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聖誕
已播217 共43集 更新:2022-05-31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3
選集:
1第1集 一家三代父子有親成就《治家格言》的故事 2第2集 我和我爸 3第3集 向父親致敬! 4第4集 人人本是觀世音 5第5集 印光法師:韜光養晦的「常慚愧僧」 6第6集 中元,不僅僅是個節日 7第7集 落實老師教導,是則名為報恩 8第8集 向古聖先賢學做老師 9第9集 月光菩薩的故事 10第10集 重陽佳節丨棄老國的故事 11第11集 他所做的一切,只為幫助迷失的浪子找到回家的路 12第12集 春節祭祖,追本溯源最高的儀式感【附:祭祖文】 13第13集 母是菩提樹 14第14集 兒童節專題丨一顆童心 成就你我 15第15集 窈窕淑女:家之福,国之福 16第16集 清明話家訓 17第17集 祭祖的精神實質 18第18集 祖先是我們的木本,我們是子孫的水源 19第19集 母教,賢孝子孫之端 20第20集 孝敬,開啟自性寶藏的金鑰匙 21第21集 一朵小花 一個世界 22第22集 童蒙養正:不讓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上 23第23集 親愛的父親,謝謝您 24第24集 如是父母,如是教子 25第25集 中元祭祖 孝慈為根 26第26集 中元節丨記住,是最好的懷念 27第27集 教師節丨師道尊嚴 28第28集 教師節,說說他們的故事 29第29集 先師孔子 30第30集 他的思想,是人類的大寶藏 31第31集 至要莫如教子,中國古代的家規家訓 32第32集 和諧家國,從我心做起 33第33集 文化自信 文化強國 34第34集 孝是中華文化根——祭祖與孝親 35第35集 如來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 36第36集 觀音菩薩,我可以叫你媽媽嗎? 37第37集 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 38第38集 清明言祭——立身行道報親恩 39第39集 原來我們的姓氏背後,竟有這麼多祕密! 40第40集 傳統母教 恭慎貞靜 41第41集 《母教錄》:母德如厚土,其功莫大焉! 42第42集 孩子,這是給你最好的禮物 43第43集 回望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

至要莫如教子,中國古代的家規家訓-全1集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得以延續數千年長盛不衰,代代承傳,是源自於中國的老祖宗重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並且將倫理、道德、因果和聖賢教育以身行言教諄諄教導,使其涵養、薰陶於童蒙之時,且終身不改其志。中國古代的家規、家訓更是蔚為大觀,流傳久遠,培養出無數的聖賢君子和棟梁之材。

  

  《弟子規》:人生第一規。

  《弟子規》是童蒙養正的啟蒙教材,是儒家德行之根本,其內容取自《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弟子規》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潛,新絳縣龍興鎮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著名教育家。他師從當時的知名學者黨成(號冰壑),遊歷近二十年,精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由於師從李毓秀學習的弟子眾多,故尊稱他為李夫子。李毓秀夫子根據自古至今童蒙養正的精義撰寫成《訓蒙文》,後經賈存仁先生修訂編成《弟子規》。

  《弟子規》是一部引領幸福人生的家庭寶訓,流傳至今仍閃耀著至德至善的人性光輝。

  

  《了凡四訓》: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撰寫的家訓。了凡先生,原名袁黃,字坤儀。他原本命運多舛,壽命短促,在雲谷禪師的教導之下,從此積德行善、勇於改過,成功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於是將一生的經驗寫成《了凡四訓》這本書,用以教導兒孫,內容包括: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

  清末民初,印光大師竭力提倡此書,因而流傳甚廣,成為後人積德累功、改造命運的經典。印祖親為此書作序曰:「袁了凡先生訓子四篇,文理俱暢,豁人心目。讀之自有欣欣向榮,亟欲取法之勢。洵淑世良謨也」。

  

  《徐氏宗譜》:家規垂訓,以培厚德。

    徐姓是中國第十一大姓,徐氏家族的歷史可往上追溯至四千五百多年,至今已是黃帝的第一百三十六代。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徐氏是其次子昌意這一脈所傳,昌意是軒轅帝的正妃嫘祖所生,家譜世系源流清晰,歷歷可考。

    家譜中記載著家族的家規與家訓,蘊涵著祖先寶貴的智慧經驗,是做人處世的行為準則,對於人生有很大的借鑑和啟迪。在《潛川徐氏宗譜》中,刊刻著「家規垂訓二十二條」、「增補家規四則」、「明太祖高皇帝訓」等。

    

  《錢氏家訓》,人才輩出的家教典範。

  中國無錫鴻山錢氏家族,自古至今人才輩出:先祖吳越王錢鏐、清代著名的音韻訓詁學家錢大昕、近代清華才子錢鐘書、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的國學家錢穆。為數眾多的學界泰斗燦若繁星,代代不絕,其中的奧祕是在哪裡?這無不歸功於錢氏優良的家庭教育。

  追溯錢氏家族的歷史,一千多年來祖祖相傳的《武肅王遺訓》、《錢氏家訓》,為錢氏子孫塑造人格、成就德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形成崇文倡學、德才兼備的錢氏家風。錢氏家族自古就重視教育,稟承「家庭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的祖訓,從宋代開始即設立義田、義莊和祭田,體現出中國古代大家庭中,互愛互助、和睦共處的美好德風。

    在《錢氏家訓》中有許多先賢格言、警世名句,至今讀起仍是振警愚頑、感人至深。家訓的訓誨對子孫影響極其深遠,是祖先留給後人的金玉良言與無價珍寶。

  

  《溫氏母訓》,賢母之造就不虛也。

  《溫氏母訓》是明朝末年賢者溫璜先生記錄母親陸氏的教誨編訂而成,內容包括祖業的守成、家道的維繫、子女的教育等,蘊含著深厚的人生閱歷以及修身齊家的深遠智慧。

  在《溫氏母訓》中,母親陸氏諄諄教導兒子說:曾祖母曾經告誡你的祖父說,人即使貧窮飢寒,也切記不能輕易的拋棄祖宗的根基與產業。祭祀斷絕,是和祖宗不相往來;婚慶弔唁斷絕,是和親友不相往來,這樣的人就稱之為「獨夫」,上天是不會保佑他的。當家的把祖宗要緊而沒完成的事補一、二件;當官的把地方重要而沒做到的事幹一、二件,這才是男子的作為。居家度日千萬不要貪圖富貴,富貴是沒有底極的。《溫氏母訓》點點滴滴的教誡,體現出陸氏的深厚德行與慈悲教導。

  《四庫全書》和《五種遺規·教女遺規》悉皆收錄《溫氏母訓》一文。陳弘謀先生在《教女遺規》的按語中說:溫母的家訓,雖然是日用的常言,然而對於立身處事的要點、理家應對的方法,簡要完備而又懇切周到,字字都是從閱歷當中而來,所以能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庭訓格言》,施以父愛的皇子教育。

    晚清名臣曾國藩先生,一生教子有方,他最為推崇的兩部家訓,就是康熙皇帝的《庭訓格言》,以及康熙朝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聰訓齋語》。張英在《聰訓齋語》中說:「父母之愛子,第一望其康寧,第二冀其成名,第三願其保家」,這句話道出了天下為人父母者的共同心願。

  《聰訓齋語》是清朝宰相的家訓,《庭訓格言》則是大清帝王的家訓。康熙在《庭訓格言》中曾說,天下沒有過不去的事,忍耐一時,便覺無事。為學者不可不學《周易》,誠以易之為書,有觀民設教之方,有通德類情之用,對於治國平天下頗有助益。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康熙皇帝的身行言教得以培養出兩位傑出的繼承人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從而締造了大清國的康乾盛世。

  

  歷數先人家訓,數千年來,華夏子孫之所以能夠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搖,正是源自於代代恪守老祖宗的訓誨,以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等聖賢教育,做為立身行道的根基。時至今日,身為華夏兒女,我們應當追本溯源、報本反始,將老祖宗留給後世的寶貴精神財富承傳下去,方無愧於祖宗的無盡慈悲、殷切期盼與諄諄教誨。

  

  部分內容整理自《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