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
已播2926 共70集 更新:2022-07-28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51
選集:
1~60 61~70
1第1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上) 2第2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下) 3第3集 關照父母的起居生活 4第4集 出入讓家人安心 5第5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上) 6第6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下) 7第7集 盡力做讓父母歡喜的事 8第8集 孝順父母,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 9第9集 什麼時候的孝,才更加難能可貴 10第10集 如何規勸父母 11第11集 勸諫要用對方法 12第12集 怎樣照顧生病的父母 13第13集 懷念,發自一個人的內心 14第14集 祭祖,為什麼要極盡誠敬? 15第15集 有一種感情叫同氣連枝 16第16集 經營好家庭的重要條件 17第17集 教孩子從夾菜開始 18第18集 客人來了,怎麼辦 19第19集 孩子學習才藝的目的 20第20集 路上遇到長輩,怎麼辦 21第21集 情義,在送別中流露 22第22集 與長輩相處時的進退之禮 23第23集 與長輩說話的分寸 24第24集 將愛屋及烏做到極致 25第25集 早起,最高級的人生態度 26第26集 愛惜身體也是孝 27第27集 著裝儀容為什麼這麼重要 28第28集 家裡的東西為什麼總是找不到 29第29集 當我們超過了對物質本身的需要 30第30集 孩子的健康從學會吃飯開始 31第31集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2第32集 大能力都從小地方開始扎根 33第33集 膽大心細,在生活細微處培養 34第34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5第35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6第36集 這些地方,不要帶孩子去 37第37集 打電話與拜訪的學問 38第38集 細節決定成敗 39第39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0第40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1第41集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42第42集 「站位」很重要 43第43集 承諾,不可輕率 44第44集 當孩子講話不清楚時怎麼辦? 45第45集 如何走好人生這盤棋 46第46集 新年,做孩子的君親師 47第47集 見到別人的過錯怎麼辦? 48第48集 讓成長的喜悅伴隨我們一生 49第49集 平淡中有真味 50第50集 教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 51第51集 人生的轉變,從自身開始 52第52集 教孩子做坦坦蕩蕩的真英雄 53第53集 有仁愛之心的孩子最有福 54第54集 孩子的德行比才華更重要 55第55集 孩子的心胸多寬,成就就多大 56第56集 教孩子知道義、守仁義、懂情義、惜恩義 57第57集 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 58第58集 培養孩子包容萬物的心胸 59第59集 教孩子學會讚美 60第60集 教孩子勸善與規過的智慧

教孩子做坦坦蕩蕩的真英雄-第52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改過確實對人的一生相當重要,幾千年的歷史要找一個從出生到終了都沒有過失的人,不太可能;找一個都是作惡的人,也不可能。人皆有善惡,我們懂得規勸他人,自己懂得改過,就可以「德日進,過日少」。而我們勸人除了要有一顆真心、善心之外,也要有巧妙的方法。

  孔夫子給我們三個很好的修身法寶:

  第一「好學近乎知」。學習一定要不斷的精進,因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二「力行近乎仁」,唯有真正落實聖賢教誨,才能不斷提升仁慈之心,不斷看到家庭、社會的需要和自己的本分;

  第三「知恥近乎勇」,是不是可以舉起好幾百斤的物品就叫勇者?這只是力勇,而不是人格的智勇。真正大勇之人,是能降伏自己的壞習氣。

  什麼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俗話講:「擊敗他人一千次,不如擊敗自己一次。」真正的勇者是能對治自己的壞習慣,進而改正,所以知恥近乎勇。當這個勇氣可以持續二、三年,我們的習性就會慢慢轉過來。

  在春秋時代有一位賢相叫晏嬰,德行非常好。他一件大衣穿了三十年,但看起來還是整整齊齊,因為「愛物者,物恆愛之」。一位宰相的大衣穿了三十年,除了會影響他的家庭之外,還會影響整個文武百官和人民,所以晏嬰的廉潔帶動了整個社會清廉的風氣。

  晏嬰的馬夫,每天送晏嬰去朝廷辦公。這個馬夫因為替宰相駕車,就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結果他的夫人有一天就跟他說:「我要離開你。」馬夫很緊張的問:「妳為什麼要離開我?」她說:「晏嬰大夫身為宰相都這樣的謙卑,大家都是尊重宰相的德行,人家有德行還謙卑,你又沒有宰相之德,還這麼傲慢,所以我要離開你。」結果這個馬夫聽完很慚愧的跟夫人說:「我一定會改過。」

  馬夫的太太很有見地,懂得要進諫、規勸自己的先生,當然她的先生也很有肚量能接納太太的意見。後來這位馬夫就痛定思痛,開始認真的學習。後來晏嬰也覺得他的德行進步很快,就舉薦他當上了齊國的大夫。所以人只要肯改過,都會有好的前途,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

  改過不只會影響一個人,還會影響家庭,甚至於影響一個國家。在春秋戰國時代有一位名相叫藺相如。我們都知道「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在一次與秦國的外交事件中非常機智地化解危機。由於他出色的表現,趙王把最高的職稱封給他。

  趙國有一名大將叫廉頗,他是馳騁沙場的老將軍,立下過赫赫戰功。他認為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巴,而自己則是經歷了出生入死,所以很不服氣。常常在路上,廉頗故意跟藺相如的車碰在一起,要找藺相如的麻煩。

  藺相如每次發現廉頗將軍的車來了就繞道離開,不跟他有摩擦;有時廉頗去找藺相如,藺相如也稱身體不適拒絕了,都是低調處理。藺相如的僕人很不理解,對藺相如說:「大人,您為何這樣懦弱?為何忍受如此的羞辱?」

  藺相如說:「你知道秦國這麼大的國家,為什麼不敢來攻打我們趙國嗎?就是因為趙國有廉頗將軍和我,才讓秦國不敢輕舉妄動。我個人的恥辱事小,假如我跟廉頗將軍起了衝突,而讓國家受到危難,這是國家的恥辱,我就無法向國家和人民交代了。」

  這些話後來傳到了廉頗將軍的耳中,他聽了之後很慚愧,於是脫去上衣,背著帶刺的荊條到藺相如家中請罪,以表他的誠意和懺悔。藺相如一聽到將軍來了,也趕快出來把將軍扶起,兩人從此成了刎頸之交。

  所以廉頗將軍值得我們佩服的地方是知過能改,而藺相如的肚量和遠見也是讓我們相當感佩。當我們清楚自己的過失時,絕對不能再掩飾,「倘掩飾」就「增一辜」,人生數十寒暑,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歷史無法重寫,稍有偏頗要趕快改正,給後代子孫留下好榜樣。過能改必須先悔過,悔過要先知過,了解道理才能判斷是非,我們學的《弟子規》就是一個是非、做人的標準。

  這本《弟子規》就可以當作家裡的家規、班級的班規、公司的常規。先立規矩,才有一個依循是非的標準,我們才能知過、悔過、改過。只有改過才能進步,假如不改過,每天心裡都會提心弔膽,很怕被人識破。假如被識破了,那就一文不值,甚至會讓人家瞧不起我們、從此也不再信任我們。

  所以要勇於認錯,這樣人生才能走得坦坦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