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感應統紀
已播3331 共41集 更新:2024-06-18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46
選集:
1第1集 流傳千年的帝王之書,蘭陵蕭氏功不可沒 2第2集 孫謙與孫氏家族的循吏風範 3第3集 一家三代父子有親成就《治家格言》的故事(下) 4第4集 南北朝顧氏家族的厚道與善報 5第5集 家道和家學可以決定一個家族的興衰 6第6集 正己化人成就《群書治要》——記虞世南與唐太宗(上) 7第7集 與國人交 止於信——記虞世南與唐太宗(下) 8第8集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刁遵遇難成祥的故事 9第9集 師道救士風 盛世必再臨 10第10集 福星陽城 造福萬民 11第11集 王維:佛教的人生 人生的佛教 12第12集 发家孝先行 福荫善为本——南陈名将吴明彻 13第13集 為了公義不怕死的大唐法官:徐有功 14第14集 為母不貪的育兒大道 15第15集 尊師重道為何能保護一鄉人? 16第16集 孝慈聞名 謙遜致遠——令人「望塵莫及」的趙咨 17第17集 郭泰——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18第18集 杜畿的河東郡 杜甫的少陵詩 19第19集 朱暉:道義的人生 20第20集 母慈子孝的神奇力量 21第21集 姚秦:國君也有害怕因果的時候 22第22集 王玄謨念觀音得救 23第23集 百疫不侵的祕密是什麼 24第24集 母親仁勇雙全 兒孫化險為夷 25第25集 來得容易去得快 26第26集 瞋心所感,受形蟒蛇 27第27集 從第一謀臣到誅滅五族 28第28集 楊榮家族留給子孫的財富 29第29集 狄仁傑的做人為官之道 30第30集 從無子短命到五子登科——竇燕山的華麗轉身 31第31集 正己化人,讓教育真正發生 32第32集 「初心」難守 ,「始終」難得 33第33集 公忠體國為己任 清正為官傳家遠(上) 34第34集 公忠體國為己任 清正為官傳家遠(下) 35第35集 開明本心的力量——百世大儒陸九淵的考終之報 36第36集 忘身救民 榮顯善終 37第37集 孝義感天、治政有方的梁彥光 38第38集 唐朝中興之相——裴度 39第39集 以道修身,以道事君的三元宰相——王曾 40第40集 嫉妒蒙心、私欲熏心的一代宰相——李林甫 41第41集 北宋魏徵——魚頭參政魯宗道

從第一謀臣到誅滅五族-第59集

  崔浩,是魏晉著名大族清河崔氏的後人。崔浩在年幼的時侯,就熱愛文學,強記博聞,涉獵百家,遍覽經史,才智過人。成年以後,歷仕北魏三朝,深得魏主倚信。

  然而,這樣一位出身高門的朝廷重臣,最後卻被誅殺五族,骨肉分割成塊。在崔浩的人生中,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事情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揭開這段塵封的歷史。

  

  北魏太武帝時期,崔浩已為三朝元老,太武帝對他十分倚信。崔浩不僅精研經義,也非常具有軍事才能。在討伐胡夏、打擊柔然、攻滅北涼等軍事戰爭和平息暴亂中,崔浩為太武帝屢獻奇謀。

  太武帝曾說:「日後凡屬軍國大計,都應先徵詢崔浩的意見,然後再可實施。」崔浩進宮面見太武帝,地點也不局限於朝堂,甚至可以出入寢宮。太武帝也常常到崔浩家中共商國是。可見,太武帝和崔浩這對君臣之間的親近互信絕非一般。

  即位之初的太武帝常與高僧談論佛法,在佛教重要節日常常親臨參加佛事活動,對於佛教尊崇有加。然而,崔浩並不相信佛教,常在太武帝面前毀謗佛教虛無荒誕,也常常進言應該把佛教一律去除。

  太延四年(公元四三八年),太武帝決意征伐柔然,為了補充兵源,太武帝下令逼迫五十歲以下的僧侶還俗。

  到了太平真君七年(公元四四六年),太武帝在鎮壓蓋吳起義時路經長安,其隨從在一寺院內看見了弓箭,便懷疑寺中可能有人與蓋吳互通。於是就下令把寺內沙門全部逮捕起來以查明罪行。崔浩也趁機奏請太武帝:「應該把沙門全部誅殺,拆毀寺廟、燒毀佛像經書。」

  然而,曾為崔浩老師的寇謙之則力諍和苦口勸告崔浩說:「你如果一意孤行,如此任性妄為,必將使自己遭受刑戮和滅門的報應!」

  但崔浩始終也沒有聽進老師的勸阻。就這樣,一向信任崔浩的太武帝再一次聽從了崔浩的奏請,發出詔令:「拆除焚毀國內所有塔寺經像,沙門無論老少一概活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滅佛運動,這場浩劫一直持續了六年之久。

  太延五年(公元四三九年),太武帝決定續修國史,命崔浩負責總理大綱,斟酌褒貶損益,中書侍郎高允也奉命參與其中。太武帝特別叮囑續史要據實修錄。

  崔浩當時身居高位,身邊不乏有著作令史閔湛、郗標等諂媚巴結之人。當國史續修完成以後,閔湛、郗標便討好崔浩建議他把國史刊刻在石碑之上,以彰顯其修史正直。崔浩採納了二人的言說,於是建造方圓足有一百三十步的一座碑林,把國史記載的全部內容,包含北魏先世們的善惡事蹟,都詳細刊刻在石碑上,其中還包括一些鮮為人知和朝廷鮮卑貴族們不願人們知曉的早期歷史。而石碑又樹立在四方通達的大路旁,所以引起往來行人議論紛紛,這讓朝廷貴族們看到之後咬牙切齒,無不痛恨崔浩。他們以崔浩傳揚國惡的罪名,上奏太武帝,太武帝大怒,以譏諷皇族之罪下詔收捕崔浩。

  崔浩遭受五種極刑,慘戮而死。行刑後,崔浩無人收屍,人們競相在其屍體上便溺,直至糜爛才肯停止。由於他的牽連使清河崔氏家族,以及宗親五族之內都遭受誅殺的滅頂之災。

  當初崔浩毀謗佛法,而他的妻子郭氏却虔誠信奉佛法,時常讀誦佛教經典,然而崔浩對此十分惱怒,常把經書拿走燒毀,還將灰燼棄入廁所。

  據《大正新修大藏經》中記載,當初崔浩滅除佛法的行為,即便是在路上看見被丟棄的佛像他也會停車尿之。

  崔浩在被押往城南途中,負責押送的幾十名士兵在他的頭上撒尿。受到士兵極盡折磨侮辱的崔浩,痛苦的哀嚎聲響徹街巷。《魏書》中說「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當時人們都說這是他所作惡事的報應得到應驗。

  崔浩修史增損以實的行跡固然可讚可嘉,這亦是史官撰史的根本原則,秉筆直書以供後世作鑒。然而,隨著他肆意妄行的作為不斷發酵升級,最終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崔浩慘遭極刑而死,聽信崔浩讒言迫害僧侶、毀滅佛教的太武帝最後也被中常侍宗愛所弒。

  《地藏菩薩本願經》有言:「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報應,斑斑可考。崔浩死後,恐怕還有更為慘烈的果報等著他,可不悲歎歟?

  

  史書出處:

  崔浩。拜博士祭酒。太宗好陰陽術數。命浩筮吉凶。多有應驗。奉天師寇謙之。不信佛。與帝言。數加非毀。因長安沙門藏有弓矢矛楯等。浩因進說。誅沙門。焚佛像。謙之苦與浩諍。浩不肯。謂浩曰。卿今促年受戮。滅門戶矣。後四年。浩誅。備五刑。清河崔氏。無遠近。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皆浩之姻親。盡夷其族。初浩非毀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釋典。時時讀誦。浩怒。取而焚之。捐灰於廁中。及浩幽執。置檻內。送城南。使衛士數十人溲其上。呼聲嗷嗷。聞於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以為報應之驗也。浩不信佛。弟模。深所歸向。雖糞土之中。禮拜形像。浩大笑之。故誅浩時。模獲免。

  ——《崔浩傳》《釋老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