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
播放中:第46集 緬懷丨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的經典
已播8393 共63集 更新:2024-06-18
下載 詳情 點讚181
選集:
1~60 61~63
1第1集 福田心耕 2第2集 躬身入禮,扎實人生根基 3第3集 「知緣」「惜緣」「造緣」,抉擇不可重啟的人生 4第4集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 5第5集 你的力量裡,請一定要有理 6第6集 最好的待人之道,是你的本心 7第7集 世上最不能等的事情,是行孝 8第8集 夫妻相處守住一句真言,保證白頭偕老 9第9集 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 10第10集 父愛如山,深遠而隱晦 11第11集 承傳千年文化,不忘百年初心 12第12集 幸福的愛情觀 13第13集 中國人為什麼要祭祖 14第14集 師者風範 15第15集 一輪明月共此時 16第16集 他的教誨,永遠是濟世良藥! 17第17集 大國胸懷,大國擔當! 18第18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9第19集 他的陵墓,對得上歷史對他的評價 20第20集 新年,從愛起航 21第21集 辛丑牛年,那些人,那些事 22第22集 元宵,點燃智慧的明燈 23第23集 這是妳最美的樣子 24第24集 人在做,天在看 25第25集 世上最偉大的愛 26第26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7第27集 給孩子最好的愛 28第28集 慈父的教誨 29第29集 紅色家風代代傳,修齊治平譜新篇 30第30集 友善的女子,幸福的人生 31第31集 中元節,我們用什麼告慰先祖? 32第32集 中秋節:月滿天心,孝滿人心 33第33集 感恩您,我的老師 34第34集 最恭敬的心,給最可敬的人 35第35集 和以報親恩 36第36集 2023年,從真愛自己開始 37第37集 回首如意過新年 38第38集 相信善良,收穫美好 39第39集 木鐸震長夜,法音醒世長 40第40集 好女子,家國安康 41第41集 祖先真的存在嗎? 42第42集 但得高堂樂無憂,便是兒女心安時 43第43集 智慧的父母,幸福的孩子 44第44集 父子有親,行穩致遠的人生根基 45第45集 端午丨無我的愛 46第46集 緬懷丨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的經典 47第47集 中元節丨祭祀到底祭什麼? 48第48集 教師節丨好老師到哪里找? 49第49集 今天,為什麼要紀念孔子? 50第50集 中秋節丨福慧如月,和樂圓滿 51第51集 可愛的中國,可愛的人 52第52集 重陽節丨爸媽,請放慢老去的腳步 53第53集 冬至,為什麼要祭祖? 54第54集 新的一年,願您心想事成 55第55集 人有誠心天照應 56第56集 您有一個福袋,請接福 57第57集 元宵節,送你真正的快樂 58第58集 老師,我們想您了 59第59集 清明節,追思祖德傳家風 60第60集 母亲,您辛苦了

緬懷 |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的經典-第46集

  今天是癸卯農曆六月二十八日,是我景仰的一位老教授的週年忌日。這位年高德劭的老教授,一生以弘傳聖賢之道為己任,義務教學一甲子有餘,春風化雨,饒益群生。去年的今日,老人家功德圓滿,安然歸西,享年九十六歲。

  老教授生前,通過電視、網絡進行教學,他對儒釋道傳統經典深入淺出、鞭辟入里的講解,讓大眾受益匪淺。老教授之所以能做到「所過者化」,是因為他言行一致,將經典融入生活,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所以老人家的教學才特別具有感染力。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老教授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的言傳身教,永遠不會因為時光的流逝而褪色。在這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在對老人家日常行持的追憶中,去體味、去感悟、去思索、去篤行……

  

  一、心胸廣大

  老教授於一九二七年出生於安徽廬江,在家鄉濃厚的人文氣息薰陶下,他自幼勤奮好學。十四歲時,因戰亂而不幸失學。然而,在飽受失學之苦時,他時常思考的竟是如何讓全天下的兒童不再失學。

  老教授終其一生,不求個人名聞利養,心心念念都是如何弘傳聖賢教育、如何增進人民福祉、如何促進世界和平。心量有多大,影響就有多廣,老人家能夠將聖賢之道弘傳到全世界,這種力量來自內心的使命感。

  老教授心胸廣大,從日常的待人處事接物中也可見一斑:年輕時,即使當眾被人辱罵和毆打,他也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有一次,老教授正在講課,一位女士與老教授的學生在台下發生了爭執,這位女士要求老教授下臺來給她們做評判,老教授馬上過去向女士頂禮,說:「對不起,我沒有把弟子教好。」……

  他的一生中,無論遭遇什麼樣的考驗,老教授都能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他曾寫下「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六句箴言:「感激傷害我的人,因為他磨煉了我的心智;感激欺騙我的人,因為他增進了我的見識;感激鞭打我的人,因為他替我消了業障;感激遺棄我的人,因為他教導我應當要自立;感激絆倒我的人,因為他強化了我的能力;感激斥責我的人,因為他助長了我的定慧。」

  

  二、為法忘我

  老教授常說:「既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老人家畢生教學不輟,即使年已九旬,為弘傳聖教,仍在世界各地奔波。有人曾好奇地請教他老人家:「您如此奔波不累嗎?」他回答:「多想別人,自己就不累!」

  老教授長年累月在攝影棚進行網絡教學。為了維護攝影器材,必須常開空調保持較低的室溫和濕度,長時間處於這樣的低溫環境,對人的健康是不利的。但每次授課,老教授在攝影室的時間都超過兩小時,始終淡定自如。

  有一次老教授感冒嚴重,每講幾句話都需要喝水來壓制咳嗽。課後工作人員請老人家休息一天,他說:「不可以休息,有同學來聽課,我們就必須要講,不能耽誤同學們聽課的機會。」老教授念念為大眾,從不為自己。

  

  三、孝親尊師

  老教授對父母、師長、護法的恩德念念不忘。凡所居之處,都會懸掛他們的照片,每天講課之前,一定先向他們行禮。老教授說,自己取得的一點點成績,都是承蒙父母、師長、護法的培養護持,講經教學都是在向他們作彙報。

  當年老教授的一位老師過世後,他與幾位同學一起照顧師母,一直到師母辭世。而對老師的兒女們,老教授莫不以手足之誼待之,盡可能地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

  有一天晚上,老教授正在觀看一部介紹傳統文化學校的紀錄片,工作人員看時間不早了,就請教老人家:「可不可以一邊泡腳一邊看。」他說:「老師在講話,我們泡腳不恭敬,等看完再泡。」

  老教授說,學習聖賢之道,首先就是要有誠敬心,並非父母師長需要我們的恭敬,而是我們通過恭敬父母、師長,来開顯我們自性的寶藏。所以,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四、謙讓無爭

  老教授年輕時,有次見到三個小孩為爭奪玩具鬧得不可開交,就走過去勸他們:「我出一個題目,你們誰先答出來,玩具就讓誰先玩,好不好?」小傢伙們很好奇,都說好。

  老教授說:「『讓』字怎麼寫?」其中一個小孩率先寫好了,老教授對其他兩個小孩說:「他先寫好了,你們就讓他吧。」三個小孩是親兄弟,他們成人後回想童年的這一幕,無不感念老教授當年善巧的教化。

  早年老教授有個小講堂,有人想佔用,老教授就送給他,到國外講學;在國外講學三年後,主事者希望老教授離開,他又離開,把講學的公寓也贈送了。

  老教授說:「人爭一口氣,能氣死,孔融四歲讓梨,越施才越多,我這一生處處都在讓,從來沒有跟人家競爭過。你要我就給你,我歡歡喜喜給你,一點怨恨心都沒有。結果愈讓愈殊勝,愈讓愈自在,愈讓愈快樂,才真正體會到古人所講的『吃虧是福』。」

  

  五、自卑尊人

  作為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老教授長達六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化人無數,桃李滿天,堪稱「最美教師」。但老人家從不以老師自居,而是把自己當成學生,把講課當做是給大家報告心得體會,聽眾都是老師,在監督他。

  雖然為弘傳踐行中華傳統文化做出了顯著成績,但老教授說自己是「但開風氣不為師」。

  老教授待人謙沖為懷。有一次,老教授要秘書代他寫信給一位年輕的律師。秘書將開頭的稱謂寫為「某某先生」,老教授指示改為「某公」。

  每次訪客完,大家離去時,老教授必親自送至門口,並揮手目送客人的車輛離去,才徐徐返回。老教授處處自卑尊人,歸功於人,歸過於己,其溫良恭儉讓的行誼,使人心悅誠服。

  

  六、體恤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老教授處處為人考慮,與人方便。每次用餐之後,他都會把用過的牙籤折斷成小截用紙巾包起來,原因是怕刺傷環衛工人。有次老教授外出講學,晚上住在酒店,工作人員拿了一塊大浴巾給他洗浴用,他說:「你拿塊小毛巾給我就好,大毛巾用過了,到時候服務員不容易清洗。」

  有一次,老教授去外地參加公益活動回來,在返程飛機上,陪同人員想把老人家的坐椅靠背往後調一調,以便有個舒適的坐姿。老教授做手勢制止她,暗示她這樣做會擠佔後面乘客的空間。老人家從來都是隨遇而安,不給他人添一點麻煩。

  

  七、恆順眾生

  老教授平易近人,一切隨緣。長年累月,前來拜訪、請教的客人絡繹不絕,老人家都一視同仁地親切接待,儘量滿足其要求。

  有一次,有兩位學子在同一時間,每人給老教授送了一件風衣。過了幾天,其中一位學子陪同老教授散步,遇上疾風四起,工作人員隨手拿了另一位學子送的風衣給老人家披上。這位學子看見後心急地問老教授:「您為什麼不穿我送的那件?」老教授聽後,笑咪咪地請工作人員把風衣更換過來。

  又有一次,有位熱心人士親手做了一套衣服,托人送給老教授。老人家收到新衣後立刻換上,並請人拍照傳給這位熱心人士。雖然衣服並不合身,穿上去感覺有些怪,而且老人家年事已高,換穿衣服並不方便,旁人也建議老人家拿著衣服拍照即可,但他為了讓對方生歡喜心,堅持換好衣服再拍照,以表達自己真誠的謝意。

  

  八、慈心愛眾

  老教授關懷身邊的每一個人,每次與大家用餐,都要細心查看有誰還沒到座,主動詢問瞭解情況。每次外出講課,都會叮囑同行人員注意安全,回來時還會查問大家是否到齊。他常說:「我們一起出來,要一起回去,不能落下一個人。」

  老教授樂於向大眾佈施,不僅限於講經教學與贊助教育等大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受用,只要是好的東西,他總是樂於與大家分享。自己享有的,也希望每個人都能享有。

  不僅如此,老教授平日行走都會略微低頭,身邊工作人員起初不解,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怕誤踩眾生。老人家時常提醒身邊人,不可傷害蚊蠅、蟑螂等眾生,對蔬菜中的青蟲等,要單獨置於一處,留些許青菜,供其食用,可謂「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諸如此類,皆是老教授大悲心的真實流露。

  

  九、童叟無欺

  老教授和藹可親,人緣極好,每次出門講課,居住地附近的人們都會主動迎送。有一次,一個年幼的小孩跟隨媽媽加入了迎送的隊伍,學著大人們的模樣向老教授敬禮。老人家看見後便走過去,笑咪咪地摸著他的頭說:「明天給你糖吃。」

  當晚回到住地,老教授下車後第一件事就是囑咐工作人員準備糖果。第二天出門,那個小孩及在場每位迎送的人,都拿到了糖果。小孩的媽媽滿心感動地對老教授說:「對小朋友不要那麼認真!」老人家笑著說:「小朋友也不能騙!」

  

  十、節儉惜福

  老教授非常惜福,早年他喜歡寫毛筆字,都是用廢棄的日曆、舊報紙或寫過的紙張、信封的背面來練習。

  有一次,工作人員給老教授溫好藥後發現杯子有些燙手,就把藥倒進一個新杯子,端給老教授。他看見後,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是窮苦出身,吃飯喝水永遠是一個碗一個杯子,不要學富貴人家,用很多碗很多碟子。」

  有次講完課走出攝影棚時,老教授拿出紙巾擦了擦鼻尖,又小心翼翼地折疊好放進口袋,然後笑著對工作人員說:「還可以留著下次用,福報不夠要惜福。」

  

  十一、威儀有則

  日常生活中,老教授行住坐臥穩重得體,進退自如。雖是高齡,但在講課時,從不坐有靠背的椅子,都是兩膝微並、端身正坐,從來不伸腿、翹腿,坐定以後,幾乎不改動姿勢。

  老教授做事很有條理,一件事還未做完,不會同時做第二件事。每件事無論巨細,都專心致志、認認真真,從不草率敷衍。老人家寫字時,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都寫得工工整整,一絲不苟。曾有學子見到老人家在書上寫的批註,還以為是印刷上去的。

  身邊年輕人,有時急著做某件事,會走得比較快,甚至小跑。他看到了,會說:「慢慢走,不要跑!」有時大家遇到突發情況,一下子緊張起來,他會說:「不動,不動!」提醒大家保持冷靜與正念。老教授的磁場非常好,只要在他身邊,大家都會覺得祥和寧靜,心也會慢慢安定下來。

  

  十二、禮敬萬物

  老教授的書房和臥室,都會自己整理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讓人感覺清爽,生歡喜心。洗浴之後,一定會把水龍頭和浴室的牆壁、地面都擦幹,不留一點水漬。生活用品都物有定位,心中有數。老人家看過的書、用過的物品,無論時間多久也如同新的一樣。

  平時工作人員會在老教授的桌前擺一塊毛巾,供他喝水時使用。他每次喝水都會輕輕地把杯蓋放到毛巾上,這樣不僅沒有聲音,杯蓋上的水蒸汽也不會滴到桌子上。用過毛巾後,再整整齊齊疊好。

  「穿衣、吃飯皆是修行」,老人家認為,一切萬法都是自性變現之物,對一切法的不敬,就是對自己不敬,對自己的性德不敬。真正覺悟的人,一定是真誠地禮敬萬事萬物。

  

  結語

  以上事例,僅是筆者不揣愚鈍淺陃,從記錄老教授日常行持的相關書籍中摘編的零星片段。雖是掛一漏萬,以蠡測海,但讀者若能從中得窺老教授人格魅力之一二,有所啟迪,筆者則實感幸甚。

  有人說,如果將老人家的日常行為用攝像機記錄下來,就是一部經典。「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人家通過言傳身教,給世人做出了最好的榜樣。

  如果我們能透過老教授這部「活經典」,汲取到中華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智慧,在聖賢之道中獲得真實的利益,應該是老教授一生孜孜不倦、講學不輟最樂於見到的吧。感恩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