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
已播2926 共70集 更新:2022-07-28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51
選集:
1~60 61~70
1第1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上) 2第2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下) 3第3集 關照父母的起居生活 4第4集 出入讓家人安心 5第5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上) 6第6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下) 7第7集 盡力做讓父母歡喜的事 8第8集 孝順父母,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 9第9集 什麼時候的孝,才更加難能可貴 10第10集 如何規勸父母 11第11集 勸諫要用對方法 12第12集 怎樣照顧生病的父母 13第13集 懷念,發自一個人的內心 14第14集 祭祖,為什麼要極盡誠敬? 15第15集 有一種感情叫同氣連枝 16第16集 經營好家庭的重要條件 17第17集 教孩子從夾菜開始 18第18集 客人來了,怎麼辦 19第19集 孩子學習才藝的目的 20第20集 路上遇到長輩,怎麼辦 21第21集 情義,在送別中流露 22第22集 與長輩相處時的進退之禮 23第23集 與長輩說話的分寸 24第24集 將愛屋及烏做到極致 25第25集 早起,最高級的人生態度 26第26集 愛惜身體也是孝 27第27集 著裝儀容為什麼這麼重要 28第28集 家裡的東西為什麼總是找不到 29第29集 當我們超過了對物質本身的需要 30第30集 孩子的健康從學會吃飯開始 31第31集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2第32集 大能力都從小地方開始扎根 33第33集 膽大心細,在生活細微處培養 34第34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5第35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6第36集 這些地方,不要帶孩子去 37第37集 打電話與拜訪的學問 38第38集 細節決定成敗 39第39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0第40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1第41集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42第42集 「站位」很重要 43第43集 承諾,不可輕率 44第44集 當孩子講話不清楚時怎麼辦? 45第45集 如何走好人生這盤棋 46第46集 新年,做孩子的君親師 47第47集 見到別人的過錯怎麼辦? 48第48集 讓成長的喜悅伴隨我們一生 49第49集 平淡中有真味 50第50集 教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 51第51集 人生的轉變,從自身開始 52第52集 教孩子做坦坦蕩蕩的真英雄 53第53集 有仁愛之心的孩子最有福 54第54集 孩子的德行比才華更重要 55第55集 孩子的心胸多寬,成就就多大 56第56集 教孩子知道義、守仁義、懂情義、惜恩義 57第57集 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 58第58集 培養孩子包容萬物的心胸 59第59集 教孩子學會讚美 60第60集 教孩子勸善與規過的智慧

教孩子做人的分寸-第61集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比如家族分配財物,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對方比較困難,我們就應該多給予,自己則少拿。當人人有這種禮讓和氣的態度,家庭就會處處展現出體諒、相讓的氛圍,家族也自然會越來越興旺。

  周朝的泰伯和仲雍把天下讓給弟弟,因此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全國人民也效法他們的孝悌精神。其實,我們的一讓,既成全了自己的德行,又成全了家庭的和睦,同時也積累了自己的福分。

  當我們積累了福分,自然會得到回報。因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所以,我們平時做事、對人,不能只順著自己煩惱習氣,要依縱天理、人心去做。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如果我們不希望別人在言詞上對我們有毀謗、批評,那我們也不應該毀謗、批評別人;我們不希望別人在行為中有冒犯、控制我們,我們也不應該去冒犯、控制別人;我們不希望別人有害我們的心,我們也不應該有害人之心。若能處處這樣對待他人,自然就能掌握做人的分寸。

  如果我們總以為都是周遭的人不好,別人常常對我發脾氣,我們就要反觀自己,是不是我們常常以惡臉對人。當我們時時以笑臉迎人,自然會得到別人的笑臉相待。

  我們可以靜下心來仔細的想一想,親朋好友面對我們的時候是什麼態度和臉色?只要常常這樣去思惟,才知道如何修正、提升自己。

  當我們以寬恕的心對別人,人際關係一定會有所轉變。所以「將加人,先問己」,應該時時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事情,「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我們想一想一天當中對自己寬恕幾次?但當別人犯了一點過失,我們就很生氣。

  所以,我們換個角度,以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這樣就容易包容、接納;進而我們盡本分的去幫助、引導他人,就會廣結天下之士。假如我們以責備別人的態度來對待自己,我們的過失就會越來越來少,所謂「德日進,過日少」。

  其實很多障礙不在外面,都在自己一念之間。我們之所以會痛苦,往往是求不得,只是要求別人,沒有要求自己。人只要有求,每天都會患得患失。反過來能知道自己的本分,盡心盡力,就會有所成長和收穫。

  宋朝有個讀書人叫劉寬,他為人寬厚,家人從來沒見過他發脾氣,所以想藉機測試一下。有一天早晨,當劉寬穿戴好朝服,正準備出門上朝的時候,他的夫人讓婢女盛了一碗熱湯給他,這位婢女進門時佯裝跌倒,把熱湯潑在了劉寬的朝服上。

  劉寬不但沒有生氣,還馬上站起來問:「妳的手有沒有燙到?」家人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我們從人的第一念,就可以看出他的存心。

  就像當初孔子家的馬廄著火了,孔子一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句話就問:「有沒有人受傷?」夫子首先想著不要有人受到傷害,這是「慈而寬」。當我們真正落實「慈而寬」,在家庭中我們就是好家長,在團體裡我們就是好領導,在社會上我們也會是受人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