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
播放中:第55集 人有誠心天照應
已播8393 共63集 更新:2024-06-18
下載 詳情 點讚181
選集:
1~60 61~63
1第1集 福田心耕 2第2集 躬身入禮,扎實人生根基 3第3集 「知緣」「惜緣」「造緣」,抉擇不可重啟的人生 4第4集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 5第5集 你的力量裡,請一定要有理 6第6集 最好的待人之道,是你的本心 7第7集 世上最不能等的事情,是行孝 8第8集 夫妻相處守住一句真言,保證白頭偕老 9第9集 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 10第10集 父愛如山,深遠而隱晦 11第11集 承傳千年文化,不忘百年初心 12第12集 幸福的愛情觀 13第13集 中國人為什麼要祭祖 14第14集 師者風範 15第15集 一輪明月共此時 16第16集 他的教誨,永遠是濟世良藥! 17第17集 大國胸懷,大國擔當! 18第18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9第19集 他的陵墓,對得上歷史對他的評價 20第20集 新年,從愛起航 21第21集 辛丑牛年,那些人,那些事 22第22集 元宵,點燃智慧的明燈 23第23集 這是妳最美的樣子 24第24集 人在做,天在看 25第25集 世上最偉大的愛 26第26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7第27集 給孩子最好的愛 28第28集 慈父的教誨 29第29集 紅色家風代代傳,修齊治平譜新篇 30第30集 友善的女子,幸福的人生 31第31集 中元節,我們用什麼告慰先祖? 32第32集 中秋節:月滿天心,孝滿人心 33第33集 感恩您,我的老師 34第34集 最恭敬的心,給最可敬的人 35第35集 和以報親恩 36第36集 2023年,從真愛自己開始 37第37集 回首如意過新年 38第38集 相信善良,收穫美好 39第39集 木鐸震長夜,法音醒世長 40第40集 好女子,家國安康 41第41集 祖先真的存在嗎? 42第42集 但得高堂樂無憂,便是兒女心安時 43第43集 智慧的父母,幸福的孩子 44第44集 父子有親,行穩致遠的人生根基 45第45集 端午丨無我的愛 46第46集 緬懷丨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的經典 47第47集 中元節丨祭祀到底祭什麼? 48第48集 教師節丨好老師到哪里找? 49第49集 今天,為什麼要紀念孔子? 50第50集 中秋節丨福慧如月,和樂圓滿 51第51集 可愛的中國,可愛的人 52第52集 重陽節丨爸媽,請放慢老去的腳步 53第53集 冬至,為什麼要祭祖? 54第54集 新的一年,願您心想事成 55第55集 人有誠心天照應 56第56集 您有一個福袋,請接福 57第57集 元宵節,送你真正的快樂 58第58集 老師,我們想您了 59第59集 清明節,追思祖德傳家風 60第60集 母亲,您辛苦了

人有誠心天照應-第55集

  今天是除夕夜,在故鄉,按照習俗,吃年夜飯前先要祭祖。

  記得小時候,人們的物質生活並不豐富,一年到頭,最豐盛的菜肴只有在除夕夜才能品嘗到。所以那時的小孩最盼望過年,不僅有新衣、壓歲錢,還有平時吃不到的美食。父母會把精心準備的食物端上桌,在祭供完先祖之後,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享用。

  看著桌上香噴噴的美味,還是孩子的我們會等不及祭供,總會趁大人不注意偷吃幾口。父母發現了,就會正色告誡我們:「要等老人們先吃,小孩子再吃!」

  父母說的「老人們」,就是先祖。小時候我們不懂,也很好奇,不知道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老人們是如何坐上桌,拿起筷子端著碗,來享受這些美食的?雖然腦海裡想不出答案,但在幼小的心靈裡產生了對未知的敬畏,真覺得老人們就端坐在那裡,享用兒孫精心為他們準備的美食。

  如今父母已過世多年,我們做兒女的也都年過半百,逢年過節,也會像當年父母祭供先祖一樣,在吃年夜飯前祭供父母先祖。只不過隨著時光的浸染,已經不復有童年時的天真與敬畏,覺得這些祭供的儀式,只是大家都在遵照習俗,表達一下後人的哀思而已。

  也正因為不再有對未知的敬畏,自己也在漸漸放縱自我,隨波逐流,祭供也越來越流於形式,草草了事。

  後來有機緣接觸、學習聖賢文化,才意識到,人不能沒有敬畏心。縱覽歷史,放眼世界,許多悲劇的上演,何嘗不是因為沒有敬畏心而釀成的惡果。

  提到「敬畏」二字,讓我想到一個典故。楊震是東漢名臣,有一次途經某縣,當地的縣令王密是楊震舉薦過的人。當天夜裡,王密專程去拜謁楊震,捧出十斤黃金給楊震,以表謝意。

  楊震臉色一沉,說道:「我瞭解老朋友你,而你卻不了解我,這是為什麼呢?」

  王密急忙解釋道:「三更半夜不會有人知道,您就收下吧!」

  楊震嚴肅地說:「你頂天而來,天知道;踏地而來,地知道;攜金而來,你知道;贈金與我,我知道。既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為什麼說沒人知道呢!」王密見狀,拿著黃金滿臉羞愧地離開了。

  這就是「楊震四知」的典故,至今廣為流傳。可究竟有多少人,真的相信「天知地知」呢?用科學實驗去證明「人在做,天在看」,並非易事。但在日常生活中,若能靜心體會觀察,也不難發現其中的端倪。

  就在癸卯年冬月,我們家族進行了對先祖祖墓的修繕,族人齊聚鄉村老家,樹碑砌石,培土焚香,慎終追遠,緬懷先祖。

  當時家族一位年近八旬、因患眼疾而失明的老族長,一大早也在家人的攙扶下,爬坡越坎,來到修墓現場。雖然行動不便,但他一直靜靜坐在一旁,陪伴著大家。

  現場有不少像老族長一樣上了年紀的族人,或柱著拐,或跛著腳,雖然身子骨不硬朗,但圓墓祭祖時,也要佝僂著背,跪下向先祖叩首敬禮。

  新立的先祖墓碑上聯是「祥光燦爛照先祖」,下聯是「瑞氣蒸騰裕後昆」。當時已是數九寒冬,然而當墓石砌好後,一直陰霾的天空突然撥雲見日,陽光普照在祖墓上。當時,老一輩都在感歎,這真是「人有誠心天照應」!

  《孝經》上說:「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一個人把孝道做到極致,真的可以感天動地,憾山嶽,泣鬼神。這種天人感應的事蹟,史書方志、傳記典冊裡均有記載。

  譬如,在清朝時期的某省地方誌裡,記載了一位名叫邵元吉的孝子事蹟。

  有一年,元吉的父親在外地不幸病逝。元吉在扶送父親的靈柩返鄉途中,遇到一只老虎,同行的人四處逃散,而元吉因為喪父之痛不願棄棺而去,又想起自己不能讓父親魂歸故里,就站在那裡悲傷而泣,結果老虎竟掉頭而去。

  有一次,鄰居家失火,火勢向元吉家蔓延,他一手抱著父親的牌位,一手扶著母親從家裡跑出去。安頓好之後,又返回家裡搶救書籍。旁人勸他不要為了幾本書而冒險,他說:「書上有我父親的手跡!」話音剛落,火勢竟很快熄滅了,大家都讚歎是元吉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因而消災免難。

  《弟子規》說:「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我們要探索究竟有沒有「天知地知」,還需憑藉自己的真誠心去感知、去體會,所謂「至誠感通」。

  《禮記》中說:「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古人認為,孝分三等,大孝是立身行道,顯揚父母,讓父母受到世人的尊重;中孝是謹言慎行,安分守己,不辱沒父母的名聲;小孝是用物質贍養父母。

  又說:「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父母既沒,慎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可謂能終矣。」在古人看來,兒女的身體就是父母的分身,用父母遺留在世間的分身去為人處事,怎敢不謹慎呢?最糟糕的,莫過於兒女因為自己的不良行為,毀了父母一世清名。

  古人認為,如果一個人平時不恭敬,為國效力不忠誠,工作辦事不盡責,與人相交不守信,上了戰場不勇敢,這些都是不孝的行為。

  在家庭中,如果兄弟姐妹不和,就沒有辦法做到「祭盡誠」。《弟子規》說「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能團結一心,和睦相處,父母先祖在天之靈也會很欣慰。「和順一門添百福」,這樣的家庭,冥冥中自會感應天地祖先的庇護,福澤長遠。

  隋朝時期,有一戶田姓人家,兄弟三人在父母去世後商量著平分家產。當時家門前有棵紫荊樹,長勢茂盛,花開正好,既然家產平分,這棵樹也只好砍掉,一分為三。沒想到,就在兄弟三人議定之後,紫荊樹很快就枯萎了。

  老大田真見了,大受觸動,歎息說:「樹本同株,聽到要一分為三,便即刻憔悴,如此看來,我們還不如樹呀!」兄弟三人痛定思痛,和好如初,不再提分家之事。後來,門前的紫荊樹,竟復蘇過來,又枝繁葉茂,花果累累了。

  和好後的三兄弟,互助互讓,家道很快興旺,田真也考取了功名,光耀門庭。田氏後人也以「紫荊堂」為堂號,旨在銘記傳承先祖美德,代代流芳。

  《了凡四訓》說:「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由我。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

  許多時候,我們對「天知地知」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是因為我們的心太浮躁,所謂「心粗眼翳」。被太多的欲望、思慮、算計蒙敝了雙眼,所以看不清事實真相。

  古聖先賢早就把真相和盤托出:「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古聖先賢是洞達宇宙人生真相的過來人,他們留在經典裡的每句話,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和歷史的證明。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在家族的血脈鏈條上,我們既是過去祖先的子孫,也是未來子孫的祖先。祖先的懿德庇蔭著我們,我們拿什麼來庇蔭子孫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能由我們用行動去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