。結果這個人就跟孟嘗君說:「我的本領就是很擅長學狗叫,很善於偷盜。」你說還有這樣的食客。結果那時他生命處於那麼危險的時刻,當然只要有辦法可以偷,他就同意了。結果那天晚上,他果然就自己打扮得像一隻狗一樣,就從秦朝宮殿的狗洞子裡面鑽進去了,而且還在旁邊學狗叫。結果真的就沒有人發現他,就以為真的是一隻狗。結果他就很順利的偷來了這個白狐裘,送給了秦王的王妃。結果這個王妃非常高興,她就在秦王面前說了孟嘗君的好話,於是秦昭王就答應把孟嘗君給放回去了。結果孟嘗君他就很怕說秦王再過一天就後悔,所以就跟著食客趕緊回到自己的國家。

  經過函谷關的時候,他就發現這個關門還關著。因為為什麼?還沒天亮,那個門還關起來,一直要等到早晨雞叫的時候才會打開。結果就在這個時候,果然秦王他就後悔了,他就派人趕緊沿路的來追趕孟嘗君。結果這時候孟嘗君門下又有一個食客,這個食客有什麼本領?就是他很會模仿雞叫,公雞叫,很會模仿。結果他當場就放開喉嚨學了幾聲雞叫,讓函谷關附近的公雞全部都跟著叫起來。守著城門的士兵以為說天亮了,因為公雞叫了,所以趕緊就把門打開,結果孟嘗君他就得以離開了函谷關。

  所以說,我們看到這兩個食客雖然他沒什麼本領,一個他只會學狗叫,一個只會學雞叫,但是他們兩個有這樣的本領,居然還救了孟嘗君的命。所以說後來這個故事,我們說「雞鳴狗盜」這樣的一個成語,就是來比喻有某種特別的技能的人,但是這個技能是屬於很低下的技能,不是很高的技能。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來看這句的課文:「世間藝業,要會一件」,就是不管你會的是屬於很高的這種能力的本領跟技藝,還是說很卑微、很低劣的本領,這個當然人人都是不同的,才性不同,但是當你遇到困難貧窮的時候,有的時候這種技能也會救人於患難之中。你看孟嘗君他就是因為他心量大,養了三千的食客。這些食客當然也不一定每個人都是學問很好,但他有心量可以包容這些,能夠禮賢下士,所以最後還居然有這樣的門客救了他的命。

  我們看到在歷史上有一些家訓、家規,也常常都提醒我們,確實要有一定的這種謀生的技能。更高一點的,這個技能還不只是用於謀生,因為古時候,我們看古時候這些在家庭裡的長輩,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所以從小就給他們施以非常好的教育。所以我們看《顏氏家訓》當中有這樣的一句話,這是北齊的顏之推所寫的《顏氏家訓》,他說諺語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你看你雖然是非常的富貴,有很多的金銀財寶,但是還不如你身上有一點小小的技能。

  我們看到我們曾經接觸過一些同修,這個同修他是一個很高明的醫生,他的祖上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是清朝宮廷裡面的御醫,就是給皇帝、給皇后他們專門來看病的御醫。但是到了清朝末年的時候,因為我們知道那個時候社會非常的動亂、動盪,有外敵的入侵,有一些我們國家自己本身的內亂,是很混亂的一個時期。所以那個時候的醫生他們都精通醫術,也精通《周易》,他們就推算出,就是大概他們預知會有一些禍患要降臨。所以像這些醫生,後來他們就從皇宮裡面跑出來了。那你看金銀財寶什麼都帶不走,所有的這些物質上的享用都帶不走。但是好在他醫術高明,一路逃跑,一路都還可以在用他的醫術去養活自己,最後就是避開了戰爭的禍患。所以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不要以為這些錢財物品都是自己的,真正遇到有一些困難、災難的時候,你還不如身上有點小手藝,可以養活自己,是這樣的意思。

  但是顏之推在寫這個《顏氏家訓》,在這句諺語後面又特別強調了一句話。當然做為父母、長輩,不可能只希望孩子學一點小本領過個日子就算了,是吧?總希望孩子能夠讀書、能夠求學、能夠進德修業。所以他下面說:「技之易習而可貴者」,這個技藝最可貴的是什麼?「無過讀書也。」這個讀書我們說就是讀聖賢書,能夠通曉聖賢的智慧,證聖賢的學問,來做一個聖賢人,將來你不僅是可以養活自己,更能夠利益國家、社會,利益人民,那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沒有白過,沒有白過這一輩子。所以這是長輩對兒孫的期望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他多讀點聖賢書,做一個聖賢人。

  師父上人也常常談到,在古時候,很多的讀書人,他不一定是學而優則仕,有的人他讀了書之後不一定他有機緣能夠做官,但是往往有許多有德行的讀書人他會選擇兩條路:一個是學醫,一個是讀書。學醫可以醫治苦難眾生,他們生病的時候,你可以給他施以醫藥的救助,這是一種幫助別人的非常好的職業,可以積德累功,修陰德。而另一個就是當一個讀書教學的讀書人,去教導底下一代的孩子,這條路也是古時候讀書人非常嚮往的。他沒有這個機緣在外做官,那麼就當一個好老師,去培養下一代,希望下一代德行學問能夠超出自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像這種都是傳道救人的非常好的一個職業。

  所以這個醫道是能救人的身命,而當一個人他發心去做一個教書先生,傳道授業,這是救人的慧命,這個都是屬於聖賢的事業。在古時候,其實這兩種職業收入都是很微薄,生活也是比較清苦的,可是在古時候的社會當中,他們的社會地位是很崇高的。就是我們看士農工商,在中國古代是把讀書人擺在第一位,無論是帝王將相也好,還是平民百姓也好,都是非常的尊重他們的。

  特別是我們看有很多所謂三家村裡面教書的窮秀才,他每天去教這個兒童。在古時候開辦的是私塾的學校,就是說有的時候是自己的家庭裡面,可以在祠堂裡面開辦一個小私塾,這是比較有錢的家庭,可以把一些子弟都讓他們來家塾裡面學習。如果說這個老師是在比較有錢的人家教書,當然收入就多一點;可是在貧窮的人家教書,收入就少一點,但是往往他們都是安貧樂道,只是希望孩子能夠培養真實的學問跟德行,而不在乎自己的生活收入,完全沒有這種概念。所以我們看孔老夫子在儒家當中,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逢年過節供養老師的禮物,清寒的人家也不過就是一束束脩。實際上真正學生有困難的時候,老師不但是不收學生的學費,而且還要補貼學生。做醫生也是一樣,有的病人真的是窮得買不起醫藥的時候,醫生他自己也會自己掏錢去給這個病人,把他治療好。這真正都是有德行的、有道德的這樣的一個醫生、這樣的老師。這兩種職業在古時候確實是非常的受人尊敬的。

  所以顏之推在這裡說:「技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我們如果說要讓自己的子女、家人掌握一個技藝,我們也都希望他能夠做一個讀書人,去讀聖賢書,然後將來能夠教出更多的聖賢君子這樣的孩子。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小兒語》第2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