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
已播5007 共73集 更新:2023-01-31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82
選集:
1~60 61~73
1第1集 家訓始祖顏之推和他的三孩家庭 2第2集 他给三孩起的名字,意义深远 3第3集 我為什麼要寫家訓(白話文) 4第4集 我為什麼要寫家訓(原文) 5第5集 訶責與嘉獎同樣重要(白話文) 6第6集 訶責與嘉獎同樣重要(原文) 7第7集 這樣的愛,反而是害(白話文) 8第8集 這樣的愛,反而是害(原文) 9第9集 手足之情,分形連氣(白話文) 10第10集 手足之情,分形連氣(原文) 11第11集 再婚須謹慎(白話文) 12第12集 再婚須謹慎(原文) 13第13集 治家宜寬嚴有度(白話文) 14第14集 治家宜寬嚴有度(原文) 15第15集 不奢不吝,樂善好施(白話文) 16第16集 妻賢母良,忠孝興邦(白話文) 17第17集 嫁女擇佳婿,娶媳求淑女(白話文) 18第18集 敬慎不敗也(白話文) 19第19集 敬慎不敗也(原文) 20第20集 避諱有道,過猶不及(白話文) 21第21集 避諱有道,過猶不及(原文) 22第22集 與子萬金,不如賜子佳名(白話文) 23第23集 與子萬金,不如賜子佳名(原文) 24第24集 稱名蘊尊意,終身荷敬誠(白話文) 25第25集 稱名蘊尊意,終身荷敬誠(原文) 26第26集 隱諱兮,離殤幽幽;稱呼兮,禮尚悠悠(白話文) 27第27集 隱諱兮,離殤幽幽;稱呼兮,禮尚悠悠(原文) 28第28集 合乎孝悌 不悖禮義(白話文) 29第29集 合乎孝悌 不悖禮義(原文) 30第30集 古來聖賢多寂寞,山高水長願相隨(白話文) 31第31集 古來聖賢多寂寞,山高水長願相隨(原文) 32第32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白話文) 33第33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原文) 34第34集 師法先賢,志在千秋(白話文) 35第35集 師法先賢,志在千秋(原文) 36第36集 人為什麼要讀書(白話文) 37第37集 人為什麼要讀書(原文) 38第38集 當下,即是學習的最佳時機(白話文) 39第39集 當下,即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原文) 40第40集 勤學苦讀,變化氣質(白話文) 41第41集 勤學苦讀,變化氣質(原文) 42第42集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白話文) 43第43集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原文) 44第44集 嚴謹治學 多方查證(白話文) 45第45集 嚴謹治學 多方查證(原文) 46第46集 謹言慎行 謙虛處世(白話文) 47第47集 謹言慎行 謙虛處世(原文) 48第48集 人貴自知 清操自勵(白話文) 49第49集 人貴自知 清操自勵(原文) 50第50集 文質彬彬,然後文章(白話文) 51第51集 文質彬彬,然後文章(原文) 52第52集 寫作詩文,當雅俗共賞(白話文) 53第53集 寫作詩文,當雅俗共賞(原文) 54第54集 行高者,名自高(白話文) 55第55集 行高者,名自高(原文) 56第56集 德至名歸千古頌,苦慕虛名一場空(白話文) 57第57集 德至名歸千古頌,苦慕虛名一場空(原文) 58第58集 腳踏實地,實幹興邦(白話文) 59第59集 腳踏實地,實幹興邦(原文) 60第60集 從善去惡,靜待時機(白話文)

未曾眼見耳聞,亦是法爾如是(白話文)

  愍楚:「父親,聽思魯哥哥說,您把世俗對於佛教的批評,歸納成五種,其中第一種是:世人認為世間以外和神奇變化沒有極限的事是荒唐而違背情理的。對於這種言論,應當作何解釋呢?還望父親指教。」

  

  顔之推:「愍楚,你能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為父很欣慰。你要知道,遙遠廣大的物體,豈是世間人可以測量的呢?世上沒有什麼能像天地一樣爲人所熟知了。大家都知道,天是積聚的大氣,地是積聚的土塊,日稱為陽精,月稱為陰精,星辰稱為萬物之精,這種説法,儒家認為是沒有問題的。可是有的星宿(xiù)墜落下來,就成為石塊,為萬物之精的星辰,若是石頭,就不能有光,本身又重,那它到底是屬於哪種性質呢?

  再說,一個星球的直徑,大的有上百里,一群星宿從頭到尾,相距數萬里;一個百里大的物體,又與其它星宿隔著數萬里相互連屬,它的寬、窄、縱、斜,也是永遠不變的。再者,星宿和日月,形體、顏色都相同,只不過有大小不等的差別;這樣說來,日月也應當是石頭了?石頭既然堅硬牢固,日月又如何能相容呢?石頭在大氣中,又怎能獨自運行?

  日月星辰,假如都是氣體,氣體輕而上浮,應當與天體相合,往來循環運轉,不可能有錯雜相違的現象,它們運行的快慢,照理說應該一樣;可為什麼日月五星二十八宿,都有各自的運行度數,移動的速度並不相同呢?難道是說當大氣墜落時,忽然變成了石頭?

  地既然污濁,按道理應該因厚重而沉沒,可是當深鑿進土壤中時,反而有泉水流出,我才知道土地竟然是在水的上面;而積水的下面,又有什麼物體呢?那江河和山谷,又是從哪裡生出來的?大小江河一直向東流匯聚到大海中,可海水為什麼總是不會滿而外流呢?海底的洩(xiè)水口歸塘、尾閭(lǘ),又將水洩到什麼地方去了?沃焦山的石頭,是什麼氣體形成的?潮汐的漲落,是誰在調節控制?天河中懸掛著一條像手指一樣的繁星,為什麼不會散(sàn)落?水一貫是向低處流,爲什麽又會蒸發上騰呢?

  天地初分的時候,就有了星宿;當九州尚未劃分,各國尚未分封之時,最開始區別疆域、劃分原野的時候,是以什麼作為劃分軌跡的?封土建國以來,又是如何裁斷分割疆域的?國家的數目有增有減,但星宿本身並沒有增減,所顯現的災祥禍福也沒有差別;天象的廣大,列星的眾多,為什麼對地上劃分的疆域,列星僅僅繫屬於中國呢?

  昴(mǎo)星又名旄(máo)頭,它的北邊是匈奴人居住的;而對西胡、東越,以及彫(diāo)題、交趾(zhǐ)的南蠻,就唯獨要摒(bǐng)棄他們了嗎?如果都用這樣的道理來推測,那就沒完沒了了,所以,不能以尋常的人事來忖(cǔn)度(duó)宇宙以外的事理。」

  

  愍楚:「父親所言極是。各種自然現象的運作規律,大多數人都無法解釋,也不能以尋常的人事去推測。以此反觀佛理,那些廣大又精微的言論,也是不能以世俗之理而肆意評判的。可是父親,對於未曾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難道都要相信嗎?」

  

  顔之推:「愍楚,一般人所相信的,僅限於眼見耳聞;對於不曾見聞的事物,大都持著懷疑的態度,這是很正常的。儒家對於天的說法,向來就有數種主張:有的主張渾天說,有的主張蓋天說,也有的主張宣夜說,更有的主張安天說。北斗星繞著北極星周行,而其所繫屬的樞紐,假如是親眼所見,就不容許有什麼不同了;假如是猜測估量所得,又怎麽能作為依據呢?為什麼寧願相信一般人所猜測無根據的說法,而懷疑大聖人具有精深含義的言論,臆想一定沒有像恒河沙數一樣多的世界,像微塵數目一樣多的劫數呢?而且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也有談論過關於大九州的話。

  一向住在山中的人,不相信有大得像樹木一樣的魚,久居海上的人,也不相信有大得像魚一樣的樹木;漢武帝不相信有強力黏合斷弦的膠(jiāo)汁,魏文帝也不相信火浣(huàn)布不怕火燒;胡人見了錦繡,不相信這是一種蟲吃了桑葉後吐絲所織成的;過去的江南人,不相信有可以容納一千人的氈(zhān)帳(zhàng),等我來到河北,發現又有人不相信有可以載(zǎi)重二萬斛(hú)的大船:這些都是確有其事的。」

  

  愍楚:「父親,孩兒明白了。古聖先賢以及經典中的描述,早已將宇宙人生的真相給我們和盤托出,不一定都要我們耳聞目見,再去證實才值得信賴。信為五常之根本,若是僅相信耳目所及之事,未免過於狹隘。可佛教中那些有關神通感應的事,實在是變幻莫測,不可思議,讓人難以想像啊。」

  

  顔之推:「愍楚,世間有專管祝祈的官吏以及許多幻化的法術,依靠這些法術,人尚能踩著炭火而走,踏著刀刃而行,種瓜後藤蔓上馬上能開花結果,移動市井能讓其立刻改變位置,轉眼間,就可以展現出各種不同的變化。僅憑人力,尚能做到這樣,更何況是佛菩薩,具備各種令人無法想像,神秘莫測的能力而相互感應,可使千里的幢幡,無數的蓮花寶座,轉化為莊嚴潔浄的極樂世界,湧現出神妙的寶塔呢?」

  

  愍楚:「父親,聽了您的解答,孩兒明白了:宇宙遙遠宏大,浩瀚無極,對那些神秘變幻的事,不可依世俗常理而妄加非議;更不可因為自己的盲點而否定經典和聖賢人的話。世間的幻術尚且變幻莫測,對佛菩薩不可思議的神通感應,又有什麽好疑惑的呢?感謝父親教誨,孩兒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