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
已播5007 共73集 更新:2023-01-31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82
選集:
1~60 61~73
1第1集 家訓始祖顏之推和他的三孩家庭 2第2集 他给三孩起的名字,意义深远 3第3集 我為什麼要寫家訓(白話文) 4第4集 我為什麼要寫家訓(原文) 5第5集 訶責與嘉獎同樣重要(白話文) 6第6集 訶責與嘉獎同樣重要(原文) 7第7集 這樣的愛,反而是害(白話文) 8第8集 這樣的愛,反而是害(原文) 9第9集 手足之情,分形連氣(白話文) 10第10集 手足之情,分形連氣(原文) 11第11集 再婚須謹慎(白話文) 12第12集 再婚須謹慎(原文) 13第13集 治家宜寬嚴有度(白話文) 14第14集 治家宜寬嚴有度(原文) 15第15集 不奢不吝,樂善好施(白話文) 16第16集 妻賢母良,忠孝興邦(白話文) 17第17集 嫁女擇佳婿,娶媳求淑女(白話文) 18第18集 敬慎不敗也(白話文) 19第19集 敬慎不敗也(原文) 20第20集 避諱有道,過猶不及(白話文) 21第21集 避諱有道,過猶不及(原文) 22第22集 與子萬金,不如賜子佳名(白話文) 23第23集 與子萬金,不如賜子佳名(原文) 24第24集 稱名蘊尊意,終身荷敬誠(白話文) 25第25集 稱名蘊尊意,終身荷敬誠(原文) 26第26集 隱諱兮,離殤幽幽;稱呼兮,禮尚悠悠(白話文) 27第27集 隱諱兮,離殤幽幽;稱呼兮,禮尚悠悠(原文) 28第28集 合乎孝悌 不悖禮義(白話文) 29第29集 合乎孝悌 不悖禮義(原文) 30第30集 古來聖賢多寂寞,山高水長願相隨(白話文) 31第31集 古來聖賢多寂寞,山高水長願相隨(原文) 32第32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白話文) 33第33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原文) 34第34集 師法先賢,志在千秋(白話文) 35第35集 師法先賢,志在千秋(原文) 36第36集 人為什麼要讀書(白話文) 37第37集 人為什麼要讀書(原文) 38第38集 當下,即是學習的最佳時機(白話文) 39第39集 當下,即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原文) 40第40集 勤學苦讀,變化氣質(白話文) 41第41集 勤學苦讀,變化氣質(原文) 42第42集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白話文) 43第43集 獨學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原文) 44第44集 嚴謹治學 多方查證(白話文) 45第45集 嚴謹治學 多方查證(原文) 46第46集 謹言慎行 謙虛處世(白話文) 47第47集 謹言慎行 謙虛處世(原文) 48第48集 人貴自知 清操自勵(白話文) 49第49集 人貴自知 清操自勵(原文) 50第50集 文質彬彬,然後文章(白話文) 51第51集 文質彬彬,然後文章(原文) 52第52集 寫作詩文,當雅俗共賞(白話文) 53第53集 寫作詩文,當雅俗共賞(原文) 54第54集 行高者,名自高(白話文) 55第55集 行高者,名自高(原文) 56第56集 德至名歸千古頌,苦慕虛名一場空(白話文) 57第57集 德至名歸千古頌,苦慕虛名一場空(原文) 58第58集 腳踏實地,實幹興邦(白話文) 59第59集 腳踏實地,實幹興邦(原文) 60第60集 從善去惡,靜待時機(白話文)

我為什麼要寫家訓

  之推本梁人,所著凡二十篇,述立身、治家之法,辯正時俗之謬,以訓諸子孫。

  ——宋 晁公武《讀書志》

  

  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宋 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

  

  北齊黃門顏之推《家訓》二十篇,篇篇藥石,言言龜鑑,凡為人子弟,可家置一冊,奉為明訓,不獨顏氏。

  ——清 王鉞《讀書叢殘》

  

  顏之推,單字介,北朝臨沂(今山東臨沂)人。

  祖父名見遠,博學有志行,南齊和帝時,官至錄事參軍,兼御史中丞。

  父親名協(亦作勰),幼孤,依賴舅氏養育成人。博涉群書,工於草隸飛白,荊楚之間的碑碣,都是他親手所寫。官至梁湘東王鎮西府諮議參軍。世代攻治《周官》、左氏學。

  顏之推於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公元五三一年)生於江陵(今湖北江陵),早傳家學。十二歲時,適遇湘東王自講莊、老,顏之推便預為門徒,只因談玄說虛,並非所好,仍然歸習禮(《周官》)傳(《左氏傳》),博覽群書,無不賅洽。初仕梁,為湘東王參軍,后入北齊,任中書舍人。復因顏之推聰穎機悟,博識有才辯,應對閑明,又善長於文字,為尚書左僕射祖珽所賞識,後官至黃門侍郎。齊亡入周,為御史上士。隋開皇中,太子召為文學,深為禮重,不久因病終。

  顏之推生有三子,長子名思魯,次子名愍楚,三子名游秦,表不忘本之意。顏之推身處亂世,所更非一,見聞既多,感慨係之,乃就所悟所得,筆之以教家人。著有文集三十卷,家訓二十篇,並行於世。

  顏之推:思鲁、愍楚、游秦,你們過來。為父要跟你們講一講為什麼我要寫這部家訓。

  在聖賢所著的書中,教人忠誠、孝順、謹慎說話、行為不可放縱,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的言論,已經很完備了。魏、晉以來,各家的著作,說理言事,每多重複,相互模仿效法,有如疊床架屋。我現在所以又這樣做的原因,並不敢以此規範世人,而是為了告誡家人,提醒子孫。

  同樣的言語使人相信,那一定是相信他所親近之人的言語;同樣的命令讓人執行,那一定是執行他所信服之人的命令。禁止孩童的過度戲謔,那麼師友的告誡,不如照顧他衣食侍女的指使來得有效;禁止一般人的打鬥爭吵,那麼堯、舜的治民之道,不如自己妻室的勸說容易接受。我希望此書被你們信任的程度,能超過照顧衣食的侍女和妻子。

  我們家的家教與門風,一向嚴整周密。在幼童的時候,便接受誘導訓誨;每每我跟隨著兩位兄長,早晚向父母請安,在言行上,循規蹈矩,言辭和順,儀態鎮定,亦步亦趨,敬謹異常,就好像朝拜父母一樣的謹慎。家中長輩以優柔平和的言語來指示我,詢問興趣愛好,勉勵我去除缺點,引發我的所長,言語態度,都非常懇切篤誠。

  我剛滿九歲那年,不幸父母喪亡,家人離散,親屬各奔東西。仁慈的兄長養育我,吃盡了人間的苦辛;兄長有仁恩而無威嚴,所以在管教上不夠嚴切。我雖然讀誦《禮傳》,心中卻暗自喜愛寫文章,受了凡庸人的薰陶漸染,放縱所欲,出言輕率,所以也就忽略了儀表衣著的整飭。

  直到我十八、九歲時,才略知砥礪修行,只因習慣成了自然,終難盡改。二十歲以後,大過失才逐漸減少;所以心中常常想著不可以出言輕率,自己的本性與情緒鬥爭,午夜清醒,覺察白天所做的錯事,今天悔恨昨天所犯的過失,自己哀憫沒有好好的接受教誨,以至於淪落到這種地步。

  回憶過去父兄的指點教誨,有如銘肌刻骨一般,永生難忘,不只是像古書中的告誡,看過聽過也就算了。所以才留下這二十篇,來作為你們後日的鑑戒。

  顏思鲁:父親教誨,孩兒銘記於心,定會依教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