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教学法】
已播5105 共6集 更新:2022-05-03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144

【幼童教学法】

第四集  不能发明创造

助教:请大家端身正意,恭请老师升座授课。

陈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助教:老师好。

陈老师:我们这门课程【幼童教学法】专门给家长还有老师,还有有志于幼童教学的人准备的,这个课本现在已经出来了,【幼童教学法教材】,七岁之前的全部会集在一起,这个家长必修课课本一定要有。那么我们前几堂课讲了教学的根本的原则,总原则、总的精神。因为我们隔了一段时间了,课程太多,我不知道你们大家还记不记得,这里边有个重点,重点是教学的总原则,是什么呢?外和内是相通的。外是什么?是眼、耳、鼻、舌、身,你看这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这五样东西他都有,第六样是他那个心,小心很干净,眼、耳、鼻、舌、身接触到外边的境界,叫色、尘、香、味、触。眼睛看色,耳朵听声音,接触这些,我们一定要知道,你不要看这孩子小,外边这五样通过这五个管道,就是眼耳鼻舌身,通过这五个通道,全部都通到他那个小心里去了,他那个小心如果进来的都是清水,那就是一池清水,那就是好孩子;如果进来的这个全是垃圾,他那个小心就是个小垃圾池,这就坏了,那就太麻烦了。所以说做家长的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外和他的内是相通的,有什么样的外,他吸收什么他心里就是什么,要不就是个小垃圾池,要不就是一汪清水,干干净净,全看你家长给他什么环境,让他接触什么,所以说孩子的命完全操纵在父母和长辈的手里,无论是大人的教学还是孩子的教学,现在这是【幼童教学法】的课程,一样。所以【弟子规】非常看重对六根的锻炼,所以【弟子规】头一句话「父母呼 应勿缓」,反应不是指耳朵,是六根。所以大家要把这个教学的总原则要学会,学会了之后你就会教了,就不会有闪失。我们拿到这样的课本就知道它为什么这么教,所以我们今天是头一堂课,我们大家翻到目录,【幼童教学法教材】分类目录,一共分了八类,这都是你们这些义工把它做的,我们拿到这个教材之前先看这个目录它是怎么编排的,头一个纲领类,一共是选了两篇【弟子规】、【小学日程】,这两门课是总纲类的,就是【幼童教学法】,教孩子你有个总纲领、总依据,就像我们看【养正遗规】开篇,第一篇是什么? 

助教:【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

陈老师:对,【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它的第一句话,纲领中的纲领是什么?五伦。

助教:是。

陈老师:「父子有亲」、「长幼有序」,那个就是你要想学的话,它有一个总纲领,你下边所教的、所学的不离开这个纲领,是这个意思,提纲挈领,让你知道下边每教一点,每教一篇,把它抓住,就往这总纲上一归类就能归上,这才称其为总纲,所以我们以后在学的时候可以对照,你看下边一共分了八大类,这八大类不算总纲是七类,都可以归到【弟子规】和【小学日程】里。那么【弟子规】的课程我们会在以后详细专开一门课程【人生第一课 弟子规】,那个我们会详细地讲,结合生活事例,让大家认识【弟子规】,所以这个我们就省去了。那么第一堂课就是从【小学日程】开始的,【小学日程】往下,你们看分的这些类,父母须知类,那幼童教学关键不在孩子,这书他看不懂,他连字都不认识,书还倒着拿呢,这是给谁看的?父母,也就是说孩子教得好教不好,父母要先明理,长辈要先明理,这是人之常情,父母都不懂,这孩子他怎么可能会教得好呢!谁教的?教的人先要受教育,这里边有两堂课【蒙养礼】和【教子良规节选】。那么下边是义理类,其中的义理,经教的义理、道理是什么呢?选了一篇叫【性理字训】。第四是幼仪类,大家注意,从幼仪类往下,都是孩子该怎么做的指导原则,非常详细,手放哪、脚放哪、眼睛往哪看,这杯子怎么放,放在这儿就挨打,放在那儿给奖励,总做对了给奖励,要鼓励他,幼仪就是小孩子的仪表,言谈举止就是他外边的样子,眼耳鼻舌身该是什么样子,教这个的,它都通内心,这里边一共选了大概多少堂课这是?九堂是吧,九篇。识字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百、千,这是孩子们手里要拿到的课本。单列一类,第六类就是幼女教育类,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幼童教学跟全世界任何族群都不一样的,其他国家没有,民族都没有,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有,就是什么呢?从小专门给女孩子单开一堂课,让她成为好女子,唯有女子教好了,千家万户才有幸福的可能。你说我们老祖宗什么欺压妇女,这都是污蔑,这是罪大恶极,这么骂祖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看这是【女儿经】和【女小儿语】,这是吕坤,明代的大儒,他作的。第七是对仗类,这是跟文学写作有关系。第八是常识类,让孩子能够认识这个世界。自然、人文、历史、传统,让他通过【幼学琼林】【小学绀珠】能够认得,这个东西传之万世不会改变,这【小学绀珠】收在【四库全书】里,你就知道小孩子认识世界的东西收到【四库全书】里了,【四库全书】是皇家要传之万世的称之为经典的著作才敢收,你看看这么好的东西都收在我们这部书里,【幼童教学法教材】,我们希望中国的家庭人手一册,你教孩子就有指导原则,咱们不能瞎教。现在很多传统文化学校把孩子都教报废了,幼儿园的还是说成人,很多都出这问题,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自己瞎教,没有按照经典来,不是述而不作,也没有师承,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我们今天是【幼童教学法】的第一堂课,我们陪着天下的父母还有【谁肯发心教幼童】这些师资们,我们大家一同来学习,纲领类的第一堂课,作者清代的陈瑚,他来撰著的,这课程的名字叫【小学日程】,我们先来看〔题解〕,我们这个课程的学习方法就和【家塾教学法】是一样的,我们让周围的我们身边的这些助教,其实也就是学生、助教,让他们先来做准备,给大家讲解。

助教: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来跟大家分享【小学日程】的〔题解〕,我们来看原文:此篇见于【圣学入门书】中,【圣学入门书】凡三卷,内容包括【小学日程】、【大学日程】和【内训日程】。作者陈瑚,字言夏,号确庵,崇祯壬午举人,入清后隐居不仕。「崇祯壬午举人」,「崇祯壬午」也就是说在一六四二年的时候,陈瑚老先生就考上了举人。「入清后隐居不仕」,到清初的时候,隐居就隐居深山,已经不再做官了。

陈老师:因为他是明遗臣,明遗民,如果是官员,叫遗臣;如果是普通百姓,叫遗民。遗,就是遗留下来的,我不是你这朝代的人,有骨气,这个叫忠。大家以后有机会多读读我们网站推荐的书里有好多这些忠臣义士、孝子列女他们的传记,你看到这个就知道这个作者他的气节,他不是一般人,我宁可在山里边有可能会饿死,挨冻受饿,我也不出来给你做官,因为咱们不是一个朝代的,我为了我明朝,大明朝,我宁可死也不出来,有气节。

助教:作者在明季,曾与陆世仪等人相约而为所谓的迁善改过之学,以期兴绝学,复古道。「明季」也就是明朝末年,陈瑚老先生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曾经就与陆世仪等人一起来推崇迁善改过的学风;「绝学」指的就是失传的学问;「古道」就指的是古代之道,泛指是古代的制度、学术思想,以希望来昌盛失传的学问,恢复古代的制度、学术思想。明清嬗递之后,作者以为正人心的工作关于教化之兴废、人材之消长乃至国家之盛衰,遂于顺治九年编写了【圣学入门书】一书。「嬗递」意思是更替,两个朝代更替,明末清初的时候,作者为了端正人心以及关于教化的兴衰,人材的消长,乃至于国家的昌盛和衰亡。「顺治九年」指的就是一六五二年的时候,于是在一六五二年的时候就编写了【圣学入门书】这一部书。

陈老师:我们学传统文化要记得,以后不必把这些年号都翻译成西元,公元多少多少年,没这个必要,我们只要熟悉崇祯是明朝的,顺治是清朝的,这个就可以,你比如说他是壬午年的举士,我们对天干地支熟悉,这就可以了,不必非得去对照它是一八几几,一四几几,这个没有什么太大意思。这里边有重点,大家看,「教化之兴废」,兴废是对比,是兴旺还是报废?「人材之消长」,是消灭了还是成长了?那国家就是盛衰,是兴盛还是衰亡?然后他编写了【圣学入门书】,你们大家就知道这本书的编写目的是为了教化之兴,不要让教化废了;人材之长,不要让他消灭了;国家之盛,不要让它衰败了,目的在这,作者的著作目的就是为了这个,三件事情,教化、培养人才、国家存亡,这个书的它的主旨就很清楚了,全部都在教育。如果你再往下看,这不是教小孩子的吗?你看手放哪,脚放哪,这个都关系到什么?教化兴衰,人材消长,国家的盛衰,你们要做内行人,不要觉得说这孩子,说我家儿子手不知道放哪,天天东倒西歪的,不知道孝敬,这个跟这三件事情有关系,跟教化、跟人材、跟国家都有关系。你只看到了你家的孩子,那是小事,确实是小事,积家怎么样?成国,积家成国,国是由家积累起来的,一家这样,那家家都这样,这国不就完蛋了吗?所以说老百姓他想的,所以为什么老百姓前边加个小,我们是小老百姓,那是实话,不是客气,为什么叫小老百姓?眼光小,心量小,想得都特短浅,像这些人,这是明清的大儒,他想的就跟一般人不一样,所以过去社会一定叫士、农、工、商,陈瑚没钱,也没官,他就是个举人,举人是知识分子,在社会上什么都不是,那他是什么?是士,读书人,士一定要排在农、工、商前,你说你亿万富翁,你的地位远远不如读书人,为什么叫远远?中间还有个农、还有一个工。中华民族历朝历代都是这么排列的,为什么?商人重利轻义,重利轻义就会给社会带来混乱,所以说陈瑚老先生这个著作【圣学入门书】,你看从顺治年间开始写,一直传到现在,三四百年了,清朝将近三百年,从清末到现在又一百年了,将近四百年了,我们现在还在学。【圣学入门书】三个部分,【小学日程】、【大学日程】和【内训日程】,将来有机会我们给大家讲,我们必须要先从教小孩子【小学日程】,小孩子天天都学什么课程?都天天干什么?总纲领,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天下大事,这是读书人写出来的,农、工、商写不出来,为什么?他没有受过这么好的教育。你怎么知道他受过好的教育呢?他是举人身份,经过严格的考试,过去秀才算是低的,高一点的举人,再高一点进士,再高一点就是状元,国家考试。所以过去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他重要的资格认证。那是举人,那还了得,考中进士,那国家考试门口有个大匾,上边写上“进士及第”,皇上、国家颁布的,承认你士的身份,你是读书人,那要是进士的话,在我看起来,看历史书上我们就知道,那应该是在他可以教太学了,秀才可以在村子里边、乡里边当老师,经过国家考试的,认证过的,秀才、举人、进士乃至于状元,第一甲,第一名,上到皇帝,他们学的都是什么?四书五经,一个课本,把它总结出来就是这本书,所以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学的课本、学的内容是一样的,从来没改变过,我们今天把它接上了。过了一百多年,课本传到你们手里了,【小学日程】隔了四百年了,清灭亡隔了一百年了到现在,由你们来接上,【谁肯发心教幼童】,后边还有一段。

助教:是。而【小学日程】则是他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制定的言行准则,依本孔子所谓「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数语,约其大凡而成。

陈老师:他写这个书是给自己儿子写的,谁不爱自己的子孙?如果这个东西不好,这陈瑚是举人身份,年龄不小了,阅历很深,又有见识,又有学问,又有德行,隐居深山,他还有写书的能力,你们想想这样一个人给自己孩子、给自己儿子写东西能是封建糟粕吗?能是垃圾吗?你将心比心,你现在会把垃圾让你的儿子去学吗?更何况这个陈瑚还是个大儒,历史上有名,学术史上有地位的,【圣学入门书】大家都知道,所以说像这些名著,像这些名士,他们教孩子的老百姓都抢,咱们看看陈举人家他们是怎么教孩子的,人家有德行,有学问,有能力,所以这个读本就刊布天下,家家户户都学陈举人家教孩子这么教,我们也得这么教,教出来的孩子都是圣贤,信心我们就由此建立了,下面我们来看正文第一段。

助教:「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事亲取友隆师敬长之道,诗书六艺之文」。古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教的就是教小孩子如何洒扫应对进退的礼节,以及如何侍奉双亲、结取益友、敬重师长这些道理,诗指的就是【诗经】,书指的是【尚书】,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这些文章。

陈老师:我们看这段话,大家记住读古书、读圣贤的经典它有个特点,一定把最重要最关键的写在最前边,大家记住,上来开篇,这个是小孩子要学的了,它的总的宗旨和原则,这不是纲领类的吗,总的宗旨是什么?你看开头四个字,「古者小学」,他有没有讲创新?说咱们现在是明朝了,跟周朝差着三千多年,那落后了,咱们要创新,大家看古书,汉唐宋元明清,没有一朝一代是创新的,所以中华文明才能传承,这就叫「述而不作」,你说他们是不是傻瓜不懂创新?错了,创新的会惹麻烦,为什么?「吾道一以贯之」,这一创新就变成二了,你就在道外去做事了,道外去教学了,把孩子全教坏了,为什么?道是一个,你只要在道里行,它没有个二,换句话说没有创新的可能,创什么呢?所以说古代的时候怎么教小孩子我们就怎么教,多老实!师父老人家常讲,老实、听话、真干,老实不老实,只要是圣贤经典,我甚至可以这么讲,【四库全书】你拿出来一部,每一部都是老实的,除了那里边批判类的,说这个是不可以看的坏书,除了这个之外,【四库全书】里边拿一部全是这个,开口就是古者,夕矣,过去的那个意思,夕矣,你看全是这个,他们是最有智慧的。然后接着看,「教人以」,说了三件事情,洒扫,洒扫就是干家务活,你们小不知道,我们小的时候那个地是土地,不是水泥地,也不是什么大理石瓷砖,屋里的地都是土地,所以他要怎么样?要经常洒水,为什么洒水?它有土,所以说洒,扫是扫地,洒扫就代指一切家务活。你看古代的小学教孩子,头一件事情干家务活,洒扫。最近我们有一套节目很受欢迎,【天下父子第一课】,五岁的小孩子在家里烙大饼、和面、蒸馒头、扫地、打水、干活、捡垃圾,伺候父母,洗衣服、做饭,裁剪衣服,全是他干,大家看了没有不目瞪口呆的,这一家人跟我们这个网站课程学,同学们怎么做,他在家里看了网站他就怎么做,所以他们跟我们学,我们跟谁学?【小学日程】,【小学日程】跟谁学?古者小学,代代相传。我们没有跟外国人学,把孩子都教好了;我们没有创新,孩子不傻,你那创新,那孩子挺傻,大家看现在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澳洲、送到香港,【香港孩子很难教】,你们看了那节目了,那孩子你们都见过吧?

助教:见过。

陈老师:对呀,他为什么晕晕乎乎的?孩子可怜,家长把他脑子教糊涂了,一年交八万学费,教成这么个结果,不能创新,老老实实做古人的弟子,你家的孩子了不得。开篇你看【小学日程】开篇讲了三件事,洒扫、应对、进退,它有顺序,然后才是「事亲取友隆师敬长」,然后才是「诗书六艺」,你看它有顺序、有次第的,「之所先后 则近道矣」,对,它有次第,你不能乱来,现在是上来就让他弹钢琴、练书法、学芭蕾,学的还都是外国的,完全颠倒,【弟子规】讲「不力行」,不力行什么呢?就是洒扫、应对、进退;「但学文」,学美声去吧,学画画去吧,怎么样?

助教:「长浮华 成何人」。

陈老师:对呀,你们看到这是明末清初的课本,那你再看,再往前,汉朝的也这样,所以在前边的〔题解〕里边说得很详细,这个本子它依照的是什么? 孔子所谓「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数语,就那么几句话,他还是遵照孔老夫子的师承,他老师是谁?孔子,地道儒家,他没有说再加点【老子】,再加点【墨子】,再来点【孙子兵法】,现在教传统文化的都是这么乱弄,没办法,把人都毁了。这里边还有个应对,应对是什么呢?很多人理解说是叔叔来了叫叔叔,阿姨来了叫阿姨,这不叫应对,这太简单了,那你跟个小狗说,你叫两声我才给你这个骨头吃,汪汪,它下回还这样,跟那驯兽团一样,那这小孩不跟小狗一个水平了嘛,应对指的要更丰富、更复杂,所以他脑子是活的,现在我们看这些大学生,二十多岁到这来这当义工的,还有传统文化老师,一个比一个傻,他不会应对,天天就是这样,是不是你们常见到的?

助教:是。

陈老师:这你们亲眼所见,都三十岁的人也是这样,为什么?从小不机灵,孩子的机灵是从哪来的?「教人以洒扫应对」,有人教他,教是不是从课本上教?教不会,这你把它背下来,你会唱,他都不会,所以在生活中要有人教,记住了,在生活中有人教,“过来,刚才你说什么来着?”“我说的是这个”,说的不对,应该怎么说?教给你,生活都得有人教,这个人是谁?

助教:父母。

陈老师:不全对,父亲在外边养家糊口去了,是谁?是妈妈,是家里退了休的长辈来教这孩子,现在妈妈都出去了,挣钱去了,孩子没人教了。「古者小学 教人以」,没人教就完蛋了,然后是什么?同时是「事亲」,怎么照顾父母亲人,怎么选择小朋友,「取友」;「隆师」,给他找老师了;「敬长」,要让他学会敬,至于说诗书六艺这些,你看排在这两样后边,这就是修学的次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堂课继续来学习这个【小学日程】。

助教:我们感恩老师,向老师行礼、问讯,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