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
已播5007 共73集 更新:2023-01-31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82
選集:
1~60 61~73
1第1集 家訓始祖顏之推和他的三孩家庭 2第2集 他给三孩起的名字,意义深远 3第3集 我為什麼要寫家訓(白話文) 4第4集 我為什麼要寫家訓(原文) 5第5集 訶責與嘉獎同樣重要(白話文) 6第6集 訶責與嘉獎同樣重要(原文) 7第7集 這樣的愛,反而是害(白話文) 8第8集 這樣的愛,反而是害(原文) 9第9集 手足之情,分形連氣(白話文) 10第10集 手足之情,分形連氣(原文) 11第11集 再婚須謹慎(白話文) 12第12集 再婚須謹慎(原文) 13第13集 治家宜寬嚴有度(白話文) 14第14集 治家宜寬嚴有度(原文) 15第15集 不奢不吝,樂善好施(白話文) 16第16集 妻賢母良,忠孝興邦(白話文) 17第17集 嫁女擇佳婿,娶媳求淑女(白話文) 18第18集 敬慎不敗也(白話文) 19第19集 敬慎不敗也(原文) 20第20集 避諱有道,過猶不及(白話文) 21第21集 避諱有道,過猶不及(原文) 22第22集 與子萬金,不如賜子佳名(白話文) 23第23集 與子萬金,不如賜子佳名(原文) 24第24集 稱名蘊尊意,終身荷敬誠(白話文) 25第25集 稱名蘊尊意,終身荷敬誠(原文) 26第26集 隱諱兮,離殤幽幽;稱呼兮,禮尚悠悠(白話文) 27第27集 隱諱兮,離殤幽幽;稱呼兮,禮尚悠悠(原文) 28第28集 合乎孝悌 不悖禮義(白話文) 29第29集 合乎孝悌 不悖禮義(原文) 30第30集 古來聖賢多寂寞,山高水長願相隨(白話文) 31第31集 古來聖賢多寂寞,山高水長願相隨(原文) 32第32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白話文) 33第33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原文) 34第34集 師法先賢,志在千秋(白話文) 35第35集 師法先賢,志在千秋(原文) 36第36集 人為什麼要讀書(白話文) 37第37集 人為什麼要讀書(原文) 38第38集 當下,即是學習的最佳時機(白話文) 39第39集 當下,即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原文) 40第40集 勤學苦讀,變化氣質(白話文) 41第41集 勤學苦讀,變化氣質(原文) 42第42集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白話文) 43第43集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原文) 44第44集 嚴謹治學 多方查證(白話文) 45第45集 嚴謹治學 多方查證(原文) 46第46集 謹言慎行 謙虛處世(白話文) 47第47集 謹言慎行 謙虛處世(原文) 48第48集 人貴自知 清操自勵(白話文) 49第49集 人貴自知 清操自勵(原文) 50第50集 文質彬彬,然後文章(白話文) 51第51集 文質彬彬,然後文章(原文) 52第52集 寫作詩文,當雅俗共賞(白話文) 53第53集 寫作詩文,當雅俗共賞(原文) 54第54集 行高者,名自高(白話文) 55第55集 行高者,名自高(原文) 56第56集 德至名歸千古頌,苦慕虛名一場空(白話文) 57第57集 德至名歸千古頌,苦慕虛名一場空(原文) 58第58集 腳踏實地,實幹興邦(白話文) 59第59集 腳踏實地,實幹興邦(原文) 60第60集 從善去惡,靜待時機(白話文)

德至名歸千古頌,苦慕虛名一場空(白話文)

  思魯:「父親,孩兒仰瞻先賢,多見盛德者卑以自牧,隱逸山林不慕聲名,鮮為人知;思睹今世,常逢庸碌之輩狂傲自擂,鮮衣怒馬以博虛譽,也能名噪一時,心中甚爲不解。如果説德行乃名聲之本,請問父親,以上這樣的情形又該作何解釋呢?」

  

  顔之推:「思魯,看問題不能只論一時,而要把眼光放長遠。要知道,虛名縱享一時,終將有敗裂的時候。愍楚,你也過來,今日,爲父要為你們講一講這一類的事情。有一位世家大族的子弟,讀書不過兩三百卷,資質魯鈍笨拙。然而卻仗著家世殷實富貴,自己又喜歡裝模作樣,常常拿美酒珍玩,來結交當時的名士,而那些甘願受他引誘的人,就爭相加以吹噓。長此以往,朝廷也以為他的文章很有文采,還曾派他出使別國參與外交活動。

  當時的東萊王韓晉明,非常喜好文學,懷疑這位世家子弟的作品,多半不是出於他自己的構思,於是設宴與他敘談,面對面的探討試問。宴會一整天都在歡愉和諧的氛圍中度過,滿席都是擅長詩文的人,當大家還在連綴音韻,提筆寫詩的時候,他卻很快地完成了,但風格一點也不符合他以往作詩的體制。由於當時眾客們尚在各自沉吟思考,以致沒有人發覺這個情況。

  韓晉明回去感歎的說:『果真像我猜測的那樣!』韓晉明又問這位世家子弟說:『玉珽杼上終葵首,應當是什麽形狀?』他竟然回答說:『珽圭頭曲圜,形勢像葵葉。』而實際上玉圭的頂端應當是錐形的。韓晉明是一位有學養的人,所以當時他強忍著笑意為我解說這件事。」

  

  愍楚:「父親,孩兒明白了,追逐虛名,縱享一時之快,也終有敗露的一天。《中庸》說:『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可見十斤之擔難負百鈞之重,千畝之田難育萬頃之糧,凡事都要量力而行,自然之道,方是最勝之道啊。」

  

  顔之推:「愍楚,你理解的很好。而至於幫子弟修改潤飾文章,來作為他們聲名身價的評量依據,是非常不好的事情。一則是對他們的幫助不可能持續不斷,到最後子弟們一定會露出實情;二則是學習的人以為從此有了依靠,就更加不會勉力精進了。

  爲父接著爲你們講一件類似的事情。北齊都城有一位少年,奉命出任襄國令,頗能自勉篤行。對那些留意公事並盡心辦理的人,常常加以安撫救助,以此來為自己求得好聲響。凡是遇到有被遣派的兵役,就一一和他們握手送行,有時還贈送他們梨、棗、糕、餅等食物,幾乎每個人都能得到他的贈別。臨行前,他還對兵役們說:『上級命令煩勞你們,我心中有所不忍;你們一路上,難免會有飢渴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食用我給你們的東西。』他的一番體恤關懷,讓民眾們無以言表。

  後來這位少年遷升為泗州別駕,這方面的費用逐漸增多,不能事事都辨理得很周到,一旦被發現有虛假的情況,不管是哪一方面都很難再繼續下去,以至於他以前積累下來的功績,也因此而喪失敗壞了。」

  

  思魯:「父親所言極是,孩兒一定引以爲戒。父親,既然世人易因虛名而戚戚汲汲,耽染一生,何況是身死形滅之後,浮名如虛幻一般,了不可得,為何聖人依舊大力宣揚教化,勸勉世人要建立美好的聲名呢?」

  

  顔之推:「思魯,關於這個問題,曾經也有人向我詢問過,他說:『一個人的精神形體消滅以後,他所遺留下來的聲名和別人對他的評價,就好像蟬、蛇脫落下來的殼、皮,鳥獸走過留下的痕跡一樣,與故去的人又有什麼關係,然而聖人為何還要拿聲名來當作正名定分的禮教呢?』

  我回答他說:『這是為了勸勉人向善。勸勉人建立好的名聲,就可以獲得向善的果實。況且,如能勸勉一人成為伯夷,就會為成千上萬的人建立清廉的風範;勸勉一人成為季札,就會為成千上萬的人建立仁愛的風範;勸勉一人成為柳下惠,就會為成千上萬的人建立堅貞不移的風範;勸勉一人成為史魚,就會為成千上萬的人建立正直的風範。所以聖人希望前人留下的這些美名善譽,能夠在世間承傳下去,永不斷絕,聖人的這種做法,眼光又是多麼地弘遠呢?

  普天下所有的人,沒有不愛慕美名的,聖人也只不過就著人民的實際情況來引導他們向善罷了。可見,父祖遺留下的嘉名美譽,確實無異於給子孫遣留冕服屋宇等物了,從古到今,獲得這種庇蔭保護的後世子孫已經很多了。

  說到行善建立美名這件事,就好比蓋房子、種果樹一樣,當人們活著的時候,固然可以獲得它帶來的利益,即便是已經故去,也還可以為後人遺留下恩澤。世間一些急於求名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好像有了美名,就可以與靈魂同時升天,與松柏並茂似的,這種想法,是多麼地讓人疑惑不解呢!』」

  

  思魯:「父親,孩兒明白了。聖人名教,本是為了引領好的社會風範,不僅可令人實獲其利,還可潤澤後世,用意至為深遠。孩兒立志師仿先賢遺風,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不辱先祖。」

  

  愍楚:「感恩父親教誨,孩兒也當謹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