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
已播5007 共73集 更新:2023-01-31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82
選集:
1~60 61~73
1第1集 家訓始祖顏之推和他的三孩家庭 2第2集 他给三孩起的名字,意义深远 3第3集 我為什麼要寫家訓(白話文) 4第4集 我為什麼要寫家訓(原文) 5第5集 訶責與嘉獎同樣重要(白話文) 6第6集 訶責與嘉獎同樣重要(原文) 7第7集 這樣的愛,反而是害(白話文) 8第8集 這樣的愛,反而是害(原文) 9第9集 手足之情,分形連氣(白話文) 10第10集 手足之情,分形連氣(原文) 11第11集 再婚須謹慎(白話文) 12第12集 再婚須謹慎(原文) 13第13集 治家宜寬嚴有度(白話文) 14第14集 治家宜寬嚴有度(原文) 15第15集 不奢不吝,樂善好施(白話文) 16第16集 妻賢母良,忠孝興邦(白話文) 17第17集 嫁女擇佳婿,娶媳求淑女(白話文) 18第18集 敬慎不敗也(白話文) 19第19集 敬慎不敗也(原文) 20第20集 避諱有道,過猶不及(白話文) 21第21集 避諱有道,過猶不及(原文) 22第22集 與子萬金,不如賜子佳名(白話文) 23第23集 與子萬金,不如賜子佳名(原文) 24第24集 稱名蘊尊意,終身荷敬誠(白話文) 25第25集 稱名蘊尊意,終身荷敬誠(原文) 26第26集 隱諱兮,離殤幽幽;稱呼兮,禮尚悠悠(白話文) 27第27集 隱諱兮,離殤幽幽;稱呼兮,禮尚悠悠(原文) 28第28集 合乎孝悌 不悖禮義(白話文) 29第29集 合乎孝悌 不悖禮義(原文) 30第30集 古來聖賢多寂寞,山高水長願相隨(白話文) 31第31集 古來聖賢多寂寞,山高水長願相隨(原文) 32第32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白話文) 33第33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原文) 34第34集 師法先賢,志在千秋(白話文) 35第35集 師法先賢,志在千秋(原文) 36第36集 人為什麼要讀書(白話文) 37第37集 人為什麼要讀書(原文) 38第38集 當下,即是學習的最佳時機(白話文) 39第39集 當下,即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原文) 40第40集 勤學苦讀,變化氣質(白話文) 41第41集 勤學苦讀,變化氣質(原文) 42第42集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白話文) 43第43集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原文) 44第44集 嚴謹治學 多方查證(白話文) 45第45集 嚴謹治學 多方查證(原文) 46第46集 謹言慎行 謙虛處世(白話文) 47第47集 謹言慎行 謙虛處世(原文) 48第48集 人貴自知 清操自勵(白話文) 49第49集 人貴自知 清操自勵(原文) 50第50集 文質彬彬,然後文章(白話文) 51第51集 文質彬彬,然後文章(原文) 52第52集 寫作詩文,當雅俗共賞(白話文) 53第53集 寫作詩文,當雅俗共賞(原文) 54第54集 行高者,名自高(白話文) 55第55集 行高者,名自高(原文) 56第56集 德至名歸千古頌,苦慕虛名一場空(白話文) 57第57集 德至名歸千古頌,苦慕虛名一場空(原文) 58第58集 腳踏實地,實幹興邦(白話文) 59第59集 腳踏實地,實幹興邦(原文) 60第60集 從善去惡,靜待時機(白話文)

腳踏實地,實幹興邦(白話文)

  愍楚:「父親,哥哥,我近日對神仙的境界頗為羨慕,他們可以縱情山水間,逍遙紅塵外,極目清淨明月色,耳聞風過林稍聲,免受繁雜俗務的束縛,實在是逍遙快活啊!」

  

  思魯:「愍楚,哥哥以為,我們既然生於世,長於世,便要入於世,涉於世。若是連最基本的人倫本分都盡不到,卻要一味地學老子西出函穀關,自稱神仙,實在是不可取的想法啊!」

  

  顔之推:「愍楚,你哥哥講的不錯,士人君子居處於世間,最可貴的就是能做對人民社會有益的事,不光是說一些好聽而不切實際的話,左邊擺著琴,右邊放著書,來耗費國家的俸祿職位的。國家任用人才,大略來說,有六方面的事務:

  第一是在朝廷中的大臣,選取的對象要能鑑識明達治國的體要,而且淵博雅正,又能籌劃治理國家大事的人;

  第二是有關文書記事方面的大臣,要選取擅長撰寫文章,取法彰明文、武仁德,不忘古代聖王的人;

  第三是軍旅方面的大臣,要選取果斷堅定有謀略,強力能幹又熟習軍事的人;

  第四是保衛、治理地方的大臣,要選取熟悉風俗習慣,清廉愛民的人;

  第五是銜命出使聘問的大臣,要選取有見識,能隨機應變,辦事得宜,達成君命的人;

  第六是土木建築方面的大臣,要選取依循規程而有功效,並能節省費用,使國君領悟有方術的人。

  這些人,皆需勤苦力學、守正行端的人才能辨別得出來。人的天性各有所長,哪裡能責求人人在這六方面都擅長的呢?但也應當通曉各方面的宗旨大義,能篤守一個職位,便沒有愧疚了。」

  

  思魯:「父親,孩兒想請教您,您剛剛提到的這些職位,史書經卷中都有所記述,伏案翻閱即可查詢,是不是懂得這些理論就能親歷世務,體察實情,處事恰當呢?」

  

  顔之推:「思魯,你問的很好。我們學習的東西一定要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因為能理解、能講述,不一定能做到。我常看到一些擅長寫文章又博學的人,品評鑑定古今的事,就像用手指著手掌心一樣的容易,但等他處理實際事物的時候,大多數都無法承擔。生活在太平的國度裡,不知道有死喪戰亂的災禍;居處在朝廷之中,不知道有戰事的急切;安享著國家俸禄的資給,不知道有耕種收穫的辛勞;位列在吏民之上,不知道從事勞役的勤苦,所以也就很難適應時世治理事務了。

  記得晉朝遷到江南以後,寬待世家大族;所以江南一些有才幹的縉紳士族,就被提拔為尚書令、僕射以下尚書郎、中書舍人以上的官吏,讓他們掌理機要的事務。其他那些能寫文章,探究義理的人士,多半荒誕處浮不切實際,因為他們平時不涉及時事。如果他們犯了細微的過失,朝廷又予以憐惜而不加處罰,所以他們始終處於清貴高潔的地位,實際上,這都是掩護他們短處的行為。

  至於尚書令史,主書監帥,諸王的籤帥省事,卻都能通曉熟悉官吏的功用,又能幫助處理時務的所需,縱然他們有一些不合適的行為,也都可以用鞭杖來嚴加督責,所以多半能被委任,這是在任用他們的長處。可是一般人往往不知自量,舉世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只寵愛小人而疏遠士大夫,可能是由於他們看不見自己短處的關係吧。」

  

  愍楚:「是啊,父親。身居清遠之位,口頌浮華之詞,而不能辦理實事,體察民情,遇事一籌莫展,還如惠帝般發出『何不食肉糜』之問,真是要貽笑大方了。」

  

  顏之推:「是的,愍楚。南朝梁代的士大夫們,都習慣了寬衣闊帶的穿著,戴著高冠,穿著高齒屐,外出都是乘車,回來也有人服侍,郊外城内,沒有人騎馬的。周弘正當時為宣城王所喜愛,宣城王送給他一匹矮小的果下馬,他常常騎乘,因此全朝的官員都以為他很曠達。至於尚書郎乘馬,就要遭到彈劾糾正。

  到了侯景作亂的時候,有的人竟然皮膚容易破碎,骨頭變得柔軟,不能步行走路,身體羸弱沒有氣力,又不耐寒暑,事變發生只好坐著等死的,往往就是這樣。當時有一位建康令王復,性情溫文爾雅,不曾騎過馬,一看見馬的嘶叫、噴吐、跳躍,就被嚇得屏息顫抖。於是常對人說:『這是虎,為什麼取名馬呢?』梁代的風俗,竟然到了這種地步。」

  

  思魯:「是啊,父親。文人學士,貪著享樂,竟體弱膽怯到了如此的地步,如何能守護好家國呢?!」

  

  愍楚:「父親,孩兒也要以此為戒,不做社會的蛀蟲,多實幹、忌空談、少享樂,以免『坐死倉猝』的命運。」

  

  顏之推:「是的,思魯、愍楚,為父還要告訴你們的是,事務當中,農事甚為重要啊!古人之所以要了解耕作農事的艱難,大概是由於穀物太重要而採取的務本做法。要知道,食物是人民一日不可或缺的,人民如果沒有食物,就不能維持生命,三天不吃飯,即使親如父子也不能相互慰問。因此,要耕種、要除草、要收割、要運輸、要打穀、要簸揚,這樣經過好多道程序才能納入倉庫,因此絕對不可以看輕農事!

  南朝的士大夫,因為東晉中興,因此南渡江左,成為寄居他鄉的客人,到現在八九代,從不致力於田事,完全依靠朝廷俸禄來生活。假如家裡有田地,也都是任憑僕役去做,不曾看他們親自翻起過一耒土,除過一株草;不知道在什麼月份播種,什麼月份收獲,又如何能知道世間其他的事務呢?所以一旦讓他們治理政務,各個階層的官吏都不曉得如何去做,請他們經營、謀劃一家的生計,也不知道如何料理,這都是由於他們平日過的太閒逸所導致的啊!」

  

  思魯:「父親,孩兒明白了。好逸惡勞,遊手好閒,真是可恥可悲。既不從事生產,又不涉及實事,則為官不足以理政治民,營家不足以理事治人,孩兒一定引以為戒,倍加惕勉。」

  

  愍楚:「父親,孩兒也會牢記於心,為人處世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