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
已播1597 共81集 更新:2023-11-29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31
選集:
1~60 61~81
1第1集 九齡黃香 扇枕溫衾 為官勤政 天下稱頌 2第2集 周朝為何能享國八百年 他給出了答案 3第3集 了不起,他把孝親擴大到仁愛天下人 4第4集 他究竟有什麼樣的孝行,竟讓匪軍改邪歸正 5第5集 有一種孝行叫難能可貴 6第6集 哥哥得了傳染病, 他選擇這樣做 7第7集 愿将身代死,尝粪显孝心 8第8集 遺子萬金不如教之敦睦,文壇宗師為您演繹孝道 9第9集 唐張李氏 扶姑乞討 拒聘揮銀 貞孝盡職 10第10集 怎一個「誠」字了得 11第11集 只要你願意回頭,哥哥會一直在原地等你 12第12集 兄弟和睦,也是一種孝 13第13集 漢明帝為何如此禮遇這對兄弟 14第14集 母親的教養,是一個家族最好的風水 15第15集 如何愛國,他給出了答案 16第16集 他對國家的忠烈丹心,明徹千古 17第17集 從生至死,他的心中一片光明 18第18集 失去這樣的忠臣,誰能不心痛 19第19集 她,是唐朝最有人格魅力的五好公主 20第20集 家庭出現隔閡,該怎麼做? 21第21集 一棵老樹竟挽回了兄弟三人的情誼 22第22集 人的福氣有多大,取決於他心量有多大,量大福大! 23第23集 竹馬兒童與賢能太守的信義約定 24第24集 年画里的德育故事——五子登科 25第25集 今年過節先送「禮」-謙和有禮,始終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 26第26集 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卻不知道這背後傳奇的故事 27第27集 周文王之母太任,中國胎教第一人 28第28集 孟母三遷,以仁為鄰,擇善而從的智慧! 29第29集 汉陈孝妇 夫戍边隅 嘱以养母 一诺不渝! 30第30集 信义曹摅 为官仁惠 纵囚归家 克日皆返 31第31集 一個永遠都不說謊的人 32第32集 可以用“母仪天下”来赞颂这样一个后母吗? 33第33集 一个“唐朝奶爸”的传奇人生 34第34集 世人只知他聞雞起舞,卻不知道他的一生是如此傳奇! 35第35集 他,沒留錢給後代,只留了一個「義」字 36第36集 他,以一人之力捍衛了一座城 37第37集 一串珠子的傳奇故事 38第38集 為何顏真卿的書法千年無人超越?祕密終於被發現! 39第39集 除了出眾的軍事才能之外,他還給了我們什麼? 40第40集 他,因三過家門而不入成為千古佳話 41第41集 春節行孝,中國人的精神「大餐」 42第42集 無論生活拋來什麼 都有轉化的機會 43第43集 位卑不忘國 忠臣不畏死 44第44集 「和聖」柳下惠——信德救國 45第45集 敬畏的力量! 46第46集 古人整肅衣冠 而今過時了嗎? 47第47集 有一種幸福叫不離不棄 48第48集 他,讓我們看到了一顆別樣的恥心 49第49集 愛,讓生命無限延伸 50第50集 歷經四朝的九世同堂,治家之道就一個字 51第51集 三枚橘子和一塊石頭訴說人倫的光澤 52第52集 司馬遷為什麼會把他們放在《史記》列傳之首 53第53集 一個讓老百姓又畏又敬的人 54第54集 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55第55集 偉大的時代需要這樣的信義 56第56集 這樣的姑嫂關係,透出她不一般的智慧 57第57集 他倆,是生死大義的最佳詮釋者 58第58集 在情與法之間,他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59第59集 他真正做到了「人如其名」 60第60集 聽,一條懸魚的不朽

他不是王,卻成就了一個強盛王朝,備受孔子稱讚-第63集

  在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中,陳列著這樣一塊東漢時期的畫像石:畫像中間一小兒頭戴山形冠,正面站立在矮幾上,他就是周成王;在他對面有一人雙手托舉王服側面跪的,他就是備受孔子推崇的周公。他輔佐了三代帝王,成就了一個強盛而久遠的王朝。然而,我們不禁要問,他為何能夠如此忠誠的輔佐三代帝王呢?相信今天的故事會告訴您答案。

  

周公兄病 為告三王 願以身代 祝冊深藏

  

  周公,又稱周公旦,是西周初期人,周武王的弟弟。作為兒子,周公對父親周文王姬昌非常孝順;作為武王的弟弟,周公忠厚仁愛,竭力輔佐武王滅商,建立西周。

  西周建立初期,國家急需補充大量人才,求賢若渴的武王便將這一重要工作交給了周公。事關國運興衰,周公從來不敢怠慢,常常是自己正在沐浴或用餐時,有賢能之士前來拜訪,周公便立刻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前往會客廳接待來訪之人。久而久之,「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成了周公禮賢下士的生活常態。

  武王滅商後的第二年,武王生了重病,一直沒有痊癒,群臣不安。太公、召公就說:「我們為大王卜問吉凶吧!」周公說:「為何不向我們的先祖禱告呢?」於是周公前往太廟設立祭壇,在神位前供奉玉,手裡拿著圭,向先祖太王、王季、文王禱告,願以自己的身體代替哥哥武王。

  史官將此事記錄在冊,周公的祝告文說:「你們的長孫姬發得了重病,假若三位先王在天上有助祭的職責,就用我姬旦之身代替姬發吧!我柔順巧能,多才多藝,能奉事鬼神;你們的長孫不如我,不能奉事鬼神。而且他在天帝那裡受命,取得了四方,因此能夠在人間安定你們的子孫,天下的老百姓都敬畏他。唉!不要喪失上天降下的寶貴使命,我們的先王也就永遠有所歸依了。現在,我聽命於大龜,若准許我的禱告,我就拿著璧和圭聽候你們的命令;若不許,我就收起璧和圭,不敢再請了。」

  周公連續卜問三次,都重複出現吉兆,周公十分高興,又開鎖察看藏於櫃中占卜的書籍,也是吉象。於是,周公將祝文鎖進櫃中密封,並告訴隨同史官不要將此事外傳。隨後進宮祝賀武王說:“您的身體無恙,我剛剛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讓您只需考慮永保周室天下之計,其它無需多慮。”第二天,武王的病就好了。

  約西元前1043年武王駕崩,安葬完武王后,周公根據武王生前遺囑,扶持侄子成王登上天子寶座。由於當時成王年幼,周公自任攝政王,挑起了管理朝政的重擔。可是不久,周公的幾位兄弟,管叔和蔡叔等人便散播流言蜚語,說周公自任攝政王,目的是想篡位。並藉口討伐周公,夥同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一起叛亂。而群臣受到流言的影響,也對周公生起了疑心。於是周公對太公和召公說:“我之所以不避嫌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交代。”然後周公東征叛軍,一去就是三年,終於平定了叛亂。即便如此,幼年的成王受朝廷內外流言的影響,對周公也一直存有疑心。

  這年秋天百穀成熟,還沒有收穫,天空忽然風雷大作,莊稼被風吹倒,大樹也被連根拔起。國人非常恐慌,成王與百官也大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召公、畢公就建議說:「先王還在的時候曾留下了卜筮之書,藏在太廟殿前金滕櫃中以驗證吉凶。如今遇到天氣大變,您可以取出卜筮之書來占卜,看看是何原因。」成王准奏,與群臣拜告天地先王,打開金滕櫃搜卜筮之書時,看到了昔日周公願意代替武王身死的禱告書。成王問史官這是怎麼回事,史官便把當日的經過向成王稟告。成王聽後大哭著說:「叔父功德隆盛,反被管叔和蔡叔的讒言所害,在外三年,都是朕的過錯,這次大變正是上天在警示朕對此事的無知啊!」群臣聽後也都感動落淚。

  隨後,召公、畢公奉詔迎回周公,等周公快到京師時,成王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周公。成王對周公說:「當時朕年齡小,還不懂辨別邪正,讓叔父在外勞累,都是朕的過錯。」周公拜謝說:「濟危救險是微臣的職責所在,又有什麼辛苦呢!」

  接著成王下詔京師,表明周公無過,並且大宴群臣。沒過多久風雷停了,天空下起了雨,風向反轉,被壓倒的莊稼五穀也都豎立起來。太公、召公命令國人,凡是被木頭壓倒的莊稼,要全部扶起來重新培根。這一年,大家又迎來了一個大豐收,百姓歡欣鼓舞,民眾大悅。

  周公攝政的七年裡,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並且規畫各項規章制度,終於建立起了一個統一而繁榮的周王朝。在成王二十歲能親政後,周公還政於成王。

  西元前1111年周公病重,遺言葬於成周,表示自己死後也要輔佐成王。然而成王卻將周公與文王、武王葬在一起,表示他並非將周公以臣子來對待。

  周公之所以能忠誠的輔佐成王,是因為他心中有兄長、有父母、有祖宗,有天下的百姓。周公的孝悌,從大處看,他輔佐成王制禮作樂,使文王、武王的志向得以繼承,讓自己的內心不留一點遺憾。周公還向自己已故的先祖祈求,情願替哥哥武王而死,這種至誠之心足以感動風雷。他把孝悌之道演繹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畫卷中,垂範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