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
已播2926 共70集 更新:2022-07-28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51
選集:
1~60 61~70
1第1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上) 2第2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下) 3第3集 關照父母的起居生活 4第4集 出入讓家人安心 5第5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上) 6第6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下) 7第7集 盡力做讓父母歡喜的事 8第8集 孝順父母,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 9第9集 什麼時候的孝,才更加難能可貴 10第10集 如何規勸父母 11第11集 勸諫要用對方法 12第12集 怎樣照顧生病的父母 13第13集 懷念,發自一個人的內心 14第14集 祭祖,為什麼要極盡誠敬? 15第15集 有一種感情叫同氣連枝 16第16集 經營好家庭的重要條件 17第17集 教孩子從夾菜開始 18第18集 客人來了,怎麼辦 19第19集 孩子學習才藝的目的 20第20集 路上遇到長輩,怎麼辦 21第21集 情義,在送別中流露 22第22集 與長輩相處時的進退之禮 23第23集 與長輩說話的分寸 24第24集 將愛屋及烏做到極致 25第25集 早起,最高級的人生態度 26第26集 愛惜身體也是孝 27第27集 著裝儀容為什麼這麼重要 28第28集 家裡的東西為什麼總是找不到 29第29集 當我們超過了對物質本身的需要 30第30集 孩子的健康從學會吃飯開始 31第31集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2第32集 大能力都從小地方開始扎根 33第33集 膽大心細,在生活細微處培養 34第34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5第35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6第36集 這些地方,不要帶孩子去 37第37集 打電話與拜訪的學問 38第38集 細節決定成敗 39第39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0第40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1第41集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42第42集 「站位」很重要 43第43集 承諾,不可輕率 44第44集 當孩子講話不清楚時怎麼辦? 45第45集 如何走好人生這盤棋 46第46集 新年,做孩子的君親師 47第47集 見到別人的過錯怎麼辦? 48第48集 讓成長的喜悅伴隨我們一生 49第49集 平淡中有真味 50第50集 教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 51第51集 人生的轉變,從自身開始 52第52集 教孩子做坦坦蕩蕩的真英雄 53第53集 有仁愛之心的孩子最有福 54第54集 孩子的德行比才華更重要 55第55集 孩子的心胸多寬,成就就多大 56第56集 教孩子知道義、守仁義、懂情義、惜恩義 57第57集 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 58第58集 培養孩子包容萬物的心胸 59第59集 教孩子學會讚美 60第60集 教孩子勸善與規過的智慧

盡力做讓父母歡喜的事-第7集

  「親所好,力為具」,要時時想著做讓父母歡喜的事情,這就是對父母的恭敬。

  「親所惡,謹為去」,父母不喜歡我們的一些壞習慣,我們要趕緊改掉。

  父母對我們種種的希望,我們都應該盡力做好。要想把父母所期望的事做好,就要有一個根本的要素,那就是自我成長,也就是要開智慧。只有開智慧,我們才能讓父母的期望圓滿。

  父母內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關懷,我們也要清楚的知道。

  有一位老師曾經問他學生:「你知道父母喜歡吃什麼嗎?」小孩子都會想半天。老師又換另外一個問題:「媽媽知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他們都不假思索的說媽媽知道他們喜歡吃什麼。老師再進一步跟小朋友說:「你看,媽媽都知道你喜歡吃什麼,而你卻不知道媽媽喜歡吃什麼,我們對父母實在是太不關愛了。」小朋友們聽後,都表示今後要好好關心父母。

  在漢朝的時候,有個讀書人叫蔡順,他的母親喜歡吃桑椹。有一天,他拿了兩個籃子出外採桑椹,一邊裝黑色、紫色的,另一邊裝紅色的。蔡順擔著桑椹,在回家的路上正好遇到了盜賊。盜賊抓住他,看到他裝桑椹的兩個籃子很納悶,就問他:「你為什麼採桑椹要分兩邊?」他說黑色、紫色的桑椹比較甜,是要留給我母親吃的;這邊紅色的還不太熟,是留給自己吃的。這個盜賊聽了很感動,就把他放了,並且還要送米和東西給蔡順拿回去孝敬母親,但蔡順懂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所以婉言謝絕了盜賊的好意。

  盜賊之所以會把他放了,是因為蔡順的孝心喚醒了他的孝心。「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有好的德行,再惡的人也會被感化。

  古代很多的家訓,都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勤勞的態度。《朱子治家格言》第一句話提到,「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在過去,很多的家務活都是孩子幹,孩子經常勞動才不會好逸惡勞。當他懂得幫家裡分擔家務,才能體會到做事的辛勞,才知道感恩。

  有一個四年級的小女孩,放學回家之後,說要親手炒一盤黃瓜給媽媽吃,媽媽答應了。她因為身高不夠,就到房間搬了個椅子踩上去。她把油倒進鍋裡,因為鍋裡有水,油馬上就噴了出來,她怕手被油燙傷,又去找了個大手套戴上。接著把黃瓜倒下去,結果油噴得更高了。她情急之下,就去把爸爸的安全帽也拿來戴上,真是全副武裝,終於汗流浹背的把這盤菜炒出來了。

  那一盤菜端出來之後,小女孩的內心一定會有所成長,以後她吃母親炒的菜肯定不會嫌東嫌西了!自己付出了就會知道,媽媽每天要工作,下班回來還要做那麼多菜,真是不容易。

  習勞知感恩,除了讓孩子養成勤勞的習慣,對身體也有幫助。因為孩子在勞動的過程中,他的大腦隨時都在轉動、在思考,所以,經常做家務的學生,頭腦都特別靈活。

  經常勞動,還會增加一個人的意志力。我有一位叔叔曾經說,他小的時候,母親看到鄰居家的水缸沒水了,就要他去把鄰居家的水缸挑滿水。他們那一代人對父母很尊敬,「父母命,行勿懶」,所以馬上就去挑水。那個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從小溪旁挑水到家裡,來回一趟要兩個多小時,而且要挑兩趟才能把水缸裝滿。等他回家已經是晚上八九點,飯菜都已經涼了。這就是我叔叔的母親懂得要多幫助別人,順便磨鍊孩子的意志力。

  我的叔叔每次面臨很大的工作壓力時,腦子裡都會浮現一個影像,就是他在挑水的時候經常會想:我快要撐不住了,假如撐不住,留在這裡也沒有用,還是堅持一步一步跨出去。當他面對挑戰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跨過去,不能退縮!所以,勞動會讓一個人的意志力不斷提升。讓孩子多做一些家務事、多付出,才能長養孩子的好德行、好心態。

  做事的能力絕對不是等長大後才來學,應該從小就訓練,這也是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培養孩子與別人溝通的能力。

  教育孩子,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絕對不能放縱孩子。到他長大了養成壞習慣,再想扭轉就不容易了。

  比如孩子在學校裡去找老師,不懂得看時間,有時老師在午睡,也去按門鈴;自己吃的東西掉了滿地也不整理。這些事情無形當中,都會成為他以後人生事業中很大的阻力。

  我們知道哪些好的習慣要盡力養成,哪些不好的要盡力改正,首先要從自己做起,當孩子的好榜樣。

  「親所好」,不只是父母,我們所有親人的希望,都要盡力去做到、做好。比如說妻子、兒女一定希望我們多陪伴他們。人只要有心,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有很多的人情世故需要我們處理,所以一定要學會拒絕。否則,時間都耗在應酬,耗在對家庭、對人生都不太相關的事情上。

  拒絕他人確實不太容易,我們可以拿出兩大法寶,這兩大法寶拿出來,一般朋友都不會為難我們。

  第一個法寶就是我們的父母。比如說朋友要找我們出去玩,一去又要熬到半夜一二點,談的都是「言不及義,好行小惠」的言語,而我們實在不想去,這時候就可把父母請出來。我們就跟朋友說:「我一二個禮拜前就答應我媽今晚要回去陪她,所以得回去了。」一般的朋友聽說我們要回去探望父母,就不會再勉強了。說不定我們這麼一講,他也突然想到:「我也很久沒回去看我父母了。」反而我們的拒絕還喚醒了他的孝心。

  第二個法寶是我們的妻兒。當我們不想去無謂的應酬,可以跟朋友說:「今晚我要給兒子講兩個德育故事,都已經跟他約好了。因為我現在跟兒子一起學習《弟子規》,並且把《弟子規》當成我們家的家規,《弟子規》說『凡出言,信為先』,孩子還小,我不能失信於他,所以我必須回去了。」

  當我們把這兩張王牌拿出來,朋友就不會強人所難了。假如兩張王牌拿出來都沒用,還是硬要拉我們去,這樣的朋友,我們應該要有所取捨,敬而遠之。

  「親所好,力為具」,也是要求我們常常回家探望父母,這是父母最歡喜的、最高興的事情。我們要理解到,回家探望父母,一來是盡孝心,二來也要多體恤父母,幫父母做一些家務。我們回家之前,要先跟父母打電話說:「菜已經買好了,二老不要操心。」回到家裡,夫妻倆應該主動去做菜,這樣才能減少父母的負擔,我們這分孝心才是真正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