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感應統紀
已播3331 共41集 更新:2024-06-18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46
選集:
1第1集 流傳千年的帝王之書,蘭陵蕭氏功不可沒 2第2集 孫謙與孫氏家族的循吏風範 3第3集 一家三代父子有親成就《治家格言》的故事(下) 4第4集 南北朝顧氏家族的厚道與善報 5第5集 家道和家學可以決定一個家族的興衰 6第6集 正己化人成就《群書治要》——記虞世南與唐太宗(上) 7第7集 與國人交 止於信——記虞世南與唐太宗(下) 8第8集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刁遵遇難成祥的故事 9第9集 師道救士風 盛世必再臨 10第10集 福星陽城 造福萬民 11第11集 王維:佛教的人生 人生的佛教 12第12集 发家孝先行 福荫善为本——南陈名将吴明彻 13第13集 為了公義不怕死的大唐法官:徐有功 14第14集 為母不貪的育兒大道 15第15集 尊師重道為何能保護一鄉人? 16第16集 孝慈聞名 謙遜致遠——令人「望塵莫及」的趙咨 17第17集 郭泰——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18第18集 杜畿的河東郡 杜甫的少陵詩 19第19集 朱暉:道義的人生 20第20集 母慈子孝的神奇力量 21第21集 姚秦:國君也有害怕因果的時候 22第22集 王玄謨念觀音得救 23第23集 百疫不侵的祕密是什麼 24第24集 母親仁勇雙全 兒孫化險為夷 25第25集 來得容易去得快 26第26集 瞋心所感,受形蟒蛇 27第27集 從第一謀臣到誅滅五族 28第28集 楊榮家族留給子孫的財富 29第29集 狄仁傑的做人為官之道 30第30集 從無子短命到五子登科——竇燕山的華麗轉身 31第31集 正己化人,讓教育真正發生 32第32集 「初心」難守 ,「始終」難得 33第33集 公忠體國為己任 清正為官傳家遠(上) 34第34集 公忠體國為己任 清正為官傳家遠(下) 35第35集 開明本心的力量——百世大儒陸九淵的考終之報 36第36集 忘身救民 榮顯善終 37第37集 孝義感天、治政有方的梁彥光 38第38集 唐朝中興之相——裴度 39第39集 以道修身,以道事君的三元宰相——王曾 40第40集 嫉妒蒙心、私欲熏心的一代宰相——李林甫 41第41集 北宋魏徵——魚頭參政魯宗道

公忠體國為己任 清正為官傳家遠(下)-第66集

  ——北宋名相王旦的人生故事

  

  在上一期節目中,我們共同學習了北宋名臣王祐廣積陰德的人生故事,那麼作為兒子的王旦又是怎樣承傳三槐王氏的優良家風的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近北宋名相王旦的人生。

  出生在書香門第、官宦大族的王旦,是王氏家風的突出代表。他在幼年時期就十分好學,性格沉靜。父親觀察王旦有宰相資質,料言日後必能官至公卿宰相,豈知真被言中。

  王旦於太平興國五年(公元九八〇年)中進士,歷任知縣、轉運使等職務。宋真宗時累升至樞密院,又任宰相,進封太保。王旦素有才華,步入仕途後更顯氣度寬宏,居心平恕,遭受譭謗不但不計個人恩怨,反而能夠真心欣賞對方身上的優秀品質,秉持公心地為國家選賢任能,確實稱得上「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

  王旦擔任宰相時,寇准曾屢次在皇上面前說王旦的短處,然而王旦卻極力稱讚寇準的長處。有一天宋真宗笑著對王旦說:「卿雖然常稱讚寇準的長處,但是寇准卻專說卿的短處呢!」王旦回答說:「臣居相位參與國政年久,必然難免有許多缺失,寇准事奉陛下無所隱瞞,由此更見寇準的忠直,臣所以一再保薦……」宋真宗由此更賞識王旦。

  當寇准任樞密院直學士時,王旦在中書有事送樞密院,偶爾不合詔令格式,寇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責問,但是王旦並不介意,只是再拜謝過而已。不到一個月,樞密院有事送中書,也不合詔令格式,堂吏發現很高興地呈給王旦,認為這下逮到機會了,可是王旦卻命送回樞密院更正,並不上奏。寇准大為慚愧,見王旦說:「同年怎麼有這樣的大度量呢?」王旦不語。 

  當寇准免去樞密職位後,曾私下求王旦提拔他為宰相,王旦驚異地回答說:「國家將相重任,怎可能求而得呢?」寇准心中很不愉快。後來,皇上授予寇准節度使同平章事。寇准入朝拜謝說:「臣若不是承蒙陛下知遇提拔,哪有今日?」皇上便將王旦一再推薦之事告知,寇准非常慚愧感嘆,自覺德量遠不及王旦。後來寇准終於不負王旦,也成為宋朝一代賢相。 

  王旦寬宏大量,任人唯賢,不以權謀私,而以國家社稷為重。他推薦人才,既不計較個人恩怨,也不盲目定論、求全責備。對那些顯露才華或頗有名氣的人,他常常先「觀其行」,再「察其言」——詢問其對朝政利弊的看法,有的則讓寫成文字呈上,從中選出較為優秀的,暗中把名字記下來。以後其人再來,則不與見面,只是到了需要提拔任命官員的時候,就秘密地寫上三四個人的名字交給皇帝,由皇帝親自決定是否錄用。王旦推薦人,不圖被薦人報答,外人很少知道內情。王旦死後,史官撰修《真宗實錄》,檢閱內廷保存的奏章底稿,才發現朝中的官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王旦推薦提拔的。

  王旦為政廉潔為公,推賢進士,公忠為國,為北宋王朝的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北宋景德年間出現的短暫「治世」,與王旦的輔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王旦為官,與同僚相處寬宏雅量。平素在家時,家人也未曾見過他發脾氣。有一天,家人就想要試試王旦是否果真有涵養。於是,在他食用的肉羹裡,故意投入塵灰,於是王旦就只吃飯,家人問「為什麼不吃肉羹啊?」王旦回答說:「偶爾不想吃肉。」後來,家人連飯也弄髒了,王旦絲毫不責問,只說:「今天不想吃飯,可以另外弄些稀飯來。」

  中國人所謂「量大福大」,一個人福報的大小取決於心量的大小。心量大的人,起心動念很少為自己。「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心心為眾人著想,念念暗合道妙,自然感得天地神明加被護佑。

  薛奎初任江淮運使,將赴任前,來向王旦辭行,王旦不談其他,只說:「東南地方,民生非常困苦啊……」薛奎退出後和旁邊的人說:「聽了宰相的話,可見他時時刻刻都在關懷百姓啊!」 

  當時有位盧某,深夜送黃金百兩來求王旦提拔為江淮鹽運使,王旦正色推辭說:「你的才能,不可擔當這個職務,我哪敢私受賄賂而廢棄公道呢?」盧某慚愧而退,便整天焚香咒詛王旦快死,有一天晚上,盧某夢見神明呵叱他說:「王公盡心於國家,你竟然心存惡念,要他快死,上天將要懲罰你了。」盧某驚醒,汗流全身,沒過幾天就去世了。 

  王旦清廉節儉,為官絲毫不為個人及家人求安樂。他從不購置田地,也不多建宅院,常說:「子孫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家立業,倘若老輩多置田宅,弄不好會使子孫為爭田宅做出不仁不義的事來。」在當時豪紳大戶兼並土地成風的情況下,王旦這種讓後代自立的思想不能不說是一種超然的智慧。宋真宗見他的住房過於簡陋,曾多次提議幫他營建。王旦以「這是前輩的舊居,我不忍心拆掉」為由,多次推辭。有一次,宅院的門牆壞了,家人施工修繕,臨時在旁邊開小門出入,王旦騎馬回家經過小門,低頭俯鞍而過,也無一句怨言。

  王旦臨終時,召集子弟到跟前咐囑說:「我們家世清白,不要遺忘往日槐庭陰德,今後大家應當守持勤儉朴素的美德,共同保持我王家的門楣。我死後,可為我削髮,披穿緇衣,依照僧道例殮葬即可。」說完便瞑目而逝。宋真宗臨喪哀慟,追贈王旦為尚書令魏國公,賜謚號文正。王旦一生可謂是「人民欽敬,鬼神護持,生榮死哀」。

  

  王公一代名臣,允公允能,正直無私,清廉節儉,舉薦賢能,不使其人自知,容人所不能容之度,行人所不能行之事。至於居家,塵灰污其羹飯,也不動瞋心,當其臨終猶不忘教誨子弟儉素持家,勤修陰德。觀此數事,無不與其依教奉行儒釋之道緊密相關;其世出世法,俱臻圓滿,為後世子孫做模做范。

  據史料記載,王旦的兒子王雍官至國子博士、王沖官至左讚善大夫、王素官至工部尚書,王旦的後代可謂人才濟濟,名人輩出,明代首輔、一身正氣的王錫爵,一代大哲、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都是三槐王氏的後裔。王佑、王旦父子倆為我們真實地演繹出「公忠體國為己任,清正為官傳家遠」的人間正道,這大道歷經時間的長廊,一直筆直向前,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

  

  史料出處:

  王旦。幼沉默好學。父佑曰。此兒當至公相。初知平江縣。其廨傳有物怪。居多不寧。旦將至。前一夕。守吏聞群鬼嘯呼雲。相君至矣。當避去。自是遂絕。及為相。寇准數短旦。旦專稱准。帝曰。卿稱其美。彼專談卿惡。旦曰。理固當然。臣在相位久。闕失必多。准無所隱。益見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准罷樞密。私求為使相。旦驚曰。將相之任。豈可求耶。准深憾之。已而除節度使同平章事。准入見。謝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薦。准愧嘆。以為不可及。薛奎為江淮運使。辭旦。旦無他言。但云。東南民力竭矣。奎退曰。真宰相之言也。張士遜為江西運使。辭旦求教。旦曰。朝廷榷利至矣。士遜思旦之言。未嘗求利。卒贈太師。魏國公。謚文正。家人未嘗見其怒。試以少埃墨投羹中。旦惟啖飯。問。何不啜羹。曰。偶不喜肉。後又墨其飯。則曰。今日不喜飯。可別具粥。不置田宅。曰。子孫當自立。何必田宅。徒使爭財為不義耳。遺令削髮披緇以殮。

  ——《宋史•列傳•王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