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聖誕
已播217 共43集 更新:2022-05-31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3
選集:
1第1集 一家三代父子有親成就《治家格言》的故事 2第2集 我和我爸 3第3集 向父親致敬! 4第4集 人人本是觀世音 5第5集 印光法師:韜光養晦的「常慚愧僧」 6第6集 中元,不僅僅是個節日 7第7集 落實老師教導,是則名為報恩 8第8集 向古聖先賢學做老師 9第9集 月光菩薩的故事 10第10集 重陽佳節丨棄老國的故事 11第11集 他所做的一切,只為幫助迷失的浪子找到回家的路 12第12集 春節祭祖,追本溯源最高的儀式感【附:祭祖文】 13第13集 母是菩提樹 14第14集 兒童節專題丨一顆童心 成就你我 15第15集 窈窕淑女:家之福,国之福 16第16集 清明話家訓 17第17集 祭祖的精神實質 18第18集 祖先是我們的木本,我們是子孫的水源 19第19集 母教,賢孝子孫之端 20第20集 孝敬,開啟自性寶藏的金鑰匙 21第21集 一朵小花 一個世界 22第22集 童蒙養正:不讓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上 23第23集 親愛的父親,謝謝您 24第24集 如是父母,如是教子 25第25集 中元祭祖 孝慈為根 26第26集 中元節丨記住,是最好的懷念 27第27集 教師節丨師道尊嚴 28第28集 教師節,說說他們的故事 29第29集 先師孔子 30第30集 他的思想,是人類的大寶藏 31第31集 至要莫如教子,中國古代的家規家訓 32第32集 和諧家國,從我心做起 33第33集 文化自信 文化強國 34第34集 孝是中華文化根——祭祖與孝親 35第35集 如來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 36第36集 觀音菩薩,我可以叫你媽媽嗎? 37第37集 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 38第38集 清明言祭——立身行道報親恩 39第39集 原來我們的姓氏背後,竟有這麼多祕密! 40第40集 傳統母教 恭慎貞靜 41第41集 《母教錄》:母德如厚土,其功莫大焉! 42第42集 孩子,這是給你最好的禮物 43第43集 回望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

先師孔子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先師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期周朝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開創了私學之風,相傳有弟子三千人,賢弟子七十二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從小過著清貧的生活,從事過很多行業,學會了很多技能,而且禮、樂、射、御、書、數無一不精。孔子年少時就立定了做學問的志向,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都稱讚他「博學」。

  孔子在三十歲左右就開始授徒講學,無論貧富貴賤,只要有心向學之人,都收為弟子,有教無類。教學方法更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可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如顏路(顏回的父親)、曾點(曾參的父親)、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回等,都是較早的一批弟子。連魯國大夫孟僖子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也來學禮,可見孔子的辦學已聞名遐邇。

  孔子胸懷天下,對治理國家的諸多問題經常進行思考。三十五歲時魯國大亂,孔子到齊國,受到齊王的賞識,但是未得到重用;五十一歲時,孔子就任魯國的中都宰(主管中等都城的行政長官),治理中都一年,政績卓著,四方效法;五十二歲時,晉升為大司寇,令魯國大治,連當時強大的齊國也對夫子的才能感到恐懼。後來因魯國國君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於是孔子離開魯國,帶領眾弟子周遊列國,這年孔子五十五歲。

  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得到各國國君的敬重,但始終未得到實質性的重用。六十九歲回到魯國,繼續從事教育及整理文獻的工作。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易》、《禮》、《樂》、《春秋》。尤其將魯史加以刪訂成《春秋》,使其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

  《春秋》用筆嚴謹,褒則稱字、貶則稱名,其引文用筆,常用一字寓意褒貶。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四八一年),因瑞獸麒麟生不逢時,又被人誤傷,孔子得知後悲痛交加,從此擱筆,不久後便過世,時年七十三歲。不少弟子守孝三年,子貢則守孝六年,並且搬遷到孔子墓附近來住的魯國人有上百家之多,於是這個地方從此稱為「孔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夫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編成《論語》二十篇,該書至今被奉為儒家經典四書之一。

  夫子說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表達出對古聖先賢的敬慎、尊重、深信、愛好的態度。夫子的弟子們認為老師具備「溫、良、恭、儉、讓」五種美德。他不僅以言教,更以身教,所以凡是受過他教化薰陶的人,無一不佩服他的偉大。

  顏回曾讚歎老師說:「對於夫子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愈望愈高,高不可窮頂;我努力鑽研,愈鑽愈堅,深不可測。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後面,難以捉摸。夫子善於一步一步引導我往前學習,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見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充滿喜悅,想停也停不下來。我竭盡才力學習,但是夫子的學問與道德如同峻絕的高山立在我的面前,雖然我很想攀登它,但卻始終無法到達!」

  孔子教學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強調人必須有仁愛之心。孔子認為人生最高的境界是「聖」,而仁是通向聖的台階,其他德目,如孝、悌、忠、恕、禮、義、謹、信等,都是用來成就仁的,勉勵人們以成就聖賢君子的德行為人生目標。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

  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中國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主張無分貴賤、不分國界,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德治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禮治即嚴格遵守倫常制度、尊卑、長幼有序。儒家學說在中國是影響力最大的學派,對中國、東南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我們下次再會。

  

  部分內容整理自《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