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
播放中:第1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上)
已播2441 共70集 更新:2022-07-28
下載 詳情 點讚47
選集:
1~60 61~70
1第1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上) 2第2集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下) 3第3集 關照父母的起居生活 4第4集 出入讓家人安心 5第5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上) 6第6集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下) 7第7集 盡力做讓父母歡喜的事 8第8集 孝順父母,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 9第9集 什麼時候的孝,才更加難能可貴 10第10集 如何規勸父母 11第11集 勸諫要用對方法 12第12集 怎樣照顧生病的父母 13第13集 懷念,發自一個人的內心 14第14集 祭祖,為什麼要極盡誠敬? 15第15集 有一種感情叫同氣連枝 16第16集 經營好家庭的重要條件 17第17集 教孩子從夾菜開始 18第18集 客人來了,怎麼辦 19第19集 孩子學習才藝的目的 20第20集 路上遇到長輩,怎麼辦 21第21集 情義,在送別中流露 22第22集 與長輩相處時的進退之禮 23第23集 與長輩說話的分寸 24第24集 將愛屋及烏做到極致 25第25集 早起,最高級的人生態度 26第26集 愛惜身體也是孝 27第27集 著裝儀容為什麼這麼重要 28第28集 家裡的東西為什麼總是找不到 29第29集 當我們超過了對物質本身的需要 30第30集 孩子的健康從學會吃飯開始 31第31集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2第32集 大能力都從小地方開始扎根 33第33集 膽大心細,在生活細微處培養 34第34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5第35集 教孩子正確的做事心態 36第36集 這些地方,不要帶孩子去 37第37集 打電話與拜訪的學問 38第38集 細節決定成敗 39第39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0第40集 我們是否在透支自己的信用度? 41第41集 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42第42集 「站位」很重要 43第43集 承諾,不可輕率 44第44集 當孩子講話不清楚時怎麼辦? 45第45集 如何走好人生這盤棋 46第46集 新年,做孩子的君親師 47第47集 見到別人的過錯怎麼辦? 48第48集 讓成長的喜悅伴隨我們一生 49第49集 平淡中有真味 50第50集 教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 51第51集 人生的轉變,從自身開始 52第52集 教孩子做坦坦蕩蕩的真英雄 53第53集 有仁愛之心的孩子最有福 54第54集 孩子的德行比才華更重要 55第55集 孩子的心胸多寬,成就就多大 56第56集 教孩子知道義、守仁義、懂情義、惜恩義 57第57集 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 58第58集 培養孩子包容萬物的心胸 59第59集 教孩子學會讚美 60第60集 教孩子勸善與規過的智慧

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上)-第1集

 

  少成若天性 習慣如自然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如何幫助孩子從小養成對父母恭敬的態度。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呼,應勿緩」,這是長養孩子對父母講話必有的恭敬態度。從一個人的言行,可以看出他的道德、學問,因此父母講話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深遠。當孩子形成孝心、恭敬心,他的學問就能奠定好根基。反之,生起的可能是傲慢心,這就毀了他一生的道業。《大學》云:「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孩子要誠意、正心,才能修身、齊家。如何誠意、正心?必須格物、致知。格物就是革除物欲和壞習性,不耐煩、傲慢就是壞習性;培養孩子的孝與敬就是誠意正心。所以,大學問皆從小地方開始紮根。

  

  當父母呼喚我們時,我們為人父母、做長輩的也要恭恭敬敬的過去,身體力行給孩子做榜樣。當孝心與恭敬的態度形成之後,這種氣氛就會感染孩子,在家庭中自然形成良好的風氣。

  

  「父母呼,應勿緩」,這種恭敬心除了對父母之外,還應遍及老師、長輩、上司。心是根本,所有的行為都是從心中延伸出來的。《禮記》云:「曲禮曰,毋不敬。」真正有恭敬心的人,他的恭敬會遍及一切人事物。對父母、長者、兄弟都恭敬的人,對父母所交代的事情就會盡心盡力做到,對事物也會生起恭敬心。

  

  對孩子就不能「兒子呼,應勿緩」。對孩子而言,我們是長輩,他是晚輩,我們要長養成全他的恭敬心。要循循善誘教導他,並和他一起學習,孩子自然會在聖哲的故事中,生起效法之心。所以,我們面對不同角色時,要懂得如何運用學問。

  

  當一個人能深刻體會到父母的恩德時,他的心境自然會柔軟恭敬。記得我姐姐出嫁的時候,有很多迎娶的禮儀。我在一旁觀禮,最後一個禮儀讓我印象最深刻,就是姐夫帶著姐姐拜別父母。當姐姐與姐夫跪下之時,我父親的眼淚瞬間就迸發出來,見此情景我的眼淚也忍不住掉了下來,因為我感受到了為人父親的心境。父親照顧女兒二十多年,不知道操心、牽掛了多少,念念都希望孩子好。如今看到女兒找到好歸宿,父親得到這麼一點安慰,所以流下的那一滴眼淚,是欣慰、感動的眼淚。

  

  父母對於兒女是一輩子的愛護,所謂「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父母親縱使活了一百歲,八十歲的兒女在他們眼裡還是小孩。當我的內心感受到父母親的辛勞時,我告誡自己,這一輩子都報答不盡父母的恩德,絕對不能再對父母講一句忤逆、不恭敬的話。因為有這分體會,看到父母自然就會生起恭敬、歡喜之心。念念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誠於中,形於外」,恭敬的言行自然就表現出來了。

  

  「父母命,行勿懶」,我們答應幫父母做的事不可以懶惰拖沓,答應了要趕快去做,這樣我們在要求孩子時,他也會很聽話。我們都遵守孔夫子的教誨,與孩子有共同語言,就能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所以,我們要反思,我們長這麼大,對父母吩咐、交代的事,有沒有行勿懶?對我們人生最重要、最有恩德的人,甚至於最親的先生、太太,我們反而容易不守信,什麼原因?因為對客戶不守信就沒錢賺,對親人不守信還可以找藉口說我最近很忙。因此,對父母親人更應該守信用,對一切人都要守信用,才是正確的態度。

  

  古時候很多孝子還不等父母吩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需要而主動去做。大家可能都聽過「孟宗哭竹」的故事,三國時代的孝子孟宗,他的母親長期胃口不好,脾胃很衰弱,已經很長一段時間吃不下東西,突然很想吃竹筍煮的羹湯。他感受到母親假如吃不到這一樣東西,一定會很痛苦。但那時候是冬天,根本不會長竹筍,所以他不知道怎麼辦,就走到竹園裡哭泣,他眼淚滴下去的地方,就長出了竹筍。為什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的這分孝心、真誠心,感動了竹子!

  

  孟宗的母親吃了這個竹筍煮的羹湯,病就好了,真正的孝子能讓父母寬慰,身體健康。所以「父母命,行勿懶」。

  

  日本的江本勝博士已研究出:人的意念可以影響礦物,可以影響水。當人有善念的時候,水結晶很漂亮,連很骯髒的湖水都會變得清淨。所以,大自然與人心是呈現一個互動的狀態。古代的孝子們,為什麼能感動竹子?甚至於感動最兇猛的老虎?憑的都是至誠的孝心!這樣的好戲,我們的老祖宗上演了幾千年。只要我們能夠學到他們的孝心,一定可以在我們的人生中上演一出又一出感人的好戲。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