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
已播2926 共70集 更新:2022-07-28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51
選集:
1~60 61~70
1第1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上) 2第2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下) 3第3集 關照父母的起居生活 4第4集 出入讓家人安心 5第5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上) 6第6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下) 7第7集 盡力做讓父母歡喜的事 8第8集 孝順父母,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 9第9集 什麼時候的孝,才更加難能可貴 10第10集 如何規勸父母 11第11集 勸諫要用對方法 12第12集 怎樣照顧生病的父母 13第13集 懷念,發自一個人的內心 14第14集 祭祖,為什麼要極盡誠敬? 15第15集 有一種感情叫同氣連枝 16第16集 經營好家庭的重要條件 17第17集 教孩子從夾菜開始 18第18集 客人來了,怎麼辦 19第19集 孩子學習才藝的目的 20第20集 路上遇到長輩,怎麼辦 21第21集 情義,在送別中流露 22第22集 與長輩相處時的進退之禮 23第23集 與長輩說話的分寸 24第24集 將愛屋及烏做到極致 25第25集 早起,最高級的人生態度 26第26集 愛惜身體也是孝 27第27集 著裝儀容為什麼這麼重要 28第28集 家裡的東西為什麼總是找不到 29第29集 當我們超過了對物質本身的需要 30第30集 孩子的健康從學會吃飯開始 31第31集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2第32集 大能力都從小地方開始扎根 33第33集 膽大心細,在生活細微處培養 34第34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5第35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6第36集 這些地方,不要帶孩子去 37第37集 打電話與拜訪的學問 38第38集 細節決定成敗 39第39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0第40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1第41集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42第42集 「站位」很重要 43第43集 承諾,不可輕率 44第44集 當孩子講話不清楚時怎麼辦? 45第45集 如何走好人生這盤棋 46第46集 新年,做孩子的君親師 47第47集 見到別人的過錯怎麼辦? 48第48集 讓成長的喜悅伴隨我們一生 49第49集 平淡中有真味 50第50集 教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 51第51集 人生的轉變,從自身開始 52第52集 教孩子做坦坦蕩蕩的真英雄 53第53集 有仁愛之心的孩子最有福 54第54集 孩子的德行比才華更重要 55第55集 孩子的心胸多寬,成就就多大 56第56集 教孩子知道義、守仁義、懂情義、惜恩義 57第57集 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 58第58集 培養孩子包容萬物的心胸 59第59集 教孩子學會讚美 60第60集 教孩子勸善與規過的智慧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第40

  「凡出言,信為先」,我們要言而有信,對自己講出來的話絕對要放在心上,並且去實踐、履行。

  在春秋時代的吳國有一個人叫季札,有一次君王派他出使魯國,途中經過徐國,徐國國君就宴請他吃飯。吃飯的時候,國君一直盯著季札身上佩的那把寶劍。

  季札心想:「國君很喜歡我這把寶劍,但我出使其他國家,佩劍是必要的禮儀,等我辦完事以後再把寶劍送給他。」

  後來季札順利出使魯國,回來又經過徐國,去拜訪徐君,要把寶劍送給他,不巧徐君剛剛去世了。季札知道後就前往他的墳前祭拜,祭拜完隨手就把寶劍掛在徐君墳旁的樹上。

  季札的隨從非常疑惑的說:「主人,徐君已經去世了,您這把劍要送給誰呢?」

  季札說:「我心裡已經答應將這把劍贈送給徐君了,怎麼可以因為他故去我就違背心中的承諾呢?!」所以季札講出了一句很感人的話:「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背吾心哉!」

  古人的信用不只在言語上,而是連一個念頭都不願違背,不願失信於人,也不願違背自己的良心。

  守信用一定要童叟無欺,只要言出都要必行,不然我們就要先考慮清楚再答應,所謂「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漢朝有一位太守叫郭伋,有一次他路過所管轄的區域,很多小朋友圍過來跟他問好。孩子們很天真的說:「太守,您下一次什麼時候再到我們這裡來?」郭伋對孩子的話也沒有怠慢,他開始算幾個月之後的某一天又會到這裡來巡視,所以就跟孩子講了那個日期。

  結果下一次郭伋到此地來巡視時,比他跟孩子講的時間早到了一天。他的隨從要進城時,郭伋說:「我跟孩子們有約在先,今天我們就在郊外的亭中住一晚吧。」第二天,等約定的時間到了,郭伋才進去。果然這些孩子都在那裡等他。郭伋做到了童叟無欺,雖然是孩子,他也不失信。

  此事傳開後,漢光武帝對郭伋非常讚賞,還稱讚他「賢良太守信之至」,郭伋的信用已到了極致。所以我們的信用也要不分年齡,甚至是不分長幼貴賤,對任何人我們都不能輕慢,都要信守承諾。

  「詐與妄,奚可焉」,「詐」是欺騙,「妄」是花言巧語。假如我們不守信,還要找一些藉口來掩飾自己的失信,那就是「倘揜飾,增一辜」。最後別人了解到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失信,我們的名聲就會愈來愈差。當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我們確實很守信,但生命中剛好出現一些狀況讓我們無法實現諾言時,有一個字可以解決,那就是「誠」。

  我們開誠布公,當對方真正了解我們的情況,又了解我們的誠意,他也會退一步。假如我們繼續掩飾,對方就會愈來愈憤怒,到最後很難收場。所以對別人的承諾絕不可拖延,愈拖愈難解決。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親戚欠了很多債務。親戚也很有責任要去償還,但又很緊張,怕對方態度不好。後來親戚的朋友建議他坦誠的跟對方談:「我目前就是這樣的情況,你們再做其他更惡劣的事,對你們、對我都沒有好處。我現在是誠誠懇懇要來還錢,我一個月可以還你們多少……」後來的結果談得很順利。所以世間處世做人的方法,不要把它想得太複雜,就是坦誠相待。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事實如此就直接講出來,絕不能再找藉口掩過飾非。只要我們有過失,沒有守信,一定要當場道歉,對方也會比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