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
已播2926 共70集 更新:2022-07-28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51
選集:
1~60 61~70
1第1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上) 2第2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下) 3第3集 關照父母的起居生活 4第4集 出入讓家人安心 5第5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上) 6第6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下) 7第7集 盡力做讓父母歡喜的事 8第8集 孝順父母,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 9第9集 什麼時候的孝,才更加難能可貴 10第10集 如何規勸父母 11第11集 勸諫要用對方法 12第12集 怎樣照顧生病的父母 13第13集 懷念,發自一個人的內心 14第14集 祭祖,為什麼要極盡誠敬? 15第15集 有一種感情叫同氣連枝 16第16集 經營好家庭的重要條件 17第17集 教孩子從夾菜開始 18第18集 客人來了,怎麼辦 19第19集 孩子學習才藝的目的 20第20集 路上遇到長輩,怎麼辦 21第21集 情義,在送別中流露 22第22集 與長輩相處時的進退之禮 23第23集 與長輩說話的分寸 24第24集 將愛屋及烏做到極致 25第25集 早起,最高級的人生態度 26第26集 愛惜身體也是孝 27第27集 著裝儀容為什麼這麼重要 28第28集 家裡的東西為什麼總是找不到 29第29集 當我們超過了對物質本身的需要 30第30集 孩子的健康從學會吃飯開始 31第31集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2第32集 大能力都從小地方開始扎根 33第33集 膽大心細,在生活細微處培養 34第34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5第35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6第36集 這些地方,不要帶孩子去 37第37集 打電話與拜訪的學問 38第38集 細節決定成敗 39第39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0第40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1第41集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42第42集 「站位」很重要 43第43集 承諾,不可輕率 44第44集 當孩子講話不清楚時怎麼辦? 45第45集 如何走好人生這盤棋 46第46集 新年,做孩子的君親師 47第47集 見到別人的過錯怎麼辦? 48第48集 讓成長的喜悅伴隨我們一生 49第49集 平淡中有真味 50第50集 教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 51第51集 人生的轉變,從自身開始 52第52集 教孩子做坦坦蕩蕩的真英雄 53第53集 有仁愛之心的孩子最有福 54第54集 孩子的德行比才華更重要 55第55集 孩子的心胸多寬,成就就多大 56第56集 教孩子知道義、守仁義、懂情義、惜恩義 57第57集 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 58第58集 培養孩子包容萬物的心胸 59第59集 教孩子學會讚美 60第60集 教孩子勸善與規過的智慧

見到別人的過錯怎麼辦?-第47集

  我們見到別人有不好的地方,先不要批評,要反觀自己有沒有犯同樣的錯。假如有,趕快修正;假如沒有,繼續保持。有一位老師說:「見人有善,不嫉妒要隨喜;見人有惡,不批評要規勸或守默;見人錯事,不指責要協助。」這個話很有智慧,如果我們能常常拿來觀照自己的心,進步就很快。

  「見人惡」絕不放在心上,不能把我們最純潔的心,裝很多別人的垃圾,這是最傻的。有一個朋友說:「不見人惡很困難。」他就去請教一位教授,教授教給他一個好方法:「你以後看到別人的錯,都說是我的錯。」比如你看到兒子不乖,就說:「都是我的錯,沒教好。」那你就趕快教;比如看到太太不好,你說:「都是我的錯,沒有用德行感動她。」假如在馬路上看到別人沒有功德心,你說:「都是我不好,我沒有當榜樣影響他。」

  當人能處處看到自己的本分,就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數落別人的不是上,這是「見人惡」可以「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改過也是相當重要的學問,《了凡四訓》講到「未論行善,先須改過」。假如我們不改自己的過失,今天縱有行善,把行善比喻成水,就好比把水加到破了洞的水桶裡,因為有惡沒改,水加得再多也會漏掉。所以要先把洞補好,以後的善才會愈積愈豐沛。

  改過要發三種心:一發恥心、二發畏心、三發勇心。為什麼要發羞恥心?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潛力,都應該透過自己的修學,慢慢成聖成賢,所以孟夫子才會給我們鼓勵:「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不要辜負老祖宗對我們的期許,要當天、地、人三才。怎樣當天地人三才?就是要把天地之德表演出來。

  大地有什麼德?長養萬物、成就萬物,所以心胸非常寬廣、平等。我們把最污穢的東西給了大地,大地把它轉化成營養回饋給我們;就像母親一樣,縱使我們小時候便溺讓母親收拾,母親回饋給我們的也是無私的奉獻。

  所以「天為父,地為母」,我們要把天地之德好好表演出來。古聖先賢他們可以成聖成賢,我們一生也不能不作貢獻,甚至還造成家庭、社會的負擔,那就太慚愧了。所以孟夫子說「恥之於人大矣」,羞恥心對一個人太重要了,有羞恥心則可以成聖賢。

  二、發「畏心」。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掩飾得不錯,其實是自欺欺人,「日久見人心」。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終究會被人看破。所以只要肯改過就不晚,古人有一生造惡的,臨終懺悔自己一生的造作,結果還得到善終。所以縱使是「彌天罪惡,也當不得一個悔字」。

  我們下定決心,從今以後要當聖賢的好學生,無論過去犯了什麼過失,都可以彌補回來,也可以贏得別人對我們的尊敬。「人生無常」,所以改過決不可以等待,若等身命結束了,想改都改不了,而且一生的惡名可能還讓子子孫孫蒙羞,我們不能幹,要發畏心。

  三、發「勇心」,要有勇氣對治自己的壞習慣。記得一位叔叔第一次跟我談話的時候,談了兩個多小時。其中有一句我印象最深,他說:「對自己的習氣要趕盡殺絕,對別人的不足要厚道三分。」其實這跟「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同一個意思,但叔叔的這些話,讓我刻骨銘心。

  所以在往後面對壞習慣的時候,要快刀斬亂麻,絕不能退縮。我從這句話想到一個歷史故事,在三國時代趙子龍救阿斗,他把阿斗綁在懷裡,被幾十萬大軍團團圍住,那時他只有一個念頭:衝出去,保護好阿斗。所以我們現在要提升自己的學問、克服壞習慣,也要有趙子龍突圍曹軍的氣魄。

  過去的煩惱習性就像幾十萬大軍排山倒海而來,這時不能有任何退縮的意念,因為一遲疑就會被習氣打敗!所以不能有退縮的念頭,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把阿斗救出去。誰是阿斗?這是譬喻本善的心,要保護好我們本善的心,要有勇氣讓它真正發揚出來,不能退縮。

  在《了凡四訓》當中也提到,對治壞習慣要如毒蛇嚙指來看待,被毒蛇咬到手指頭,這時一遲疑、考慮,命就沒了,必須馬上切下去,不能讓壞習慣停留半秒鐘。

  比如要生氣了,馬上想到「言語忍,忿自泯」,「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這是改過的勇氣和方法。

  所以一個人真正會修身,時時可以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當他能覺察到起心動念的偏頗,馬上修正過來,逐漸就不會有偏頗的言語行為,這是會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