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
已播5007 共73集 更新:2023-01-31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82
選集:
1~60 61~73
1第1集 家訓始祖顏之推和他的三孩家庭 2第2集 他给三孩起的名字,意义深远 3第3集 我為什麼要寫家訓(白話文) 4第4集 我為什麼要寫家訓(原文) 5第5集 訶責與嘉獎同樣重要(白話文) 6第6集 訶責與嘉獎同樣重要(原文) 7第7集 這樣的愛,反而是害(白話文) 8第8集 這樣的愛,反而是害(原文) 9第9集 手足之情,分形連氣(白話文) 10第10集 手足之情,分形連氣(原文) 11第11集 再婚須謹慎(白話文) 12第12集 再婚須謹慎(原文) 13第13集 治家宜寬嚴有度(白話文) 14第14集 治家宜寬嚴有度(原文) 15第15集 不奢不吝,樂善好施(白話文) 16第16集 妻賢母良,忠孝興邦(白話文) 17第17集 嫁女擇佳婿,娶媳求淑女(白話文) 18第18集 敬慎不敗也(白話文) 19第19集 敬慎不敗也(原文) 20第20集 避諱有道,過猶不及(白話文) 21第21集 避諱有道,過猶不及(原文) 22第22集 與子萬金,不如賜子佳名(白話文) 23第23集 與子萬金,不如賜子佳名(原文) 24第24集 稱名蘊尊意,終身荷敬誠(白話文) 25第25集 稱名蘊尊意,終身荷敬誠(原文) 26第26集 隱諱兮,離殤幽幽;稱呼兮,禮尚悠悠(白話文) 27第27集 隱諱兮,離殤幽幽;稱呼兮,禮尚悠悠(原文) 28第28集 合乎孝悌 不悖禮義(白話文) 29第29集 合乎孝悌 不悖禮義(原文) 30第30集 古來聖賢多寂寞,山高水長願相隨(白話文) 31第31集 古來聖賢多寂寞,山高水長願相隨(原文) 32第32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白話文) 33第33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原文) 34第34集 師法先賢,志在千秋(白話文) 35第35集 師法先賢,志在千秋(原文) 36第36集 人為什麼要讀書(白話文) 37第37集 人為什麼要讀書(原文) 38第38集 當下,即是學習的最佳時機(白話文) 39第39集 當下,即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原文) 40第40集 勤學苦讀,變化氣質(白話文) 41第41集 勤學苦讀,變化氣質(原文) 42第42集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白話文) 43第43集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原文) 44第44集 嚴謹治學 多方查證(白話文) 45第45集 嚴謹治學 多方查證(原文) 46第46集 謹言慎行 謙虛處世(白話文) 47第47集 謹言慎行 謙虛處世(原文) 48第48集 人貴自知 清操自勵(白話文) 49第49集 人貴自知 清操自勵(原文) 50第50集 文質彬彬,然後文章(白話文) 51第51集 文質彬彬,然後文章(原文) 52第52集 寫作詩文,當雅俗共賞(白話文) 53第53集 寫作詩文,當雅俗共賞(原文) 54第54集 行高者,名自高(白話文) 55第55集 行高者,名自高(原文) 56第56集 德至名歸千古頌,苦慕虛名一場空(白話文) 57第57集 德至名歸千古頌,苦慕虛名一場空(原文) 58第58集 腳踏實地,實幹興邦(白話文) 59第59集 腳踏實地,實幹興邦(原文) 60第60集 從善去惡,靜待時機(白話文)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白話文)

  顔之推:「愍楚,近日你閉門苦讀,不會賓友,也未曾見你與人交流切磋,你要知道,這並不是做學問的好方式啊。」

  

  愍楚:「父親,孩兒埋頭苦讀,原是爲了珍惜光陰,成就學業,父親您還有更好的建議嗎?還請您指教。」

  

  顔之推:「愍楚,《尚書》中說:『喜好向人請教,因而有所收穫,能充實學問。』《禮記·學記》也說:『獨自學習,不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研討,便會學識淺薄,見聞不廣。』所以讀書求學問,必須互相切磋研討,才能徹底的明通道理。我曾經見到有人只知道閉門讀書,自以爲是,當大家聚集在一起談論的時候,他言談之間的謬誤差失,可就多了。」

  

  愍楚:「好的父親,孩兒以後定會時常與人切磋探討,砥礪學問。父親,與人交流時有哪些應當注意的事呢?」

  

  顔之推:「愍楚,學問應以『眼學』爲先,而不能道聽途説。在彼此交談或寫文章時,如果要引用從前的典故,就必須親自閱讀學習,不可輕信耳朵所聽到的話。有的士大夫不願踏實的學習,又羞於用樸實簡單的言詞,所以只好運用沒有根據的傳說,想盡辦法生硬地將言辭説的文雅又合於事實。如果追問他們爲什麽這樣説,沒有知道原因的,而且運用的時候也時常發生錯誤。這些事情,應當引以爲戒。」

  

  愍楚:「孩兒明白了,親自閲讀,切實體會,明辨慎思,方爲學問之道,不可道聽途説,以『耳學』為學問。」

  

  顔之推:「是的愍楚,爲父接著跟你講有關識字方面的事情。識字,是讀書的根本。世間一般的讀書人,大多不明白識字的重要:讀五經的人,以徐邈所撰《五經音訓》為是,以許慎所撰《五經異義》、《說文解字》為非;學習賦誦的人,只知信守褚詮之的《百賦音》,反而輕忽了呂忱撰的《字林》;研讀《史記》的人,專門注重徐廣著的《史記音義》和鄒誕生著的《史記音》,而廢棄大小篆不加探究;學習《漢書》的人,只喜歡參閱應劭所撰的《漢書集解音義》,以及蘇林對書傳行文間疑難處的解釋,卻忽略了《三蒼》、《廣雅》對字體的根本瞭解。不知道各種音義只是次要的枝葉,對文字的正確瞭解,才是最重要的。

  甚至一見到服虔、張揖有關音義方面的著作,就寶貴得不得了,但看到他們的《通俗文》、《廣雅》有關文字方面的著作,反而不屑一顧。對於同一人的著作,好惡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不同時代不同人的著作呢?」

  

  愍楚:「是的父親,過分注重音義的研究,是捨本逐末的做法,對文字根原的真切瞭解,才是學問的根本之道。」

  

  顔之推:「愍楚,你説的沒錯。讀書人最重視的就是能廣博地吸取知識。就像郡國的區劃、山川的形勢名稱、官位的高低職守、姓氏族屬的來歷,以及衣服飲食、器皿制度的沿革等,都想著從根本上去探尋,了解它們的原始本末,來龍去脈;但是對於文字方面,卻不是很講究,往往輕忽不加留意,即使是自己的姓名,有時也會出現很多錯誤,縱然能不出錯誤,也不知道爲什麽要取這樣的名字。

  近代有人為兒子取名:比如兄弟的名都是從山傍的字,然而卻有人以峙為名;兄弟的名都是從手傍的字,竟有以機為名的;兄弟的名都是從水傍的字,仍有以凝為名的。即使是一些名儒大學者,這種例子也非常多。假如有人知道以上『名峙』、『名機』、『名凝』與『山傍』、『手傍』、『水傍』不調和的,那又是多麽可笑的事啊!」

  

  愍楚:「原來名字之間也有這麼多的講究,可是父親,對於文字的音義,難道就不需要研究了嗎?」

  

  顔之推:「愍楚,有關音義的著作,像是《字林》、《韻集》等,記載詳實,是不可以忽視的。我曾經跟隨北齊文宣帝到并州去,從井陘關進入上艾縣,在縣東數十里處,有一個獵閭村。後來朝庭的官員在晉陽東百里之外的亢仇城(今山西)附近收受馬的糧草。大家都不知道這兩處是什麼地方,於是便多方查尋求證,還是沒人知道。

  後來翻檢一直被大家忽略的《字林》與《韻集》,才知道獵閭就是過去的䜲餘聚,亢仇就是從前的䜱䜪亭,都屬於上艾縣管轄。」

  

  愍楚:「父親,孩兒今天與您交流獲益良多,更加切實體會到讀書做學問要多向人請教、互相切磋琢磨;而做學問應當以『眼學』爲先,不可道聽途説。有關識字的事情,不能過於關注音譯而忽視了對字根、字原的研究,但是對《字林》、《韻集》這一類的著作,亦不可輕視。感謝父親教誨,孩兒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