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
已播2926 共70集 更新:2022-07-28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51
選集:
1~60 61~70
1第1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上) 2第2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下) 3第3集 關照父母的起居生活 4第4集 出入讓家人安心 5第5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上) 6第6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下) 7第7集 盡力做讓父母歡喜的事 8第8集 孝順父母,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 9第9集 什麼時候的孝,才更加難能可貴 10第10集 如何規勸父母 11第11集 勸諫要用對方法 12第12集 怎樣照顧生病的父母 13第13集 懷念,發自一個人的內心 14第14集 祭祖,為什麼要極盡誠敬? 15第15集 有一種感情叫同氣連枝 16第16集 經營好家庭的重要條件 17第17集 教孩子從夾菜開始 18第18集 客人來了,怎麼辦 19第19集 孩子學習才藝的目的 20第20集 路上遇到長輩,怎麼辦 21第21集 情義,在送別中流露 22第22集 與長輩相處時的進退之禮 23第23集 與長輩說話的分寸 24第24集 將愛屋及烏做到極致 25第25集 早起,最高級的人生態度 26第26集 愛惜身體也是孝 27第27集 著裝儀容為什麼這麼重要 28第28集 家裡的東西為什麼總是找不到 29第29集 當我們超過了對物質本身的需要 30第30集 孩子的健康從學會吃飯開始 31第31集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2第32集 大能力都從小地方開始扎根 33第33集 膽大心細,在生活細微處培養 34第34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5第35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6第36集 這些地方,不要帶孩子去 37第37集 打電話與拜訪的學問 38第38集 細節決定成敗 39第39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0第40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1第41集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42第42集 「站位」很重要 43第43集 承諾,不可輕率 44第44集 當孩子講話不清楚時怎麼辦? 45第45集 如何走好人生這盤棋 46第46集 新年,做孩子的君親師 47第47集 見到別人的過錯怎麼辦? 48第48集 讓成長的喜悅伴隨我們一生 49第49集 平淡中有真味 50第50集 教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 51第51集 人生的轉變,從自身開始 52第52集 教孩子做坦坦蕩蕩的真英雄 53第53集 有仁愛之心的孩子最有福 54第54集 孩子的德行比才華更重要 55第55集 孩子的心胸多寬,成就就多大 56第56集 教孩子知道義、守仁義、懂情義、惜恩義 57第57集 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 58第58集 培養孩子包容萬物的心胸 59第59集 教孩子學會讚美 60第60集 教孩子勸善與規過的智慧

教孩子從夾菜開始-第17集

  最近常常聽到有人說「平等」一詞,父母跟孩子平等、老師跟學生平等……但這個詞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呢?

  在人格上是應該平等的,我們尊重孩子的人格,而不是把孩子附屬在我們身上。然而,孩子還小,他的人生經驗、人生智慧與我們無法平等,我們需要引導和教育孩子。因此,有了長幼尊卑,孩子對長輩才能生得起恭敬之心,才能虛心接受長輩的教導。

  飲食、坐走都是生活當中的必需,當孩子有長幼尊卑的觀念,他才知道「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當有好的食物,一定是讓長者先吃。

  我常聽爸爸講,在他小的時候,吃飯一定要等爺爺奶奶、等父親回來,為什麼?因為家庭的生計都是父親辛勞工作的成果,做子女的要尊敬、感恩父親的付出,所以要請父親先吃。

  我們還要教導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位子怎麼坐。主位一定是對著入門的方位,因為坐在主位那裡的人能掌控整個餐廳或這個空間的情況。所以主位要讓給長者坐,晚輩盡可能的坐在門口旁邊,常常有什麼事要處理或端菜,就可以幫忙。

  還要教導孩子,假如桌子有條紋,那個條紋一條一條的不能指著主位的人,這樣沒有禮貌。這麼細微的地方,孩子都能提得起恭敬心,他以後在辦大事的時候就能沉穩,從這些小地方增長孩子的善根相當重要。

  「或飲食」,我們也要學得通權達變。大家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都互相夾菜,還有夾給對面的,我們一夾過去,所有的人都很緊張,還要幫我們看衣服有沒有被菜弄髒了。其實,如果太遠不方便,只要心意到了就好。

  通權達變就是我們有這個心意,夾一點,之後每個人想吃什麼就自己夾,這樣就不會出現我們拼命給旁邊的人夾菜,結果這個菜對方又不喜歡吃,我們夾了對方又不得不吃的尷尬情況。假如我們是跟長輩坐,而這個長輩在吃飯的時候,還要忙著跟很多的朋友做溝通,這時我們就可以主動服務,幫長輩把菜夾好,因為他跟朋友在溝通,夾菜的時間都比較少。所以任何時候都要伺機而動,觀察時機。

  有一個小朋友,學了《弟子規》以後,一天他跟媽媽到朋友家裡,他母親站著在接電話,他就對母親說:「媽,您坐下來聽電話。」他媽媽說:「你趕快坐。」他接著又說:「媽,您坐吧。」他媽媽說:「叫你坐就坐,你怎麼都不聽?」他說:「媽,您沒坐,我不能坐。」學聖賢學問首先要老實,所以孩子這樣老實,很容易有成就,我們當長輩的要成就他這種心。所以當孩子讓我們坐、給我們夾菜,我們都要歡歡喜喜的接受。

  在坐電梯的時候,就不能讓孩子後走,因為孩子小,怕他們控制不好電梯門會造成危險。所以,這雖然是原則,但也要會變通才行。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個習慣啟發孩子的恭敬心,這個習慣也會幫助孩子往後事業的發展。

  當孩子處處都有進退之禮,我們交他辦事會很放心。所以主管帶下屬去赴宴,都是帶那些夾菜夾得好、倒水倒得好的人去。這都是從小養成的好習慣,長大了就有大用處。所以做家長的也要有這個態度,為下一代的未來鋪好路。這個禮儀雖然是生活裡的一個小細節,它最重要的是要長養孩子的恭敬心。所以真正的學問就在他的存心,處處為人著想,這才叫第一等學問。

  范仲淹給自己的大兒子取名范純仁,為人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無微不至,連取名字都是在教育小孩。中國人取名字代表父母對孩子的期待,讓他能時時提醒自己。所以范仲淹給兒子取的名字叫純仁,期待他的孩子要能時時存著一顆仁慈之心。「仁」是會意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這兩個人就是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別人,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達而達人」。孩子從小知道這是父親對他的期待,自然而然就會常常鼓舞自己,督促自己往這個方向努力。

  范純仁也確實沒有辜負他父親的期望。有一次,范仲淹跟他講:「我這裡有五百斗的麥子,你幫父親把它運回江蘇老家。」在途中,范純仁遇到了父親故友的父母去世了,沒錢安葬,生活狀況窘困。范純仁馬上把五百斗的麥子賣掉,結果錢還不夠,他又把運麥子的船也賣掉,才湊夠錢送給這位長輩。

  范純仁處理完事之後,就回京城向父親匯報在途中遇到的情況,當他說到把五百斗麥子賣了,但是錢還不夠的時候,范仲淹就抬起頭來跟他兒子說:「那你就把船也賣了!」范純仁說:「爸爸,我已把它賣了。」所以父子同心,家道可以長久不衰。范家有仁厚之心,所以有大福。

  能長養學問的就是這顆存心、這顆仁心、這顆恭敬心。為什麼說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從哪裡變?從心!比如說,孩子在讀《弟子規》中所教誨的「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這些經文當中,他慢慢會去實踐。當孩子在實踐的時候,就會從外慢慢內化成他的存心,孩子這分恭敬心就會愈來愈紮實。恭敬心紮實,自然就會變化氣質。所以,當孩子讀經文而不去做的時候,效果就相當有限,所以學貴力行。

  假如我們現在拿到一顆很好吃的巧克力,第一個會想到要給誰吃?有一位老師在課堂上提出這個問題,剛好有三個答案,坐在前排有一位三十來歲的年輕人說:「趕快吃下去」;後面兩排有一位女士,四十幾歲,她說:「留給孩子吃」;再後面一點,有一位六七十歲的長者說:「先給父母吃」。

  三十幾歲,第一個念頭想自己;四十幾歲,想孩子,很多人肯定會慷慨激昂的說:「對!」您假如回到兩百年前,人家會覺得我們沒有智慧。因為當我們拿到好吃的東西是先給孩子,我們已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範,他會覺得自己是最重要的,我們已經在長養孩子的自私了。假如這塊巧克力是先拿給爺爺奶奶,孩子在旁邊看爺爺奶奶笑得這麼燦爛,他會很感動,這就是我們給孩子種了為人子的孝道。

  孩子要從夾菜開始學。小事情大學問,每個動作做出來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今天我們夾起菜來,馬上給父親:「爸,多吃一點。」我們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父親在行孝道,他內心會很感動,因為每個人都有本善的心。《大學》云:「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做任何事,先後順序對了,道才能建立起來。所以,我們菜夾對了,就教給孩子正確的為人子之道。

  當孩子知道要先尊重長輩,他的恭敬心就會落實在生活的點滴之中。比如當孩子一看到菜,是先給長輩吃,他的德行就在這夾菜中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