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
已播5007 共73集 更新:2023-01-31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82
選集:
1~60 61~73
1第1集 家訓始祖顏之推和他的三孩家庭 2第2集 他给三孩起的名字,意义深远 3第3集 我為什麼要寫家訓(白話文) 4第4集 我為什麼要寫家訓(原文) 5第5集 訶責與嘉獎同樣重要(白話文) 6第6集 訶責與嘉獎同樣重要(原文) 7第7集 這樣的愛,反而是害(白話文) 8第8集 這樣的愛,反而是害(原文) 9第9集 手足之情,分形連氣(白話文) 10第10集 手足之情,分形連氣(原文) 11第11集 再婚須謹慎(白話文) 12第12集 再婚須謹慎(原文) 13第13集 治家宜寬嚴有度(白話文) 14第14集 治家宜寬嚴有度(原文) 15第15集 不奢不吝,樂善好施(白話文) 16第16集 妻賢母良,忠孝興邦(白話文) 17第17集 嫁女擇佳婿,娶媳求淑女(白話文) 18第18集 敬慎不敗也(白話文) 19第19集 敬慎不敗也(原文) 20第20集 避諱有道,過猶不及(白話文) 21第21集 避諱有道,過猶不及(原文) 22第22集 與子萬金,不如賜子佳名(白話文) 23第23集 與子萬金,不如賜子佳名(原文) 24第24集 稱名蘊尊意,終身荷敬誠(白話文) 25第25集 稱名蘊尊意,終身荷敬誠(原文) 26第26集 隱諱兮,離殤幽幽;稱呼兮,禮尚悠悠(白話文) 27第27集 隱諱兮,離殤幽幽;稱呼兮,禮尚悠悠(原文) 28第28集 合乎孝悌 不悖禮義(白話文) 29第29集 合乎孝悌 不悖禮義(原文) 30第30集 古來聖賢多寂寞,山高水長願相隨(白話文) 31第31集 古來聖賢多寂寞,山高水長願相隨(原文) 32第32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白話文) 33第33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原文) 34第34集 師法先賢,志在千秋(白話文) 35第35集 師法先賢,志在千秋(原文) 36第36集 人為什麼要讀書(白話文) 37第37集 人為什麼要讀書(原文) 38第38集 當下,即是學習的最佳時機(白話文) 39第39集 當下,即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原文) 40第40集 勤學苦讀,變化氣質(白話文) 41第41集 勤學苦讀,變化氣質(原文) 42第42集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白話文) 43第43集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原文) 44第44集 嚴謹治學 多方查證(白話文) 45第45集 嚴謹治學 多方查證(原文) 46第46集 謹言慎行 謙虛處世(白話文) 47第47集 謹言慎行 謙虛處世(原文) 48第48集 人貴自知 清操自勵(白話文) 49第49集 人貴自知 清操自勵(原文) 50第50集 文質彬彬,然後文章(白話文) 51第51集 文質彬彬,然後文章(原文) 52第52集 寫作詩文,當雅俗共賞(白話文) 53第53集 寫作詩文,當雅俗共賞(原文) 54第54集 行高者,名自高(白話文) 55第55集 行高者,名自高(原文) 56第56集 德至名歸千古頌,苦慕虛名一場空(白話文) 57第57集 德至名歸千古頌,苦慕虛名一場空(原文) 58第58集 腳踏實地,實幹興邦(白話文) 59第59集 腳踏實地,實幹興邦(原文) 60第60集 從善去惡,靜待時機(白話文)

謹言慎行 謙虛處世(白話文)

  愍楚:「父親,孩兒近日研習兵書,神游關塞落月,烽火狼烟,只覺案前的筆墨紙硯無甚用處,而將士鼓角,實能鎮戍江山。」

  顔之推:「愍楚,你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文治武功各行其道,各有用處。有時候,文人手中的筆,比英雄手中的劍更有力量。文章二字,意義深廣無邊。

  文章的本原,出自五經:如詔命策檄,是從《書經》中演化出來的;序述論議,是從《易經》中演化出來的;歌詠賦頌,是從《詩經》中演化出來的;祭祀哀誄,是從《禮經》中演化出來的;書奏箴銘,是從《春秋》中演化出來的。

  凡是有關朝廷中典章制度的記載,誓師行軍的誥誡,陳述彰顯仁義的措施,宣揚表旌功德的可貴,以及治理人民、建設國家的大法宏規等各方面,文章可以派的上用場的地方太多了。至於涵養性情,以從容的言辭來諷諭勸諫這些方面,如果能體會到其中的意味妙用,那也可以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了。如果還有多餘的心力,則可進一步的學習更深廣的内容。」

  愍楚:「父親所言極是。沒想到文章有如此豐富的内涵和深遠的影響。如此看來,治國平天下,文人實在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啊。」

  顔之推:「是的愍楚,然而自古以來的很多文人,在言行上,多陷於輕浮刻薄:如司馬相如鼓琴取悅卓文君的行為如同竊取人的財物而沒有操守;王褒在

  愍楚:「是的,父親,您所提到的這些人,皆可謂才情卓越,但輕則遭逢世議,重則難逃殺身之禍,實在是令人嘆息。歷史上享盛名又能全身而退的人,真是稀有啊!」

  顔之推:「愍楚,你説的沒錯。不僅僅是普通的文人,即便身為帝王,也不免如此。自古以來,天子中有才華的,唯有漢武帝、魏太祖、文帝、明帝、以及宋孝武帝等,他們都遭到世間的非議。從子游、子夏、荀況、孟軻、枚乘、賈誼、蘇武、張衡、左思這些人算起,享有盛名而能免於過失禍患的,固然不時的可以聽到,但其中遭到傷害的卻占了大多數。」

  愍楚:「父親,孩兒想請教您,爲什麽文人往往容易恃才傲物,以至於遭逢禍患呢?」

  顔之推:「愍楚,文章的體制,就是要顯示出情致趣味,引發一個人的性情神思,容易使人炫耀自誇,所以就忽略了固守節操,不能決然地勇於進取。現今的文人,這種毛病更為嚴重,假如對一件事說得貼切恰當,有一句話講得清新奇巧,便不自覺的神采飛揚,直上九霄,心志凌馳於千年以外,得意忘形,只顧自我吟詠欣賞,不能察覺旁人的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稍微對別人加以像砂礫一樣的傷害,對方就會覺得比被矛戟刺中還要來得慘痛。言語諷刺所引來的災禍,比疾風雷霆還要快速,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們都應該深加思慮防範,來保持吉祥啊!」

  愍楚:「父親,孩兒明白了。文章的本源出自五經,用途甚深甚廣,學習本就是為了修習自身,切不可恃才傲物落於輕薄,無視他人,以致招惹禍患,而應時刻謹言慎行、謙虛處世。父親教誨,孩兒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