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
播放中:第10集 父愛如山,深遠而隱晦
已播8393 共63集 更新:2024-06-18
下載 詳情 點讚181
選集:
1~60 61~63
1第1集 福田心耕 2第2集 躬身入禮,扎實人生根基 3第3集 「知緣」「惜緣」「造緣」,抉擇不可重啟的人生 4第4集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 5第5集 你的力量裡,請一定要有理 6第6集 最好的待人之道,是你的本心 7第7集 世上最不能等的事情,是行孝 8第8集 夫妻相處守住一句真言,保證白頭偕老 9第9集 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 10第10集 父愛如山,深遠而隱晦 11第11集 承傳千年文化,不忘百年初心 12第12集 幸福的愛情觀 13第13集 中國人為什麼要祭祖 14第14集 師者風範 15第15集 一輪明月共此時 16第16集 他的教誨,永遠是濟世良藥! 17第17集 大國胸懷,大國擔當! 18第18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9第19集 他的陵墓,對得上歷史對他的評價 20第20集 新年,從愛起航 21第21集 辛丑牛年,那些人,那些事 22第22集 元宵,點燃智慧的明燈 23第23集 這是妳最美的樣子 24第24集 人在做,天在看 25第25集 世上最偉大的愛 26第26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7第27集 給孩子最好的愛 28第28集 慈父的教誨 29第29集 紅色家風代代傳,修齊治平譜新篇 30第30集 友善的女子,幸福的人生 31第31集 中元節,我們用什麼告慰先祖? 32第32集 中秋節:月滿天心,孝滿人心 33第33集 感恩您,我的老師 34第34集 最恭敬的心,給最可敬的人 35第35集 和以報親恩 36第36集 2023年,從真愛自己開始 37第37集 回首如意過新年 38第38集 相信善良,收穫美好 39第39集 木鐸震長夜,法音醒世長 40第40集 好女子,家國安康 41第41集 祖先真的存在嗎? 42第42集 但得高堂樂無憂,便是兒女心安時 43第43集 智慧的父母,幸福的孩子 44第44集 父子有親,行穩致遠的人生根基 45第45集 端午丨無我的愛 46第46集 緬懷丨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的經典 47第47集 中元節丨祭祀到底祭什麼? 48第48集 教師節丨好老師到哪里找? 49第49集 今天,為什麼要紀念孔子? 50第50集 中秋節丨福慧如月,和樂圓滿 51第51集 可愛的中國,可愛的人 52第52集 重陽節丨爸媽,請放慢老去的腳步 53第53集 冬至,為什麼要祭祖? 54第54集 新的一年,願您心想事成 55第55集 人有誠心天照應 56第56集 您有一個福袋,請接福 57第57集 元宵節,送你真正的快樂 58第58集 老師,我們想您了 59第59集 清明節,追思祖德傳家風 60第60集 母亲,您辛苦了

父愛如山,深遠而隱晦-第10集

  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後周時期,在燕山有一個出身富裕,年過三十,卻膝下無子的人。有一天,他夢見已故的祖父告誡他:「你不但無子,而且壽命不長,要及早修身積德才能感動天地。」

  從此,他力行善事,對同宗外戚、窮苦百姓幫扶救濟。自己生活節儉,卻熱心教育,捐資助學,興建書院四十所,聚書數千卷,禮聘老師為貧窮子弟授課。所行善舉無數,卻不求回報。

  後來他的妻子連生五子,皆聰明俊偉。他一如既往,修身行善,廣布仁義。他對五個兒子的教育非常嚴格,兒子也深受影響,品行端正、尊師重道,長大後接連登科及第,都成了「名俱揚」的國家棟梁。五子又生八孫,都很貴顯。他本人壽至八十二,預知時至,談笑而逝。

  這位父親名叫竇禹鈞,因他住在燕山,後世都尊稱他「竇燕山」。《三字經》裡「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說的就是這位偉大的父親。

  千百年來,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延續至今,與母親不同,父親做為一家之主,見識深遠、睿智博學、決斷英明,對家庭和孩子的影響很大。

  他們可能沒有太多時間手把手教育孩子,但通過制定家規,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承傳著家道。與母愛的和風細雨、溫柔呵護、事事關心不同,父愛表現出來的更多是行動派的雷厲風行,言簡意賅,卻語重心長。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身居要職,長年在外,他以寫家書的方式向家人傳遞齊家之道。他認為讀書為明理,非為大官,提倡勤儉耕讀、謙虛恭敬,並提出起早、多走路、少坐轎、打掃潔淨、誠修祭掃、善待親族鄰里、莫斂財積富、重禮節、莫驕奢淫逸、盛時常作衰時想等治家之法。對於兒女婚嫁,他提倡「但求勤儉孝友之家,不願與宦家結契聯婚,不使子弟長奢惰之習」。

  曾國藩的兒女一生都受到父親的影響,將曾家的祖訓發揚光大。他的兩個兒子,曾紀澤是著名外交家,曾紀鴻是著名數學家;孫輩中曾廣鈞,二十三歲即中進士;第四代孫曾約農、曾寶蓀均是大學校長、著名教育家;第五至八代孫遍布海內外,大都學有所成,無一子敗家。

  

  父愛如山,深遠而隱晦,需要兒女用心體會。

  父親是家裡的頂梁柱,他們可以為了家庭在外辛勤打拼,忍受常人之所不能忍。他們回到家時也許早已夜深,身心疲憊,他卻習慣了把苦埋在心裡,家裡一口暖心飯、妻子一句關心、孩子喚一聲「爸爸」,便是他勇往直前的動力。

  他們是如此堅強不屈,久而久之,家人會忘了他也是個有血有肉、會哭會累,有時也會堅持不下去的普通人。也許正因如此,父親給人的感覺沒有母親來得親切,父愛有時更讓人難以察覺。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她生孩子時已三十一歲,父親知道她產後腰疼,親自給她送去一條護腰帶。那時候,娘家離她家有些遠,要走長長的路,坐一段公交車,再轉地鐵,地鐵還要轉站才到。

  父親在她家附近的地鐵口把護腰帶交給她,對她點點頭,便轉身走了。那一刻她的眼睛模糊了,她才發現略微駝背的父親真的老了。

  她的父親是個普通的工薪階層,老實巴交,有點口吃,略為木訥,但數十年來,他在同一個單位裡辛勤工作,任勞任怨,默默為家付出一切。終於,在三十年後,他初為人母的女兒才真正感受到,她的父親是個了不起的人,父親的愛如此偉大。

  為人子女多年,我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父親有時話很少,有時又很嘮叨,父親無話時,我們常提不起說話的興致;父親嘮叨時,我們又嫌他煩人。若不是用心,有時真的很難發現,每一個不苟言笑、不近人情,甚至有些倔強固執的父親背後藏的那顆柔軟慈愛的心。天下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平等的,只是表現方式不同。

  

  父親更渴望兒女親切的關懷、平凡的陪伴。

  很多父親表面強勢倔強、口是心非,但實際卻是不善表達,父親內心渴望的是兒女的關愛。因此,子女對父親的盡孝應落實到日常生活,不厭其煩,持之以恆。

  周文王在做世子時,每天都去給他的父親季歷請安三次,日復一日,從不間斷。如果父親偶爾身體不適,文王會充滿憂愁,直到父王身體康復,才安下心來。

  當飯菜獻給父親時,文王一定親自去查看溫度是否適宜,並在飯後詢問父親吃的怎樣,適時調整食譜。

  文王繼承王位後,將對父親的孝義推及至對天下百姓的父母,甚至推行至天下百姓身上,以仁德治國,生活簡樸、勤於政事、禮遇人才。在他兢兢業業的治理下,國運興盛,百姓安居。

  東漢的黃香,小小年紀廣讀儒家經典,知事親之理,九歲便懂得孝順長輩。那時母親剛去世,他悲慟欲絕,更用心孝順父親。夏天炎熱,他用扇子把悶熱的蓆子搧涼;冬天寒冷,他用身體把冰冷的被褥焐暖,好讓父親睡個好覺。

  黃香的孝義聞名千里,得到了「天下無雙,江夏黃香」的美譽。長大後他深受朝廷重用,一心為公,愛護百姓。在他的教育和影響下,其子黃瓊、曾孫黃琬都官至太尉,聞名天下。

  

  不管父親從前好不好,兒女都該用心盡孝。

  有不少父親年輕時在外打拼,甚少管過孩子,偶爾管束也是打罵的多,而母親卻含辛茹苦養育孩子,孩子長大後對父親有了區別對待。

  《弟子規》說:「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母喜歡我,對他們盡孝有什麼難的;父母討厭我,對他們盡孝才是真正的孝義。愛我或憎我有時難以辨別,尤其是父親這種深沉而隱晦的愛,但即使父親從前對自己不好,兒女還能用心孝順父親,這才是真正的盡孝。

  當孩子自己也成為父母後,也許才能體會到當父親的不易和艱辛。有些孩子甚至在父親去世後才幡然醒悟,父親原來是愛他的,但他已沒有機會對父親說一句「對不起,我愛你」。

  不要讓這種遺憾延續,也不要等到錢賺夠了才去陪伴,冰冷的物質代替不了親切的關愛、平凡的陪伴。

  一句簡單的問候,一聲「爸爸」的呼喚,足讓父親展顏歡笑。

  閒時記得帶上妻子孩子,放下手機和工作,回家給父親做頓飯,聊聊家常,讓父親享受天倫之樂。

  如果做不到常回家,至少每日打電話問候,看看他每天吃得好不好,睡得怎麼樣,缺點什麼。如果父親有老年病的,更應該每天關心他的身體情況,及時陪同就醫,關心他每天服藥作息情況。

  父親在家為兒女照顧孩子的,不管他做得好不好,都要感恩關懷,因為他犧牲了自己自由的晚年生活;如果父親不願帶孩子,請不要埋怨他,應該一如既往的孝順他,因為他本就該擁有一個快樂自在的晚年生活。

  在這特別的日子,願天下父親平安喜樂,願天下子女孝順仁義,願天下家庭和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