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
已播2926 共70集 更新:2022-07-28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51
選集:
1~60 61~70
1第1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上) 2第2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下) 3第3集 關照父母的起居生活 4第4集 出入讓家人安心 5第5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上) 6第6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下) 7第7集 盡力做讓父母歡喜的事 8第8集 孝順父母,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 9第9集 什麼時候的孝,才更加難能可貴 10第10集 如何規勸父母 11第11集 勸諫要用對方法 12第12集 怎樣照顧生病的父母 13第13集 懷念,發自一個人的內心 14第14集 祭祖,為什麼要極盡誠敬? 15第15集 有一種感情叫同氣連枝 16第16集 經營好家庭的重要條件 17第17集 教孩子從夾菜開始 18第18集 客人來了,怎麼辦 19第19集 孩子學習才藝的目的 20第20集 路上遇到長輩,怎麼辦 21第21集 情義,在送別中流露 22第22集 與長輩相處時的進退之禮 23第23集 與長輩說話的分寸 24第24集 將愛屋及烏做到極致 25第25集 早起,最高級的人生態度 26第26集 愛惜身體也是孝 27第27集 著裝儀容為什麼這麼重要 28第28集 家裡的東西為什麼總是找不到 29第29集 當我們超過了對物質本身的需要 30第30集 孩子的健康從學會吃飯開始 31第31集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2第32集 大能力都從小地方開始扎根 33第33集 膽大心細,在生活細微處培養 34第34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5第35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6第36集 這些地方,不要帶孩子去 37第37集 打電話與拜訪的學問 38第38集 細節決定成敗 39第39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0第40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1第41集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42第42集 「站位」很重要 43第43集 承諾,不可輕率 44第44集 當孩子講話不清楚時怎麼辦? 45第45集 如何走好人生這盤棋 46第46集 新年,做孩子的君親師 47第47集 見到別人的過錯怎麼辦? 48第48集 讓成長的喜悅伴隨我們一生 49第49集 平淡中有真味 50第50集 教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 51第51集 人生的轉變,從自身開始 52第52集 教孩子做坦坦蕩蕩的真英雄 53第53集 有仁愛之心的孩子最有福 54第54集 孩子的德行比才華更重要 55第55集 孩子的心胸多寬,成就就多大 56第56集 教孩子知道義、守仁義、懂情義、惜恩義 57第57集 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 58第58集 培養孩子包容萬物的心胸 59第59集 教孩子學會讚美 60第60集 教孩子勸善與規過的智慧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第35集

  「事勿忙,忙多錯。」忙就會亂,所以對治亂的方法是緩和。緩可以免悔,退可以免禍,所以常常有條不紊就不容易做錯事情。然後懂得進退,該退的時候不要強出頭,可以免掉禍患上身。「事勿忙」也是需要跟「謹」結合在一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很多事我們要慎始慎終。比如「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東西都放在固定的位置,什麼時候拿都不會亂;用過的東西,要把它檢查一下是否回歸原位,自己要用或別人要用時就能找到,這樣才不會造成自己和別人的困擾。

  比如我們要出去一個禮拜才能回來,這時就要把家裡的煤氣、電源都檢查一遍,否則會造成能源浪費,所以要謹慎,「事勿忙,忙多錯」。當我們答應別人的事,要馬上記錄在備忘錄上,每天看一下,哪些事做了,打勾;哪些事還沒做,再次提醒自己趕快做。假如孩子從小有這個態度,他就會很謹慎,很有責任心。

  「事勿忙,忙多錯」,要孩子做到不忙、不雜亂,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好榜樣才行。我記得我十多歲的時候常坐父親的車,父親在開車時就常講:「幹嘛那麼趕?趕也不差那五分鐘。」雖然是父親輕輕的一句話,對我來講影響很大。

  後來我會開車了,常想要開快車的時候,就會想到父親這句話。我父親開車從來不按喇叭,因為他覺得沒有必要去催促別人,所以我開車也不按喇叭。當然有些情況也要按,當我們完全看不到對方來車的時候,要先按喇叭示警一下,平常能讓別人就盡量讓。

  「勿畏難」,就是不要害怕困難。《中庸》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誨:「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也就是說,人家做一次就會了,我們縱使比較駑鈍,就做一百次,也要把它做會;人家十次就會了,我們縱使要做一千次才會,也要有毅力去做。假如人人都抱持著這種態度面對事情,縱使基礎駑鈍,也會愈來愈優秀。

  當我們都這樣應對事情,很多時候就不會被自己打敗、嚇退了。孟子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我們要常常鼓勵自己:「我一定可以!」要時時自我砥礪、自我鼓舞,這很重要。

  如果應該讓孩子承擔的事都被父母做了,這是剝奪了孩子學習、歷練的機會。曾經有一篇報導上說,有一對父母發表了一篇文章,勸告年輕的爸爸媽媽絕對不要寵小孩。因為他們夫妻老來得子,對兒子百般呵護。上了幼兒園,幼兒園老師說:「你的孩子有哪些行為不好,你要注意。」他還會幫孩子解釋、掩蓋。這樣下去,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等他大學畢業交了女朋友,女朋友要求他說:「叫你父母搬出去,房子給我們住,我才嫁給你。」所以他兒子就直接跟父母說:「你們出去!」他的父母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希望通過自己切身的痛苦,來勸告更多的父母絕對不要過分寵愛、溺愛孩子。

  在一九二〇年的時候,有一個十一歲的孩子,玩足球時把別人的玻璃給打碎了,要花十二點五美金賠償。當時的十二點五美金可以買一百二十五隻生蛋的母雞,所以這筆錢很大。他的父親就跟他說:「這個事你要負全責,我先替你把錢墊上,但是你要自己賺錢來還債。」結果,這個十一歲的孩子就出去打工,慢慢把錢還給他父親。長大後他的事業也很有成就,他就是前美國總統雷根。

  所以,當我們讓孩子去磨鍊,既增長了他正確的態度、責任心,又增長了他做事的能力。所以教育小孩要用理智,不能只用情感溺愛,這相當重要。

  「勿輕略」,「輕」是指輕視,「略」是指忽略。當我們對某些事情很輕視、忽略,心已經失去了恭敬、謹慎。我們在哪些事情當中容易忽略、輕視?比如我們送別人東西也要保持恭敬。古代有一篇文章寫到,有一個人看到很多人挨餓,就拿了食物去給他們吃,結果他隨口說:「來來來,來吃!」結果一位飢餓的人說:「不食嗟來之食。」我們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別人的感受,所以縱使布施,也不要失去恭敬之心,其實對方是在讓我們種福田、積陰德,我們要感恩。

  在財物方面,比如要捐送衣服給別人,能不能很髒就拿給人家?送別人東西要有誠意,要先把衣服洗乾淨。記得我有一輛車子要送給朋友,我的父親就跟我交代,送別人東西一定要讓人家接受得歡歡喜喜。但一般人會忽略說:「我送給他,他應該要知足了。」往往這一念輕視忽略,我們本來是好心要送對方東西,可是因為這個東西出現了很多問題,接受的人心裡會不舒服。

  所以我聽了父親的教誨,把車子檢查了一遍,才發現離合器開了十多年不好用了,縱然送給他,人家也很難使用。本來是一件好事,反而讓對方生了很多煩惱,還要花一大筆錢去修理。所以我們要處處替人著想,縱使送別人東西,也要顧慮對方的感受。

  在教育孩子方面,比如我們叫孩子拖地,孩子可能有一個心理,「你叫我做,我做就是交代一下,我還要趕快去看我的卡通片」。當孩子第一次答應我們做事,是用應付、敷衍的態度做的時候,而我們卻沒有把它修正過來,往後他可能都是敷衍塞責。所以孩子做事有沒有負責任、有沒有謹慎,這要通過家長的耐性去發現、解決。

  當我們第一次讓孩子拖地,一定要檢查他有沒有拖乾淨。假如角落還很髒,就代表他做事輕略。除了輕略以外,他還有頭無尾。一件事怎麼才算是結束了?應該請媽媽來檢查,否則可能離家長的標準還差很多,這也是負責任的態度。

  如果我們看到他做得不行,馬上要糾正他。因為人都喜歡聽鼓勵的話,所以先鼓勵孩子一下,說:「兒子今天辛苦了,拖得還不錯。」再告訴他:「這個邊邊角角假如再仔細掃一下,就更好了。媽媽像你這個年紀的時候,這件事還做不好。」給他肯定一下,然後要求他:「下次媽媽交代你做什麼事,做完了一定要先來通知媽媽去確定,你才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要讓孩子對一切人事物都懂得恭敬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