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教学法】
已播5105 共6集 更新:2022-05-03
線路: 下載 詳情 分享 144

【幼童教学法】

教育的总原则总方法   第三集

助教:请大家端身正意,恭请老师升座授课。

陈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大家好。

助教:老师好。

陈老师:我们上一堂课用这个图板给大家演示幼童教学法的基础。实在说这堂课也是所有受教育的基础,它都是由内而外,内影响外,任何课程都逃不过这个基础课。换句话说,你要想把这堂课、把这个教育搞好,这堂课不听不懂不行,你一定要先知道这个总原理。我们为什么不着急往下讲这些课程?头一堂是小学课程是吧?【小学日程】。我们为什么不着急往下讲?根本就在这,先把原理讲清楚了。你们上次有个问题是吧?

助教:请教老师,就是上堂课您之所以把它分成内跟外,就是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您又是从哪想起来的要这么划分?

陈老师:之所以大家看到这是内、这是外,从哪来的呢?绝对不能信口开河,自己想出来不行。就是啊,人家问你你依据的是什么呢?依据的就是一个总原则。师父常讲「一切法由心想生」。这话什么意思?一切法就是外在的,外边的一切的一切, 心之外的一切都是外。那心呢?心就是内。所以它是这么来的,内决定于外,「一切法由心想生」,这是佛家的。儒家的呢,儒家是什么?儒家是天下欲太平,要想公平太平,欲想天下平必先国治,最大的是天下平,然后国治小一点;国治,要想国治,是怎么样呢?是家齐,家要整齐,越来越小,但都是外。然后家齐,要想得到先得是身修,身修之前是什么?身修之前是四样东西「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才是修身,越来越扩大,这些都是外在的。内在的是什么呢?「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全是心。这不是内外吗?所以说【大学】讲「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对啊,你的修学要在道上,不能离开道,道是哪里?给你讲得很清楚,是由内而外,它有一个顺序,用现在的话讲有个逻辑,不能乱来,所以内就在这里。我们大家来看,对于成年人,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了,你可以讲「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这是心地上的功夫。小孩子,他七岁以下的,我们这堂课是专门针对七岁以下的,那给他讲什么?什么都讲不了,他什么他都听不懂。但是你得看得懂,这么个小娃娃,他内外都具足,他都有。外,他会说话,七岁之前他会说话,会言语,他会行动,他有行为,他外边具足。内在的呢?上次我们跟大家讲,他与生俱来的就有这习性,他就有性情,这些东西都是他本有的。习性里不好的东西,贪嗔痴慢疑,这我们上次讲得很清楚了。那有没有好的呢?当然有了,「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仁爱和平」,这都是好的,都是好东西,它也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仁爱和平」。换句话说,这个小孩子七岁以下乃至于他刚出生,他这些东西他都有。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做老师的一定要明白,它有好的,它有坏的,你要启发他哪个?这不就清楚了吗?所以幼童教学从哪开始?从教好的开始,从启发他善的、抑制他这个恶的开始,这我们就听明白了。说实在话我们这个内,这不是内吗,总论今天是,我们把它写出来之后还不是根本究竟的,根本究竟的是什么呢?师父常讲,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记住一个总原则,总原则是什么?人性本善。凡是出生的小孩子,他是人,他的本性本善,有了这个原则你就要相信他是能教得好的,因为他本性本善。大家看了会觉得奇怪,这个本性本善,孝悌忠信是本善,那贪嗔痴慢疑,这分明不是善,哪来的这么一个本性本善呢?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师父讲经常常给我们讲,师父不讲我们真的是不知道,「人之初 性本善」那个善是赞叹,善哉,善哉,太好了,是这么个意思。赞叹人性好的程度,它好到什么程度?无善无恶,这些东西也没有。你说我家孙子、我家孩子就这样?对,你儿子你闺女从打出生他就这样。他的那个善不是什么「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说将来表现出来,不是,这个也没有。那个恶的呢?贪嗔痴慢疑也没有,这个就说到究竟了。所以大家都是要从事教育的人,要懂「人之初 性本善」,【三字经】会念,不懂原理不行,那个「善」无善无恶,那才是他真正的自性,佛家讲自性,儒家也讲自性、本心、真心。我们教育的目的大家记住了,总归一句话,无论是教孩子还是孩子长大了,我们说教私塾、教汉学院、教书院统统都是一个原理,就是什么呢?就是让他恢复他的那个纯净纯善、无善无恶的那个自性。大家要听明白这个,不是说光恢复这个,他有「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这就行了吗?不是。这个也就是个贤人,要读书志在圣贤,要把你的孩子将来培养成圣人,不是贤人,贤人是初级的,圣人是究竟圆满的。圣人的标准就是什么呢?这些都没了。这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说的这个很高,你说我现在达不到那个水平,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当不当圣人,我想让他先当一个吉祥平安的,这一生很幸福的这样的一个人,可不可以?可以。退而求其次,保持他这个善的,孝悌忠信的,贪嗔痴慢疑的都给他克制住,这就可以了。他内心如是,他内心是这样子的,他的行为举止,我们讲言行,自自然然他表现出来就是好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教育孩子要从内心下手,这是个总原则。教育大人也是从内心下手,为什么呢?内,你看内决定于外,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我听说上次讲到这个地方有同学有疑问,关于礼教身教的时候。

助教:请教老师,就是老师您在上一堂课讲的时候,就是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对于什么事情都不懂,为什么要用礼教身教去要求他,让他去做,他自然而然他就明白道理了呢?这是为什么?

陈老师:这个孩子三岁五岁好不好?不要太小,三岁五岁,三岁五岁你跟他讲这些道理「人之初 性本善」、贪嗔痴慢疑,他都听不懂,但是内心,就是他的观念又影响他的言行,那我怎么办?所以我们上次给大家报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则,就是礼教。用好的善的言语、善的行为来教育他,他自己做到。你比如他站得很直,「揖深圆 拜恭敬」,行礼的时候毕恭毕敬。他脑子是空空荡荡的,他没有什么观念,他小孩子,你没法教他,让他做,让他身体行为去做,言语去说,说着说着做着做着,他自己慢慢他就能明白,他自己就能够成为一个好人。你问的是为什么,是不是?

助教:是。

陈老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讲头一个,人说话是口,人的行为是身体,这些东西跟什么是相通的?跟这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要记住这就好像是什么呢?这就好像是一个铁棍,这头是内心,这头是他的言行,它是相通的,它是一个整体。你把这头加热,没多久这头也就热了,这大家就好懂了。你在言行上用功夫,它跟内心是通的,它自然他内心它也就热了,它也就跟它一个温度了,那为什么呢?它是相通的,它是一体的。你说一个孩子他做一件事情,你比如说苹果有大有小,他放在那,他伸小手把那大的拿过来,他这个行为里边有没有他的意念,有没有?

助教:有。

陈老师:对啊。他说这话“你去死吧,这个东西我要先吃”。他说这些话里边有没有他的意念?

助教:有。

陈老师:也就是说不管多小的孩子多大的人,我们记住,这是教育的总原则总规律,任何人他的行为和他的言语当中一定都有他的心念。换句话说,心和言行永远是融合在一起的,它是一体没法分,不是说我们有个内外,那是勉强为之的,让大家听明白的。换句话说你不要看孩子很小,一岁两岁,他已经有小念头在里边,那些小念头里就有善有恶,积小成大就变成了大善大恶。一定要听得明白,这个东西不能分开,言语和行为和心念不能分开,它都在一起,言语和行为可以分开,但是它们和心念分不开,凡是说话、凡是行为,它都有心念在里边。大的来分是这样,你说有些行为它确实没心念,你说走路,这个行为有,那你说它有什么心念?我们说大的方面确实举手投足,我们做很多,总体来说做一件事情,它都有心念,它都有个意念在里边。那个意念一定要记住有贪嗔痴慢疑,有不贪不嗔不痴不慢不疑,就是说有善恶在里边。所以说观察他的行为、控制他的行为、管教他的行为、管教他的言语、观察他的言语,我们可以控制他的心念,让他善的心念增长,恶的心念没有,是这个意思。一定要记住,心念和言语行为不能分开,它是在一起的,是一不是二,记住这个。也就是说你通过他做什么、说什么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内心,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看出来。所以过去有句话,知人知面不知心,那是指没学过的人,学过的人都能看出来,你一说话,一举手投足,你要做一件什么事,你有个什么计划,都能看出来这个人的心念的善恶。所以你不学不行,不学就不知道,不懂,换句话说你就教不了孩子。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善的行为、善的言语,它会启发、形成善的内心,它有这个作用,这是自然规律,它不是谁发明谁创造的。上次我们给大家讲,你看那小孩子,三岁,小男孩张嘴就骂人“我杀了你”。他知不知道这什么意思?他不知道。但是这个语言是恶的,这个意念是恶的,他虽然不知道,但是这个意念已经种下去了。你比如说,这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他说的都是什么?大的给我吃。这是违背伦常的,他总说,这个恶的意念在脑子里就种下来了,然后他恶的心就培养成了。言语对内心的影响。行为呢?刚才我们讲是言语,现在再讲行为,行为就是什么呢?你比如说吃饭,三岁五岁的孩子,吃完饭杯盘狼藉,都是大人伺候他,他什么都不管干,他什么都不做这个行为是恶的,懒惰;打父母,三五岁这样的孩子太多了,我们经常能看到,电视里边也有。这个行为,他对这个行为本身没有什么概念,但这个行为本身是恶的,时间长了,你不要时间长,其实一次他就有个印象,就有一个恶的种子。所以说恶的言语、恶的行为都在给孩子内心种种子,你看他不懂,实际上他所留下来的印象有善恶,为什么呢?这个行为、这个言语本身有善恶,大家这么体会就好懂了。所以说他说的都不是好话,做的都不是好行为,留下来的印象都是不好的印象,那将来怎么样?将来这些东西成了习惯,那就是他的恶心恶念,就这么来的。你想想他打大人这一下,满地撒泼打滚这一次,他内心他就留印象,那就是个恶的种子,在心里边就叫恶心,时间长了他的恶的观念就形成了,就这么来的。一定要记住它是相通的。那反过来,他也不知道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反过来,大苹果都给长辈,吃完饭他自己来打扫,见到人就鞠躬,见到长辈磕头,这些行为都是善的,他脑子里、心里边种下来都是善的种子,什么叫心里善的种子?不就善心嘛。时间长了,他就有了善的心念,有了善的价值观,就这么回事。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孩子说话、这个孩子的举止跟他内心是通的。你明白这个你就知道,他的言行在天天在往自己的大脑、往自己内心里在灌输是善的还是恶的,你就知道了。所以要约束他的行为、约束管教他的言语。我这么说好懂吧?

助教:好懂。

陈老师:对。所以说礼教,这个礼是天地之间的正道。【孝经】里边讲。

助教:「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

陈老师:莫善于什么?

助教:「莫善于礼」。

陈老师:你们下次把这话说全了,说清楚了。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印象不深。所以他说话战战兢兢的。老师一问他,他就含含糊糊的。这功夫都不行,要滚瓜烂熟,要把这些道理常在嘴上说,常常用,你就不会这么生。你们大家为什么说不出来?平时不说这个,这就不行。发愿做老师的人常常把这个挂在嘴边,常用。「移风易俗」怎么样?

助教:「莫善于乐」。

陈老师:对。所以说礼和乐是正道。所以四书五经里边【礼记】占了一个,原来还有一个乐,【乐经】已经遗失了,失传了,但是在【礼记】里我们还能看到【乐记】,也能看到个梗概。所以说让他的身,让他的耳目口鼻都能够摄受在善的上边,这叫会教。所以无论是教孩子还是教大人,汉学院的课程还是幼儿园的课程,原理都是这个,这是我们回答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更深了。你说这个孩子三岁五岁,他总做这样的事情,总说这样的话,善的,礼教嘛,总在那行礼,过去讲叫习礼,他为什么慢慢自己他就明白了呢?大家记得,这里边有个总原则,叫什么?记住了这个总原则非常重要,三个字,叫戒定慧。戒就是什么呢?身体保持在礼上,不失礼。所以你看【弟子规】、【养正遗规】,所有讲的是该怎么站、这书怎么放、这椅子怎么放、大人在这你怎么样,所有这些都是规矩,都是你行为的标尺、分寸,它给你讲得很清楚,把它做到,保持,这个叫持戒,大家记得,这个叫持戒。你身体、你的言语有规矩有分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这个规矩之后,这个孩子慢慢他这个行为就定型了,方的也好圆的也好他就定型了。大家记得,他一直保持叫持戒,他自自然然就得定,他得定。定是指什么?内心。戒是什么?外在,戒是外在,外在影响到?

助教:内心。

陈老师:对啊。所以说最后是开智慧。你说这小孩子也能开?当然能开,他本来他就有智慧,圆满的智慧,所以叫「人之初 性本善」,自性里边有圆满的智慧。所以怎么样呢?你让他的言语和行为按照【弟子规】、【养正遗规】这些标准,【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按照这个标准他保持,这个叫什么呢?他自己的身体保持礼教身教,言行外在他做到了,这个就是戒,他就会得定,内心安定,从外影响到内。得了定有什么表现呢?他不糊涂,他开智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说话守规矩、行为守规矩的道理所在,他内心是安定的,他将来会开智慧。我们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孩子有智慧吗?内心安定不浮躁吗?这不就是教学的目的吗?所以戒是头一位,戒就是我们讲的容止辞令都要符合礼。他把礼天天做到,这就叫礼教,自己教育自己,用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来教育自己,达到内心的安定,然后自性的智慧就开发出来了。教大人教孩子原理是一个,不是两个,我们一定要懂这个。这就是为什么学【弟子规】重要,学【太上感应篇】、学【十善业道经】、学【养正遗规】重要,所以【幼童教学法】第一堂课叫什么?

助教:【小学日程】。

陈老师:【小学日程】你打开看,全是讲身教的,他身体言语都是什么样子,教这个的。教这个的目的就是让他持戒,保持住,不许违反,违反了叫破戒,然后他自然得定,得定他开智慧。你不就听明白了嘛。这就是整个这个图它的总的原理原则。所以你们刚才问,老师把这个分成内外是怎么来的?戒定慧三学来的。内心看不到,言行看得到、听得到,在这上边下功夫,由外而影响到内,叫戒定,定不仅仅是指行为安定,内心。这好懂吧,所以开慧那个慧下边是心字边,指的是内心,是这么回事。所以说从事教育的人,师父常讲,总的原则要相信人性本善,多恶的人你都能把他教好了,为什么呢?他内心是善的,一定要懂这个。那用的手段和方法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要懂得内外,由外及内。到了一定年龄,我们说七岁以上了,他稍微明白点事了,赶紧教给他内,就是价值观。为什么要这样?你看你们都不是七岁以下的了,现在我们用讲课的方式你们都明白了,对待成年人要用这个方法,你们明白了就不会做糊涂事,不会做傻事,你的行为就有约束,你知道,你明理了,你知道不妥当的、恶的言行会召来灾难,你不敢,你们听得懂了。小孩子他听不懂,不懂这些吉凶祸福,大人怎么样?强制性地让他必须遵守。你凭什么不能遵守?别的孩子都能遵守,你再不遵守给你两巴掌。用这种方法,这孩子自自然然他就遵守,遵守最后他内心得定了,他持戒,遵守就是持戒,他内心一得定,他最后开智慧。尤其是这个持戒他养成习惯了,大家一定要记得,教小孩子,七岁之前,师父常讲三岁看八十,三岁之前的习惯影响他一生,他保持,他成习惯,这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所以三岁之前的教育太重要了,七岁之前教育退而求其次,也很重要,所以教得越早越好。如果教得很早,但教的是错的,那可真麻烦了。教得是挺早,全是错的,为什么呢?父母老师的标准,善恶、美丑、是非、智愚的标准全是错的,这就是今天社会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和老师痛苦无奈,说孩子管不了了,什么原因?他一开始教错了,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错了。三岁五岁的孩子,这个桌子就应该他打扫,但是大人们受不了,怎么能让我孙子干呢?怎么能让我闺女干呢?错误的观念就从大人传递给孩子。孩子本身他就没法讲道理,行为再不做,做的都是错的,影响到内心。他长大了你让他干,他恨你。突然七岁了上学了,这个桌子你收拾,凭什么我收拾?打起来了,他骂父母,为什么?一直都是你们收拾,凭什么让我收拾!你看他的内心的观念已经成型了,为什么呢?长时间外在错误的行为对他内心产生了影响,他恶的种子一直在种,恶的心念。所以说任何一个行为、任何一句话,大家记住了这个言行,说出去只要是恶的,必然在内心种一个恶的意念,时间长了就是个恶心,这好懂吧。任何一个善的行为,善的语言说出去,在心里就种一个善的种子,就是善的心念,时间长了就是个善心,就是个善的观念,这孩子就教出来了。那个呢?那孩子就毁了。它是通的,一定要记住。你的眼耳鼻舌身最后都通到哪里?都通到意。眼耳鼻舌身意,它这几样是通的嘛。如果有的观众还不大理解,那我举个例子,其实很好懂,小孩子和大人是一个道理的,你比如说我们眼睛,看到这个喜欢,看那个讨厌,喜欢和讨厌是心念吧,助教:是。

陈老师:通过什么你喜欢、你讨厌呢?通过眼睛,眼睛跟心是通的。比如说三岁孩子,你给他这东西吃,他吃完了之后他吐,他不往里咽,为什么呢?好东西他为什么不吃?他不爱吃。通过嘴巴、舌头。好恶通过眼耳鼻舌身来形成的,意就是好恶,意念就是讨厌还是喜欢。大家记住了,喜欢就是贪,讨厌就是嗔,怨恨,所以贪嗔痴慢疑靠什么来增加增长?就是靠外边这个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边。所以这眼耳鼻舌身,你不给它控制好了,你不吃,天天吃!你看有的孩子挑食,这不吃那不吃。【弟子规】讲「对饮食 勿拣择」,不许挑食,这是正道,这是正的。那邪的、错的是什么?挑食,挑挑拣拣的,我这不吃。孩子做错了应该怎么办,怎么纠正?必须吃。必须吃,嘴巴吃进去之后,他没有条件没有机会挑食了,他不吃也得吃,不吃没饭吃,时间长了,他再吃这个他就没有好恶了,他就没有贪心没有嗔心了,所以贪嗔的这个种子他就压下去了。所以不给他这缘分,不给他这机会,怎么来的呢?父母在眼耳鼻舌身上严教他,严管他。大家就听懂了。所以你看那个,你们这个叫【幼童教学法教材】,这很好,得有人监督他。这东西孩子是看不懂听不懂的,大人必须把这上边东西让他做到。我们随便翻开一页,【幼仪杂箴】,这里边写着什么呢?你比如说言语、行为,甚至连笑都有,怎么笑怎么怒它都有。你看我举个例子,坐,「维坐容 背欲直」,什么意思?坐的时候后背要直。那他觉得这样舒服,你再这样坐下去,得有人管!这个东西孩子他看不懂,他边上必须得有人让他逐字逐段地去做到,谁啊?家长,父母。所以这堂课家长能不学吗?幼儿园老师学校老师能不学吗?你先得知道标准,老师家长先得知道后背是直的,这上面写着了,这就是标准,正的标准,「维坐容 背欲直」,就是这样,不许驼背,那孩子驼背你得收拾他,谈话不管用,这脸上啪这一下,你这脸拉成这样他害怕,不允许驼背,多寒碜。总这样挂在嘴边,他就成了意识,他有耳根,他听着呢,他知道这是错的,走到哪里,“爸爸妈妈,他的后背是弯的,不对”,不对,你看他就形成观念了,他自己也是这样的,他自己这样做这就叫礼教身教,他自己的身体在教育他自己的内心,他这样做就是持戒,持戒就得定,所以说外边这五根,眼耳鼻舌身影响到内心,就这么回事。他这样坐直了他内心一定和这样待着的内心它不一样。打个比方,我们看到你们做了一期节目【香港孩子很难教】,你看那孩子站不直,站不正,没人样,用大人的话来说那就是真的天天就这么待着,这你们都看到了是不是?

助教:是。

陈老师:好,怎么来的?就一开始就没这么教,在行为上、言语上就没有管。所以他内心,你们发现这个孩子有个特点,懒散。懒散可不仅仅是他的外在的形象,他内心都懒散,外在的这些言行影响到内心了,它相通的嘛,他有懒散的样子,懒散的举止,懒散的言语,一定有个懒散的内心,要把这个听明白了,是相通的。人的正一定都是从很小的时候从六根里边,头五根眼耳鼻舌身,从外边接收到全是正的。坐直了,站正了,怎么说话呢?从言语到外形都有人在管他,要不管这个书就没用,你印它干吗?是让家长老师学了之后以此为标准来监管学生,自己也得做到,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我们要会用这部教材,它是从那四本书里边,助教给它汇集起来的,大家最好人手一册,你好跟着学。所以我们说穿了,人生在世这三样东西最重要:身口,就是行为和言语;意,就是心念。「一切法由心想生」,这是一切的总规律,有什么样的内心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世界,所以把人心控制住了,你想要幸福平安自然得到。那么这本书我们把它说白了,这是什么?专门讲怎么控制人的语言和行为的这么一部书,教给你什么样的行为是正,什么样语言是正,专教这个的。让你做到,孩子内心就是正的了,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正,家家户户都幸福,天下就太平了。这个书就教这个的,你说好不好?谁能说不好,他说不出不好来,这都是正的。正的言行必然产生正的内心,那是相通的,所以定是正的,正定开大智慧,所以这是宝书,要会用,要知道它的本质,不要看起来这么繁琐,那你先排斥好的、排斥正的就麻烦了,一定要知道它是干什么的,是控制、约束、管教孩子的言行的,然后让他内心正,是干这个的。内心正,【周易】里边讲,天下正。真好!所以我们今天把它讲透彻,给大家讲明白,一点迷信都没有,而且是用现在的话,纯科学,最高科学,人人都有的,没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你说你们家孩子言语行为不影响内心,它不相通,谁能说这话?他所有内心里贪嗔痴慢疑统统都是从眼耳鼻舌身过来的,五个通道,这五个通道就像五个水管,你不把这个控制好了,那一池子脏水够你收拾的。人明白了这个原理,这是教育的总原理,所以很多人说这些东西都是过时的,封建迷信,你看我们讲这几堂课,给大家报告的,外国人说不出来,到现在他们都说不出来,都不明白这道理,又简单又好懂又客观存在,这是实事求是,你能说我们说的这不科学吗?你们家孩子眼耳鼻舌身最后跟心不通,它这是本来存在的。所以眼耳鼻舌身做的都是恶的,他那个意念就是恶的,通的嘛。你不要忘了他说话、他做事,他就是在种种子,他就是在积累他的心念,你把这个想明白了,你就什么都明白了,善心敢情是这么来的,对,他虽然不能明理,但是意念他在积累,这好懂吧,我今天骂人明天骂人,积累的全是恶的心念,虽然他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但是这个意念已经种下去了。你不能说孩子不懂得这个是善是恶,这个意念就没有善恶,没那事,这不可能。骂人它就是个恶的意念,所以他长大了他骂人,他也不知道这个是对是不对,但是他就这么做,为什么呢?观念心念形成了。所以一定要在孩子的行为和言语上严格地约束,抓住这个就等于抓住了心之苗,这个孩子内心的那些根苗你就抓住了,抓住了之后你就控制住他的心了,也就是控制住他的观念了。将来这个孩子是善是恶统统都从这看出来了,都从这个内在看出来了,它决定于一切将来,这是教育的总原则。所以为什么【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尤其是【养正遗规】这些东西说得这么详细,这个笔怎么放,它就不能歪着放,它就得这样放,大人看了之后“要求得太严了吧”,那是你觉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并不觉得这有多麻烦,并不觉得这有多痛苦,大人是受不了,为什么?他已经成习气了,他看着这个他难受,为什么呢?他不习惯。孩子没习惯,大家记得我这个话,孩子没有习惯,你怎么教他怎么是。你如果从小教给他什么东西都是端端正正的,你看这本子往这一放,就不许这么放,它必须得是端正的,没多久你会发现,顶多也就是一两年,你会发现这孩子看到这东西是歪的他难受。我就见过这样的小孩,三岁,要出门了,把鞋穿好,准备要走了,大人都等着他呢,他跑回来一定把那个小盒子给它放正了他才出去,为什么?他看见了,他看见之后,说你弄那干吗?那是歪的,“歪就歪的呗”,那不行,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他习惯了,他习惯正了,好孩子就这么教出来的。所以说家长要知道什么是正的行为,正的言语,「蒙以养正 圣功也」。现在大家不知道什么正了,那最后你这孩子可不就是麻烦了嘛。现在我们用这种方法教,他还在边上讽刺,看不起我们,“你看在这教孩子磕头,这不都是培养奴才吗?”。说这些话,我们听了之后觉得他们很可怜,他看到孩子毕恭毕敬地在那给长辈行礼,他说这是奴才。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活泼泼的甚至哪天给我两巴掌那才好,那正常,这就是他的观念,邪知邪见。那大家问,那孩子这样做是不是奴才呢?这都胡说八道。奴才,我们都知道,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奴才对别人这样是为什么?是为了巴结,为了讨好,为了自己能活下去,迫不得已才这样,你问他愿不愿意?他不愿意,迫不得已。孩子这样做是什么心?感恩、孝敬、恭敬心、奉事的心。所以说孩子他对长辈对父母对老师这样做是他的恭敬心,「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恭敬、孝敬心是善心,这不是好的吗?你看着这个行为好像都在那磕头,你看不懂,你张嘴就毁谤,这些人造罪都很重。所以说父母老师糊涂了,“学这干吗?磕什么头”。他不懂善恶是非,换句话说他不懂正,什么是正?看不见的内心里边的孝敬、恭敬心。印祖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 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一个人一生成就耑看他的恭敬心,这是中华文化的根,师父常讲孝敬是中华文化的根,中华文明的根,举世无双,独此一家。日本人、韩国人学去了,现在他们见到人九十度鞠躬,那就是恭敬心。内心恭敬,言行就是善的,道理就这么简单。你不懂你不要在那毁谤,造口业,你将来会有恶报。很多传统文化学习者他也不懂,也把这些都忽略了,学西方讲平等,孩子拍着自己肩膀“老姐”。叫父母的名字,统统都没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孝悌忠信全是假的,贪嗔痴慢疑是真的,傲慢,没有恭敬心,滋长他的恶心,他的行为不像话,不像样子,说的话不像样子,他内心就不像样子。这我们就听懂了,所以我们为什么【幼童教学法】要把这些自古以来的这些经典讲出来,让千家万户的孩子去落实去做到,为什么?这我们就听懂了,培养他的恭敬心。因为恭敬的言行就是礼教,这个礼无论是行为还是言语,都直通他的内心,都在积攒积累他的心念,你给他善的,他积攒的就是善的,你给他恶的,积攒的就是恶的,所以要用礼教来教育孩子,因为这是善的。你非得不承认,另发明一个,你说我的孩子就不学这个,也行,那你就是拿你的孩子开玩笑,拿他的一生不负责任,这个不难懂。所以我们把这个总原理原则搞明白了,要常常想,常常说,这几堂课大家要常常讲,复讲。戒定慧,要明白,它是内外这么一种关系,相通的。那为什么要持戒?言语为什么要守规矩?行为为什么要守规矩?规矩是善的。也就是说让你说的是善的,行的是善的,你心就是善的,心就是观念,观念善,这人一生平安幸福,你说多简单,他就不会造恶业,他就不会干傻事,关键是他有智慧,他智慧显发出来了。为什么呢?戒,持戒,得定,开慧,这是自然规律,让佛说出来了。所以儒家也是,「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才是修身,都是先从前面持戒开始,怎么修身呢?「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在儒家,「傲不可长 欲不可纵」,然后「惩忿窒欲」,自己的欲望给它克制住,自己的不好的情绪,愤怒、贪婪、悲伤要给它克制住,这不是一样的嘛,统统都是在心地上下功夫。心地看不见怎么办呢?在看得见的言语和行为上下功夫,这就是从小要学【养正遗规】,要学这些,你们厚厚的一本,你们都带来了,这一本,要从这开始,叫【幼童教学法教材】, 大家就看得明白了,要求得这么详细,是为什么呢?一丝一毫一时一处都不给他恶的言语、恶的行为这个机会都没有,所以给他填满了。你不要觉得麻烦,那是大人的坏习气。孩子他就这么做,最后他做哪件事情他都有善的言语和行为在那。从经典上来的,所以【小学日程】就讲这些的,后边这些课程都讲这个的。你看【弟子规】、【小学日程】,【教子良规】、【童蒙须知】、【童子礼】。我们随便举个例子,【童蒙须知】,须是必须的须,朱夫子,这是宋朝朱熹老先生他亲自作的。头一个,衣服冠履第一,「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这大家就听明白了,戴的帽子、穿的袜子、衣服「常令洁净整齐」,为什么?让他内心洁净整齐,你不就听懂了吗?放一双鞋、放个袜子都得有规矩,为什么要有规矩?持戒,持戒自然时间长了就得定。我们把这个总原则一讲,大家统统都明白了,你一对照明白了。你看这上边写「饮食照管 勿令污坏」,大家记住这叫【童蒙须知】,小孩子三岁两岁一岁就告诉他这个,吃饭也好,拿碗筷也好,「勿令污坏」,不能染污了,就别弄脏了,也不许弄坏了,从小教这个,为什么?让他的行为控制好,言语控制好,都是为了修这颗心,培养他,让他种善的意念。然后第二大类,语言步趋第二,「凡为人子弟,须要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听听,朱夫子也是总结历朝历代圣贤的教育,所以他的教材,从宋往后都作为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做官,选官是靠科举,读书人都以他的所讲的所著作的这些经典为标准的教材,历朝历代都这样,而且历朝历代都出圣贤君子,人家出来结果了,你能不学吗?他学的什么教材?你看这么小都不可以随便大声喧哗哄闹,浮言戏笑,不可以。那要按现在家长看起来不理解,这小孩子你说他天真烂漫,那多活泼,他开个玩笑有什么,你们这弄得太古板了吧,他不懂。唯有把这经典拿出来给大家一看,依法不依人,他没话说了。历朝历代的圣贤都是这么培养出来的,总原理原则我们已经讲了,由内到外,这听明白了。浮言戏笑,出来准没好人,在言语上控制,在神态上控制,辞令容止,容貌、神态控制他,就是修他这颗心,出来都是好人。大家这回再看这些就彻底听明白了,为什么让孩子这样做?我们就都明白了。你不这么做,他就做恶的做坏的,你也看不懂善恶,这孩子将来甭多了,三岁五岁你就管不了了,为什么?他全是恶的,他自己控制不了他自己,张嘴他就骂人,有所行为,它都是不孝顺父母的,自私自利的,伤害别人的,这你怎么办!然后洒扫、读书写字、杂细事宜。所以这个书摆在大家面前你敢不学吗?你敢不遵守吗?原理原则在这里摆着。你说我就不听,我想没有这样的家长,谁也不会拿自己的孩子的一生开玩笑。为什么在这些方面要求得这么多?全听明白了,因为在很小的时候你跟他讲课他听不懂,观念灌输他也听不懂,只有控制住心的两端,心的哪两端知道吗?心有两端,一个是行为,一个是言语,这是心的两端,就像两个出口一样,它都通着心,把言语控制住了,把行为控制住了,心就控制住了,好懂吧,就像两个水管一样,两个管道都通这个池子,你往里边灌的是脏水,他那心就是脏的,就是污染的恶心;你往里边灌的是纯净水,他就是纯净的内心。那你说他不与生俱来就有贪嗔痴慢疑吗?他是有这习气,但是没有种子,没有脏水它就不发芽,没有恶缘它永远不发作,越来越靠近纯净纯善的自性,那就是该成圣人了,该成贤人了,了不起的人了,所以人是这么教出来的。我们用打比方、我们用画图,我们总归一句话告诉给大家,人生在世,身,就是我们的行为;口,说出来的话;意,心里的想法,这三样东西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吉凶祸福,而这三样里边心是最重要的,是主导,把它弄对了教对了,那这孩子就教育成功了。所以说到最后,那个意念,他的观念、他的心念是最核心。把言语和行为控制好,教好了,按照这上面的来,这上边教怎么说话,教给你怎么行为举止,就按它来,这些全是最善的,我们讲最好的纯净水,就按这两个水管,两个路径,一个是孩子说话,一个是孩子的行为,按这两个水管往里灌最好的纯净水,你孩子内心就是一汪清澈的纯净水,我是打比方,所以一定要把心的这两端控制好,这叫持戒,然后得定、开慧,成圣成贤指日可待。我们今天这堂课时间到了,我们从下堂课开始我们就要开讲第一部。

助教:【小学日程】。

陈老师:【小学日程】。大家把这些都看明白了,【弟子规】这些你都看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要求都明白了,总原则把它搞通了,一切的教育你全通了,记住了心有二端,一个是言语。

助教:一个是行为。

陈老师:一个行为,这两个对了,心一定是对的,从小就要给他做这个工作。现在麻烦在哪里呢?这孩子五岁已经灌了五年脏水了,这麻烦了,换句话说这已经黑透了,脏透了,还得把那池子往外使劲捞,捞空了,多难!你们大家想想把一池子脏水往外边捞干净之后再往里灌纯净水,你说多难,非常难!所以说为了避免走这个弯路,在一开始孩子出生的时候,他那个心就像这池子一样空的,他没习惯,什么都没有,在趁着这个时候赶紧,他对过去的习气也没有缘分,没有发作的机会,给他纯净纯善,把这两端抓住,往里灌纯净水,就是这个,这就是标准,善的言语,善的行为。我们苦口婆心说到此地,希望大家能够明白教育的总原则。好,今天我们讲到此地。

助教:我们感恩老师,向老师行礼、问讯。感恩老师。