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
已播2926 共70集 更新:2022-07-28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51
選集:
1~60 61~70
1第1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上) 2第2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下) 3第3集 關照父母的起居生活 4第4集 出入讓家人安心 5第5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上) 6第6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下) 7第7集 盡力做讓父母歡喜的事 8第8集 孝順父母,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 9第9集 什麼時候的孝,才更加難能可貴 10第10集 如何規勸父母 11第11集 勸諫要用對方法 12第12集 怎樣照顧生病的父母 13第13集 懷念,發自一個人的內心 14第14集 祭祖,為什麼要極盡誠敬? 15第15集 有一種感情叫同氣連枝 16第16集 經營好家庭的重要條件 17第17集 教孩子從夾菜開始 18第18集 客人來了,怎麼辦 19第19集 孩子學習才藝的目的 20第20集 路上遇到長輩,怎麼辦 21第21集 情義,在送別中流露 22第22集 與長輩相處時的進退之禮 23第23集 與長輩說話的分寸 24第24集 將愛屋及烏做到極致 25第25集 早起,最高級的人生態度 26第26集 愛惜身體也是孝 27第27集 著裝儀容為什麼這麼重要 28第28集 家裡的東西為什麼總是找不到 29第29集 當我們超過了對物質本身的需要 30第30集 孩子的健康從學會吃飯開始 31第31集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2第32集 大能力都從小地方開始扎根 33第33集 膽大心細,在生活細微處培養 34第34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5第35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6第36集 這些地方,不要帶孩子去 37第37集 打電話與拜訪的學問 38第38集 細節決定成敗 39第39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0第40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1第41集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42第42集 「站位」很重要 43第43集 承諾,不可輕率 44第44集 當孩子講話不清楚時怎麼辦? 45第45集 如何走好人生這盤棋 46第46集 新年,做孩子的君親師 47第47集 見到別人的過錯怎麼辦? 48第48集 讓成長的喜悅伴隨我們一生 49第49集 平淡中有真味 50第50集 教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 51第51集 人生的轉變,從自身開始 52第52集 教孩子做坦坦蕩蕩的真英雄 53第53集 有仁愛之心的孩子最有福 54第54集 孩子的德行比才華更重要 55第55集 孩子的心胸多寬,成就就多大 56第56集 教孩子知道義、守仁義、懂情義、惜恩義 57第57集 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 58第58集 培養孩子包容萬物的心胸 59第59集 教孩子學會讚美 60第60集 教孩子勸善與規過的智慧

路上遇到長輩,怎麼辦-第20集

  《弟子規》中說:「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在路上遇到長輩,我們要主動過去問好、鞠躬,這是見面的禮儀。鞠躬並不容易,現在讓我們對一個人九十度鞠躬,可能很多人會不習慣。

  有一個幼兒園,經常訓練孩子鞠躬。其中有一個孩子,他們家的小輩中只有他這一個小孩,又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這麼多人寵著、照顧著,所以不太好教育。

  有一次他的爺爺對這些長輩說:「見到我孫子就好像見到我一樣,我孫子講的話就是我講的,誰要是打他就是打我。」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孩子就會不可一世。假如長者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確實是「愛之,適足以害之」。所以,現在的孩子不好教,問題都出在「溺愛」這兩個字上。

  這個孩子的父母剛好也有機緣學習《弟子規》。有一次,這個孩子在吃飯,桌上的菜太少了,他馬上用腳撐著桌子,退到後面說:「菜太少了,我不吃。」這樣的做法雖然不對,但也很正常,因為家長已經把他寵成小皇帝了。

  有一天早上,他媽媽煮了很營養的粥給他吃,他跟媽媽說:「我只吃麵,不吃粥。」他媽媽當時也沒有跟他發脾氣,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經養成壞習慣了,現在要有耐性把它修正過來。所以他媽媽說:「好,你不吃就算了。」九點的時候,他又跟媽媽說他很餓,他媽媽又把那碗粥端出來,他還是不吃,他媽媽又收起來。九點半他實在餓得不行了,媽媽把粥端出來,他就大口大口的吃起來,吃完以後還說:「挺好吃的。」

  後來,這個孩子的父母把他送到幼兒園,也很用心的跟老師配合教孩子鞠躬。有一天,是媽媽送他去幼兒園,遇到老師了,要他跟老師鞠躬,他站著不動。他媽媽就給他示範如何跟老師鞠躬,並且跟他說:「你就像媽媽這樣。」這個母親差不多鞠了十個躬,孩子還是不動,後來因為要上班,他媽媽就急忙離開了。才走到社區門口,還是覺得不對,教育要慎於始,如果一開始沒有把他教會,以後再教就會愈來愈困難。

  這位母親就打電話給她先生,她先生馬上就趕過來,夫妻倆一起走到孩子面前說:「現在爸爸教你跟老師鞠躬。」然後他爸爸就一直給老師鞠躬,也不知道鞠了多少個,這個孩子站在那裡就哭起來了,父親的這分真心讓孩子的心也融化了,當場也跟老師鞠了一躬。當他那一躬能鞠下去,往後就不困難了。所以,要教好一個孩子,親師合作特別重要。

  這位母親很有教育的敏感度,因為這個孩子被這麼多人寵愛著,對人沒有恭敬心,所以她處處也在調伏孩子的傲慢,希望他有恭敬心。每次在他們要離開社區的時候,因為社區都有保安人員,她會跟孩子說:「來,跟叔叔問好。」孩子每次都不願意。有一次他的母親就在保安人員旁邊跟孩子講:「今天你不鞠躬,我們就不上去。」孩子還是不鞠躬。她又跟孩子講:「從國家領導人到所有在工作的人,每個人對社會都有貢獻,都值得我們尊敬;而你年紀這麼小,都是父母在照顧你,還有很多人替你服務,所以你應該感謝這位叔叔,跟叔叔問好。」就當著這個保安人員的面教育孩子。當孩子能把這些道理都聽進去,能跟這些長輩鞠躬,相信孩子養成的這分恭敬的態度會讓他一生受用不盡。

  見面之禮,我們可以用鞠躬。大人與大人之間,現在一般用握手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要考慮「順序」問題,是誰先伸出手比較符合禮儀。長輩與晚輩見面是長輩先伸手,晚輩再伸手,不然我們鞠個躬就可以了;上司與下屬見面是上司先伸手,面對別人的長官,也是等長官先伸手;男生與女生見面是女生先伸手,這個順序不能顛倒。

  再者,我們要注意「態度」問題。握手,眼睛要看著對方。比如在宴會當中會遇到很多朋友,我們在跟對方握手的時候,如果眼睛是看著另外的人說「您好,您好」,這就顯得心不在焉,很沒有誠意。所以,眼睛要直視對方。

  除了眼睛之外,我們還要注意手的力氣不要太大,否則把人家捏得很痛。握的位置也要對,比如說很多人握得沒有力度,跟人家碰一下,這都沒有誠意。

  還要注意「時間」問題,不可以太長。當我們處處都能注意到這些細節,處處讓對方感到很舒服,別人跟我們握手就會很歡喜。

  握完手以後要互相介紹。這個介紹的順序很巧,剛好與握手的順序倒過來。介紹的時候,是先把晚輩介紹給長輩,把下屬介紹給上司,把男生介紹給女生。其實禮儀就是一種天然的順序,《禮記.樂記》云:「禮者,天地之序也。」禮是天地之間很自然的順序、規律。

  在介紹的過程中,有可能對方會遞名片給我們。遞名片跟接名片也要注意,名片要雙手遞給別人;遞的時候,應該用對方可以馬上看清楚的那一面遞過去,如果遞反了,對方還要轉過來看。這些細節處處都流露出我們替人著想的心。

  「稱尊長,勿呼名」,不只對尊長如此,一般人與人交往,對方如果是總經理或科長,我們就以他的職稱再冠上他的姓來尊稱他,他也會覺得很歡喜。所以,一定要先把對方的名片看好,不然等坐下來交談時忘記了,又拿出來看,這就很尷尬了。

  接了對方的名片後,我們可能會放在包裡,很多人就直接放在餐桌上,剛好在吃飯的時候滴上了菜湯,對方看了心想:「你對我的名片這麼不尊重」,給對方的印象就很不好。當我們處處有禮貌,就能給對方留下很好的印象,就能互相搭起友誼的橋梁。所以,見面的禮儀不能忽略。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我們去跟長輩打招呼,假如長輩沒什麼事,等他離開後我們就可以走了。當我們回到家一進門,看到爸爸媽媽,這叫「遇長」。很多學生回到家裡,跟爸爸媽媽見面以後,比平常在學校更忙,忙著找一大堆同學聚會。其實,爸爸媽媽好不容易等著我們回來,有很多話想對我們說,而我們都忽略了父母、長者的感受。

  應該是跟父母打完招呼以後,把行李都放下,趕快到他們身邊。因為父母一段時間沒有跟我們交談,對我們的情況不了解,一定會有許多的擔心。此時我們就坐下來,陪媽媽看看書或喝杯茶,這個時間絕對不能省。

  很多人會說:「我媽媽都沒有話跟我說。」因為我們打完招呼就走了,她心裡有很多想說的話還沒沉澱好。其實,當我們靜靜的陪著父母、老人家坐一會兒,他們的靈感就來了,自然就有很多話跟我們講。所以,我們與長者交談要有耐性,陪他們坐一會兒,假如父母確實沒有事情詢問了,我們再「長無言,退恭立」。

  有一個學生,因為他的老師很認真教他們《弟子規》,所以他過年回家想要禮拜父母,感謝父母這一年來的照顧。這個孩子在房間端好了兩杯茶,出來之前,覺得心臟噗通噗通的跳,有些膽怯,結果還沒等走出房間,就來了一些客人,他就更退卻了,愈來愈不好意思。

  不過他想起老師的教導,要認真勇敢去做,於是他鼓起勇氣把房門打開,直接走到父母面前,突然跪下來。大人們本來在聊天,孩子跪下來後一片寂靜,無形中有一種力量,讓所有的大人都很有默契的不說話了。

  然後這個孩子對父母說:「感謝爸爸、媽媽在過去這些年中對我的照顧,新的一年裡,祝您二老健康長壽。」接著跟父母頂禮三拜,在場的大人看了都很感動。所以孩子的言行也在影響著大人。這個孩子回到學校後寫了一篇文章,說他要去感謝父母的時候非常緊張,但是當他跪下去的時候,突然覺得腦子非常清醒。

  所以,跨出第一步雖然困難,但只要我們勇敢跨出去,一定會愈做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