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聖誕
已播217 共43集 更新:2022-05-31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3
選集:
1第1集 一家三代父子有親成就《治家格言》的故事 2第2集 我和我爸 3第3集 向父親致敬! 4第4集 人人本是觀世音 5第5集 印光法師:韜光養晦的「常慚愧僧」 6第6集 中元,不僅僅是個節日 7第7集 落實老師教導,是則名為報恩 8第8集 向古聖先賢學做老師 9第9集 月光菩薩的故事 10第10集 重陽佳節丨棄老國的故事 11第11集 他所做的一切,只為幫助迷失的浪子找到回家的路 12第12集 春節祭祖,追本溯源最高的儀式感【附:祭祖文】 13第13集 母是菩提樹 14第14集 兒童節專題丨一顆童心 成就你我 15第15集 窈窕淑女:家之福,国之福 16第16集 清明話家訓 17第17集 祭祖的精神實質 18第18集 祖先是我們的木本,我們是子孫的水源 19第19集 母教,賢孝子孫之端 20第20集 孝敬,開啟自性寶藏的金鑰匙 21第21集 一朵小花 一個世界 22第22集 童蒙養正:不讓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上 23第23集 親愛的父親,謝謝您 24第24集 如是父母,如是教子 25第25集 中元祭祖 孝慈為根 26第26集 中元節丨記住,是最好的懷念 27第27集 教師節丨師道尊嚴 28第28集 教師節,說說他們的故事 29第29集 先師孔子 30第30集 他的思想,是人類的大寶藏 31第31集 至要莫如教子,中國古代的家規家訓 32第32集 和諧家國,從我心做起 33第33集 文化自信 文化強國 34第34集 孝是中華文化根——祭祖與孝親 35第35集 如來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 36第36集 觀音菩薩,我可以叫你媽媽嗎? 37第37集 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 38第38集 清明言祭——立身行道報親恩 39第39集 原來我們的姓氏背後,竟有這麼多祕密! 40第40集 傳統母教 恭慎貞靜 41第41集 《母教錄》:母德如厚土,其功莫大焉! 42第42集 孩子,這是給你最好的禮物 43第43集 回望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

清明言祭——立身行道報親恩-全1集

  清明節,是中國人祭祖掃墓、寄託哀思的重要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萬物至此,齊潔清明。

  風雨梨花寒食過,家家墳上子孫來。

  清明祭祖,傳承千載的古禮,永遠是維繫中國人家國情懷的情感紐帶。

  在這個特別的時節裡,歡迎您走進我們的《清明言祭》特別節目,一同探古尋源……

  

  自古以來,祭禮一直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禮儀。《漢書》云:「喪祭之禮廢,則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眾。」

  不重視喪祭之禮,不珍惜骨肉親情,對逝去的父母祖先都不祭祀,為人子孫應盡的那份道義就會愈來愈淡薄,就會遺忘、違背先人的教誨,對同胞手足也薄情少義。

  正如《孝經》上說:「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理。」

  一個人對自己的至親都不敬愛,又如何能去敬愛他人呢?這樣的人多了,會給家庭、社會帶來諸多的衝突和不穩定。

  所以古人認為,治理家庭、治理社會最緊要的就是禮,而禮當中最應當受重視的就是祭禮。

  在古人看來,禮有三個根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天地是萬物生長之本;「先祖者,類之本也」,祖先是族群的根本;「君師者,治之本也」,一國之君還有老師,是維繫社會安定的根本;「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寵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在中國過去的傳統家庭,家家堂屋裡都供有「天地君親師」牌位。在中國人的民族性格當中,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種知恩報恩的品行,就是從不忘天地君親師的恩德中啟發而來的。

  南宋民族英雄岳飛,他的老師周同,以善於箭術聞名。周同生前,悉心傳授岳飛箭藝,師徒二人情同父子。

  周同去世後,岳飛雖然當時家境貧困,但是每月初一、十五,必定典當一件衣裳,換錢買來酒肉,去到老師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場。

  祭拜之後,岳飛必定會拿起老師贈送他的弓連射三箭才回去。岳飛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盡忠報國的源泉動力。

  一個人懂得知恩報恩,念念不忘天地君親師,這樣的人就不可能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事情,這樣的人只會通過盡心盡力服務國家社會來光耀父母師長。

  《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在古人看來,立身行道,揚名顯親,才是孝道的圓滿。

  唐朝名士任敬臣,五歲時就死了母親,他哀痛非常。七歲時,他問父親說:「孩兒要怎樣做,才可以報答母親的深恩呢?」

  父親告訴他:「揚名顯親可也。」

  敬臣於是從此專心讀書。敬臣雖然年幼,但是品學兼優。當時一位叫任處權的名士見到他的文章後,吃驚地說:「孔子稱讚顏回賢德,認為自己不如他。我雖然不是古人,但見到這個小兒,我確信自己比不上他。」

  任敬臣以孝行聞名鄉里,被鄉人稱為「任孝子」,十九歲時就被舉為孝廉,做了官府負責校勘典籍事務的官員。

  後來,敬臣的父親去世了,他哀痛至極,不思茶飯,幾度昏厥。他的繼母勸導他說:「你這樣下去,連給你父親發喪都將難以承當,這能說是對父親的孝道嗎?」

  敬臣聞聽此言,才開始進點粥飯。

  敬臣雖然做了官,但是每逢節假日,他都是閉門鑽研經史,心無旁騖。

  敬臣後來官至太子舍人,所謂太子舍人,就是「太子屋下之人」。在古代,君王高度重視對接班人的培養,往往選拔德才兼備之人做太子舍人,讓其陪伴在太子身邊,以其高尚的修養品行影響太子。敬臣能做太子舍人,足見其人品學問超群出眾。

  任敬臣一生恪守父訓,光宗耀祖,圓滿報答了父母養育深恩。

  千百年來,無數像岳飛、任敬臣一樣的傳統中國人從小接受聖賢教化,他們對家族、對社會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那種做人的大氣魄、大格局,從小在心靈紮下了根。

  千百年來,聖賢教育不僅成就了傳統中國人有擔當、有價值的幸福人生,成就了傳統中國的太平盛世,也能為解決當今的世界問題提供圓滿的東方智慧,只待我們去開採,去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