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
已播2926 共70集 更新:2022-07-28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51
選集:
1~60 61~70
1第1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上) 2第2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下) 3第3集 關照父母的起居生活 4第4集 出入讓家人安心 5第5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上) 6第6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下) 7第7集 盡力做讓父母歡喜的事 8第8集 孝順父母,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 9第9集 什麼時候的孝,才更加難能可貴 10第10集 如何規勸父母 11第11集 勸諫要用對方法 12第12集 怎樣照顧生病的父母 13第13集 懷念,發自一個人的內心 14第14集 祭祖,為什麼要極盡誠敬? 15第15集 有一種感情叫同氣連枝 16第16集 經營好家庭的重要條件 17第17集 教孩子從夾菜開始 18第18集 客人來了,怎麼辦 19第19集 孩子學習才藝的目的 20第20集 路上遇到長輩,怎麼辦 21第21集 情義,在送別中流露 22第22集 與長輩相處時的進退之禮 23第23集 與長輩說話的分寸 24第24集 將愛屋及烏做到極致 25第25集 早起,最高級的人生態度 26第26集 愛惜身體也是孝 27第27集 著裝儀容為什麼這麼重要 28第28集 家裡的東西為什麼總是找不到 29第29集 當我們超過了對物質本身的需要 30第30集 孩子的健康從學會吃飯開始 31第31集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2第32集 大能力都從小地方開始扎根 33第33集 膽大心細,在生活細微處培養 34第34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5第35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6第36集 這些地方,不要帶孩子去 37第37集 打電話與拜訪的學問 38第38集 細節決定成敗 39第39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0第40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1第41集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42第42集 「站位」很重要 43第43集 承諾,不可輕率 44第44集 當孩子講話不清楚時怎麼辦? 45第45集 如何走好人生這盤棋 46第46集 新年,做孩子的君親師 47第47集 見到別人的過錯怎麼辦? 48第48集 讓成長的喜悅伴隨我們一生 49第49集 平淡中有真味 50第50集 教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 51第51集 人生的轉變,從自身開始 52第52集 教孩子做坦坦蕩蕩的真英雄 53第53集 有仁愛之心的孩子最有福 54第54集 孩子的德行比才華更重要 55第55集 孩子的心胸多寬,成就就多大 56第56集 教孩子知道義、守仁義、懂情義、惜恩義 57第57集 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 58第58集 培養孩子包容萬物的心胸 59第59集 教孩子學會讚美 60第60集 教孩子勸善與規過的智慧

教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第50集

  「聞過怒,聞譽樂」。假如別人說我們的過失,我們就很生氣;稱讚我們,就洋洋得意,這種態度就不能贏得朋友的信任,會造成「損友來,益友卻」。為什麼損友會來?因為他很清楚,只要講幾句美言,他就有機可乘了。

  損友來了,益友就退了。益友為什麼會退?因為有德行的人,他很清楚做朋友的本分一定要直言不諱,我們有缺點,他一定會幫忙提出來。當我們不能接受的時候,他只好先避開,為的是不讓我們生煩惱。等我們真正肯接納他的雅言規勸時,他才重新回到我們身邊。

  「聞譽恐,聞過欣」的態度必須要從小紮起。我們老師教這句經文的時候都會提醒小朋友:「今天別人把你的缺點講出來,就好像你的臉上有一個黑的東西黏在上面,這時別人告訴你,讓你把這個污垢去掉,你應不應該感謝他?」

  「當然應該。」所以小朋友之間,只要同學把他的缺點指出,他會鞠一個躬跟同學講:「謝謝你指出我的缺點。」當孩子對於自己的缺點有所改變,我們老師又適時的鼓勵他,「過能改,歸於無」,他就更歡喜把這些缺點修正過來。所以從小紮下改過的根,對他終身都有很大的益處。

  宋朝有一位大文豪蘇東坡,他跟佛印禪師是好朋友,兩人常常互相切磋學問。有一天蘇東坡覺得自己的境界很好,就寫了一首詩:「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覺得連八風都不能影響他的清淨心。

  蘇東坡詩中寫的八風是指:利、衰、苦、樂、稱、譏、毀、譽。這個利就是我們很順勢、順暢的時候;衰是衰敗下來;苦,是受苦的時候,樂是很歡喜或者很樂的時候,往往人一苦就會怨聲載道,一樂就可能樂極生悲;稱讚,就洋洋得意;譏,譏毀我們就很生氣、很不舒服;毀,詆毀、毀謗;譽,當人有很好的名譽,可能就會生起貢高我慢的心。所以,八風對人生境界是最好的考驗,它考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

  蘇東坡覺得這八風都不能影響他的清淨心,就寫了這首詩給書童拿去送給佛印禪師。結果佛印禪師看完,就在信上寫了一個「屁」字,讓書童拿回去。

  蘇東坡本來是期待禪師的稱讚,想聽好話,就已經動了「八風」。結果他看了回復非常生氣,就趕往禪師住的地方,一到門口看到兩行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于是蘇東坡很慚愧的就離開了。

  所以,我們要時時觀照自己是否「八風」吹不動,時時把我們不好的習性去除,才不會犯「聞過怒,聞譽樂」的錯誤。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如果一個人好話聽得太多,偶爾聽到一句批評的話,內心就覺得很不舒服。所以孩子要長養謙卑的態度,而不是驕傲自滿。

  比如當一個君主能寬宏大量,接納眾臣對他進諫的雅量,這些忠臣、賢臣必然用真心進諫并指出缺點,從而制定出的政策就會對國家、對人民都有幫助。

  同理,我們為人父母、老師,當學生或孩子指出我們的缺點,也要虛心接受。這樣當家長、老師承認自己的不足時,在孩子的眼中就能看到他們尊敬的目光。

  認錯是德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當長者主動修正、主動改過,就會帶動整個團體都勇於認錯的風氣。當我們有接納別人諫言的虛心,自然就有眾人幫忙。

  中國老祖宗用梅蘭竹菊表君子的德行。竹子為什麼表君子的德行?因為竹子的心是空的,能虛懷納雅言。我們老祖宗不只跟人學還跟萬物學,看到萬物之德也會對照、修正自己。所以我們要善學,舉一反三,在接觸一切人事物時都能修養自己、提升自己。

  竹子除了虛心以外,它們都是群居。因為這樣它長出來的每一枝都很直立,這就寓意環境的重要性。我們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縱是孟子有好的根機素質,也需要後天好的環境來培養。所以做父母的也要給孩子提供好的學習環境。

  再者,竹子都是一節一節往上長,代表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會遇到一些挑戰。當面臨挑戰的時候,一定要勇往直前去突破一節一節的關卡,也就是要有堅忍的態度去面對人生。

  「聞譽恐」,為什麼聽到別人的稱讚,我們要抱著戰戰兢兢的態度?因為我們的才華,甚至成就,絕非僅憑個人之力就能達到的。比如我們的成長都是父母養育、老師的教育,還有很多長者給我們指導、關懷。當我們有成就的時候,要先想到這些功勞都是他們的,這樣才不會自視甚高。我們有了這樣的存心,聞譽就不會樂,會覺得誠惶誠恐,趕快盡心盡力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以回饋眾人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