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
已播1597 共81集 更新:2023-11-29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31
選集:
1~60 61~81
1第1集 九齡黃香 扇枕溫衾 為官勤政 天下稱頌 2第2集 周朝為何能享國八百年 他給出了答案 3第3集 了不起,他把孝親擴大到仁愛天下人 4第4集 他究竟有什麼樣的孝行,竟讓匪軍改邪歸正 5第5集 有一種孝行叫難能可貴 6第6集 哥哥得了傳染病, 他選擇這樣做 7第7集 愿将身代死,尝粪显孝心 8第8集 遺子萬金不如教之敦睦,文壇宗師為您演繹孝道 9第9集 唐張李氏 扶姑乞討 拒聘揮銀 貞孝盡職 10第10集 怎一個「誠」字了得 11第11集 只要你願意回頭,哥哥會一直在原地等你 12第12集 兄弟和睦,也是一種孝 13第13集 漢明帝為何如此禮遇這對兄弟 14第14集 母親的教養,是一個家族最好的風水 15第15集 如何愛國,他給出了答案 16第16集 他對國家的忠烈丹心,明徹千古 17第17集 從生至死,他的心中一片光明 18第18集 失去這樣的忠臣,誰能不心痛 19第19集 她,是唐朝最有人格魅力的五好公主 20第20集 家庭出現隔閡,該怎麼做? 21第21集 一棵老樹竟挽回了兄弟三人的情誼 22第22集 人的福氣有多大,取決於他心量有多大,量大福大! 23第23集 竹馬兒童與賢能太守的信義約定 24第24集 年画里的德育故事——五子登科 25第25集 今年過節先送「禮」-謙和有禮,始終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 26第26集 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卻不知道這背後傳奇的故事 27第27集 周文王之母太任,中國胎教第一人 28第28集 孟母三遷,以仁為鄰,擇善而從的智慧! 29第29集 汉陈孝妇 夫戍边隅 嘱以养母 一诺不渝! 30第30集 信义曹摅 为官仁惠 纵囚归家 克日皆返 31第31集 一個永遠都不說謊的人 32第32集 可以用“母仪天下”来赞颂这样一个后母吗? 33第33集 一个“唐朝奶爸”的传奇人生 34第34集 世人只知他聞雞起舞,卻不知道他的一生是如此傳奇! 35第35集 他,沒留錢給後代,只留了一個「義」字 36第36集 他,以一人之力捍衛了一座城 37第37集 一串珠子的傳奇故事 38第38集 為何顏真卿的書法千年無人超越?祕密終於被發現! 39第39集 除了出眾的軍事才能之外,他還給了我們什麼? 40第40集 他,因三過家門而不入成為千古佳話 41第41集 春節行孝,中國人的精神「大餐」 42第42集 無論生活拋來什麼 都有轉化的機會 43第43集 位卑不忘國 忠臣不畏死 44第44集 「和聖」柳下惠——信德救國 45第45集 敬畏的力量! 46第46集 古人整肅衣冠 而今過時了嗎? 47第47集 有一種幸福叫不離不棄 48第48集 他,讓我們看到了一顆別樣的恥心 49第49集 愛,讓生命無限延伸 50第50集 歷經四朝的九世同堂,治家之道就一個字 51第51集 三枚橘子和一塊石頭訴說人倫的光澤 52第52集 司馬遷為什麼會把他們放在《史記》列傳之首 53第53集 一個讓老百姓又畏又敬的人 54第54集 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55第55集 偉大的時代需要這樣的信義 56第56集 這樣的姑嫂關係,透出她不一般的智慧 57第57集 他倆,是生死大義的最佳詮釋者 58第58集 在情與法之間,他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59第59集 他真正做到了「人如其名」 60第60集 聽,一條懸魚的不朽

位卑不忘国 忠臣不畏死-第43集

  《忠经》云:“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忠”就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地负责完成分内义务的美德。

  《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就像朱云一样,虽身居微末,但依旧敢于发声,为君排忧。

  

朱云借剑,请斩佞臣。攀折殿槛,忠直无伦。

  

  西汉成帝时,大臣张禹因为做过成帝的老师,被任用为丞相,封安昌侯。张禹做了六年丞相,年老退位后,成帝对他还是很尊重,赐给他“特进”的衔头,朝中有重大事情,仍请张禹参与议定。张禹便利用这些权势,处处为自己牟取私利。官吏百姓纷纷上书揭发外戚王侯专权,汉成帝询问张禹,张禹怕牵连到自己,就对汉成帝说:“这些官吏百姓都是胡说八道,不能相信!”

  有位小官叫朱云,字游,鲁国人。年少时轻财好侠义,到四十多岁官拜槐里令。朱云刚正不阿,敢说敢为,因不满于张禹的行为,就上书请求朝见。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痛陈朝政积弊:“当今朝中许多大臣,对上不能辅佐陛下,对下不能为百姓造福,只知领取国家俸禄,还要欺压百姓。请陛下赐给我一把尚方宝剑,斩杀一个大奸臣,以警诫其他的官员。”成帝疑惑地问道:“谁是奸臣?”朱云指着张禹道:“就是安昌侯张禹!”汉成帝听后大怒:“你一个小小官吏,竟敢在下面诽谤大臣,还到朝堂上辱骂我的老师,罪当处死,不能赦免!”

  御史遵旨上前,要捉拿朱云,朱云不肯就范,两手紧紧攀住殿前的栏杆,奋力挣扎,竟把栏杆折断了。朱云大笑呼道:“我有幸能与龙逄(pánɡ)、比干为伍,一起去游地府,也心满意足。殊不知汉家天下将会怎么样呢?”

  龙逄是历史上第一位名相,因为向夏桀进谏忠言而被处死,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死谏君的忠臣;比干则是殷纣王的叔父,据《史记》记载,比干为人忠耻正直,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直言劝谏商纣王,然而纣王不听劝谏,反而将比干的心摘下。

  朱云自比这两位忠臣,警示殷鉴不远,令汉成帝为之一震。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挺身而出,叩头说道:“朱云向来是有事直说,如果他的话讲得对,不能杀他;即使他讲得不对,也应该包容他。臣愿以一死担保!”见辛庆忌竟把头叩出血来,汉成帝深受感动,便赦免了朱云。朱云因其忠心没有遭杀身之祸,但其意见却未被采纳。朱云虽未再有做官,但做着教书育人的事情,在家乡当教书先生。

  事后,宫廷总管带人要来修补被朱云折断的栏杆,汉成帝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换新的了,我要保留这根被折断的栏杆,用它来表彰直言敢谏的臣子。”就这样,在汉语词汇中又多了一个成语——朱云折槛。

  后人以“攀槛、折槛、槛折”等指直谏或形容进谏激烈,以“朱云节”“朱云折槛”来称颂臣子敢言直谏,具有非凡的气节。众多诗人也为朱云写作赞诗,杜甫的《秋日荆南述怀三十一韵》:“扬镳随日驭,折槛出云台。”黄庭坚的《仓后酒正厅昔唐林夫谪官所作》:“攀槛朱云头未白,不知流落向何州。”司马光更是在《资治通鉴》中,也记载了这样一则小小县令直言不畏死的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正史,亦或是传闻,都记载了不少“位卑不忘国,忠臣不畏死”的故事,这些忠臣义士始终积极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听故事 长善根 立大志 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