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聖誕
已播217 共43集 更新:2022-05-31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3
選集:
1第1集 一家三代父子有親成就《治家格言》的故事 2第2集 我和我爸 3第3集 向父親致敬! 4第4集 人人本是觀世音 5第5集 印光法師:韜光養晦的「常慚愧僧」 6第6集 中元,不僅僅是個節日 7第7集 落實老師教導,是則名為報恩 8第8集 向古聖先賢學做老師 9第9集 月光菩薩的故事 10第10集 重陽佳節丨棄老國的故事 11第11集 他所做的一切,只為幫助迷失的浪子找到回家的路 12第12集 春節祭祖,追本溯源最高的儀式感【附:祭祖文】 13第13集 母是菩提樹 14第14集 兒童節專題丨一顆童心 成就你我 15第15集 窈窕淑女:家之福,国之福 16第16集 清明話家訓 17第17集 祭祖的精神實質 18第18集 祖先是我們的木本,我們是子孫的水源 19第19集 母教,賢孝子孫之端 20第20集 孝敬,開啟自性寶藏的金鑰匙 21第21集 一朵小花 一個世界 22第22集 童蒙養正:不讓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上 23第23集 親愛的父親,謝謝您 24第24集 如是父母,如是教子 25第25集 中元祭祖 孝慈為根 26第26集 中元節丨記住,是最好的懷念 27第27集 教師節丨師道尊嚴 28第28集 教師節,說說他們的故事 29第29集 先師孔子 30第30集 他的思想,是人類的大寶藏 31第31集 至要莫如教子,中國古代的家規家訓 32第32集 和諧家國,從我心做起 33第33集 文化自信 文化強國 34第34集 孝是中華文化根——祭祖與孝親 35第35集 如來所以興出世 唯說彌陀本願海 36第36集 觀音菩薩,我可以叫你媽媽嗎? 37第37集 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 38第38集 清明言祭——立身行道報親恩 39第39集 原來我們的姓氏背後,竟有這麼多祕密! 40第40集 傳統母教 恭慎貞靜 41第41集 《母教錄》:母德如厚土,其功莫大焉! 42第42集 孩子,這是給你最好的禮物 43第43集 回望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

祖先是我們的木本,我們是子孫的水源-全1集

  風雨梨花寒食過,家家墳上子孫來。清明節,中國人祭祖掃墓、寄託哀思的重要節日。

  

  人為什麼要祭祖?古人告訴我們四個字:木本水源。如同木必有根、水必有源,人之根源是父母祖先。祭祖掃墓是報本返始,人人都惦記著、想念著已經去世的祖先,不敢忘本,世代都保持這個德行,家族就不會衰敗。

  

  老話說:「根深則葉茂,源遠則流長。」「葉茂」是福報,所謂福蔭後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流長」是影響力,如同河流得愈遠,能夠滋潤、灌溉的土地就愈廣。我們都希望福祚綿長、影響深遠,這就要我們與祖先連根養根、溯源續源。

  

  所以祭祖就是把我們的福報跟祖先的福報連起來。孔子說:「我祭則得福。」祭祀隨順於性德,可以累積功德福報。《禮記》說:「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做為炎黃子孫,感念祖先的恩德,繼承祖先的精神節氣,並將之發揚光大,就能得到祖先福澤的加被。有祖先智慧的加持,就會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反過來,如果沒有祭祖,就是一個人拿斧頭砍斷自己的根,沒有福報。如同浮萍隨波逐流,沒有辦法扎根,所以它葉子就那麼小,福報很小,也沒有影響力,這一生糊裡糊塗的來,又糊裡糊塗的去,這是很沉痛的一件事情。

  

  所以祭祖是一場教育活動,通過這堂課,把我們的德行、智慧和福報培植起來。因此,中國古人最重視祭祀。「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而教學就從祭祀典禮開始。

  

  以前的君王建立一個國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蓋宗廟。古人說「廟者貌也」,廟就是先祖形貌所在之處。用現在的話講,宗廟就是後代子孫給祖先蓋的一個紀念館,裡面陳列著祖先的牌位、畫像、遺物等等,到了宗廟,子孫就能清楚的看到祖先的形貌。

  

  而祖先的形貌也就是德相,所以宗廟紀念的不是祖先的形象,它紀念的是背後的德,它緬懷的是祖先的智慧,因為智慧所做出來的行為才叫德相。因此,宗廟裡面主要就做一件事情,就是歌祖先的功、頌祖先的德。通過禮樂的形式,緬懷祖先的功德智慧,這就是宗廟禮樂。

  

  所以開國的君王一定要親自做祭祀這件事情,他不認為自己有德,把功勞全部都歸給祖先。其實也是給子孫做表率——我今天有這個福報,是祖先的德庇蔭的,我把祖先的德承接下來,就有了這個福報能夠庇蔭百姓,如果子孫不想亡國,國祚綿長,一定要守住祖德、傳承祖德,「有十世之德者,必有十世子孫保之;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子孫保之」。用這樣善巧的方式教育子孫,子孫才會有警惕心,不會輕慢、輕忽。

  

  而那些記述、闡揚祖先智慧功德的詩文禮樂,也就成為子孫修齊治平的最好指南,成為經典,被子孫世代傳誦。這些經典匯集起來就是五經,所以四書五經是中華先祖的功德相,炎黃子孫不但要學習,還要傳下去。

  

  因此,建國營都蓋宗廟,面臨的第一件事情,要制禮作樂,才可以祭祀。《禮記·祭統》云:「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禮分五禮,叫「吉、凶、賓、軍、嘉」。五禮中吉禮為首,吉禮就是祭禮。古人通過制定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各守其分、進退有度的祭祀儀軌,潛移默化的讓祭祀者從中得到倫常大道的薰習,看似繁瑣,實則是一堂寓教於禮的人生大課。

  

  天子帶頭祭祀,就會上行下效,然後文武百官,乃至平民百姓,沒有不拜祖先的。這就是天子起了一個好榜樣,帶動全國人民把祖先的牌位立起來,不敢忘祖。看到祖先的牌位,就看到祖先的德相,就懂得如果不把祖德傳下去會家破人亡。人人知禮守禮,必然國泰民安、日月清明。

  

  因此,古時候有條件的普通人家修房子,建築規畫裡一定要有家廟祠堂的設計。南宋大儒朱熹所著的《朱子家禮》云:「君子將營宮室,先立祠堂於正寢之東,為四龕以奉先世神主(即牌位)。」家廟祠堂建起來,祖先牌位供起來,除了按時節祭祀,《朱子家禮》還規定「出入必告」,也就是說,平常主人進出家門,去哪裡,做什麼,都要給祖先說明。此外還要「有事則告」,家裡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發生,也要去祠堂給祖先匯報。

  

  在家廟祠堂「出入必告」「有事則告」,其實也是「告墓」古禮的延續。在夏商周時期,貴族就有族墓制度,去世的先人被集體安葬於公共墓地,宗主遇到緊急的事情,或有重大情況,相信先祖「地下有知」,有時也要去族墓報告祖先,否則怕先祖怪罪。

  

  古人相信「人在做,天在看」,因為有這種敬畏之心,曉得祖先時刻盯著自己,「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所以古人不敢「暗室虧心」,時時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與言行舉止,以免愧對天地祖先。

  

  所以家廟祠堂是古人的精神命脈,它教會中國人懂得孝親尊師、懂得倫常大道,讓中國人學會敬天法祖、敦倫盡分,有了這個精神底子,人才有個人的樣子。因為家廟祠堂如此重要,所以在《朱子家禮》中這樣規定:「或有水火盜賊,則先救祠堂,遷神主遺書,次及祭器,然後及家財。」也就是說,如果家裡遇到緊急狀況時,必須首先保護祠堂的物品,保護家族的精神家園。

  

  在古代的地方誌裡,有不少關於孝子在危難時刻保護先人遺物的記載。清朝有位叫邵元吉的孝子,有一年父親在外地不幸病逝,元吉在扶送父親的棺材返鄉途中,遇到一隻老虎,同行的人四處逃散,而元吉因為喪父之痛不願棄棺而去,又想起自己不能讓父親魂歸故里,就站在那裡悲傷而泣,結果老虎竟掉頭而去。

  

  元吉回家安葬父親後,有一次鄰居家失火,火勢向他家蔓延,元吉立刻左手抱著父親的牌位,右手扶著母親從家裡跑出去,安頓好之後,又返回家裡去搶救書籍。旁人勸他不要冒險,不就幾本書嗎?他說:「書上有我父親的手跡!」元吉剛說罷,火勢竟然很快熄滅了,大家都讚歎是元吉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因而消災免難。

  

  《孝經》云:「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一個人至誠的孝心是性德的自然流露,這股力量產生的感應是不可思議的。史書上關於孝子的感應事例有據可查,不勝枚舉。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所以,小到一家,大到一國,要恢復秩序、逢凶化吉、消災得福,必須學古人,通過祭祖這堂課,啟發我們本有的誠敬心。人人能以誠敬待人處世,必然會和諧人與人的關係,和諧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經營出幸福美滿的人生,經營出和睦安樂的家庭,經營出清明康寧的世界。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過去祖先是我們的木本,我們也是未來子孫的水源,願我們都根深葉茂、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