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
已播1597 共81集 更新:2023-11-29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31
選集:
1~60 61~81
1第1集 九齡黃香 扇枕溫衾 為官勤政 天下稱頌 2第2集 周朝為何能享國八百年 他給出了答案 3第3集 了不起,他把孝親擴大到仁愛天下人 4第4集 他究竟有什麼樣的孝行,竟讓匪軍改邪歸正 5第5集 有一種孝行叫難能可貴 6第6集 哥哥得了傳染病, 他選擇這樣做 7第7集 愿将身代死,尝粪显孝心 8第8集 遺子萬金不如教之敦睦,文壇宗師為您演繹孝道 9第9集 唐張李氏 扶姑乞討 拒聘揮銀 貞孝盡職 10第10集 怎一個「誠」字了得 11第11集 只要你願意回頭,哥哥會一直在原地等你 12第12集 兄弟和睦,也是一種孝 13第13集 漢明帝為何如此禮遇這對兄弟 14第14集 母親的教養,是一個家族最好的風水 15第15集 如何愛國,他給出了答案 16第16集 他對國家的忠烈丹心,明徹千古 17第17集 從生至死,他的心中一片光明 18第18集 失去這樣的忠臣,誰能不心痛 19第19集 她,是唐朝最有人格魅力的五好公主 20第20集 家庭出現隔閡,該怎麼做? 21第21集 一棵老樹竟挽回了兄弟三人的情誼 22第22集 人的福氣有多大,取決於他心量有多大,量大福大! 23第23集 竹馬兒童與賢能太守的信義約定 24第24集 年画里的德育故事——五子登科 25第25集 今年過節先送「禮」-謙和有禮,始終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 26第26集 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卻不知道這背後傳奇的故事 27第27集 周文王之母太任,中國胎教第一人 28第28集 孟母三遷,以仁為鄰,擇善而從的智慧! 29第29集 汉陈孝妇 夫戍边隅 嘱以养母 一诺不渝! 30第30集 信义曹摅 为官仁惠 纵囚归家 克日皆返 31第31集 一個永遠都不說謊的人 32第32集 可以用“母仪天下”来赞颂这样一个后母吗? 33第33集 一个“唐朝奶爸”的传奇人生 34第34集 世人只知他聞雞起舞,卻不知道他的一生是如此傳奇! 35第35集 他,沒留錢給後代,只留了一個「義」字 36第36集 他,以一人之力捍衛了一座城 37第37集 一串珠子的傳奇故事 38第38集 為何顏真卿的書法千年無人超越?祕密終於被發現! 39第39集 除了出眾的軍事才能之外,他還給了我們什麼? 40第40集 他,因三過家門而不入成為千古佳話 41第41集 春節行孝,中國人的精神「大餐」 42第42集 無論生活拋來什麼 都有轉化的機會 43第43集 位卑不忘國 忠臣不畏死 44第44集 「和聖」柳下惠——信德救國 45第45集 敬畏的力量! 46第46集 古人整肅衣冠 而今過時了嗎? 47第47集 有一種幸福叫不離不棄 48第48集 他,讓我們看到了一顆別樣的恥心 49第49集 愛,讓生命無限延伸 50第50集 歷經四朝的九世同堂,治家之道就一個字 51第51集 三枚橘子和一塊石頭訴說人倫的光澤 52第52集 司馬遷為什麼會把他們放在《史記》列傳之首 53第53集 一個讓老百姓又畏又敬的人 54第54集 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55第55集 偉大的時代需要這樣的信義 56第56集 這樣的姑嫂關係,透出她不一般的智慧 57第57集 他倆,是生死大義的最佳詮釋者 58第58集 在情與法之間,他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59第59集 他真正做到了「人如其名」 60第60集 聽,一條懸魚的不朽

人無信不立 國無信則衰-第65集

  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孔子說:「一個人只要說話忠實守信,行為厚道恭敬,即使到了邊遠未開化的蠻夷之地,也沒有什麼事是行不通的。」東漢時期就有這樣一位將軍,他施恩外族、以德立信,深受百姓的愛戴,成為民族團結的千秋典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校尉鄧訓 開城納胡 待以恩信 羌戎歡呼

  

  鄧訓,字平叔,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是東漢開國元勛鄧禹的第六個兒子。鄧訓生於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三十九年),年少時就有遠大志向,在明、章、和三帝執政年間先後任郎中、烏桓校尉、張掖太守、護羌校尉等職。他無論官職高低,對同事、下屬、百姓都平等相待,毫無貴賤之分,且寬洪大量。初為郎中之時,喜施恩於人、禮賢下士,所以,當時很多士大夫都歸附於他的門下。

  有一天,太醫皮巡隨漢明帝劉莊打獵回來,當時天已經黑了,皮巡就睡在宮殿外的宮門下,沒想到這時他的「寒疝病」(急性腹痛)復發了。當晚正好是鄧訓值班,聽到有人在痛苦的哼叫,於是聞聲趕了過去,詢問皮巡的病因。皮巡本就是醫官,非常清楚自己病發時需要用火烤背才能控制住。鄧訓立即起身為皮巡尋找火種及柴火,可是找遍了宮中所有角落也沒找到。情急之下,鄧訓只好找來同僚輪流對著皮巡的背哈暖氣,就這樣一直到天明,皮巡的病情才得以控制,這令皮巡感動不已。

  永平年間(公元五十八年—七十五年),朝廷下令疏理虖沱河(山西省東北部)和石臼河(南京溧水),從都慮直到羊腸倉(今羊腸阪),想打通這兩地之間的漕運。太原的官吏和百姓苦於勞役,很多年都沒有完成,漕運所經過的三百八十九個險要之地,前後落水淹死的人也不計其數。

  建初三年(公元七十八年),漢章帝任命鄧訓為謁者,監理通漕運之事。鄧訓經過考察測算,知道這件事難以成功,便把情況匯報給漢章帝。漢章帝聽從了鄧訓的建議,於是停下這一工程,改用驢車運輸,這樣一來,當年節省下的費用就數以億萬計,保全了服勞役的百姓性命數千人。

  章和二年(公元八十八年),因時任護羌校尉的張紆誘殺了羌人首領迷吾等人,令各部羌人群情激憤,一時間反抗朝廷的羌人多達四萬之眾。朝廷很擔心這件事,公卿大臣一致舉薦鄧訓接任護羌校尉之職。

  鄧訓到任後,正遇上迷吾的兒子迷唐率領一萬多騎兵來到城外,迷唐不敢直接攻打鄧訓,而是先去攻打小月氏胡人部落,想將其制服後,再脅迫他們一起攻打鄧訓。

  鄧訓的謀士們都認為,羌人、胡人互相攻擊,對我們漢朝有利,以夷制夷,不應該阻止他們。然而鄧訓卻說:「不能這樣。之前張紆已經失信於人,使得羌人各部落大舉行動,涼州官民的性命也岌岌可危。各部落不能滿意的原因,都是因為我們對他們的愛護和信譽不夠,現在他們處境如此危急,我們更要用恩德來安撫他們。」

  於是,鄧訓下令打開城門放小月氏胡人進城,並派重兵保護,因此羌人並沒有搶去什麼東西。不僅如此,鄧訓還敞開自己的家門,收留老弱婦孺。對此,小月氏胡人非常感動,說:「過去漢朝的官員常常欺壓我們,如今鄧使君用恩德信譽來對待我們,並且大開城門收容我們的妻子兒女,我們這才得以與父母團聚。」說完後,大家都感激的向鄧訓叩頭,連連說:「我們願聽憑鄧使君的命令!」於是,鄧訓培養了幾百個胡人勇士,稱為「義從胡」,隨漢軍征戰。不到一年時間,鄧訓招降了各大羌人部落,大破迷唐軍,而迷唐則逃到很遠的地方去了。

  為了長治久安,鄧訓還留下減刑犯兩千餘人,接著又送財物給羌人各部落,讓他們相互引薦,前來歸附。就連迷唐的伯父號吾都帶著母親和部落的八百餘戶從塞外來歸降。羌人的元帥也到軍營中來投降,還送來了自己的兒子做為人質,鄧訓安撫、接納前來歸附的人,威信逐漸樹立了起來。

  和帝永元四年(公元九十二年)冬,鄧訓在西寧任所病故,享年五十三歲。噩耗傳出後,無論是漢朝百姓,還是羌人、胡人,都自發前往弔喪,每日多達數千人。當時他們的習俗是:如果父母去世了,以悲哀哭泣為恥,都是騎著馬歌唱叫喊。但是聽說鄧訓去世後,沒有人不大聲哀號的,鄧訓的恩信感化羌人、胡人竟到了如此的程度。

  先前,鄧訓任烏桓校尉所在地的官民,也全都奔走於弔喪的路上,以致城中的人都走空了。城中的官吏遇見了,將他們抓住,不讓四處奔走,並把情況上報給校尉徐傿。徐傿感嘆的說:「這是深恩大義啊。」便把他們都釋放了。

  和帝元興初(公元一〇五年),漢和帝因鄧訓是皇后鄧綏的父親,便派謁者拿著符節到鄧訓墓前,賜策書,追封鄧訓為「平壽侯」,謚號「敬侯」。皇后鄧綏親自哭祭,文武百官也前來集會。西寧百姓更是為鄧訓立祠祭祀,每當有人生病,就會到鄧訓祠前祈禱求福。

  《冥報記》記載:鄧訓「歲活千人」積下陰德,從而有蔭及後世的「和熹之慶」。長子鄧騭,官至大將軍,封上蔡侯,在朝忠心耿耿,力謀為國;二子鄧京,官至黃門侍郎;三子鄧悝,官至城門校尉,封葉侯;四子鄧弘,官至虎賁中郎將,封西平侯;五子鄧閶,官至侍中,封西華侯;其女鄧綏,為漢和帝劉肇的皇后,德才兼備,智慧超群。在漢和帝去世後,鄧綏親掌漢朝江山十六年,她焦心為國,力挽狂瀾,拯救了危機重重、搖搖欲墜的東漢江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的女政治家。而整個鄧氏家族子孫後代皆被封侯,光寵顯赫,但都遵守法度,盡職盡忠,被譽為「閶門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