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
已播1597 共81集 更新:2023-11-29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31
選集:
1~60 61~81
1第1集 九齡黃香 扇枕溫衾 為官勤政 天下稱頌 2第2集 周朝為何能享國八百年 他給出了答案 3第3集 了不起,他把孝親擴大到仁愛天下人 4第4集 他究竟有什麼樣的孝行,竟讓匪軍改邪歸正 5第5集 有一種孝行叫難能可貴 6第6集 哥哥得了傳染病, 他選擇這樣做 7第7集 愿将身代死,尝粪显孝心 8第8集 遺子萬金不如教之敦睦,文壇宗師為您演繹孝道 9第9集 唐張李氏 扶姑乞討 拒聘揮銀 貞孝盡職 10第10集 怎一個「誠」字了得 11第11集 只要你願意回頭,哥哥會一直在原地等你 12第12集 兄弟和睦,也是一種孝 13第13集 漢明帝為何如此禮遇這對兄弟 14第14集 母親的教養,是一個家族最好的風水 15第15集 如何愛國,他給出了答案 16第16集 他對國家的忠烈丹心,明徹千古 17第17集 從生至死,他的心中一片光明 18第18集 失去這樣的忠臣,誰能不心痛 19第19集 她,是唐朝最有人格魅力的五好公主 20第20集 家庭出現隔閡,該怎麼做? 21第21集 一棵老樹竟挽回了兄弟三人的情誼 22第22集 人的福氣有多大,取決於他心量有多大,量大福大! 23第23集 竹馬兒童與賢能太守的信義約定 24第24集 年画里的德育故事——五子登科 25第25集 今年過節先送「禮」-謙和有禮,始終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 26第26集 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卻不知道這背後傳奇的故事 27第27集 周文王之母太任,中國胎教第一人 28第28集 孟母三遷,以仁為鄰,擇善而從的智慧! 29第29集 汉陈孝妇 夫戍边隅 嘱以养母 一诺不渝! 30第30集 信义曹摅 为官仁惠 纵囚归家 克日皆返 31第31集 一個永遠都不說謊的人 32第32集 可以用“母仪天下”来赞颂这样一个后母吗? 33第33集 一个“唐朝奶爸”的传奇人生 34第34集 世人只知他聞雞起舞,卻不知道他的一生是如此傳奇! 35第35集 他,沒留錢給後代,只留了一個「義」字 36第36集 他,以一人之力捍衛了一座城 37第37集 一串珠子的傳奇故事 38第38集 為何顏真卿的書法千年無人超越?祕密終於被發現! 39第39集 除了出眾的軍事才能之外,他還給了我們什麼? 40第40集 他,因三過家門而不入成為千古佳話 41第41集 春節行孝,中國人的精神「大餐」 42第42集 無論生活拋來什麼 都有轉化的機會 43第43集 位卑不忘國 忠臣不畏死 44第44集 「和聖」柳下惠——信德救國 45第45集 敬畏的力量! 46第46集 古人整肅衣冠 而今過時了嗎? 47第47集 有一種幸福叫不離不棄 48第48集 他,讓我們看到了一顆別樣的恥心 49第49集 愛,讓生命無限延伸 50第50集 歷經四朝的九世同堂,治家之道就一個字 51第51集 三枚橘子和一塊石頭訴說人倫的光澤 52第52集 司馬遷為什麼會把他們放在《史記》列傳之首 53第53集 一個讓老百姓又畏又敬的人 54第54集 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55第55集 偉大的時代需要這樣的信義 56第56集 這樣的姑嫂關係,透出她不一般的智慧 57第57集 他倆,是生死大義的最佳詮釋者 58第58集 在情與法之間,他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59第59集 他真正做到了「人如其名」 60第60集 聽,一條懸魚的不朽

見義勇為真君子 莫以成敗論英雄-第67集

  「夫義,德之宜也」,「宜」的意思是指應當、恰當、合宜,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在《論語.為政》篇中孔老夫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以此來警策我們,遇到合乎於道義、應該做的事,就要勇於去承擔,這樣的人才是真君子。一個人重義,就會影響更多的人「勇義」,其意義之深、作用之廣難以盡表,或許這就是古聖先賢將「義」列入「國之四維」的原因所在吧。

  

鄭弘詣闕 為師訴冤 護其家屬 得返故園

  鄭弘,字巨君,東漢時期會稽郡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漢宣帝時期任西域都護鄭吉的重孫。鄭弘年輕時為鄉嗇夫(郡縣級以下的官員),他辦事公道,當地百姓都稱頌他愛民如子。有一次,會稽郡的太守第五倫例行下鄉勸農,並關心百姓的衣食情況,被鄭弘的事蹟感動,於是推舉鄭弘為孝廉。

  鄭弘為人剛直不屈、尊師重義。他曾拜同縣的河東太守焦貺為師。永平十三年(公元七十年),因楚王劉英謀反案發,焦貺因此而受到牽連被朝廷抓捕,不幸在押解的路上患病而逝,焦貺的妻兒也全都被關入牢中。

  在這種情況下,焦貺生前的學生和故友怕被此事牽連惹禍上身,紛紛改名換姓避難,唯獨鄭弘既沒有改名換姓,也沒有逃走,而是剃去頭髮,背著腰斬的刑具來到皇宮大殿門前,替恩師焦貺上書伸冤。鄭弘的這一舉動受到顯宗皇帝的重視,於是再次下令查明情況之後,便釋放了焦貺的家人。鄭弘又親自護送老師焦貺的靈柩和妻兒老小返鄉安頓。

  鄭弘在危難面前,甚至關係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之時,仍然剛正不阿,一心只為恩師伸冤,他尊師重義的品行也因此流傳開來。此後,鄭弘受到朝廷的重用,被升任為騶縣縣令。

  鄭弘任縣令期間,為政清廉,減免稅賦,人民安居樂業,他努力實行德教,用道德來感化鄉民。在鄭弘的管轄境內,有一位叫王逢的鄉民,在路上撿到他人丟失的寶物卻沒有據為己有,而是掛在路邊,以便前來尋找寶物的主人看到。

  開春之時,山東地區遭遇大旱,各地的收成都不好,唯獨騶縣風調雨順,當年莊稼大獲豐收。

  永平十五年(公元七二年),泰山一帶又鬧蝗災,波及到整個郡縣地區,可蝗蟲唯獨路過騶縣的時候沒有停留。因此,郡守上書明帝陳述當時的情狀,明帝不信,派官吏前去調查,結果正如郡守所言。不久後,鄭弘被升任為淮陽太守,他屢行仁政,減租減息、減免賦稅徭役、保養民力。

  建初八年(公元八三年),鄭弘升任大司農。舊交趾七郡(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轉運進貢的物品,平時都是從東冶縣(今福建泉州)的海路而來,因受到風浪的阻礙,時常有沉船的事情發生,鄭弘便上奏開通零陵、桂陽山道(皆屬湖南省),於是山道被拓寬夷平,成為以後過路的通道。鄭弘任大司農的兩年間,所節省下來的資財達三億萬計。當時天下又遭旱災,百姓們的糧食嚴重不足,而國庫還很充足,鄭弘又上奏,應該減徭費,利益飢民,都被漢章帝所採納。

  元和三年(公元八六年),鄭弘見外戚竇憲專權,勢力日漸強大,最終要危及朝廷社稷,因此屢次上書章帝請求處置。章帝因礙於竇皇后的面子,每次只是溫顏聽受而並未加以制裁。

  章和元年(公元八七年),鄭弘又上奏章帝稱尚書張林依附竇憲,平時行為多有不檢,惡跡昭彰;同時彈劾洛陽令楊光貪贓枉法,無所不為。楊光本是竇憲的門客,得知自己被鄭弘彈劾後,立即到竇憲那裡求救。竇憲聽說後大為惱火,立即進宮彈劾鄭弘,反稱鄭弘泄露國家機密,有失太尉的身分。鄭弘因此而受到章帝的責罰,並收繳了他太尉的印綬。

  鄭弘無奈請求辭官歸田,章帝又不允許,鄭弘因此積憤成疾,臥床不起。直到病篤彌留之時,還依然上奏朝廷陳述竇憲的罪狀,其中說道:「竇憲的奸惡已經貫通天地,天下人對此疑惑不解,無論是賢明的人還是愚笨的人都憎惡他,都說:『竇憲用了什麼辦法迷住了聖上!近代王莽之禍,現在依然歷歷在目。』陛下居於天子的尊位,守護萬世長存的帝業,卻信任進讒獻媚的奸臣,而不管這是關係到國家存亡的關鍵!我雖然命在頃刻之間,但死而不忘效忠,願陛下效法舜帝除掉『四凶』,懲辦奸臣之罪,以平息人神之憤!」

  章帝看了鄭弘的奏章終於有所醒悟,立即派御醫為鄭弘治病,可是等御醫到了府上,鄭弘已溘然長逝。鄭弘的妻兒遵照他的遺囑,將朝廷賜給他的物品全部歸還,布衣入殮、素木為棺、輕車簡從、扶柩還鄉。

  「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鄭弘一生的行誼可謂是有勇有義,他的義至剛至正、有嚴有法、無偏無黨,就像是春天的驚雷、秋冬的霜雪一樣不可侵犯。他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做合乎道義的事情,就沒有什麼事情是行不通的。鄭弘的恩師遭難入獄,他挺身而出為其平反;為官期間,深恤民間疾苦,屢屢上奏為民解憂;看到朝廷內部的隱患,依然是冒死進諫,直至臨終前還心繫社稷,死後布衣薄葬,可謂是仁義之至、忠誠之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