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
播放中:第1集
已播678 共26集 更新:2022-06-13
下載 詳情 點讚19

千字文-第1集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學,大家早安!阿彌陀佛。很高興來到我們極樂寺,來參與我們這次的這個課程。這次課程當中,《千字文》是其中的一門,這是蒙學裡頭、啟蒙讀物裡頭很重要的一本。

  大家對《千字文》應該也都不陌生,所以我們這一次進行《千字文》的導讀課程,我想先讓大家了解一下,這個《千字文》,它在整個自古以來,它的版本有很多種,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種。在三國時代,有一位書法家就叫做鍾繇,鍾繇,這個字念ㄧㄡˊ,他也有自己編的一部《千字文》,內容跟這個不一樣,跟我們現在看到的《千字文》不一樣。到了晉朝王羲之,他是一位書法家,他也有他自己編的《千字文》,他是書法家,所以他是自己寫的。到了宋齊梁陳,南北朝那個宋齊,南齊有一位叫蕭子範,他也編了一部《千字文》。這三部的《千字文》目前都看不到了,都已經失傳了。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梁朝,也是南北朝,南朝那個梁,有一位叫周興嗣,這個念ㄙˋ,周興嗣他所編的。有關於這一部《千字文》的詳細介紹,我們待會再進一步來跟大家說明。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今本的《千字文》。

  先打個岔,在座有幾位是來自海外的,不曉得我這樣說明大家聽得清楚嗎?可以。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漢字,我們本國人有時候就比較少看到了,像剛才那個鍾繇的繇,周興嗣的嗣,嗣是還好。如果大家有聽不清楚的或者是有什麼疑問,不用客氣,我們在課程進行當中,隨時都可以提出來詢問,這樣子才能夠有問題馬上解決,要不然的話,前面的如果聽不懂,後面就會累積愈來愈多的疑惑。

  接下來我們來談這個今本,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這個版本的《千字文》它是怎麼來的。千字文原來叫做《次韻王羲之書千字》,原來的名稱是這樣子。它是在南朝的梁,梁武帝那個年代,梁武帝他在位是西元五O二年到五四九年,有一位叫周興嗣,周興嗣他的出生年代,生卒年代是西元四百七十年到五百二十一年,由這位周興嗣所作的一篇文章,我們稱它為長韻文。所謂韻文就是有押韻。各位如果學過聲韻學,就知道我們中國的文章有所謂的散文跟韻文。散文指的是文言的散文,它的句子的長短不一定,也不押韻,不用押韻。韻文就比較特別了,它的字數,一個句,一個句子或許是四個字、五個字,也有六個字、七個字,或者九個字的都有,而且要押韻,這個就叫韻文。譬如詩、詞,這些都算韻文。這個韻文它是一篇由一千個字,一千個沒有重複的漢字所組成的文章。

  據這個歷史的資料說,是原來的梁武帝,梁武帝大家不陌生吧?梁朝,宋齊梁陳,梁武帝,跟中國佛教是有很深的淵源,這位梁武帝。就是說達摩祖師從印度來,第一位拜訪的皇帝就是梁武帝,後來因為話不投機,所以他就到嵩山少林寺去面壁九年。這個故事大家在網路上查一下就可以了解。那麼梁武帝他從王羲之所寫的書法字選了一千個不同的字體,提供給他的皇子。古時候皇帝的兒子很多,他要栽培這些兒子,然後從其中挑選一個繼承他的王位,那一個就是太子。所以從小,從幼年的時候,就開始給他們栽培訓練,要讀書,當然也要寫字。

  王羲之在當時是很有名的書法家,所以梁武帝就從王羲之留下來的那些書法的字體裡頭挑選了一千個字,讓他的這些皇子來練習書法。但是這一千個字他並沒有去處理過,就像我們現在給兒童學習的字卡一樣,一張一張的字卡,所以就比較凌亂一點。於是他就進一步把這一千張沒有次序的紙片,交給他一個大臣就叫做周興嗣,就跟他說:「卿家才思敏捷」,「卿家」指的就是皇帝對他的臣子的稱呼,稱為卿。卿家就是指這位周興嗣。聽說你的才思、你的文才、你的思緒非常的敏捷,反應很快,短時間就可以做出一篇文章來了,那你不妨為朕,朕是什麼意思知道吧?皇帝自稱,就為朕做一篇韻文可以嗎?皇帝下了這一道命令,周興嗣當然不敢違抗,就接了這個任務。他絞盡了腦汁,只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就給它編好了。這很不容易,要編成有條理、有內容還要押韻的這樣的文章,一夜之間就交卷,可是他頭髮也變白了。跟伍子胥一樣,伍子胥過昭關,一夜之間整個頭髮都變白了。這就是《千字文》的由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我們讀起來很自然、很順暢,可是你要知道這個過程是這麼曲折的。

  我們再接下來看看《千字文》它的內容有什麼特色。這篇《千字文》還是以儒家的思想為主,其中就是包括《大學》,《中庸》、《大學》那個《大學》,《大學》裡頭所提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這樣的一個思想系統做為它的主體。在這個大綱架構底下,還包括了自然,自然就是一些動物、植物,或者是礦物,或者是宇宙,等等這個大自然;還有人類的歷史,歷史演化的過程,相關的一些知識;還有社會常識,包括自然、歷史、社會的常識。雖然是蒙書,童蒙的讀物,可是它每一句的內容都寄託了這個道理,那個意義都非常的深刻,而且結構非常的清晰、語言簡明優美,念起來非常的容易朗朗上口,所以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首四言的長詩。四言就是一句四個字。我們唐詩不是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這個四言就是四個字,四個字的一首長詩。

  用來教導兒童認識基本漢字一個重要的啟蒙讀物。自古以來,它就跟《三字經》、《百家姓》,合起來就稱為「三百千」。三百千,我們講三百千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後人又把《千家詩》納進來,所以合起來就稱為「三百千千」,三百千千指的就是這四種讀物。

  剛剛說過了,《千字文》它是由儒家思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幾個重要的項目來鋪敘它的內容,那我們現在就進一步來看看它的段落。段落,佛經裡頭就叫做「科判」。科判大家應該也不陌生,科就是分門別類,分科,所以科學,科學就是分門別類的一門學問,分科;判就是判別。這個段落怎麼去判別,各位在網路上可以蒐集到很多有關《千字文》內容的解說,這一方面的文獻資料。所以每一位研究的人他所觀照到的,他所做出來這樣的一個段落都不太一樣。底下我所嘗試著給它做這樣的一個分段,各位做參考看看。

  這個分段我是按照它的押韻的段落不一樣,按照它一個段落一個段落所押的那個韻腳。按照這樣的一個不同,剛好可以分成八個段落。我對照一下我們這邊所編的,各位是不是手上有拿到那個課本?也是這樣一個分段的方法,就是我們的《聖學根之根》第一冊最後一篇就是《千字文》。那按照這個押韻韻腳來分段,其實就是符合當初作者、編輯者周興嗣先生,應該是比較符合他的原意。一般我們作詩填詞,就是一個段落,這個段落押什麼韻,到了另外一個段落,如果有意思不同的時候,通常也都會換韻,換不同的韻。各位有上過聲韻學是不是?漢學班的有上過聲韻學。所以你應該了解,每一個聲韻有每一個聲韻,它的這個韻部比較適合用來表現什麼樣的情境的聲音效果,對不對?譬如它有開、合、洪、細,聲音念出來就比較容易大聲的,譬如說我們念ㄚ,這個口腔就開得很大;那ㄚ如果加上鼻音,就是ㄤ,就更宏亮;那你如果用ㄨ,ㄨ,聽起來就比較,聲音就沒辦法念得那麼大聲;那一也是一樣,ㄧ比較細;那如果現在國語裡頭的ㄩ就更難念,那個口型就扁扁的,ㄩ。所以如果你要讓這個聲音響亮一點,你就要選擇開口比較大的那種韻部。尤其我們在呼口號,就像你們在開運動會的時候,在喊加油加油,呼口號的時候。譬如說像大學裡頭開運動會,如果有甲乙兩班,一甲、一乙,你看這兩班聲音天生就不一樣。一甲一甲,加油加油;一乙一乙,那個聲音就很小了;那你如果一戊一戊,那更小。所以我們古時候對這個姓名學他也是會考慮到聲音的效果。中國文字,形、音、義都很重要,字形、字音、字義,它是一體的。

  所以我們從當初周興嗣先生他編這個《千字文》,把一千個毫無關聯的、散落凌亂的漢字,把它編成有內容、有條理,而且是有段落的、有押韻的這樣的文章,他是經過一番很用心,才會一夜之間頭髮變白。所以我們從後面要讀他的文章,要倒敘回去,要了解它的段落,就從韻腳去分辨,其實是一個很科學的,更能夠符合他的原意。

  所以我們看看第一段,我給它定的標題就叫做總論三才。三才大家知道意思嗎?《三字經》裡面講的,「三才者,天地人」,對不對?三才就是天、地、人。所以第一段就是總論,從「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始,到「詩讚羔羊」。各位看一下它的韻腳,押的都叫做七陽韻。這個是在《詩韻集成》,就是我們如果要作詩填詞,現在所用的這一部《詩韻集成》裡面它所分的韻部,平聲分成上平、下平各十五個,那麼這個陽韻是下平聲排第七個,所以叫做下平七陽韻。各位只要記得陽就好了,記得陽韻這樣就好了。你看看用現在的我們叫中華新韻,都是押ㄤ,都是ㄤㄤㄤ,「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這個第三句不押韻,跟一般的近體詩第三句不押韻道理一樣。「日月盈昃」,「辰宿列張」,這個都是韻腳字,都是押七陽韻的。

  第二個段落就進入到綱常五倫了,綱常五倫講的是五倫當中的兩倫,包括君臣跟父子,君臣跟父子這兩倫。從哪裡?從「景行維賢」開始到「去而益詠」。這個段落押的是去聲的第二十四個韻,叫做敬韻。各位對照一下,「景行維賢」,這個是第一句,也是不押韻。第二句呢?第二句是什麼?「克念作聖」,聖就是敬韻,都是ㄥ。那你去對照,只要是符合ㄥ的那個字,而且是去聲,這才算是它的韻部。這是第二段。

  再來第三段,也是講綱常五倫的,五倫。那五倫除了君臣、父子以外,還有夫婦、兄弟跟朋友,所以這個段落探討的內容,就是夫婦這一倫、兄弟這一倫、朋友這一倫。那你會發覺,像開頭的「樂殊貴賤,禮別尊卑」,這個好像跟我們講的夫婦兄弟朋友沒有直接關聯。它是一個引子,一個引子,慢慢切入,慢慢切入主題。有一些不是直接關聯,但是有間接的關聯。所以它這個段落就是從「樂殊貴賤」開始到「好爵自縻」,押的是上平聲第四個支韻。各位可以把這些稍微標在你的課本上面,可以做一個參考。這是第三段。

  再來是第四段,就是所謂的治國平天下。治平天下,治就是治國,治國平天下。從「都邑華夏」開始到「巖岫杳冥」,巖岫杳冥這裡結束,押的是下平聲第八庚韻,庚韻。這是第四段。

  再來第五段,剛才不是講治國平天下嗎?那治國,古代中國都是以農立國。所以你把農業生產、農業的這些稅收把它治理得有條不紊,大致上整個國家就能夠安定了。這是農業時代,農為治本,農業是治國的根本,農為治本。段落就是從「治本於農」一直到「解組誰逼」,這個段落就是第五段,它押的是入聲韻,這很特別,押入聲韻。各位曉得入聲是什麼意思嗎?短促收藏。現在的國語漢語只有四個聲調,陰陽上去,加上一個輕聲,輕聲一般我們並沒有把它列入正式的聲調,它叫應用調。所以陰陽上去,就第一聲、第二、第三、第四這樣,已經沒有這個入聲字了。你們上聲韻學有講到這個部分嗎?所以你現在有沒有辦法判定,一看就知道這個是入聲字?不太容易。但是如果會說閩南語、會說客語,這個都不是問題。會講閩南語、會講客家話的,你只要讀到那個收p、t、k,還有收h,這四類的一看就知道是入聲字。譬如說國家的國,愛國,愛國,國,它念完以後舌根是抵在後面,國,氣就被堵住了。你如果要把氣硬是要把它送出來,它發出來的聲音就是k,國,ㄎ、ㄎ、ㄎ,這個叫做收k尾的。道德的德呢?道德,也是收k尾,對不對?德,ㄎㄎㄎ。

  那麼一二三的一呢?tsi̍t或者it,對不對?一個,第一,一個那個是叫做白話,語音,白話。第一,第一名,第一,一,它的音標是it,像英文那個it。你把那個it念完,i,再把氣流,再把它強迫送出來,it,t,那就是收t尾,這個收t尾。再舉個例子,五六七的七,七,最後舌頭在哪裡?就是抵在牙齦那裡,對不對?那你再把那個氣流強迫送出就t,七t、七t,那就是收t尾,這一類就是收t尾。

  第三類收p尾的,合十的合,ha̍p,念完氣就被關住了。那你把氣流再強迫送出來,合p,就是p尾,這個叫做收p尾。

  這三類就是p、t、k,收這三類。

  另外一類是收h,收h那個是在白話。譬如說剛才講的那個。我們再舉另外一個字,人格的格好了,keh。那你看看這個keh念完以後,是什麼部位把那個氣流關住?你把那個keh念完,再把氣流強迫送出來,你看看是什麼音?keh嘿。是不是嘿?就是嘿,嘿嘿嘿就是h。再舉一個例子,小鴨鴨那個鴨,鴨子的鴨,ah,然後把氣流送出來就是哈。不是嘎,嘎就變成沃花(台語:澆花)的沃。所以這一類就是收h,收h尾的。總共有四類。

  好,那你看看我們這個入聲十三職,職韻的職收什麼尾?你要先會念台語,tsit,收哪一個?p、t、k哪一個?t,答對了,大家都反應很敏捷,這就是收t尾的職韻,tsit,職,t。

  這是這一段,農,農業是治國的根本。

  再來,第六段是叫做行藏有據。先回到前一段,前一段要治國,治國就需要管理者,管理者就是做官的人。從皇帝以下,公卿大夫、士大夫等等,這些就是管理階層,就是古代的所謂做官的。做官來治理大大小小的事情,從皇帝以下有宰相,宰相像古代還有分各個部門,有刑部,還有吏部,吏戶禮兵刑工,這個叫六部。這些就是各個部門的行政管理者,所以就要有這些做官的人來管理。自古以來,做官,仕途,我們講仕途,做官這一條路有順有不順,順的話平步青雲、扶搖直上、利祿亨通;不順的話,就被貶官。古代有很多名人都是被貶過官的,蘇東坡、杜甫、李白都被貶官。貶官最後還有罷官的,罷官就是辭職不做了,例如陶淵明。陶淵明很有個性對不對?不為五斗米折腰,然後歸隱田園。所以如果做官,做得不如自己的理想,沒有辦法施展自己的抱負,這個時候明哲保身,明哲保身就是辭官了。

  所以在《論語》裡頭有一句話,叫做「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用之,如果我的才能、我的才華得到上級的賞識、受到重用,我就可以去大展我的抱負、施展我的才能,這個叫做用,「用之則行」,我就來推行我的理想;舍之,如果時運不濟,人家不了解你,這個時候「舍之則藏」,藏就是隱藏,韜光養晦。所以我們這邊講行藏,行就是用之則行,藏就是舍之則藏,也就是說出跟處。我們講出處,出來作官,出;處就是回到家裡,隱居了,出處。或者叫仕,一個人字邊那個仕,仕進,出來做官叫仕進;或者是退,仕跟退。行也好、藏也好,都是有所依據,叫做行藏有據。這個段落從「索居閑處」,這個當然指的就是退隱了,就是辭官、罷官不做了。索居閑處開始到「凌摩絳霄」這一段,這個段落是第六段,它押的韻是下平聲第二個韻部,是蕭韻。所以你看那些韻腳都是ㄠㄠ或者ㄧㄠ,這個都是屬於蕭韻的。

  第七個段落講的就是齊家有道,治國平天下要以齊家為根本,齊家是以修身為本,這是《大學》裡頭講的修齊治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段落從「耽讀翫市」,這個也可以念ㄨㄢˋ,耽讀翫市開頭到「捕獲叛亡」,這個段落叫做齊家有道。它押的韻腳是下平聲的第七個韻,叫陽韻,跟第一段一樣,對不對?所以就可以發覺,這一千個字裡頭,屬於陽韻的字可能比較多一點,他必須用兩個段落給它安排。可見這個陽韻用得很多,你看,它是從一開頭,一一一,然後中間是ㄚ,很大聲,最後是鼻聲央ㄧㄤ、陽ㄧㄤˊ、洪ㄏㄨㄥˊ。中間那個叫主要元音,主要元音,或者叫做韻腹。有韻頭、韻腹、韻尾,中間這個主要元音是這個聲音的主體。前面那個叫介音,介紹的介,把後面那個中間的主要元音介紹出來,所以叫介音。這是第七個段落。

  到最後一個段落,套一句佛家語,佛家的科判裡面常常講結勸。結尾、結束了,要來勸請,勸請大家要勤學。任何一門技術,任何一門學問,你要好好學就是勤學。《論語》一開頭〈學而篇〉第一個字是什麼?「學而時習之」,就從學開始。「人不學不知義」,都是要學,學很重要。所以最後做一個總結,就是勸,勸勉幼學兒童要好好的勤學,從「布射僚丸」到最後「愚蒙等誚」。各位看看最後「愚蒙等誚」在哪裡?怎麼不是最後一句,不是「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為什麼?一樣,你去找那個韻腳。「謂語助者」,這個者不管它,焉哉乎也,也是什麼韻?現在國語是ㄧㄝ,你用台語念比較清楚,iā,所以它押的是馬,馬牛羊那個馬,押的是馬韻,ㄇㄚ,iā。它押的是馬韻,就跟那個嘯韻,這一段是去聲十八嘯韻,嘯是ㄠㄨ,它是ㄚ,不一樣,所以這兩句明顯的是不在那個段落裡面。所以我們在讀古人的文章,你要判別它的段落,如果它是韻文的話,透過這個韻腳是很好的一個依據。所以這兩句不在那個段落裡頭,所以它的段落是到「愚蒙等誚」這裡就結束了。所以最後還有留兩句,它這八個字或許是實在擠不下去了,不曉得要擺到哪裡去,如果這八個字硬要塞進去,他不只頭髮白,恐怕天亮頭髮都掉光了。所以最後沒關係,留下這兩句。謂語助詞,就是說我們稱語助詞就是焉、哉、乎、也,這些叫語助詞,所以它就不受拘束了,不受前面段落押韻的拘束了,獨立成兩句,我稱它叫補餘,這樣這個段落就很明顯、很清楚。你如果看網路上一些分段,它還是把這兩句分到第八段去,這就有點格格不入。

  那我們再把它的這個段落做一個排列,大家就可以看得更清楚它的架構。套一下佛經的三個部分,叫做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就是序論,我們論文,現在如果一般研究所寫論文也是有這個序論,中間是本文,最後是結論。剛才的第一段總論三才的部分,把它的性質這樣看起來,就有一點類似是一個序論的這個性質,講天、講地、講人。人在天地之間,頂天立地,所以並稱為三才。

  然後中間的部分是正宗分,包括綱常五倫。綱常五倫包括兩段,一個段落是講君臣、父子的,一個段落是講夫婦、兄弟、朋友的。你要治國平天下,一定要把五倫、把綱常先打好基礎,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到修身齊家,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一步一步的。所以《大學》裡頭的這些治國之道,個人的修身,我們稱它叫做內聖外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個叫內聖,內心的希聖希賢的功夫;然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個叫外王,外王,王就是王天下。所以以綱常五倫做基礎,才能夠進一步談治國平天下,這個是正宗分。

  然後治國平天下你要找到根本,從根本的地方去著手,不要在枝末。就像我們澆水一樣,我們看見那個絲瓜,苦瓜、絲瓜、南瓜,那個都是爬藤類,你要澆水的時候,你要找到它的根在哪裡,找到根的地方去澆水、去施肥,它才能夠長得茁壯。你只是這樣隨便灑一灑,固然葉子也是可以吸收水分,可是重點部位就是它的根本,它的根的部分。所以農是治國的根本,農為治本。

  那治國做官,有時就順利,有時就不順,所以就要「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行藏有據。

  再來就是齊家有道。雖然它不一定按照順序,不一定按照我們所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因為它這一千個字真的是沒有一定的次序、沒有一定的條理,他能夠把它編成這樣子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段落上可能不是說非得一定要按照怎麼樣的順序不可,但是你跟它仔細分析,它的確就包括這些內容。

  最後就是流通分,結勸勤學。所以這個是整個《千字文》的內容、段落,還有它的大綱架構,或者我們借用佛經的科判來了解。這樣將來你讀到內容,一步一步,隨時再對照著我們所分析的這些科判、大綱,就比較能夠掌握它的這個條理次第;否則很容易就好像走入迷宮了,因為這一千個字雖然編成韻文,可是讀起來還是不太容易抓到它的條理脈絡。

  以上講到這邊,不曉得各位有沒有什麼問題?有沒有聽不清楚的?沒有嗎?沒有的話我們就繼續了。

  接下來看《千字文》裡頭它有很多的典故,這些典故都是有根據、有出處的,也就是從古書上面徵引的。它四個字一句,幾乎每一句都是引經據典,每一個字都是有典故的。這些典故包括《易經》、《淮南子》、《詩經》、《尚書》、《禮記》、《春秋》、《論語》、《孝經》、《孟子》、《史記》、《神農本草經》、《管子》、《韓非子》、《莊子》、《漢書》等等等,諸位看,經史子集都有了。有些我們很容易囫圇吞棗,從口頭上滑過去,一不注意、一不留意就這樣念過去了,其實裡頭都有很多的故事,等到後面我們在講解的時候,我們再一個一個來說。

  另外這個《千字文》,剛剛說過有很多版本,從晉朝、三國到宋齊梁陳,寫定了以後,編定了以後,尤其到了隋唐,很多有名的書法家都把這個《千字文》拿來作書法的範本,寫這個《千字文》寫了好幾部,讓人家來模仿、讓人家來臨寫。例如智永,智永這個是唐朝的,他是王羲之的後代;懷素,懷素也是一位出家眾,他寫這個《千字文》;歐陽詢,歐陽詢是唐朝的,楷書很有名;趙佶,就是宋徽宗;趙孟頫,他是宋朝過渡到元朝,他也是宋朝王室的後裔,趙孟頫很會畫馬;還有文徵明,這是明朝的,都有流傳到現在的一些帖本,帖本就是手寫稿。同時在我們漢字文化圈各國都受到重視。

  所謂漢字文化圈就是譬如說韓國、日本,譬如說東南亞這些國家,他們原來都使用漢字的。韓國現在已看不到漢字了,可是早期他們,你看那些韓劇古裝劇,他們的牆壁、屋子裡面的裝飾都是字畫,寫的都是漢字。那日本呢?日本現在漢字還有保留部分。東南亞雖然有一些是用拼音文字,可是你把那個音仔細念,像越南,越南人的姓名,幾乎都是漢字的足跡都還看得到。所以這些《千字文》都流傳到這些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去了。

  我們看看這些例子,這是唐朝智永的楷書《千字文》,左邊這一幅,「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這是楷書的部分。另外他也有把這個楷書跟草書合起來對照的,叫做《真草千字文》。這個真就是楷書,楷書又叫做真書,或者叫做正書,正體字那個正。像這個就是平章愛育黎首,平章是前面一個段落的,再來是「愛育黎首,臣伏戎羌」。楷書的平這麼寫,草書這麼寫。章,這是楷書的章,這是草書,這是草書的寫法。這樣子去對照,這叫《真草千字文》。

  所以我們這一門課,我在這個準備規畫的過程當中,就是因為發覺到這樣的一個特點,這是其他蒙書,包括《三字經》,包括《弟子規》所沒有的。哪一個特點?就是它在書法字帖的這個部分有一定的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就跟我們主辦單位這邊建議,是不是下午我們就練練書法,寫寫《千字文》?那寫寫《千字文》,有很多的這些古代文獻可以參考。一邊讀《千字文》,一邊寫《千字文》,你就可以相輔相成。否則我們現在練書法的,有一個,這是我個人的感覺,書法家很多都寫佛經,書法作品很多寫佛經,很多寫格言,很多寫唐詩宋詞。可是寫的人也好,觀眾欣賞的、鑑賞的人也好,焦點都擺在這個字寫得漂不漂亮,這個線條如何、布局如何,疏密濃淡,什麼龍飛鳳舞,寫得真的是神采飛揚等等等,很少有人去留意到它這篇內容寫的是什麼。

  例如說寫《金剛經》,例如說寫《心經》,《心經》應該是被寫的機率最高的吧?可是有多少人、有幾個人能夠進一步去好好的感受體會《心經》的內容?先不講這個佛經,先講唐詩好了。唐詩裡頭,這個詩的內容有些是比較豪邁的,譬如說「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個氣象是非常豪邁對不對?所以你要用什麼樣的字體去表現?當然也是用豪邁的字體。你寫得很娟秀,秦時明月漢時關,你光念了就很不像那個氣魄了,寫得又是那麼細小、那麼瘦弱、那麼柔軟,就不搭調。那就是寫這篇作品的人沒有去留意到,到底它的內容,這個詩句、這個文句的內容含義是什麼,剛要有剛的表現,柔要有柔的表現。那柔的譬如說「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你給它用那個狂草來寫,固然你的書法技術很高超,可是了解這個詩句內容的人總是會覺得格格不入吧。好像我上面穿這個西裝,底下穿那個NIKE。如果藝術作品你要講究到細微的話,很多小地方都是要協調,就是一個和諧,要和諧而已。

  所以我們這個下午,我們以後的課程進行就是早上上《千字文》,下午就寫寫字。但是不是一開始就寫《千字文》,要寫字的話也是要有寫字的一些基本功。因為各位在座的基礎不一樣,有的已經拿過毛筆寫過字,有的人都沒有,那都沒有關係,我們下午再詳細來說明,只是附帶的先講一下。

  第二個例子是唐朝歐陽詢的行書《千字文》,各位有沒有寫過歐陽詢的《醴泉銘》?有,有沒有?有寫過的請舉手,好,那個是楷書對不對?你有看過他的行書嗎?沒有。你看,仔細看一下,這就是他的行書《千字文》,他另外還有一個行書《夢奠帖》。這個行書《千字文》一般比較少看得到,一般寫的人也很少拿歐陽詢的《千字文》來臨摹。

  再來是我剛剛講的草書,就是這位懷素《大草千字文》。懷素寫《千字文》寫得非常多,他有小草、有大草。小草那個是小字的,大草這個字字體比較大,這個真的是龍飛鳳舞了。你不要看他草書這樣子龍飛鳳舞,以為他是隨便寫的。他不是隨便寫的,他也是有一定的寫法,多一點少一點就是不一樣的兩個字了。像第一個字大家用猜的知道是「天」,天地玄黃的天。怎麼那麼奇怪?那「天」如果稍微寫得再歪一點點,跟那個「玄」就差不多了,你看底下第三個字那個玄,它只是把頭突出來而已,底下都差不多。所以怎麼個多一點少一點,歪右邊歪左邊,或者是幾個圈幾個勾,完全都代表不同的意思。草書也有草書的規律、規則。到了民國不是于右任定了一個叫標準草書嗎?標準草書就是盡量把它的一些不同寫法的,把它統一起來。好,這是懷素的《大草千字文》。

  那麼篆書的部分,我們舉的例子是清朝的一位叫鄧石如,這個是小篆,小篆的《千字文》。各位如果上過文字學,這裡面應該會認識幾個字吧?天、日、月,應該都很常見的。聽說你們讀過《五百四十部首》,好,如果你們要寫書法的時候,要寫篆書的《千字文》也可以。我的規畫是兩種字體讓各位選,因為你短短兩個月不可能篆、隸、楷、行、草你都要,這樣太貪心了。隨個人的興趣喜好,以我過去的經驗,一種字體要把它學會、學好,我所謂的學會、學好,不是一般的說寫得可以看而已,是寫成一張宣紙的作品,三個月就可以了,三個月。但是前提是規定的作業你就要按時交,達到那個所要求的一步一步的這些順序,按部就班,三個月絕對可以做得到,每個人都可以寫出一幅像樣的作品。當然這個作品有大有小,你寫一個一百三十五公分的,或者是一百八十公分的,也算作品;寫一半的,九十公分的,也算作品;你寫一個字、兩個字也算作品,寫在那個扇子上面也算作品。可是不要小看那一個字,一個字更難寫對不對?二十八個字你還有平均分散風險,二十八分之一,寫壞一個字,還有二十八分之二十七;一個字寫壞了就完蛋了,百分之百就完蛋了。讓你寫個一,一太簡單了,一寫在那個團扇上面,你寫看看,你寫得太高、寫得太低、太粗太細、太長太短,都不對,要寫得有韻味、有神采,那就要有功夫了。好,這是篆書的《千字文》部分。

  再來這個隸書的部分,古代寫隸書《千字文》的比較少,所以我舉的是我們民國黃金陵先生,他別號叫一燈,隸書《千字文》,這個是我的書法老師。「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所以我規畫就是從篆書、隸書這兩個字體讓各位來選擇,選擇篆書或者隸書,選一種就可以了,然後好好練兩個月,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寫得滿不錯的一個作品出來。不過還是一樣剛剛講的,前提是要配合,各負一半責任。

  好,先到這邊是一個前言,後面就是要正式來做內容的解說了。看看剛剛所講的,到目前為止,各位有沒有什麼疑問要提出來的?

  我們底下要進行《千字文》的內容解說,主要是三個項目:一個就是音讀,先把握到那個正確的讀音;然後是大意,了解大意;最後才講註解。為什麼不先講註解再講大意?也可以,這個方式怎麼做都是無所謂。先讓你了解這一句的大意,然後再一個字一個字來解釋;或者先一個字一個字解釋,最後來講大意,方式都一樣。那我們這一次就先嘗試著先講大意,至少讓你掌握整個文句的大意,然後逐字逐句的再去細部的解釋。

  所以底下我們就一起念好嗎?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我們念三次,第二遍:

  學生:「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老師:好,好,三遍。那你想念五遍,沒關係,私下再加工。

  先看第一句,「天地玄黃」,一般來講《千字文》,以後如果你要寫在書法上當作品的話,記得你要取的段落,要取在那個韻腳字那裡,就是八個字一個小段落,八個字一個小段落,你不要把宇宙洪荒跟日月盈昃切斷然後變成一個作品。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或者你要寫一個段落,你要剛好停在押韻韻腳字,也就是八個字八個字,兩句兩句那個段落,段落點在那個地方截斷,不要在兩句當中的單句那裡把它切斷。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天」,蒼天是黑色的,這個玄黃,玄是黑色的,天玄地黃,大地是黃色的;宇宙洪荒講的是茫茫的宇宙遼闊無邊。茫茫的宇宙遼闊無邊,短短四個字,短短八個字,念起來不要兩秒鐘,可是這個含義有多廣闊啊!我們一個一個來看,天當然是天空。因為考慮到在座有一些海外來的,所以我的註解是不厭其詳、不厭其煩,一個字一個字的,可能我們本地的一些比較有基礎的看了說你好囉嗦。不過大家就耐煩一下吧,因為大家以後去推廣,去當種子班的教師,你也要考慮到這一點。你要把你教學的對象到底要設定在什麼程度,你把他每一個人都設定成資優的,那當然不可能;你把他設定在中等的,說不定就會有一些少數中下的照顧不到了。所以我們盡可能設定在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得懂、聽得懂,學得不會有落差、不會有漏失。寧可讓這些領悟力高的人磨一下他的耐性,千萬不要讓中下資質的人,讓他覺得說這一段我都不懂你都沒講到。這是我們要照顧到,所謂的三根普被。

  天空就是地球周圍所有的這些星辰所羅列的空間。這個空間這樣大不大?各位應該都有佛學基礎,佛學講的宇宙,空間有十方。哪十方?東西南北這四個角落,四個正格方位;再來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角落,就八方了;上、下。十方,空間有十方,十方這個空間有多大?無限大。無限大我們就這樣子三個字就給它帶過去也太潦草了吧。如果用我們的肉眼來觀察那個星空,在平地因為有光害,你看到的星就是寒星點點,幾顆幾顆,而且看到的都是零等星、一等星,或者負一、二等,最亮的那幾顆星,其他你看不到的還更多。

  記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回,我的大兒子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們一群同年齡的小朋友,就一起帶到台中的那個谷關,白天用那個長鏡頭的望遠鏡去白天賞鳥,鏡頭,那個鏡頭有這麼粗,好長那個望遠鏡,白天賞鳥,晚上觀星。谷關的海拔大概兩千公尺,所以晚上沒有光害。就在那一天晚上,還沒有使用那個望遠鏡,你光用肉眼躺在地面上看著天空,你就可以看到難以形容的星群了。怎麼形容?可以用兩個例子來比喻,一個就是用磨石子的地面,這邊是地毯看不到。磨石子地面各位知道吧?磨石子,那個磨了以後,石頭大概這麼粗吧,粗粗,也有細的,粗粗細細的、大大小小的,密密麻麻,重點是密密麻麻,整個星空都是密密麻麻的星星。這是幫助各位想像。第二個比較觸目驚心一點,像那個車禍兩部車相撞以後滿地的碎玻璃,就是那個景象。所以這個星星在這個天空、在這個宇宙當中是無窮無盡、無量無邊,無窮的這個宇宙。

  所以說有時候我們常講說去海邊看看遼闊的大海,遼闊的大海可以讓我們心胸開闊,對不對?有時候看看沒有光害的星空,更是可以知道我們人是多麼的渺小。不過渺小的是這個身體,四大五陰這個身體。如果是我們的心量,那可不渺小,你的心量可以隨著這個空間、可以隨著這個宇宙無限的延伸、無限的延長,你的念頭、你的心念延伸到多麼寬廣,你的心,心胸就是那麼寬廣,數學有一個名詞就是無限大。

  我們舉一個例子,如果這一個,這是一個長方體,一個金屬,金屬物體好了。我們現在把它壓扁,它的高度、它的厚度壓到二分之一的時候,這個時候按照數學長寬高的變化,它的寬度會怎樣?寬度會加大兩倍嘛。如果這邊都不變,高度降低一半,寬度就會延伸一倍。降到四分之一,那就會四倍。再壓縮再壓薄,就把它變薄變薄變薄變薄,薄薄薄薄薄,一直薄一直薄,薄到等到它的厚度接近於零的時候,你想它的寬度有多大?它的薄度,如果這是一塊黃金,黃金的延展性是最好的。把黃金這一塊金子,這個金塊,把它的厚度壓到接近於零的時候,它的寬度有多大?就是無限大,不是嗎?這是數學問題,就是無限大。把高度降到接近於零,它的寬度就無限大。

  我們把這個原理套一個佛家修行的概念,修行的名詞,這個高度,如果是我們煩惱裡頭貢高我慢的高度,或者是我執,你把這個任何一邊降到接近於零,你的心就會無限大。這個就是我們的我執,把我執降到接近於零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接近無限大。這是用一個數學的理論來做一個比喻,那要降低我執有沒有那麼容易?不容易對不對?好,那我們一樣用數學的理論給它逆推回去,如果你把你的心能夠拉到無限大的時候,是不是這邊就降得很低了,你拉得愈寬它就降得愈低,對不對?所以我們的心如果拉得愈寬廣,這個貢高我慢、這個我執就愈來愈小、愈來愈小,甚至於你的心如果到無限大,它就接近於零。所以我常常就做這樣的一個觀想,就看那個。譬如說我們現在坐在這個教室裡面,我們的視線是被牆壁擋住了,對不對?可是我們的心不會被擋住,我們的心可以超越、可以跨越這個牆壁,可以觀想、可以想像到牆壁外面。牆壁外面是什麼?我對這邊附近不太熟。西邊在哪裡?這邊,這邊是西邊。我知道這裡靠海很近。你這邊一直想像想像,已經到了安平港那邊,外海了。到了海邊再過去是什麼?就是台灣海峽,對不對?那台灣海峽再過去呢?就是福建。福建再過去,中國大陸新疆,一直過去,無窮無盡。甚至你說地球圓的,我們不管它圓的,我們就一直往宇宙外面延伸,我們的心就可以拉到無限遠。所以我們不用擔心說今天我們在一個矮小、狹小、狹窄的屋子裡面,我們的心量就被限制住了,就可以這樣子觀想無限遠的地方。無限遠的地方,你如果這樣的一個觀想,你的心胸就很大了。

  所以我常常在開車的時候我就看著正前方,正前方不是有很多車龍車隊嗎,如果塞車的時候,什麼紅綠燈,還有高樓大廈。你就跟它看那個視線最遠的地方,然後再往更遠的地方去延伸,就是無限遠,無窮無盡的地方去延伸,當下你那個心就可以很開闊。還有附加一個動作,嘴角上揚,很奇妙。你現在就可以試看看,你把這個心拉到無限遠,然後嘴角上揚,然後你去對照看看,嘴角下垂,上揚、下垂,這個地方好像開關一樣,一開一關、一開一關,我們整個細胞好像都有無限的開關,開闔開闔,所以嘴角一上揚,心就開了,然後你就觀想無限遠方。如果,如果有,我們叫做如法,你如果做的事按照這樣很如法的話,馬上就會有感受出來了。什麼感受?打呵欠,就會打呵欠。打呵欠就是一種生理的自然反應,就是你有放鬆了。你放鬆了,你的神經就偵測到哪裡缺氧;哪裡缺氧,自然它就透過打呵欠來補充那個氧。就像我們在忙的時候都不會打呵欠,忙完了以後開車回家,邊走邊打呵欠,這是放鬆了。好,你一旦放鬆的話,它才會偵測到,神經系統才會偵測到,然後就通知大腦、通知所有的開始打呵欠,打到它不想打為止,表示它缺氧的問題稍微能夠緩解了。所以這種把這個心拉到無限寬,無限寬廣無限大,就把那個高度、厚度降低,就是我們的我執降到更低,你心就更寬廣。

  所以這邊送各位十個字,這不在《千字文》裡面:觀地平線外,想無限遠方。平常走路也好,開車也好,都可以這樣子,觀地平線外,想無限遠方。這個就是我們《千字文》第一句話,講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遼闊無邊。

  因為時間到了,我們這一節課就先到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