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聖誕
已播217 共43集 更新:2022-05-31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3
選集:
1第1集 一家三代父子有親成就《治家格言》的故事 2第2集 我和我爸 3第3集 向父親致敬! 4第4集 人人本是觀世音 5第5集 印光法師:韜光養晦的「常慚愧僧」 6第6集 中元,不僅僅是個節日 7第7集 落實老師教導,是則名為報恩 8第8集 向古聖先賢學做老師 9第9集 月光菩薩的故事 10第10集 重陽佳節丨棄老國的故事 11第11集 他所做的一切,只為幫助迷失的浪子找到回家的路 12第12集 春節祭祖,追本溯源最高的儀式感【附:祭祖文】 13第13集 母是菩提樹 14第14集 兒童節專題丨一顆童心 成就你我 15第15集 窈窕淑女:家之福,国之福 16第16集 清明話家訓 17第17集 祭祖的精神實質 18第18集 祖先是我們的木本,我們是子孫的水源 19第19集 母教,賢孝子孫之端 20第20集 孝敬,開啟自性寶藏的金鑰匙 21第21集 一朵小花 一個世界 22第22集 童蒙養正:不讓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上 23第23集 親愛的父親,謝謝您 24第24集 如是父母,如是教子 25第25集 中元祭祖 孝慈為根 26第26集 中元節丨記住,是最好的懷念 27第27集 教師節丨師道尊嚴 28第28集 教師節,說說他們的故事 29第29集 先師孔子 30第30集 他的思想,是人類的大寶藏 31第31集 至要莫如教子,中國古代的家規家訓 32第32集 和諧家國,從我心做起 33第33集 文化自信 文化強國 34第34集 孝是中華文化根——祭祖與孝親 35第35集 如來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 36第36集 觀音菩薩,我可以叫你媽媽嗎? 37第37集 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 38第38集 清明言祭——立身行道報親恩 39第39集 原來我們的姓氏背後,竟有這麼多祕密! 40第40集 傳統母教 恭慎貞靜 41第41集 《母教錄》:母德如厚土,其功莫大焉! 42第42集 孩子,這是給你最好的禮物 43第43集 回望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

中元筆談 || 中元,不僅僅是個節日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敬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本。中華傳統文化從此處發出,千萬年來,祖祖相傳,生生不息。

  

  時值農曆七月十五,是中華傳統節日——中元節,民間俗稱「七月半」。農曆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朝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講到:「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繫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按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因此,在古代,中元節又被尊稱為「孝親節」。

  

  祭祖,是中元節最重要的活動,其用意深遠而廣大。自古以來帝王建國,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蓋宗廟。宗廟是什麼意思?宗,尊也;廟,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也就是說進到宗廟,看到祖先的牌位,就像看到祖先的面貌一樣。帝王建宗廟為世人做出不忘祖宗的榜樣。民間也紛紛傚彷,在家族中蓋「祠堂」,供奉祖先的牌位,還有家譜。家譜就是家族的歷史,讓子孫去學習,讓他們知道他的祖先曾經在這個世界上做過哪一些貢獻,讓他們能夠感念祖先恩德,從而對這個家族產生特殊的凝聚力、向心力,激發他們愛家,愛宗族,愛祖國,愛文化的情感。因此,在宗廟、祠堂裡,都不是搞迷信;而是與我們現在講的紀念堂、紀念館意義相同,是專門紀念祖先的地方。

  

  祭祖最重要的就是教孝道、弘揚孝道。古代宗廟、祠堂後面就是學堂,就是私塾。平常宗廟、祠堂沒有活動就辦教育。所以古代的宗廟、祠堂,前面是祖先的牌位,後面那個堂就是孔老夫子的牌位,宗族子弟就在這個地方接受教育,聘請私塾的老師來教學,教大家孝親尊師。

  

  「孝」這個字,充滿了老祖宗的大智慧。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老」代表上一代,還含有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之意;「子」代表下一代,含有下一代還有下一代之意。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都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的,這就是「孝」字的意義。大乘佛法,更是把「孝」擴展到要孝敬一切的眾生,因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我們都要平等的孝敬。

  

  《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教育就要從孝道開始教起,開始做起。《論語》當中也告訴我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追遠」有兩層意思:第一個,「追」是說家族先輩雖然離開我們時間久遠了,我們還是非常的感恩,所以常常祭祀祖宗;另外一個,「遠」是指我們的遠祖,從伏羲氏、神農氏、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五千年的遠祖,我們都要虔誠的來祭拜。能夠慎終追遠,為什麼人會有厚德呢?因為我們連五千年前的祖宗都不忘,怎麼會忘了眼前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長大的父母?也就更不可能不感恩、不孝敬他們了。這也就是《了凡四訓》講的「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

  

    我們為什麼要感祖宗的恩德?是因為他們給我們帶來很多財產嗎?不是的。是因為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漢字和文言文,這是當今全世界留下來唯一的表意文字,使得我們後人衹要會看文言文,就可以跟三、四千年前的祖先對話,可以跟孔老夫子對話。《易經》上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全世界的古文明現在只剩下我們中華民族,絕非偶然,因為我們的祖先是聖人,為我們積的德太厚太厚了,所以庇蔭到五千年後的子孫。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漢字、文言文,讓我們的人生,讓我們的家庭,讓我們的國家,都可以站在五千年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當中,來經營人生、經營家庭、經營國家,這都是祖先對我們無盡的慈愛。

  

    然而祖先不只給我們留下這些經典,他們世世代代都在給我們表演經典,所以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出聖賢人才:三皇五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都是聖人,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孔老夫子是教育界的聖人,他老人家已經做榜樣給我們看了:在二千五百年前,他承傳中華文化,刪詩書,訂禮樂,讚周易,作春秋。同時期,三千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應化在古印度,王子出身,看到世界眾生的苦難,棄位出家,苦行學道。三十歲大徹大悟,和孔子一樣,開始從事社會義務教育,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為芸芸眾生講解宇宙人生真相,教導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法傳入中國,與中國的儒、道融合為一體。佛告訴我們,所有的聖人都是佛的化身。這就是說:孔子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也就是孔子。想想看,如此恩德,還不夠我們感謝的嗎?這又豈止是感謝能說的盡的呢?

  

  所以,我們祭祖的意義,在經典當中體現得非常的徹底:在《大戴禮》中提到,祭祀要祭天地、祭祖先,還有祭君師。這個天地君親師就涵蓋了整個《大戴禮》祭祀的精神,其實就是教導我們:不忘恩、不忘本,要懂得知恩報恩。

  

  至此,我們不禁要問問自己,現在有沒有深刻體會到老祖宗對我們的恩德呢?

  

  我們知恩了,接著要懂得報恩。如何做才算報恩?如果我們能傚法祖先,和睦家庭,和諧世界,找回我們自己對先祖文化的自信,找回被藐視的中華文化。中國智慧屬於全人類,承傳漢學,承傳中國智慧,這件大事,比什麼都重要!

  

  習主席的父親習仲勳老先生,非常推崇《群書治要》這部書,為之題寫了「古鏡今鑒」四個字。《群書治要》現在還被整理成了《群書治要360》系列叢書,翻譯成各國文字,弘揚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各國大使、政要領袖手中;世界各地華人捐建的「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紀念堂」如願以償,弘揚中國精神,傳承中華文化;漢學院如雨後春筍,從亞洲到歐洲;中華民族萬姓先祖祭祖大典如火如荼,從清明、到中元、再到冬至,從千二百人俱到萬二千人俱,盛況空前,至誠感通。

  

  今天恰逢中元節日,而這不應該僅僅是個節日,乃是祭祖、孝親、報恩之良機。又聞英國再一次舉辦祭祖法會,喜訊傳來,倍感涕零,感慨萬千!祭祖,是圓滿孝敬之道的體現。提倡祭祖,真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它教我們知恩報恩,教我們飲水思源,教我們受人點滴當湧泉以報,教我們待人要厚道、要真誠……所以我們不是衹有在祭祀的會場表現出我們的真誠恭敬而已,而是要把這一分真誠和恭敬延續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