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感應統紀
已播3331 共41集 更新:2024-06-18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46
選集:
1第1集 流傳千年的帝王之書,蘭陵蕭氏功不可沒 2第2集 孫謙與孫氏家族的循吏風範 3第3集 一家三代父子有親成就《治家格言》的故事(下) 4第4集 南北朝顧氏家族的厚道與善報 5第5集 家道和家學可以決定一個家族的興衰 6第6集 正己化人成就《群書治要》——記虞世南與唐太宗(上) 7第7集 與國人交 止於信——記虞世南與唐太宗(下) 8第8集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刁遵遇難成祥的故事 9第9集 師道救士風 盛世必再臨 10第10集 福星陽城 造福萬民 11第11集 王維:佛教的人生 人生的佛教 12第12集 发家孝先行 福荫善为本——南陈名将吴明彻 13第13集 為了公義不怕死的大唐法官:徐有功 14第14集 為母不貪的育兒大道 15第15集 尊師重道為何能保護一鄉人? 16第16集 孝慈聞名 謙遜致遠——令人「望塵莫及」的趙咨 17第17集 郭泰——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18第18集 杜畿的河東郡 杜甫的少陵詩 19第19集 朱暉:道義的人生 20第20集 母慈子孝的神奇力量 21第21集 姚秦:國君也有害怕因果的時候 22第22集 王玄謨念觀音得救 23第23集 百疫不侵的祕密是什麼 24第24集 母親仁勇雙全 兒孫化險為夷 25第25集 來得容易去得快 26第26集 瞋心所感,受形蟒蛇 27第27集 從第一謀臣到誅滅五族 28第28集 楊榮家族留給子孫的財富 29第29集 狄仁傑的做人為官之道 30第30集 從無子短命到五子登科——竇燕山的華麗轉身 31第31集 正己化人,讓教育真正發生 32第32集 「初心」難守 ,「始終」難得 33第33集 公忠體國為己任 清正為官傳家遠(上) 34第34集 公忠體國為己任 清正為官傳家遠(下) 35第35集 開明本心的力量——百世大儒陸九淵的考終之報 36第36集 忘身救民 榮顯善終 37第37集 孝義感天、治政有方的梁彥光 38第38集 唐朝中興之相——裴度 39第39集 以道修身,以道事君的三元宰相——王曾 40第40集 嫉妒蒙心、私欲熏心的一代宰相——李林甫 41第41集 北宋魏徵——魚頭參政魯宗道

百疫不侵的祕密是什麼-第55集

  ——南朝吳逵在疫情、災禍中的生存之道

  

  在人類歷史長河當中,有關大瘟疫、大饑荒的慘痛經歷,史書上都會予以記錄,並為後人留下古人經驗之談,期待隨著社會進步,人類能夠永遠免除災禍,追求美好的人生。這些關乎老百姓生死的大事,在我國的史冊中也留下了許多記錄,非常值得後人參考。南北朝期間的吳逵,就是其中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他的「抗疫經驗」也是發人深省,甚至可謂振聾發聵。

  兩晉以及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充滿社會動盪的時代,饑荒瘟疫頻頻發生。據近年來的歷史學家對兩晉時期的不完全統計表明,從公元二六五年到四二〇年間,至少有三十一年發生疫情,也就是說,平均每過四年就會經歷一場半年到一年不等的瘟疫。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吳逵,就經歷了一場幾乎滅門絕戶的大瘟疫。

  公元三九九年,孫恩不滿東晉的統治,發動了一起戰爭,震動了整個江南,吳逵所生活的烏程也受到了波及。三年後,孫恩戰敗,逃亡東海自盡,飽經戰火的江南也於這一年發生了大瘟疫,有些人家甚至因而絕戶。吳逵不幸全家染疾,家人陸續去世,吳逵夫婦兩人也奄奄一息。

  當年的烏程,老百姓對「疫鬼奪命」都感到很恐懼,談病色變。吳逵一家接連十三人去世,留下吳逵與他的太太病入膏肓,無力埋葬親人。鄰居看了於心不忍,冒死用草蓆裹著逝者埋到村外。此時,奄奄一息的吳逵夫婦只有聽天由命,等待大限到來。

  也就是在這個時代,長於醫術的阿拉伯人不斷有人不遠萬里到中國做生意,他們將阿拉伯的傳統醫術也帶到了中國。古書中曾經記載,有神祕的胡醫會將藥物用籃子送到病患手中。

  不過,吳逵夫婦此時是否有幸遇到「胡醫」就不得而知了,史書只是記載他們夫婦過了一段時間竟然奇跡般得以生還,此時的吳家也只有他們兩人活了下來。

  經過一番戰爭與瘟疫,烏程滿目瘡痍,吳逵家更是家徒四壁。冬天很快到了,可是他們夫婦卻連禦寒的衣服和被子都沒有。東晉末年的社會環境,並未因孫恩的失敗而得到緩解,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窮困,社會貧富懸殊更加嚴重。此時的吳逵夫婦卻不顧生活艱難,一心想要安葬家人。

  生養死葬,這是中國人傳統孝道的重要一環。然而,對於獨自存活的吳逵夫婦而言,不僅要辦好父母長輩的喪事,還要安頓好逝去的兄弟妻兒,前者是孝,後者是義。這對於赤貧的吳逵而言,代價之大,遠遠超過了一個普通人所能承受的極限。

  為了生存,吳逵夫婦白天為人做長工,晚上就在山裡燒磚頭,長年都不下山。他們為什麼這麼安排呢?原來,給親人修墳需要磚頭,但是那時的江南磚頭價格很高,購買建造一座墳墓所需要的磚頭,讓一般家庭負擔起來都已十分吃力,一窮二白的吳逵要負擔建造七座墳墓,所需的資金可謂天文數字,他們於是想出了自己進山燒磚的「巧辦法」。

  辦法雖然巧妙,但卻是最苦、最累、最磨人的方式。住過江南村鎮的人都知道,從村裡、鎮上搬到深山,不僅一時間生活很難適應,而且山中的野獸、山路的崎嶇難行,隨時都會奪命。

  果然,有一天吳逵他們真的在路上遇到了老虎,可是奇跡再次出現:老虎不僅沒有把狹路相逢的孝子變成一餐美味,反而低頭敬禮,然後退下,似乎知道他們是一對孝義夫婦。老虎讓路的故事一時間傳為美談。

  人有善願,天必從之,鄉親們被吳逵的孝行感動,紛紛前來資助,過了一年多,吳逵竟然做成了七座墳墓,讓十三位家人都得以入土為安。葬禮雖然簡樸,禮節上卻很周到。很多鄉親們覺得他們夫婦很不容易,表示不要他們還錢。可是吳逵不答應,他挨家挨戶為曾經資助過的鄉黨做工,償還債務。如此多年過去,終於一一還清了欠款。當時的太守張崇得知,特別向吳逵送上禮物,請他出來做官,但是吳逵都婉言回絕了。

  吳逵夫婦可以說是難得的孝子、義人。能夠感動鄉民的人,已是不易;能夠感動猛獸的人,心地必然真誠、純淨純善。可見,他們能夠在奪命疫情下從死神手上撿回一條命,也並不是偶然的,還在於他們品德高尚,有一顆純潔的、利他的心。重孝道、輕名利、有義氣、肯吃苦,這樣的精神恐怕是疫情、災荒之中的生存之道。

  與此同時,鄰里鄉黨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也是一個地區得以度過時艱的關鍵所在。吳逵所在的烏程,在東晉、南朝期間屢遭戰亂、瘟疫,卻能頑強度過各種困難,成為地區的經濟中心,也得益於這種鄰里互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